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沉船(泰戈尔集)(精)/世界名著名译文库
内容
试读章节

谁都不怀疑,罗梅锡这次准能通过法律考试。职掌大学的智慧女神,从一开始就从自己的金色莲花座上,不断撒下缤纷的花瓣,变作奖章,赐给罗梅锡,而他也从未错过获得奖学金的任何一次机缘。

现在考试完毕,罗梅锡该回家了。可迄今未见他收拾行装,整理箱箧。他父亲曾来信,催他快些回家。他复信道,待考试成绩公布,马上起程回家。

安纳达老爷的儿子约庚德拉,是罗梅锡的同窗好友,住在隔壁。安纳达老爷是梵社成员。他的女儿海敏丽妮刚通过文科大学考试。罗梅锡是安纳达老爷家的常客,每到吃午茶时,他几乎总在座。即使不喝茶,他也常去那儿走动。

海敏丽妮洗完澡,习惯喜欢去屋顶平台上,一边晾干头发,一边温习功课。恰在这时,罗梅锡也走上自家的屋顶平台,找个僻静处,独自坐下,胡乱翻书。自然,这个僻静处是个读书用功的好地方。不过,细细观察,略加想象,谁都不难理解,这里的干扰还真不少,令人心烦意乱。

迄今,任何一方都没有提及婚姻大事。安纳达老爷闭口不谈此事,自有理由。他有个年轻朋友,去英国攻读法律。安纳达老爷希望他成为自己的乘龙佳婿,因而内心不免偏向他。

那日茶桌边,发生了一场激烈的争论。阿克希耶没有几门功课能考及格,但他并未因此减弱茶瘾和其他一些无伤大雅的嗜好,因而他也是海敏丽妮茶桌旁的常客。争论是由他挑起的。他大发议论说,男人的才智好比一把利剑,不用磨得很犀利,仅凭自身的分量就管大用;而女人的机智却似一把修鹅毛的小刀,不论磨得何等锋利,终究无甚大用处,等等。

海敏丽妮懒得理睬阿克希耶那套荒谬议论。不过,当她哥哥约庚德拉竟也随声附和,举例菲薄女人智力低下时,罗梅锡再也耐不住了。他慷慨陈词,百般赞颂女性的品行。

这样,罗梅锡在对女性崇拜的激烈辩护的驱使下,竟比往日多喝了两杯茶。正在这时,一位仆役探身进屋,把一封便信交到罗梅锡的手里,信封上他的姓名是由他父亲亲笔写的。他匆匆拆开信,浏览了一下,就匆忙结束了自己的辩护,准备起身退席。

众人诧异,问道:"什么事?"

罗梅锡慌忙答道:"我老父亲从老家来这儿了。"

海敏丽妮便忙对约庚德拉说:"哥哥,为何不请罗梅锡先生的父亲进屋?奶茶和点心都是现成的。"

罗梅锡连忙阻拦道:"不,今日别麻烦啦。改日再说,就此告辞。"

阿克希耶不禁心中窃喜,用不无嘲讽的口吻说道:"老先生也许忌讳在这里喝茶用饭。"这番话暗示着,安纳达先生是梵社社员,而罗梅锡的父亲则是正统的印度教教徒。

罗梅锡的父亲巴拉吉·莫罕一见儿子的面,劈头就说:"你明儿跟我一起赶头班车回家!"  "有什么紧要的事?"罗梅锡抓着头皮,问道。

"没有什么紧要的事。"巴拉吉·莫罕说。

"那又何必催我回去。"罗梅锡想知道个究竟,目光狐疑地望着父亲。然而父亲并不认为有回答儿子无声提问的必要。

傍晚时分,巴拉吉·莫罕出户拜访他在加尔各答的一些朋友。罗梅锡借机想给他父亲写封信。但刚写完"尊敬的父亲大人阁下",他就不晓得从何处落笔了。他暗自思忖:"我与海敏丽妮已经有一种

未经言明的、以身相许的誓言,如果现在还把未经公开的婚约瞒着父亲,从任何角度来说都将是不合适的。"他试了几种写法,用了不少信纸,最后他又都撕掉了它们。

巴拉吉·莫罕吃饱喝足,舒舒服服地睡着了。罗梅锡却悄悄地爬到屋顶平台上,翘首望着邻家的屋子,像夜游神似的不停地踯躅。晚上九点,阿克希耶才从安纳达老爷家中离去。约莫九点半光景,这家的大门上了闩。十点左右,客厅的灯全灭掉。大概十点半,这家的人像是都沉沉入睡了。

翌日清晨,罗梅锡百般无奈,只得随父亲坐火车起程,离开了魂牵梦萦的加尔各答。巴拉吉·莫罕办事十分周到缜密,罗梅锡连改换车次的机会都捞不到。

书评(媒体评论)

他(泰戈尔)向我们展现那种在苍茫、宁静和圣洁的印度森林中达到完美的文化:首先寻求灵魂的平静,永远与自然生活协调一致。

——[瑞典]哈拉尔德雅奈

目录

正文

序言

我们面前的这个文库,其前身是“外国文学名家精选书系”,或者说,现今的这个文库相当大的程度上是以前一个书系为基础的,对此,有必要略作说明。

原来的“外国文学名家精选书系”,是明确以社会文化积累为目的的一个外国文学编选出版项目,该书系的每一种,皆以一位经典作家为对象,全面编选译介其主要的文学作品及相关的资料,再加上生平年表与带研究性的编选者序,力求展示出该作家的全部文学精华,成为该作家整体的一个最佳缩影,使读者一书在手,一个特定作家的整个精神风貌的方方面面尽收眼底。“书系”这种做法的明显特点,是讲究编选中的学术含量,因此呈现在一本书里,自然是多了一层全面性、总结性、综合性,比一般仅以某个具体作品为对象的译介上了一个台阶,是外国文学的译介进行到一定层次,社会需要所促成的一种境界,因为精选集是社会文化积累的最佳而又是最简便有效的一种形式,它可以同时满足阅读欣赏、文化教育以至学术研究等广泛的社会需要。

我之所以有创办精选书系的想法,一方面是因为自己的专业是搞文学史研究的,而搞研究工作的人对综合与总结总有一种癖好。另一方面,则是受法国伽利玛出版社“七星丛书”的直接启发,这套书其实就是一套规模宏大的精选集丛书,已经成为世界上文学编选与文化积累的具有经典示范意义的大型出版事业,标志着法国人文研究的令人仰视的高超水平。

“书系”于1997年问世后,逐渐得到了外国文学界一些在各自领域里都享有声誉的学者、翻译家的支持与合作,多年坚持,惨淡经营,经过长达十五年的努力,总算做到了出版七十种,编选完成八十种的规模,在外国文学领域里成为一项举足轻重、令人瞩目的巨型工程。

这样一套大规模的书,首尾时间相距如此之远,前与后存在某种程度的不平衡、不完全一致、不尽如人意是在所难免的,需要在再版重印中加以解决。事实上,作为一套以“名家、名著、名译、名编选”为特点的文化积累文库,在一个十几亿人口大国的社会文化需求面前,也的确存在着再版重印的必要。然而,这样一个数千万字的大文库要再版重印谈何容易,特别是在人文书籍市场萎缩的近几年,更是如此。几乎所有的出版家都会在这样一个大项目面前望而却步,裹足不前,尽管欣赏有加者、啧啧称道者皆颇多其人。出乎意料,正是在这种令人感慨的氛围中,北京凤凰壹力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的老总贺鹏飞先生却以当前罕见的人文热情,更以真正出版家才有的雄大气魄与坚定决心,将这个文库接手过去,准备加以承续、延伸、修缮与装潢,甚至一定程度的扩建……与此同时,上海三联书店得悉“文库”出版计划,则主动提出由其承担“文库”的出版任务,以期为优质文化的积累贡献一份力量。眼见又有这样一家有理想追求的知名出版社,积极参与“文库”的建设,颇呈现“珠联璧合”、“强强联手”之势,我倍感欣喜。

于是,这套“世界名著名译文库”就开始出现在读者的面前。

当然,人文图书市场已经大为萎缩的客观现实必须清醒应对。不论对此现实有哪些高妙的辩析与解释,其中的关键就是读经典高雅人文书籍的人已大为减少了,影视媒介大量传播的低俗文化、恶搞文化、打闹文化、看图识字文化已经大行其道,深入人心,而在大为缩减的外国文学阅读中,则是对故事性、对“好看好玩”的兴趣超过了对知性悟性的兴趣,对具体性内容的兴趣超过了对综合性、总体性内容的兴趣,对诉诸感官的内容的兴趣超出了对诉诸理性的内容的兴趣,读书的品位从上一个层次滑向下一个层次,对此,较之于原来的“精选书系”,“文库”不能不做出一些相应的调整与变通,最主要的是增加具体作品的分量,而减少总体性、综合性、概括性内容的分量,在这一点上,似乎是较前有了一定程度的后退,但是,列宁尚可“退一步进两步”,何况我等乎?至于增加作品的分量,就是突出一部部经典名著与读者青睐的佳作,只不过仍力求保持一定的系列性与综合性,把原来的一卷卷“精选集”,变通为一个个小的“系列”,每个“系列”在出版上,则保持自己的开放性,从这个意义上,文库又有了一定程度的增容与拓展。而且,有这么一个平台,把一个个经典作家作为一个个单元、一个个系列,集中展示其文化创作的精华,也不失为社会文化积累的一桩盛举,众人合力的盛举。

面对上述的客观现实,我们的文库会有什么样的前景?我想一个拥有十三亿人口的社会主义大国,一个自称继承了世界优秀文化遗产,并已在世界各地设立孔子学院的中华大国,一个城镇化正在大力发展的社会,一个中产阶级正在日益成长、发展、壮大的社会,是完全需要这样一个巨型的文化积累“文库”的。这是我真挚的信念。如果覆盖面极大的新闻媒介多宣传一些优秀文化、典雅情趣;如果政府从盈富的财库中略微多拨点儿款在全国各地修建更多的图书馆,多给它们增加一点儿购书经费;如果我们的中产阶级宽敞豪华的家宅里多几个人文书架(即使只是为了装饰);如果我们国民每逢佳节不是提着“黄金月饼”与高档香烟走家串户,而是以人文经典名著馈赠亲友的话,那么,别说一个巨大的“文库”,哪怕有十个八个巨型的“文库”,也会洛阳纸贵、供不应求。这就是我的愿景,一个并不奢求的愿景。

2013年元月

内容推荐

《沉船(泰戈尔集)(精)》是泰戈尔代表作,整个故事写了纳里纳克夏和卡玛娜这对无比虔诚、无比善良的年轻夫妻的悲欢离合。故事中的偶然际遇,在泰戈的笔下显然都表示一切为神的安排,或上帝的旨意,他有意以此来宣扬他的宗教思想,但更为重要,泰戈尔实际通过这一个故事全面表达了上他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编辑推荐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泰戈尔波折缠绵的爱情著作!

作家泰戈尔用诗人独有的细腻、敏感的文字,创作的以纯美善良为基调的波折爱情故事,善意的谎言和道德伦理相违背,主人公挣扎其间终于做出抉择,却又柳暗花明又一村。

彬仁为著名翻译家,国内权威译本!

《沉船(泰戈尔集)(精)》由多位著名翻译家、学者编选,极具收藏价值!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沉船(泰戈尔集)(精)/世界名著名译文库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印度)泰戈尔
译者 彬仁
编者 倪培耕
绘者
出版社 上海三联书店
商品编码(ISBN) 9787542651402
开本 16开
页数 267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187
出版时间 2015-05-01
首版时间 2015-05-01
印刷时间 2015-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66
CIP核字 2015057635
中图分类号 I351.45
丛书名
印张 17.7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35
155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2: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