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建强编著的《中国特殊教育史话》是一本特别的书,一是视角特别,二是材料特别,三是写法特别。全书以人物为珠,以时间为线,将中国特殊教育历史上的中外知名人物串联在特殊教育历史发展的主线之中。翻阅这本书可以发现,它与一般的教育史著作颇为不同,轻松生动,娓娓道来,旁征博引,信手拈来,极具可读性。本书的出版,对当下推动社会各界加大对特殊教育与残疾人事业的了解与支持,很有裨益,也算填补了这方面著作的历史性空白。
图书 | 中国特殊教育史话 |
内容 | 编辑推荐 马建强编著的《中国特殊教育史话》是一本特别的书,一是视角特别,二是材料特别,三是写法特别。全书以人物为珠,以时间为线,将中国特殊教育历史上的中外知名人物串联在特殊教育历史发展的主线之中。翻阅这本书可以发现,它与一般的教育史著作颇为不同,轻松生动,娓娓道来,旁征博引,信手拈来,极具可读性。本书的出版,对当下推动社会各界加大对特殊教育与残疾人事业的了解与支持,很有裨益,也算填补了这方面著作的历史性空白。 内容推荐 《中国特殊教育史话》作者马建强截取中国特殊教育发展各时段(主要是晚清到民国)的重要人物,依托中国特殊教育博物馆馆藏实物,从物到人,由人及事,以事论史,以史论教,目光自具,既不乏发覆之见,戛戛独造;又文笔优秀,满溢引人入胜的故事,颇具可读性。本著是读万卷书的成果,是行万里路的收获,是访百家坛的佳酿,更是文本史料和口述史料结合的史学佳作。恰如作者所言:“特殊教育事关社会文明进步,事关人间公平正义,事关国家民主富强。”在人类自身进化的历程中,特殊教育产生的重大社会价值是怎样高估也不过分的。这也正是本著的学术价值和社会关怀所在。 目录 序言一 一个特别的人写的一本特别的书 序言二 文本史料和口述史料相结合的史学佳作 第一部分 筚路蓝缕启中国特教山林——外国传教士与中国特殊教育 威廉·穆瑞:中国第一所盲校创始人 米尔斯夫人:中国第一所聋校创始人 李修善:湖北汉口训盲书院创始人 甘为霖:中国台湾地区盲人教育之父 傅兰雅与傅步兰:中国特教父子兵 第二部分 己觉觉人开本土特教先河——近现代文化名人与中国特殊教育 张謇:中国特殊教育事业的本土开拓者 张元济:1910年环球行中的特教之旅 蔡元培:救济口耳之不足,发挥胞与之本怀 陈鹤琴:儿童教育家的特教梦 周有光:百岁老人的特教情怀 第三部分 造福同病创感天动地业绩——近现代残疾名人与中国特殊教育 龚宝荣:中国聋人办聋教育之第一人 余淑芬:郁达夫的题词激励她一生从事聋教育 谢伯子:大画家的另一张名片是聋人教育家 宋鹏程:人生自有限当立万世勋 第四部分 有教无类树特教名家风范——此生端为特教来的教育名家与中国特殊教育 杜文昌:从齐鲁大学高材生到北京聋教育创始人 高砚耘、雷静贞、陈光煦:心系盲哑教育功利千秋万家 吴燕生:人民教育家的特教生涯 罗蜀芳:感动了海伦·凯勒的“中国特教女武训” 附:中国近现代特殊教育学校年表(1874—1949) 本书主要征引、参考文献 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中国特殊教育史话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马建强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新华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16614075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315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71 |
出版时间 | 2015-04-01 |
首版时间 | 2015-04-01 |
印刷时间 | 2015-04-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562 |
CIP核字 | 2014304445 |
中图分类号 | G769.2 |
丛书名 | |
印张 | 20.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40 |
宽 | 170 |
高 | 15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