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魏晋之际的诸种研究,大体是站在陈寅恪先生相关论述的延长线上加以发展、修正,运用政治集团学说所具有的利弊在这一时段的研究中也有充分的体现。自从1980年代以来,涌现了不少从个别历史事件的考证入手,通过细节的考证复原魏晋之际政治变局的佳作,本书之作亦得益于此。仇鹿鸣编著的《魏晋之际的政治权力与家族网络(精)》采取将政治史与家族史研究相结合的方式,一方面在政治史的脉络中探讨西晋权力结构从形成到崩溃的过程,另一方面考察魏晋大族之间的政治、婚姻、交往网络,探究这一网络在魏晋政治变局中发挥的作用。
图书 | 魏晋之际的政治权力与家族网络(精) |
内容 | 编辑推荐 对魏晋之际的诸种研究,大体是站在陈寅恪先生相关论述的延长线上加以发展、修正,运用政治集团学说所具有的利弊在这一时段的研究中也有充分的体现。自从1980年代以来,涌现了不少从个别历史事件的考证入手,通过细节的考证复原魏晋之际政治变局的佳作,本书之作亦得益于此。仇鹿鸣编著的《魏晋之际的政治权力与家族网络(精)》采取将政治史与家族史研究相结合的方式,一方面在政治史的脉络中探讨西晋权力结构从形成到崩溃的过程,另一方面考察魏晋大族之间的政治、婚姻、交往网络,探究这一网络在魏晋政治变局中发挥的作用。 目录 序 绪论 第一节 学术史的回顾与反思 第二节 基本史料价值述略 第三节 土族及其相关概念的省思 第四节 研究的旨趣与目标 第一章 汉魏时代的河内司马氏 第一节 两汉时代的河内郡与司马氏家族的文化转向 第二节 乡里秩序中的河内司马氏 第三节 司马懿在曹魏政权中的权势网络 第二章 魏晋嬗代史事考辨 第一节 高平陵之变发微 第二节 司马师功业考 第三节 谁是司马氏的敌人:淮南三叛再研究 第四节 伐蜀之役与司马氏集团内部的矛盾 第三章 司马氏集团的形成、特质与矛盾衍生 第一节 从魏臣到晋臣:司马氏集团的凝聚 第二节 曹魏官僚阶层的政治心态:以司马孚、陈泰为例 第三节 司马氏集团的权力结构与矛盾衍生 第四节 受成之主:泰始年间的政治特质 第四章 武帝与西晋政治的转折 第一节 咸宁二年:不起眼的转折之年 第二节 齐王攸问题的再检讨 第三节 走向崩溃:晋武帝的政治遗产 结语 附录:《司马芳残碑》考释——以中正成立的年代为中心 参考文献 索引 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魏晋之际的政治权力与家族网络(精)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仇鹿鸣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上海古籍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32576159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337 |
版次 | 1 |
装订 | 精装 |
字数 | 300 |
出版时间 | 2015-06-01 |
首版时间 | 2015-06-01 |
印刷时间 | 2015-06-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政治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538 |
CIP核字 | 2015083064 |
中图分类号 | D691.2 |
丛书名 | |
印张 | 21.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上海 |
长 | 236 |
宽 | 156 |
高 | 21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