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多吉、代立梅编著的《资本论现代发展观哲学维度研究》的研究基本上是一个基于问题意识的文本解读,而这种解读是由后向前推理的,试图构建一个基于《资本论》现代发展观的哲学理论框架。通过哲学视域和现代性视域的引入,本书试图为《资本论》的思想阐释提供了一个总体性视角,克服单纯经济学实证主义化解读带来的局限,由此彰显《资本论》现代发展思想的哲学意义和当代论域。在对《资本论》现代发展观的内容梳理上,以《资本论》文本为依据,全面勾画了一幅《资本论》哲学视野中的现代发展图景,为从源头上阐释科学发展观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理论思路。
《资本论》是马克思一生最重要的著作,是马克思经济学批判和哲学批判双向建构的结晶。对《资本论》当代意义的阐释需要我们以一种哲学的方式去阅读它。马克思对传统哲学的全面扬弃构成《资本论》现代发展观的出场前提,马克思在《资本论》中阐述的现代发展观有其独特的哲学视域。马克思对“现代”概念的使用,是在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上确定其划分标准,在社会形态发展的次序上限定其指证对象,在资本的存在样式上探寻其本质要素。与此相适应,马克思将现代发展置于社会形态的历史分期中研究其阶段,将现代发展置于“商品-资本”的理论嬗变中阐释其逻辑,将现代发展置于人的解放和全面发展的框架中审视其限度,将现代发展置于现代经济规律的运动中考察其内容。《资本论》现代发展观为我们构建中国特色的现代性提供了理论借鉴和方法论启迪。《资本论现代发展观哲学维度研究》由王多吉、代立梅编著。
导论 以一种哲学的方式阅读《资本论》
一、《资本论》是马克思经济学批判与哲学批判的双向建构
二、本文论题的处境及其任务
三、国内外研究的状况及面临的困难
四、基本思路和创新之处
第一章 《资本论》现代发展观的出场前提
一、传统形而上学批判为《资本论》现代发展观理清了本体论前提
(一)马克思对传统形而上学的批判
(二)实践是现存感性世界非常深刻的基础
二、唯心主义历史观批判为《资本论》现代发展观澄清了历史观前提
(一)马克思对唯心史观的批判
(二)马克思唯物史观的理论视域
三、唯心主义辩证法批判为《资本论》现代发展观廓清了方法论前提
(一)《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对黑格尔辩证法思辨神秘主义的批判
(二)《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对黑格尔辩证法秘密的洞悉
(三)《哲学的贫困》对辩证运动的一般形式的初步阐释
第二章 《资本论》现代发展观的哲学视域
一、《现代》之一般
二、马克思视野中的《现代》概念
(一)现代的划分标准
(二)现代的指证对象
(三)现代的本质要素
三、《资本论》哲学视域中的《现代发展》
(一)将现代发展置于社会形态的历史分期中研究其阶段
(二)将现代发展置于《商品-资本《的理论嬗变中阐释其逻辑
(三)将现代发展置于人的解放和全面发展的框架中审视其限度
(四)将现代发展置于现代经济规律的运动中考察其内容
第三章 《资本论》现代发展观的基本意涵
一、现代发展的方位: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
(一)世界历史形成和发展的根本动因
(二)资本的形成发展史就是世界历史的形成发展史
二、现代发展的动力:以机器和大工业为标志的现代生产
(一)现代生产本质上是商品生产,以劳动者和劳动条件的分离为前提
(二)现代生产是以大工业为基础的生产,具有造成世界性交往的趋向
(三)现代生产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具有不断创新的内在驱动力
三、现代发展的动态结构:社会有机体
(一)社会有机体是表征全部社会生活及其关系的总体性范畴
(二)社会有机体的动态考察
(三)马克思对现代社会有机体自身建构的阐释
四、现代发展的基本条件:世界市场
(一)需求的不断增长是建立世界市场的前提
(二)货币是促进世界市场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条件
(三)资本是世界市场产生和发展的深刻根源
(四)世界市场是现代生产的基本条件
五、现代发展的走向:现实的现代危机与极限
(一)马克思对现代危机可能性的探寻
(二)马克思对现代危机现实性的考证
六、现代发展的扬弃:共产主义
(一)共产主义是历史之谜的解答
(二)共产主义是扬弃现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三)共产主义的所有制形式:重建个人所有制
第四章 《资本论》现代发展观的根本方法
一、从抽象上升到具体是科学上正确的认识方法
二、《资本论》的逻辑结构是从抽象上升到具体
(一)从《五篇计划》到《六册构想》再到《四册结构》
(二)《资本论》的逻辑结构是从抽象上升到具体
三、《资本论》的范畴序列是从抽象上升到具体
四、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逻辑演绎:以《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章为例
(一)从《商品》到《价值》的逻辑演绎
(二)从《价值》到《货币》的逻辑演绎
第五章 《资本论》现代发展观的当代论域:现代性批判
一、现代性的基本规定性
(一)理性是现代性观念的核心
(二)自由构成现代性的根本价值
(三)世俗化是现代性的过程表征
二、资本主义现代性的本质: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
三、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现代性现象的多维透视
(一)从分工与大工业的产生审视现代性的根源
(二)用资本的逻辑来考察现代性的生成
(三)以异化的扬弃来探寻现代性的出路
四、科学发展观与中国特色现代性建构
(一)《以人为本》是《资本论》现代发展观和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联结点
(二)和谐社会:构建中国特色的现代性社会
结束语 《资本论》依然具有鲜活的理论魅力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