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单读(10焦虑的年代)
内容
编辑推荐

衷声主编的《单读(10焦虑的年代)》继续直面我们身上的“时代病”。在秉承其“记录、探索、批评”之初衷的前提下,本期以“焦虑”为主题选编文章,试图描述在这个一方面飞速发展、变幻无常,一方面又仿佛停滞不前的时代,人们怎么面对自身与世界的关系。作家拉丽莎麦克法夸尔、纪录片导演范立欣、记者袁凌、诗人张定浩、年轻学者包慧怡等,穿透繁乱的世相,在焦虑的阴影下怀抱热情,极具启发性。

内容推荐

焦虑似乎成了这个时代的慢性流行病,衷声主编的《单读(10焦虑的年代)》试图从不从的角度去表述进而直面这种焦虑。单读系列在本辑中首次刊载诗歌,选的是张定浩的《我热爱一切不彻底的事物》《新天使》《在萨拉乌苏》。

目录

话题

衰落的先知——哈罗德布鲁姆的影响性焦虑

失衡

速度与激情

小镇青年威廉夏伊勒

访谈

“我的怀疑从来不构成恐惧”—— 范立欣访谈

影像

他们直视我们,不在乎未来的惊讶目光

报道

生死场

诗歌

在萨拉乌苏

随笔

不存在的白夜

图书馆之死

书评

一部英国早期工人运动的史诗

全球书情

试读章节

布鲁姆被很多学生拥戴。也有一些学生成为了女权主义者、马克思主义者和新历史主义者,拒绝布鲁姆所教的一切。布鲁姆是福斯塔夫,但背叛福斯塔夫的只有哈尔王子一个,背叛布鲁姆的却有上千个。

每年布鲁姆都受邀到欧洲,领个奖,开个讲座,或出于其他什么原因。每年他都答应,可每年他也在行程结束之后发誓再不旅行了。今年晚春,一个明媚的下午,布鲁姆在巴塞罗那坐上渡船去了马略卡岛。

之前的几个月,一个叫米开朗基罗的男士找上了布鲁姆,此人是西班牙的心理分析学家,也是博尔赫斯的崇拜者。米开朗基罗在一位当地贵妇的帮助下建立了马略卡的博尔赫斯协会,并邀请布鲁姆参加协会的一个晚宴。布鲁姆接受了邀请,因为他正好打算去西班牙。布鲁姆被请到巴塞罗那接受加泰罗尼亚国际奖,他获悉,这个奖项的重量相当于加泰罗尼亚的诺贝尔奖。

布鲁姆一到巴塞罗那,就比往常更早地想起了他去年发的誓。他意识到,接受这个奖项意味着也要接受两天半的采访。等他搭上回程的渡船时,他已经精疲力尽了。在去往码头的车上,布鲁姆的太大珍妮与出租车司机聊着巴塞罗那动物园里一只有名的得了白化病的大猩猩“雪花”。珍妮在报纸上读到,动物园的专家们千方百计为“雪花”配种,(徒劳地)希望能配出一只也有白化病的幼崽。尽管“雪花”现在已经年迈了,不断的性交让他看起来明显很憔悴。“我们换个话题吧,”布鲁姆坐在前座,轻声恳求,“我都可以感同身受了。”

这次渡船之行多少还让人期待。布鲁姆的一位美国朋友告诉他,坐船从巴塞罗那到马略卡着实是个惬意的过程,水流缓缓如一片玻璃的汪洋。布鲁姆被“玻璃的汪洋”这个形容攫住了,他在暗无天日的采访过程中,想象着自己坐在阳光明媚的码头上,沉稳而安然,仿佛正坐在舞台上,身后则是画着大海和蓝天的背景布。

布鲁姆缓慢地下车走到渡船处,每走一步就轻哼上一声。他已经七十二岁了,因为健康原因,请了一个学期的假。但是自从三十多岁以来,他就像是个弥留之际的人。“哦,布鲁姆,布鲁姆,布鲁姆。”他轻声叹息着。珍妮穿着她为旅途准备的厚重的蓝裙子和白色P。L。衫,大步流星地走到码头上,提起手提箱,透过大大的眼镜片眯眼望着太阳。

可惜,事实证明,布鲁姆朋友的话并不属实。尽管天气还算温和,可神不知鬼不觉地,船开始颠簸起来,水花溅到了玻璃上。布鲁姆忧愁地看着站在码头上的乘客,他们抽着烟,不时蹒跚地走来走去。他听到从二等舱的远处传来轰隆的一声,好像什么东西掉到了地板上。天色渐暗,船摇晃得更凶了。

布鲁姆是时候回应自然的呼唤了。他站起身来,紧紧抓住椅子。谢天谢地,椅子固定在了地板上。他又靠向另一把椅子,双手紧紧抓牢,停下来倒吸了一口气。他算了一下还要走多远一一距离男卫生间至少还有二十个椅子的距离。他惊恐地发现,如果不小心失去平衡,很可能让他摔断一条腿或者更糟。布鲁姆鼓足了气,奋力朝第二把椅子倾斜过去。他找到了把手,喘着粗气稳住了。去往马略卡的这四个小时可不好过,布鲁姆面色如土,心惊胆战、颤颤巍巍地到了跳板上。几天之后,他回想起这次行程的时候,悲恐交集。他对这次旅程的描述不止一次出现在当地的报纸上。

早在1950年代初期,布鲁姆还在耶鲁大学读研究生,当时英语系笼罩着一种高教会派的古板氛围。布鲁姆呢,大个头,乱糟糟的,相当情绪化。当时英语系里的亲英情结也隐隐散发出反犹太主义的情绪。学生们穿着夹克、戴着领带去上课。布鲁姆邋遢地穿着一件家里传下来的旧旧的俄国皮外套、一条渔夫裤,还有一次穿着睡衣。

英语系当时仍深受艾略特的影响,抛除其他的不说,这意味着对浪漫主义的鄙夷。在艾略特学派看来,雪莱尤其被视为放荡不羁和年少轻狂。

P9-11

序言

标题病了,它看起来就很焦虑。以前这样的句子常见于网络世界,现在它们也登堂入室,逐渐成为印刷品。类似的句式还有:当我们谈论焦虑的时候我们在谈什么,不焦虑的厨子不是好作家,你所不知道的关于焦虑的100件事……它们共享一种庸俗的格律,尽管各自携带的内容倒不一定庸俗。

和整个时代的步伐一样,人们说话与书写的方式正在发生改变,二者的边界开始模糊。吊诡的是,一方面我们看到戏谑、放纵、娱乐性前所未有地释放出来,另一方面,道德、审美判断上的无所适从,又加剧了人们的紧张和虚无感。人们前所未有地感到快乐,投入并享受现代生活带来的便利,与此同时他们时不时抬头望见疾行的阴影,体会到技术带来的恐惧、未知和某种来自本体论的不安全。在焦虑中生活,而不愿臣服于静止、停滞,这是通行证的含义。它可能也代表了我们的态度—— 或者说我们的焦虑来源,因为并不确定,到底是时代的质地真的变了,抑或只是变更了自己的频率。

可以肯定,焦虑不是一项新的发明。奥登就扎根在焦虑的经验中写作,他用《焦虑的年代》来为他的感觉命名。另一位诗人菲利普拉金虽然从未读完这首长诗,但他为同行加冕:“自蒲柏以来,极少数诗人如此忠于时代。”奥登的诗作中充满了具体的时代意象,战争、灾难、工人阶级、法西斯主义、西班牙与中国,还有自身的欲望。“他很反感自己的早年成名,因为他看到了藏在自己公共道德形象背后的复杂动机,以及被崇拜和偶像化之后油然而生的满足感。”(胡桑译)

奥登的形象,如同19世纪末的君士坦丁堡,1913年的维也纳,二战前的巴黎、马德里和巴塞罗那,构成了离我们并不遥远的参照物。20世纪前半叶的历史像地雷一样铺陈在那里,随时有可能在今天炸裂,并获得震动与喝彩。阅读哈罗德布鲁姆,他对浪漫主义的“过时的”理解,就陷落在时代的泥沼里;回到康有为、梁启超,他们在近代史中的作为几乎等同于最时髦的创业;惶惶不可终日的小镇青年们,至今试图通过地理空间的位移改变自己的命运;还有《速度与激情》这一类的电影,在科技和资本的爆炸中成为宠儿,叫嚣着在续集中永生。这些内容构成了这一期的《单读》。

《单读》也在创业的潮流中,除了维持纸质阅读的品质以外,我们还在新媒体、现场沙龙、读书会中让我们的作者与读者见面。从这一期开始,还将推出《单读》的配套课程。但我们不提供疗愈—— 所有像样的文化产品都不能也不应该提供这些像答案一样确凿的东西。“欲罢不能”,这是那些屡遭嘲笑却畅销无阻的心灵鸡汤和励志成功学的逻辑思维,我们痛恨这个词,但又想不出更好地与这个时代相互袒露的方式。于是转而寻找其他时代的切片,进入焦虑的内部。其中一个发现是,我们大可不必过度沉溺于对自我病症的叙事,此时此刻的作家、诗人、建筑师、纪录片导演与他们的前辈分享着相似的情绪。

全都在别处,大群

大群的驯鹿穿越

绵延数里的金色苔藓,

无声而又快速。

奥登对于《罗马时代》的描述,依然吸引着我们。 诗人的语言最难被时代捕获。但《无名公民》中的句子可能更接近我们今天的状态 (两首诗作均由黄灿然译)——

他自由吗?他快乐吗?这个问题很怪诞:

如果有什么不对,我们早就应该听说。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单读(10焦虑的年代)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译者
编者 衷声
绘者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9567539
开本 32开
页数 25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45
出版时间 2015-06-01
首版时间 2015-06-01
印刷时间 2015-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社会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12
CIP核字 2015104631
中图分类号 C53
丛书名
印张 8.25
印次 1
出版地 广西
195
125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12:3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