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南北皮黄戏史述/中华戏剧学丛刊
内容
目录

总序

凡例

第一章 皮黄戏的形成

 第一节 西皮调、二黄腔考述

 第二节 皮黄合奏考述

 第三节 扬州、徽班与皮黄合奏

 第四节 皮黄戏史湮没不彰原因种种

 第五节 余论:“四大徽班”述略

第二章 进京徽班的嬗变

 第一节 徽班进京前的京师戏曲舞台

 第二节 徽班进京以后的艺术表现

 第三节 徽班映丽风调一新

 第四节 徽班的嬗变

 第五节 余论:徽班进京与北方戏曲

第三章 皮黄戏新秀——京剧

 第一节 成同之世名伶述略

 第二节 同光之世名伶述略

 第三节 全能型表演体系的形成

 附论:京剧与昆曲

 程长庚全能型表演艺术与京剧更新

第四章 “四大徽班”进京后南方的徽班与皮黄戏

 第一节 安徽徽班

 第二节 江苏的徽戏

 第三节 浙江的徽戏与皮黄戏

 第四节 两湖的徽班与皮黄戏

 第五节 赣、闽、粤、台湾的徽班与皮黄戏

 第六节 川、桂、云、贵的徽班与皮黄戏

 附:皮黄腔系剧种表

第五章 南方京剧史述

 第一节 南方京剧形成前上海的戏曲活动

 第二节 扬州里下河徽班与上海京调皮黄

 第三节 里下河徽班与南方京剧

 第四节 同光间的南方京剧

 第五节 南派京剧的形成

 第六节 南派京剧奠基人王鸿寿

 第七节 南派京剧名伶谱

 第八节 南派京剧坤伶述略

 第九节 南派京剧与杭、嘉、湖水路班

 第十节 扬子江两岸的南方京剧

 第十一节 秦淮歌女与南方京剧

 附论:简论关羽戏“南派”开山祖王鸿寿

 张桂轩舞台生活志略

 南北两派的交流与合作

 略谈南派京剧的形成和发展——在南通里下河班徽京老艺人座谈会上的讲话

附录

 梅派艺术的文化底蕴——兼谈梅派艺术创始人的美学思想

 开拓者的艺术——京剧花旦开山祖梅巧玲简论

 评说程谭梅 回顾京剧史——对一种京剧史观、京剧美学观的质疑

 京剧史料学刍议

后记

编辑推荐

于质彬著的《南北皮黄戏史述》记述皮黄戏形成与发展的历程,起于明末清初,至于清末民初。全书破除史书著述线性描述的局限,努力使线性与板块两种叙述结合,采用纵向与横向交错的记述方法。

纵向主要叙述皮黄戏的形成过程、进京徽班的嬗变、皮黄戏新秀—京剧的出现、苏皖浙徽班戏继续发展、南方京剧的崛起、清末民初的南派京剧,横向主要叙述清中叶以降两湖两广等地徽班的活动与皮黄腔系地方戏曲剧种的形成与发展。

内容推荐
本书记述皮黄戏形成和发展的历程。主要内容包括: 皮黄戏的形成、进京徽班的嬗变、皮黄戏新秀 —— 京剧、“四大徽班”进京后南方的徽班与皮黄戏、南方京剧史述等。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南北皮黄戏史述/中华戏剧学丛刊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于质彬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华书局
商品编码(ISBN) 9787101101249
开本 32开
页数 61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470
出版时间 2014-09-01
首版时间 2014-09-01
印刷时间 2014-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艺术-戏剧影视
图书小类
重量 0.622
CIP核字 2014080478
中图分类号 J821
丛书名
印张 19.3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47
2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2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3 5:48: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