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巴黎圣母院(上下)
内容
编辑推荐

法国浪漫主义作家维克多·雨果的《巴黎圣母院(上下)》是一部不可不读的浪漫主义流派作品,小说的情节曲折离奇,紧张生动,变幻莫测,富有戏剧性和传奇色彩。是法国文学史上极具代表性的巨作,它极具艺术色彩,以四百多年前法王路易十一统治时期的历史为背景,真实的展现了宫廷与教会的阴暗勾当,小说与现实形成强烈反差,刺激着每一位读者的感官。

内容推荐

维克多·雨果所著的《巴黎圣母院(上下)》讲述故事的场景设定在1482年的巴黎圣母院,内容环绕一名吉卜赛少女爱丝梅拉达和由副主教克洛德·弗洛罗养大的圣母院驼背敲钟人卡西莫多。

目录

引子

一八三二年定本附言

第一卷

 一 司法宫大厅

 二 彼埃尔·格兰古瓦

 三 红衣主教波旁大人

 四 雅克·科伯诺尔老板

 五 卡西莫多

 六 艾丝美拉达

第二卷

 一 从沙里勃德到西拉

 二 河滩广场

 三 以德报怨

 四 桃色麻烦事

 五 麻烦不断

 六 摔破的瓦罐

 七 新婚之夜

第三卷

 一 圣母院

 二 俯瞰巴黎

第四卷

 一 好心人

 二 克洛德·弗洛罗

 三 放牧的猛兽样子更怪

 四 狗与主人

 五 再说说克洛德·弗洛罗

 六 人心尽失

第五卷

 一 圣马丁的修院长老

 二 这个将要毁灭那个

第六卷

 一 古时审案的公正一瞥

 二 隐修者的鼠穴

 三 一块糕饼的故事

 四 一滴眼泪回报滴水之恩

 五 糕饼故事的结局

第七卷

 一 危险真情吐露

 二 教士和哲学家

 三 钟

 四 ANArKH

 五 神秘的黑衣人

 六 当街叫骂

 七 妖僧

 八 临河的窗子

第八卷

 一 埃居变枯叶(1)

 二 埃居变枯叶(2)

 三 埃居变枯叶(3)

 四 “要进来,先把希望留在门外。”

 五 母亲啊,母亲

 六 三个男人

第九卷

 一 热昏的疯狂

 二 又驼又瞎又瘸

 三 聋子

 四 粗陶与水晶

 五 红门钥匙(1)

 六 红门钥匙(2)

第十卷

 一 贝尔纳丹街上格兰古瓦妙计连生

 二 你就当流浪汉吧

 三 欢乐至上

 四 好心做错事

 五 诵经室

 六 小刀闲游

 七 沙朵佩前来援救

第十一卷

 一 一只小鞋

 二 穿着白裙的美丽姑娘

 三 腓比斯的结局

 四 卡西莫多的结局

试读章节

距今三百四十八年六个月零十九天,巴黎万钟齐鸣,旧城①、大学城和新城三重城垣中的市民个个惊醒。

然而1482年1月6日这一天并未被载诸史册。这个日子可能与毕卡第人或勃艮第人发动进攻、抬着圣龛游行或者拉阿斯葡萄园②里的学生造反等比起来不足称道。更不能与号称“万民敬畏之主国王陛下”的人城式,或者在司法官广场干净利落地绞死男女扒手这类事情在市民中造成的轰动性大。而在与十五世纪常见的某个头戴翎毛、身披五色斑斓的盛装的外国使团来临的事情相比,更加是微不足道。就如,两天前弗兰德的使节奉命前来缔结弗兰德的玛格丽特公主与法国王太子的婚约。他们带着一队人马进入巴黎,而这些人举止粗俗,这使得波旁红衣主教大人伤透了脑筋。他为了取悦国王,不仅对弗兰德市长、镇长笑脸相迎,而且,即使当日下着滂沱大雨,他也在自己的波旁公馆中筹办了一出“极其精彩的寓意剧、滑稽剧兼闹剧”以示款待。

1月6日那天之所以使得全巴黎民众激奋,正如约翰·德·特洛瓦所说,这一天是从远古以来两个隆重的节日,即主显节和狂人节,重逢的一个日子。

而在头一天晚上,这一天的前夕,穿着华丽的紫红色驼毛布衬甲衣,胸前缀着两个白色大十字的差役,在十字街头吹着喇叭,高声吆喝着节日的惯例,即按节日的以往习惯这一天将在河滩放焰火,在布拉克小教堂种植五月树,在司法官演出圣迹剧。

一清早,市民关上家门或店门,按着自己的打算,男男女女,从四面八方涌向指定的三个地点。其中,相对而言布拉克小教堂显得比较冷清。在巴黎爱凑热闹的游闲之辈有着天生的、为人叹服的认知能力,他们根据时节判断出哪个地点更加舒适。所以,绝大多数人都去看焰火或者去观看圣迹剧,因为是在司法宫大厅里演出,上有严严实实的屋顶,四面有紧闭的门窗;而相对而言,稀稀拉拉的花儿以及那棵可怜的五月树看热闹的人都不愿一顾,任凭它们在一月寒风中孤零零地在布拉克小教堂的墓地上颤抖。

而司法官的各条大街的人群涌动,更是显得熙熙攘攘。因为民众知道,前天抵达巴黎的弗兰德的使臣们也会观看圣迹剧的演出和胡闹王的选举,所以人们也便过来看个热闹。

那天,这座当时号称世上之最的大厅(索瓦尔确实尚未丈量过蒙塔吉古堡的大厅),人山人海,守在窗口的好奇者望见司法宫前广场上万头攒动,倘若想挤进大厅实非易事。如河流的出口的大街,每时每刻都把后来者投入人海。形状不规则的广场如同水池,四周屋宇突出的墙角如同伸人大海的海岬,这使得人群像不断撞击着岬角的河流,波涛更加汹涌澎湃。司法宫高大的哥特式风格将人流分成两股,不断上下涌动。在中间的台阶底下劈开后的人潮又重新汇成壮阔的波澜,沿着两侧的坡道滚滚扩散。大阶梯的人群如百丈瀑布,片刻不停地泻入广场这个大湖。一时间,这里各种熙熙攘攘的喊声、笑声,以及千万双脚的跺地声充斥着大厅的各个角落,沸沸扬扬,震天动地。不知什么原因,可能是一名弓箭手,或者是京兆尹手下一名捕快骑马对秩序的干涉,使得拥向大阶梯的人流又重新折回来,这些来回窜动的人群使得广场愈加喧嚣,如旋涡般乱作一团。这种令人叫绝的传统,由衙门传给都督府,复由都督府传给兵马司,再由兵马司传给今日巴黎的巡警大队。

但见成千上万诚实的市民在自家的门口、窗口、屋顶上不住地伸头探脑,他们别无他求,只是安静地观望着司法官和嘈杂的人群。强烈的好奇心总是驱使着人们去探索发生在墙背后的事情,直到今天,巴黎许多人仍满足于观看热闹人本身形成的热闹场面。

P1-P3

序言

本书作者在几年前参观巴黎圣母院时,或者更确切一点地说是在搜索巴黎圣母院时,在两座钟楼的其中一座的一个幽暗的角落里,发现墙上有一行用手刻下的字迹:

ANArKH

这几个大写希腊字母仿佛历经沧桑,颜色乌黑,而且深深地陷入墙上的石头中。它们的形状和神态显示出哥特字体某种固有的特征,像是提示人们它们出自一个中世纪人之手,尤其是它们背后蕴藏的悲催的宿命深深触动了作者。

作者于是陷入了沉思,他努力猜测是哪个受难的灵魂不甘心离开尘世,非要在这古老教堂的前额上留下这个预示着罪恶或不幸的印记。

历经多少岁月,那堵墙壁或经粉刷,或遭打磨,到底属于哪种情况已不得而知,字迹也慢慢消失了。近两百年来,中世纪遗留的奇妙教堂几乎全都经历过这样的磨难。毁灭性的破坏来自于四面八方,从外部或者从内部。这些教堂经过神父涂抹粉刷,建筑师打磨刮擦,最终民众把其夷为了平地。

于是,除了本书作者仅仅保留的一点点脆弱的记忆之外,关于那个镌刻在圣母院阴暗的钟楼内壁的神秘单词以及其不胜忧伤的予以概括的那个不为人知的命运,今天已找不到任何踪迹了。写在墙上的那个单词也因岁月流逝已从教堂的墙上消逝,恐怕就连教堂本身,不久也将会从地面上消逝。

本书正是在这行字迹启发下写成的。

一八三一年三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巴黎圣母院(上下)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法国)维克多·雨果
译者 廖嵘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4486036
开本 32开
页数 43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15-01-01
首版时间 2015-01-01
印刷时间 2015-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外国儿童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32
CIP核字 2015015892
中图分类号 I565.44
丛书名
印张 14
印次 1
出版地 江苏
210
148
2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3:07: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