魏光奇所著的《选择与重构--近代中国精英的历史文化观/世界历史进程中多元文明互动与共生研究丛书》为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世界历史进程中多元文明互动与共生研究”系列学术成果,主要论述西方传统的“世界历史”观念和中国观、中国传统的历史观念和文化观、选择与重构——近代中国人构建历史文化观的新模式等主题。
本书从近代中国精英的角度入手,去展现他们的历史文化观,使读者更好的研究历史,了解观念。
图书 | 选择与重构--近代中国精英的历史文化观/世界历史进程中多元文明互动与共生研究丛书 |
内容 | 编辑推荐 魏光奇所著的《选择与重构--近代中国精英的历史文化观/世界历史进程中多元文明互动与共生研究丛书》为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世界历史进程中多元文明互动与共生研究”系列学术成果,主要论述西方传统的“世界历史”观念和中国观、中国传统的历史观念和文化观、选择与重构——近代中国人构建历史文化观的新模式等主题。 本书从近代中国精英的角度入手,去展现他们的历史文化观,使读者更好的研究历史,了解观念。 内容推荐 19世纪中叶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为挽救民族危亡、实现民族复兴而上下求索,尝试为中国寻找一条既符合国情同时又顺应世界潮流的文化出路。为此,他们从中外优秀文化中选取资源,重构自己的历史观、民族观、政治观、经济社会观和伦理宗教观,表现出了深刻的历史洞察力。魏光奇所著的《选择与重构--近代中国精英的历史文化观/世界历史进程中多元文明互动与共生研究丛书》对此进行总结和探讨,展示了世界历史上不同文明良性互动的一种重要方式,丰富、深化了中国近现代思想史研究,对当今中国人思考相同问题也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目录 序论 第一章 构建新的历史观 第一节 历史观是人的工具 一人反观自身的镜子 二行动指南与正义性依据 第二节 西方的“目的论历史观” 一“神意”调节历史 二上帝“拯救计划”的展开 三奔向“自由王国” 四“目的论历史观”的基本理念 第三节 中国传统的历史观 一“道”与历史循环 二“势”与历史变易 三“人”与“道” 四“民本”史观 五早期道教的“太平”观念及实践 第四节 近代中国精英的历史观 一公理、公例:“西法”的普世价值 二历史“进步”:为变革提供理论依据 三以“人为”对抗“天演” 四大同理想与民生史观 五在人间建立“天国” 六“可大可久”:中国本位的历史进步 第二章 弘扬民族主义 第一节 中国传统的民族观念 一文化的差异:“华夏”与“夷狄” 二“华夏优越”观念的另一面 第二节 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与生命力 一“中华民族”的观念 二地理、种族与文化:民族凝聚力的三维基础 三优秀“国性”和“善美”精神 第三节 近代中国精英的民族主义 一从“天下”到“国家” 二民族独立与国内各族融合 三民族复兴:文明比强大更重要 第四节 中华民族的光辉前景和世界责任 一对中华民族的前景充满信心 二中国可以为世界承担更大责任 三中国文化可以引领世界 第三章 政治体制的设计 第一节 中国与西方政治理念的深刻矛盾 一人民与公民 二君权与民权 三一统与分治 四集权与分权 五人治与法治 六关于人民权利的理念 第二节 近代精英对“秦制”的批判 一君主专制与国家专制 二统治者摧残人民的积极精神 三行政制度烦琐低效 四国家的社会功能缺位 第三节 引入西式政体的疑虑 一难题:人民如何才能成为“主权者” 二担忧:国情与宪政存在矛盾 三争论: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 四围绕“权力分立”问题的探索 五革命问题上的两种观点 第四节 国家政治体制设计的原则 一实现民权 二照顾历史传统 三维护国家统一 四考虑社会与文化的制约 第五节 几种体制设计 一孙中山的“直接民权”与“五权宪法”设想 二国民党的“训政”体制 三章太炎的“法治”主义 四政府职能问题上的“保育”论 第四章 经济与社会发展模式的思考 第一节 中国传统的社会理想 一均富、安定与幸福 二保障民生是国家的责任 第二节 走追求公平的经济发展道路 一深切同情劳动阶级的苦境 二抨击私有制和资本主义经济制度 三推崇中国特色的经济学 四土地问题与国计民生 五社会主义:人道、平均与“集产” 第三节 反思中国社会的弊病 一“经济平均”与“社会平等” 二传统社会:实况并不美好 三外来文化与近代中国社会的紊乱 第四节 建设健康良好的新社会 一社会重建:农村本位与文化复兴 二“福”与“乐”:人民的合理追求 三直面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的社会问题 第五章 树立传统与现代结合的文化精神(上) 第一节 揭示“国民性”中的问题 一士大夫精神卑下 二“国民品格”存在缺陷 第二节 反思儒家思想 一历史功绩与固有价值 二与现代意识的相通 三多层面的局限 第三节 批评道家和法家思想 一道家:消极与自私 二法家:专制的理论 第四节 体察佛教 一近代精英人士对佛教的体证 三佛教思想的价值 三基于中国文化观念的批评 第五节 褒贬西方的宗教和价值观念 一对基督教的肯定与非议 二臧否西式价值观念 第六章 树立传统与现代结合的文化精神(下) 第一节 探讨树立全民的文化精神 一国家和民族的无形精神 二中国是否需要建立宗教 三鬼神、因果报应与道德劝惩 第二节 儒家:追求与时俱进 一建立新的形而上学 二“仁”的新阐释 三“乐”的观念 四建立“孔教” 五中国道德的深层观念基础 六培养“士君子之行” 第三节 建设人间佛教 一必要与可能:在中国提倡佛教 二澄清对佛教的误解 三调和佛教与儒家 四对佛教进行改革 第四节 树立个体人格观念 一推崇西式自由独立观念 二发掘中国传统的尊个性观念 三私德、权利、团结、进取 四实用主义问题 结语 征引和参考文献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选择与重构--近代中国精英的历史文化观/世界历史进程中多元文明互动与共生研究丛书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魏光奇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16155417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348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378 |
出版时间 | 2015-04-01 |
首版时间 | 2015-04-01 |
印刷时间 | 2015-04-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历史-史学理论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572 |
CIP核字 | 2015032544 |
中图分类号 | K092.5 |
丛书名 | |
印张 | 2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40 |
宽 | 170 |
高 | 18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