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学研究丛书》为南京大学文学院的学术成果展示丛书,有相关的项目支持。收入的大多是南京大学学术骨干教师的论文集,具有相当的学术水准,大多在学术杂志上发表过。《越界与交融--跨区域跨文化的世界华文文学》是《新文学研究丛书》中的一本,内容是刘俊关于海外华文文学研究的论文。
图书 | 越界与交融--跨区域跨文化的世界华文文学/中国新文学研究丛书 |
内容 | 编辑推荐 《新文学研究丛书》为南京大学文学院的学术成果展示丛书,有相关的项目支持。收入的大多是南京大学学术骨干教师的论文集,具有相当的学术水准,大多在学术杂志上发表过。《越界与交融--跨区域跨文化的世界华文文学》是《新文学研究丛书》中的一本,内容是刘俊关于海外华文文学研究的论文。 目录 绪论 世界华文文学:跨区域跨文化存在的文学共同体 上编 世界华文文学跨区域跨文化现象论 引进与输出·当代与海外·移民与海归 “五四”文学/精神与台湾现代主义文学 台湾新文学诞生之初的现代性追求:思想启蒙与民族认同 台湾文学的“输出”与“输入” 香港小说:中国“特区”文学中的小说形态 香港小说中的“香港制造”与“心经” 二十世纪华文文学中的性别关系形态 海外华文文学:当代小说的补充、丰富和启发 第一代美国华人文学的多重面向 美国西部华文文学透视 新移民“海归”文学 中编 世界华文文学跨区域跨文化作家论(上) 中国背景·台港经验·北美视角 白先勇:为逝去的“情”与“美”造像 齐邦媛:在人生的长河中映现历史变迁和民族命运 柏杨:特异的思想观念和文学追求 陶然:从北上京城到南来香港 陶然:大陆经验与香港书写 施雨:“单纯/中国”与“丰富/美国” 刘荒田:美国人生的日常见证和中国延伸 沙石:新移民社会“不可理喻”的另类展示 下编 世界华文文学跨区域跨文化作家论(下) 国族立场·华人历史·多元文化 陈映真:中国作家的“台湾文学观” 白先勇:从国族立场到世界主义 陈浩泉:香港立场与移民感受 聂华苓:中国历史·美国爱情·世界文学 张翎:华人历史与汉语写作 莫砺锋:个人记忆与当代历史 白先勇:赏心乐事与昆曲情缘 张凤:华人精英与西方学府 附录: 对话:北美华人文学中的华文文学与英文文学 民族认同:东方历史与民族主义 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越界与交融--跨区域跨文化的世界华文文学/中国新文学研究丛书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刘俊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人民文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020102570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325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85 |
出版时间 | 2014-09-01 |
首版时间 | 2014-09-01 |
印刷时间 | 2014-09-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416 |
CIP核字 | 2014028826 |
中图分类号 | I106 |
丛书名 | |
印张 | 10.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16 |
宽 | 152 |
高 | 16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