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健康演说家
内容
编辑推荐

王彤、张伯安、陆生主编的全国首档医学电视演讲节目《健康演说家》同名图书《健康演说家》的出版立意和主旨与电视节目相同,旨在进一步扩大影响力,将该节目的社会价值进一步延伸和扩展。

不同于电视单以“演讲+互动”为主的表现形式,本书在纳入演讲内容的同时,会让演讲者及嘉宾对节目本身或者折射的相关社会问题进一步深入,撰写相关点评和感悟穿插其中,同时还会请国家和上海市卫计委相关领导以及社会媒体,从其他视角对节目的创新性和社会意义作相关评述,以进一步提升图书的深度和高度。

内容推荐

由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牵头,在上海教育电视台推出的全国首档医学电视演讲节目——《健康演说家》,是一档以健康为主题、以演讲为主要形式、以全媒体为传播方式的特别节目。

19位充满青春活力的演讲者,用科学、睿智、生动、幽默的语言告诉你原创、权威、实用的健康知识,粉碎一个个充斥于微博、微信的健康谣言。这样的医学科普不仅原创权威,而且好玩有趣。

王彤、张伯安、陆生主编的《健康演说家》里没有枯燥的发病率、死亡率,年轻的医生们在筛选各种知识点后,把精华包袱“抖”上荧屏,让医学知识流行起来。瑞金医院的乐飞提醒大家“肠”治久安”;第九人民医院王丹茹告诉你“整形,你不知道的秘密”;听完中山医院柯国锋“蛀牙那点事”的演讲后,几乎人人都想尽快去做牙齿保健了……

目录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年轻的医者之魂

手中这20分

乐见《健康演说家》的播出

年轻的战场

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垃圾食品

你要不要签约家庭医生

男人的魅力——雄性激素

掀起睡眠的盖头来

蛀牙那点事

家门口的医生

连环秒杀案

来吧,孩子

“肠”治久安

谁动了我们的颈椎

整形,你不知道的秘密

解开肺小结节的“心结”

乱补,于事无补

为高龄骨折老人撑起一片蓝天

“关”爱健康,始于足下

莫让脑卒中击倒你

今天你拉了吗

我献血,我健康,我时尚

工作突出,椎间盘别突出

试读章节

柯国峰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口腔科住院医师。

从小我就喜欢手工制作,对精致的工艺品总是爱不释手。选择口腔医学这个专业是一次偶然,但我发现,爱上这个专业却是一种必然,因为我对待每一颗牙齿都像是对待工艺品一样,或是修补,或是雕琢。许多人总是要等到问题严重到无法挽回的程度才会想起来要找牙科医生,这让我常常思考到底是什么让人们总是晚来一步,答案或许是因为我们说得太少。我想我们不应该再沉默。

蛀牙那点事

我是一名口腔医生,按照人们的想法,我的工作应该是让人们的牙齿更漂亮,更健康。但事实并非如此,我每天的工作都会扮演牙齿入殓师的角色,顾名思义,就是将牙齿一颗一颗拔掉。并非我执意要拔,而是人们总是晚来一步。是什么原因让他们的牙已经严重到不得不拔?而在拔牙的诸多原因里,蛀牙往往是始作俑者。所以我在思考,你们真的了解蛀牙吗?答案也许是NO,所以我觉得非常有必要与大家一起讨论一下蛀牙那点事。

人们往往忽略了牙齿也是美丽重要的一道风景线!我曾碰到一位美丽的女患者,当她张开嘴时,我有点吃惊(因为这口牙显然与她的美丽不符),然后有点无奈(因为我接受了这个事实)。于是怜香惜玉地问道:“你为什么不早点来?”。她说:“我怕!”。怕啥?她说:“看牙又疼又贵,只要能忍我就不吃药,能吃药我就绝对不来医院。”他看着我的眼神,仿佛看见了杀父仇人!

结果她花了近万元,拔了两个牙不说,复诊了6次才全部完成治疗,而且她嘴里这6个都变成了假牙!可是如果她能早点或在发现牙齿有点异常,及时来医院就诊,那么结果可能会截然不同。可能她只需复诊一次,花费只要数百元就可以完成全部治疗。她的忍耐,看似勇敢,看似坚强,不应该起一点作用吗?结果却让她付出了更多的时间和金钱,同时也承受了更多的痛苦。很多人就不禁要问,这是为什么呢?

首先,我们需要弄清楚是什么病让这姑娘变成了这样?

这个疾病的学名叫龋病。如果你感觉生涩,它还有一个大家熟悉的名字——蛀牙。没错,就是大家往往觉得不是什么病的蛀牙,但它却与肿瘤以及心血管疾病,被世界卫生组织一同列为人类最需要防治的3大疾病,而且它还是口腔疾病中发病率最高的一种疾病。

到底有多高呢?根据全国第三次口腔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35~44岁中年人龋病患病率为88.1%,平均每一个人有4.5颗蛀牙。我为什么会选择这样一组数据,因为我认为35~44岁这一人群是我们社会的中坚力量,他们有稳定的工作和相当的经济实力,他们不去看牙,一定不是因为经济原因,主要还是由于他们思想上不够重视。

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大家这么自信,认为自己的牙齿不会生病呢?于是我就陷入了深深的、久久的、苦苦的思考当中。我想大家的自信可能源自这句话:牙齿是人体最坚硬的组织,不需要过于保护。或许是因为这句话的庇护,大家开始任性了!总觉得牙齿不需要过多地关心和重视,但是事实却是,一旦忽略口腔卫生,口腔里的食物残渣和细菌便开始了爱情长跑!时间一久,它们俩就有了爱情的结晶:酸!酸会慢慢地侵蚀牙齿,终而形成龋病(蛀牙)。

所有女生都想做美女,但谁也不愿意做一口烂牙的美女。所有人都想有一口好牙,但却不愿意花更多的钱,真的很矛盾。那到底有没有这种办法呢?有!我们早晨习惯于用闹铃提醒自己起床,其实在我们的身体里也设置了许多闹铃,它在生病的时候会提醒你去看医生。牙齿也不例外!

如果有一天你照镜子发现自己的牙齿有点黑,那是酸腐蚀牙齿的初期,会让牙表面粗糙,所以会有色素沉积,这就是一个闹钟。它在暗示你:你开始蛀牙了!

如果有一天在你吃甜食或者冷食时感到一阵莫名的酸疼,这酸爽就是一个闹钟。它在暗示你:你的蛀牙加深了!

如果有一天你发现自己吃的食物总是塞在牙洞里,而且伴随一阵疼痛,这也是一个闹钟。它在暗示你:你的蛀牙已经很深,再不补牙可能就晚了。

如果你忽略了这些闹钟,终于有一天,你的牙疼了,疼得睡不着,感觉头都一起疼,这便是一个超级闹钟。它在暗示你:你的蛀牙已经穿通牙齿,细菌感染了牙神经,你真的必须去看牙医了。

如果我们能在第一个闹铃响起来就及时起床,我们会有充裕的时间去梳洗打扮和享受早餐。同样我们如果能在第一个闹钟响起的时候就去看医生,我们只需要花很少的金钱、精力以及时间就可以保护一口好牙!

说到预防蛀牙,我们大家可来劲了,我们总是会喊出那句话,我们的目标是:没有蛀牙!好像喊一喊,我们就真的不会有蛀牙一样。其实这只是一句广告语,认真你就输了!

2001年世界卫生组织正式提出“8020运动”计划,即民众到了80岁仍然要保有20颗完好的牙齿,方可称为一口好牙。显然这句话有两个意思,保留20颗牙齿,任务艰巨但还是可以完成的,但至于你能不能活到80岁,那就看你的了!

日防夜防,蛀牙难防,今天我带来了3张王牌。

第一张王牌:饮食习惯。当今社会,吃货横行,我不会建议大家一定要吃什么,一定不要吃什么。相反,我建议大家什么都吃,均衡饮食,但不要特别迷恋一种食物。另外我要特别强调饮食的时机,白天我们的口腔一直在运动,它有强大的自洁作用,所以白天让我们纵享美食,但是以刷牙为界,之后就不要吃东西了,这张王牌可以切断细菌的粮草通道。

第二张王牌,定期检查。许多蛀牙藏身隐秘,而且蛀牙从发生到形成需要1.5~2年,所以我们一定要养成每半年到一年去医院定期检查一次,这张王牌可以切断蛀牙的“防不胜防”。

第三张王牌,刷牙习惯。也是我的致命王牌,刷牙,虽然大家都会刷牙,但我却依旧认为刷牙是一种高贵的习惯。物以稀为贵,虽然大家都在刷牙,但是很少人真正掌握了方法,所以我推荐巴斯刷牙法,他可以有效地清洗牙间隙和龈沟内的食物残渣。早晚2次,巴斯刷牙3分钟,这张王牌,可以让细菌弹尽粮绝!

3张王牌,招招致命,蛀牙那点事,再也不是事!

P49-51

序言

董关鹏

中国公共关系协会副会长

中国传媒大学媒介与公共事务研究院院长

手写病历,口说术语,面戴口罩,不苟言笑,这大概就是公众对医生的普遍印象。医生不仅要关注医疗技术的提高,更应加强与公众的沟通,弥合医患之间日益扩大的信息鸿沟,有利于公众健康素养的提高,有利于患者建立合理的就医预期,从长远来看有利于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我国城乡居民的健康素养总体处于较低水平。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于2014年底发布的《中国居民健康素养监测报告》显示,2013年我国城乡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为9.48%,意味着我国成年人仅十分之一具备基本的健康素养。与此同时,我国公众缺乏合理的就医预期,“我花了这么多钱,找了最好的医院和最有名的医生,用了最先进的设备,为什么治不好我的病?”这是全国知名三甲医院每天都在面对的问题,患者却不理解“医生能治病,但不能包治百病”这个简单的道理。

互联网为公众提供了海量的健康信息,但质量良莠不齐,充斥着大量商业广告和虚假宣传。公众对健康的巨大需求给张悟本等“伪名医”提供了绝佳的温床,“张悟本”们甚至没有行医资格,却凭三寸不烂之舌独步江湖,一个个“语不惊人死不休”,在电视、报刊和互联网上频频亮相,误导了不少公众。

由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与上海教育电视台等联袂打造的《健康演说家》是全国首档医学电视演讲节目,19位来自上海各医疗机构平均年龄34岁的青年医生将一扫人们对医生不苟言笑、不善言辞的刻板印象,用老百姓听得懂、学得会、记得住的语言,传播权威健康知识,演绎医学人生情怀,讲述感人医患故事。《健康演说家》的内容涉及家庭医生、无偿献血、睡眠质量、蛀牙、垃圾食品、椎间盘突出、整形医疗等广泛话题,选题专业、内容亲民、实用时尚。《健康演说家》的成功将产生强烈的示范效应,为在全国医务工作者中传播“人人参与科普,人人会讲科普”的理念开创新的征途。

《健康演说家》是以全媒体为传播方式全新打造的新型节目,由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共青团上海市委员会、上海教育电视台、上海市医药卫生青年联合会共同主办,由上海市健康教育所提供专业支持,腾讯大申网进行独家网络战略合作,并由《新闻晨报》听健康传媒和“青春上海”微信平台提供新媒体支持。主办单位的权威性和全媒体平台决定了《健康演说家》不同于以往的电视节目形式,它的“互联网基因”十分明显——不是“一个人的演讲”,而是“演讲+互动”;不是从医学专家的角度设置议题,而是面向公众公开征集话题;播出效果评价不是进行简单的收视率调查,而是通过上海发布、腾讯大申网、健康上海12320、青春上海、听健康融媒体微博和微信等新媒体平台大力推送,并将在上海教育电视台的公众微信平台上开设微信投票,产生观众中最具人气的“健康演说家”。

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在破解当下医患关系难题的努力中不畏惧困难,敢为天下先,不断尝试通过文化和媒体的力量传播权威医学信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2012年,以上海的医院为原型、真实再现医患关系的电视剧《心术》一经播出就引起热议;2014年,全国首档反映医生工作的大型真人秀节目《急诊室故事》在东方卫视播出,节目直击中国医疗工作现状,还原真实医患关系,赞颂生命尊严,传递正能量。

今天,我们欣喜地看到,上海再次开创先河,广泛发动上海医学界的青年医学工作者,积极主动投身于健康科普传播,用全媒体平台,以全新的理念,传播医学健康知识,提升全民健康素养。点点滴滴的真诚沟通,终将汇聚成惊人的力量。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健康演说家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译者
编者 王彤//张伯安//陆生
绘者
出版社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7826584
开本 16开
页数 14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50
出版时间 2015-06-01
首版时间 2015-06-01
印刷时间 2015-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生活休闲-养生保健-健康百科
图书小类
重量 0.262
CIP核字 2015102787
中图分类号 R161-49
丛书名
印张 9.2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38
169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12:1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