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勇编著的《诸子学刊(第10辑)》由华东师范大学先秦诸子研究中心主办的有关我国古代诸子学术、生平研究的论文集刊。此为第十辑,为“新子学专号”,共收入中国大陆、香港、台湾以及新加坡等国家与地区研究学者等的论文、书评等37篇,其中属台湾学者的6篇,香港学者3篇,新加坡学者1篇,韩国学者1篇。体现了近期诸子研究的主要成果。
图书 | 诸子学刊(第10辑) |
内容 | 编辑推荐 方勇编著的《诸子学刊(第10辑)》由华东师范大学先秦诸子研究中心主办的有关我国古代诸子学术、生平研究的论文集刊。此为第十辑,为“新子学专号”,共收入中国大陆、香港、台湾以及新加坡等国家与地区研究学者等的论文、书评等37篇,其中属台湾学者的6篇,香港学者3篇,新加坡学者1篇,韩国学者1篇。体现了近期诸子研究的主要成果。 目录 先秦諸子音樂話語的當代意義 ——以古樂與新樂、藝術與道德之辯為主 從先秦儒道語用觀看中國學術體系的建構 再論竹簡《文子·聖知》章的復原 ——兼答譚寶剛先生 從文木到神人:莊子的無何有之鄉 內向傳播視域下的《莊子》“吾喪我”思想新探 人間世如森林 叫莊子》内篇中的政治辯說 《莊子》內篇之間的結構關聯 《齊物論》篇羼雜辨 《莊子》環形否定結構的文本特徵及思想價值 妙演莊義 重振玄風 ——論向秀《莊子注》 蘇軾“莊子助孔子”說及其影響 試論莊子與中國古代道德底線的生成 莊子倫理思想在現代的流向及其命運 反思、他者與氣應 ——《莊子》與列維納斯的倫理學對話 荀卿論說源出莊周補證 荀子禮學視域下之物論初探 荀子的法治思想 論賈誼學術思想之歸屬 ——兼論其思想之時代意義 深察名號 ——董仲舒王道建構的名辯學基礎 《史記》與陰陽家:繼承與批判 論《鹽鐵論》中的孟學觀 “雜”:劉勰學術思想考論(二) ——《文心》、《劉子》作者當同為一人 《劉子》成於東晉時人說獻疑 陶淵明農家思想及與儒道之關係 文中子《續六經》之《易贊》考論 《子家子》輯考 宋代五子學術地位在後世書名中的標定 ——以理學讀本《近思錄》相關文獻為對象的考察 “儒學的别體” ——論張書紳《新說西遊記》 “恕道”與“直道” ——孔子與魯迅 儒家“情理觀”在近代學術轉型下的衍變 ——以胡適與錢穆的論述為主 論民國《管子》研究 ——以經濟類期刊為中心 “新子學”論壇 子學興替關乎中國思想變革 ——《“新子學”論集》序 以“新子學”作為傳承與重構中華文化的基礎 ——《“新子學”論集》出版 關於“新子學”幾個基本問題的再思考 “新子學”與“新儒學”之辨 “新子學”概念的界定 “新子學”對國學發展的理解 稿約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诸子学刊(第10辑)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方勇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上海古籍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32573530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448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580 |
出版时间 | 2014-10-01 |
首版时间 | 2014-10-01 |
印刷时间 | 2014-10-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824 |
CIP核字 | 2014162623 |
中图分类号 | B220.5-55 |
丛书名 | |
印张 | 28.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上海 |
长 | 260 |
宽 | 187 |
高 | 20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105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