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经典海洋科幻少年读本;世界华人科幻协会会长吴岩作序推荐!
未来的海洋,将在人类生存中占据怎样的位置?海洋是否会被人类“征服”?被“征服”后的海洋是怎样的面貌?在这方面,围绕着海上交通、浅海经济开发和深海生存等领域,众多中国科幻作品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童恩正编写的《海洋的见证》收录《珊瑚岛上的死光》《遥远的爱》《战舰东航》《海洋的见证》等多篇作品。
图书 | 海洋的见证/海洋科幻名家作品精选 |
内容 | 编辑推荐 中国最经典海洋科幻少年读本;世界华人科幻协会会长吴岩作序推荐! 未来的海洋,将在人类生存中占据怎样的位置?海洋是否会被人类“征服”?被“征服”后的海洋是怎样的面貌?在这方面,围绕着海上交通、浅海经济开发和深海生存等领域,众多中国科幻作品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童恩正编写的《海洋的见证》收录《珊瑚岛上的死光》《遥远的爱》《战舰东航》《海洋的见证》等多篇作品。 内容推荐 童恩正编写的《海洋的见证》收录《珊瑚岛上的死光》《遥远的爱》《战舰东航》《海洋的见证》等多篇作品。其中《珊瑚岛上的死光》是作者的代表作,讲述的是:爱国科学家赵谦教授拒绝了国外财团的重金收买,打算将发明成果带回祖国,却遭人暗杀。学生陈天虹接受教授的遗愿,乘机回国,途径珊瑚岛时飞机被一种神奇的光线击落…… 目录 珊瑚岛上的死光 遥远的爱 战舰东航 海洋的见证 试读章节 你们没有忘记双引擎飞机“晨星号”,不久以前在太平洋上空神秘失事吧?从失事后新闻界提供的消息来看,当时飞机机件运转正常,与H港机场的无线电联系也一直没有中断。好几个国家的远程警戒雷达都证明:当时,在出事的空域内并没有出现其他飞机,或任何类型的导弹。然而,“晨星号”却在8000米的高空发生了爆炸,燃烧的机体坠人了太平洋。报纸上公布的消息是:“驾驶飞机的陈工程师下落不明。” 我就是当时“下落不明”的陈天虹。在这里,我不但要向你们介绍这次失事的原因和经过,而且也要介绍失事以后,我在太平洋某岛上的一段经历,一段令人悲愤也令人深思的经历。 一、高效原子电池的秘密 我是一个华侨,出生在南太平洋中的N国。我的祖父原来是广东的一个贫苦农民,由于在旧中国无法谋生,所以流落国外。我的父母都是工人,收入虽然不多,但由于终岁勤劳,省吃俭用,所以勉强能维持我入学的费用。加以我自己从中学时代开始,循例用假期寻找临时的工作,赚一点儿收入来补助学费,这样,在困难的条件下,我仍然读完了大学,并取得了物理学硕士的学位。 回忆幼年时代的生活,留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我们家严格遵守的中国古老的风俗习惯。每年春节,父母都要带我到chinatown(唐人街)去看舞龙灯。那锣鼓喧天、彩旗飞舞的情景,使我们感到了故国的温暖;每逢中秋明月夜,当我们全家团聚,吃着家制的月饼时,老祖父总要将一杯酒洒在地上,遥祭埋葬在家乡的历代祖先,而他那辛酸的眼泪,一颗颗滴在酒杯里。但是那时候我年龄太小了,并不懂得这眼泪里包含了几多的怀念,几多的悲哀。 当我开始懂事以后,欣欣向荣的社会主义祖国更强烈地吸引着我。我如饥似渴地阅读着祖国的报纸杂志,我的祖先劳动生息的土地不断地向我发出召唤。祖国取得的每一项成就,都会在我的心底引起无穷的喜悦,无穷的憧憬。我曾经有几次下定决心申请回国,将青春献给祖国的建设事业,但是由于父母年老多病,缺人照顾,这事才又阻滞下来。我在大学毕业以后,就参加了我的老师赵谦教授的私人实验室工作。赵教授也是一个华人,全球闻名的核物理学家。他除了在社会上担任公职以外,还用自己的全部收入建立了一座设备很好的小型实验室,进行一些适合个人兴趣的研究。 两年以后,我的父母相继去世,我觉得回国的时机已经到了,于是向赵教授提出辞职,讲明了我的意图。赵教授听完了我的话以后,满布皱纹的脸上出现了伤感之色。 “孩子,你应该回去。树高千丈,叶落归根。如果我再年轻一点儿,也会回去的。”他说, “但是,我希望你再等几个月,等我把高效原子电池的装配完成以后,你把它带回国去。这是我一辈子心血的结晶,我要把它作为最后的礼物,献给我的祖国。” 老教授的声音嘶哑了,我也感动得说不出话来。小型高效原子电池,这是赵教授多年研究的结果。它的特点是能在短时间内放出极大的能量,因此在军事、工业、宇宙航行等方面,都有着不可估量的实用价值。研制工作接近尾声时,已经有好几家大公司提出要购买专利权,价格高到了令人难以置信的程度。如果赵教授同意的话,他立刻可以成为一个百万富翁。然而,一直到现在,我才知道赵教授多年废寝忘食的工作,支持他的全是一片爱国的热情。P2-4 序言 中国海洋科幻的新推动 吴岩 (世界华人科幻协会会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海洋是生命的发源地,也是人类生存的保障。海洋控制着人类最重要的资源供给和运输通道,更调控着天气变化进而影响食物的产量。生活在一个具有漫长海岸线的国度,中国人跟大海的交往由来已久。对海洋神秘辽阔的讴歌,跟对海洋变化万千的慨叹,早已交汇成一幕幕壮丽的音画。在所有这些关于海洋的抒写中,科幻文学无疑是最鲜为人知却最充满内涵的领域。 早在清末民初,科幻小说家就已经开始海洋故事的创作。吴趼人的《新石头记》(1905年)中,就写有乘坐潜艇下海观察洋底的精彩段落。碧荷馆主人的《新纪元》(1908年),直接描写了发生在未来的一系列海战。新中国成立到今天,中国科幻文学几经起落,但海洋题材的作品时有出现。这些作品中,人们将对生活的渴望、对发展的渴望聚焦于海洋,认为科学技术的发展会给民族带来更多亲近海洋的机会,也会造成种种可能的前进障碍。海洋似乎成为了中国人生存和发展的主要战场。 那么,中国海洋科幻小说具有哪些特点呢? 饱含着对未来海洋生存的多种憧憬,当然是第一个重要特点。未来的海洋,将在人类生存中占据怎样的位置?海洋是否会被人类“征服”?被“征服”后的海洋是怎样的面貌?在这方面,围绕着海上交通、浅海经济开发和深海生存等领域,众多中国科幻作品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各种各样的海洋船舶,使中国人的航海梦想被激发,重新开启一个新的大航海时代的意愿得到了满足;各种海洋开发技术的变革,给未来的社会生活带来了福利,也引发了灾难;潜藏深海的来历不明的生化基地,终止了我们亲近海洋的进程……至少对海洋科幻作家来讲,未来的海洋生存包含了美景,也危机四伏。 中国海洋科幻小说的第二个特点,是充满了对亲近大海之人的崇敬和赞美。在这方面,最值得提及的作家就是郑文光。在他的多部作品中,海一直是挥之不去的存在。但这种存在,不是简单的蓝蓝天空下的浩瀚大洋,恰恰相反,郑文光笔下的海充满了地方特色,这种特色既来自海洋本身,也来自滨海的人们。 将大海当作一种象征物来塑造,是中国海洋科幻小说的第三个特点。例如,刘兴诗的《美洲来的哥伦布》,虽然表面上谈印第安人借助独木舟横渡大西洋,但内中暗示的则是第三世界对第一世界构造的当代史的不信任。逆袭过程的本身,彰显了另一种历史的存在可能。 我认为,中国的海洋科幻创作还远远没有达到它的设计极限。无论是近期未来还是远期未来,海洋科幻的题材都还留有丰富空间。近几年来,有关“一带一路”的构想正在从设计走向现实,在新的历史时期重构“丝绸之路”,能带回遥远的丝路的激情吗?能带来世界格局的变化吗?所有这些问题,都等待着科幻作家们踊跃做出回答。 为了全面回顾和展望海洋科幻的成果,推动相关领域的发展,大连出版社编辑出版了这套海洋科幻丛书,我感到特别高兴。丛书中收集了新中国科幻文学领域中一些最重要的科幻作家的重要作品。这其中的许多,我都认真读过且记忆犹新。我觉得这套丛书的出版,能为新世纪中国海洋科幻的繁荣带来新的推动,能促进全新风格和内容的海洋科幻不断涌现。 是为序。 2015年5月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海洋的见证/海洋科幻名家作品精选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童恩正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大连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50508828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165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92 |
出版时间 | 2015-06-01 |
首版时间 | 2015-06-01 |
印刷时间 | 2015-06-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中国儿童文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246 |
CIP核字 | 2015091760 |
中图分类号 | I287.47 |
丛书名 | |
印张 | 11 |
印次 | 1 |
出版地 | 辽宁 |
长 | 221 |
宽 | 159 |
高 | 10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