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写给大家的西方美术史
内容
编辑推荐

神秘的埃及、伟大的希腊、光荣的罗马……直到光辉的印象派,及光怪陆离的现当代艺术。或作正面解读,或挖背后的故事,数千年“美”的往事,娓娓道来。蒋勋编著的《写给大家的西方美术史》200幅西方经典美术图片,日本超感纸张高清印刷,双封裸书脊装帧,为你带来一场精彩绝伦的视觉盛宴。一本书读懂西方美术史,最短时间提升你的艺术格调!

作者简介

蒋勋,台湾知名画家、诗人与作家。福建长乐人。生于古都西安,成长于台湾。台北中国文化大学史学系、艺术研究所毕业。现任《联合文学》社社长。1972年负笈于法国巴黎大学艺术研究所,1976年返台后,曾任《雄狮美术》月刊主编,并先后担任文化大学、辅仁大学及东海大学美术系系主任。蒋勋先生文笔清丽流畅,说理明白无碍,兼具感性与理性之美,有小说、散文、艺术史、美学论述作品数十种,并多次举办画展,深获各界好评。近年专注两岸美学教育推广,他认为:“美之于自己,就像是一种信仰一样,而我用布道的心情传播对美的感动。”代表作:《美的沉思》《吴哥之美》《蒋勋说<红楼梦>》《孤独六讲》《生活十讲》《汉字书法之美》《美的曙光》《蒋勋说唐诗》《蒋勋说宋词》《蒋勋说中国文学之美》《美,看不见的竞争力》等。

内容推荐

蒋勋编著的《写给大家的西方美术史》以时间为纬线,以各个艺术流派的艺术家及其代表性的作品为经线,回到历史现场,从史前时期的一把燧石手斧开始,围绕地中海这一世界西方美术的血脉初源,带你一路走过神秘的埃及、伟大的希腊、光荣的罗马……直到光辉的印象派,及光怪陆离的现当代艺术。或做正面解读,或挖背后的故事,数千年“美”的往事,娓娓道来。 蒋勋先生用柔美、亲民的文字,借助“西方美术史”这一扇通向世界的窗口,使得我们眺望和浏览世界不同文化的“美”的观念、材料、技法,省思人类共同的“美”的向往与创造。

目录

史前时期——从一块石头,人类开始了伟大的美术创作

石器时代

痕迹

母亲的身体

最早的绘画

大地上的遗迹

埃及——人类美术中最早形成“风格”的文明之一

风格

希腊 ——为人类找到了“美”的起点,希腊艺术提供的人体的自由、健康,更是值得认真思考的美学启示

米诺斯

迈锡尼

美丽的人体

人体美的起点

黄金时代

罗马艺术——务实的个性和宇宙不可知的神秘本质相遇,罗马帝国将以数世纪建立起来的地上的繁华去印证一次心灵上对天国的渴望

关于伊特鲁里亚

罗马雕塑的写实精神

罗马的城市规划与公共性建筑艺术

早期基督教艺术——庄严、华丽,在人世间虚拟了天堂的神圣与崇高

拜占庭艺术

中世纪艺术

哥特式艺术

早期文艺复兴的艺术——以人的觉醒为重心,以科学的视觉分析代替旧有的神学形式

人的觉醒

乔托与圣方济各

城市商人与市民文化的兴起——洛伦采蒂、乌切罗

宗教主题的新诠释——安吉利科、马萨乔

新建筑的崛起——布鲁内莱斯基

雕刻的革命——多那太罗

文艺复兴的全盛时代——肉身自觉,肯定世俗繁华与感官享乐,融入基督教性灵生活,追求精神升华

诞生与春天——弗兰西斯加与波提切利

达·芬奇

米开朗琪罗

拉斐尔

威尼斯画派——威尼斯的文艺复兴比意大利更多了一点幻想、一点感性的神秘与浪漫、一点现世欲望逸乐的流荡、一点色彩的炫耀

乔尔乔涅和提香

丁托列托和韦罗内塞的俗世美学

北方文艺复兴——在最卑微丑陋的难堪境遇中,看到了生命更深沉的悲剧之美

凡·爱克与油画

超现实的鼻祖——博斯

平民传统——勃鲁盖尔

北方画派的总结者——丢勒

矫饰主义——不满足于文艺复兴太过均衡、和谐的古典风格,追求更多肢体动作上的变化,夸大情绪的反应,使人物的身体产生更多律动感,也产生更多表情

神秘的格列柯

美学的叛逆——卡拉瓦乔

巴洛克运动——“巴洛克”喜好繁复的装饰、金色的华丽、扭曲多变的缠绕线条,追求强烈的律动感,善于营造堆砌之美。它既是一种国际风格的趋向,同时又是欧洲各地区民族美学自觉的开始

意大利的巴洛克风与贝尔尼尼

王权兴起与鲁本斯的绘画

西班牙的巴洛克

荷兰的巴洛克——伦勃朗与弗美尔

法国的巴洛克

洛可可艺术——法国大革命前的宫廷艺术主流,崇尚富贵、华丽、繁复的装饰风

新古典主义——隔着历史遥远的距离,重新把古典元素拿到当代来使用,赋予这些元素新的时代意义

大卫与新古典主义

西班牙革命与戈雅

安格尔与新古典主义

卡诺瓦与新古典雕塑

浪漫主义的狂潮——浪漫主义鄙弃新古典形式上的稳定,鄙弃教条式的理性;浪漫主义相信真诚的内在激情可以激发人类创造力的最大潜能,也可以激发人类最高贵的情操

法国浪漫派的先行者——籍里柯

浪漫主义的旗手——德拉克洛瓦

透纳与海洋之光

写实主义的兴起——写实主义使艺术从主观回到客观,以更多客观存在的细节代替主观的情绪宣泄

柯罗的人物画与风景画

巴比松与米勒

杜米埃与阶级批判意识的兴起

自然主义的库尔贝

告别古典——他们摆脱长久以来主宰西方美学的古典符号,他们以自己的语言书写自己的时代

印象派和后期印象派——绘画在照相机发明后,需要寻求新的表现方式和用武之地,印象主义为西方现代绘画别开生面。后来,野兽派、立体派、超现实主义,都从印象派那里汲取过营养

爱德华·马奈

莫奈的光与色

现代艺术之父——塞尚

燃烧的向日葵——太阳之子凡?高

远方除了遥远—无所有?——高更和塔希提

二十世纪——现代艺术仍在持续探索,艺术被现代哲学推动,去探究更宽广的人文世界。人类内心是未来的新天地,这是20世纪以来,艺术探索的伟大进程

二十世纪——生活与艺术

野兽派和马蒂斯

立体派和毕加索

抽象主义的向左走,向右走——康定斯基和蒙德里安

道亦在便溺——杜尚

建筑中的国际风格

超现实主义和达利

布朗库西和亨利·摩尔

抽象表现主义和波洛克、罗斯科

波普艺术与安迪·沃霍尔

行为艺术与博伊于斯

图片索引

编后记

试读章节

意大利文中的“1400”,意指时代进入1400年之后,这一百年间人文、科学和艺术全面的兴盛现象。这一百年,产生了伟大的政治家、哲学家,产生了伟大的文学作品和艺术作品;这一百年间,激发出了拥有惊人创作力的人物,像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拉斐尔,他们树立了四百多年来不朽的人文典范,为西方艺术创作奠定了永恒的基础。这一百年,在历史上被称为“文艺复兴”,意指“再诞生”,仿佛经过漫长的中世纪,沉睡的人文精神重新觉醒了;好像经过漫长、寒冷、幽暗的冬天,春天再度来临;好像度过沉滞悠长的停顿死亡,生命再次诞生,喜悦光明重临人间。诞生与春天 ——弗兰西斯加与波提切利 基督教有关耶稣诞生的主题常被画家创作成绘画。尤其是在文艺复兴时代,“耶稣诞生”变成许多画家特别钟爱的画面,好像借着一个婴儿的诞生,象征了一个新时代的来临,看到了一个新生命降临的喜悦。

弗兰西斯加画的《诞生图》现存伦敦国家画廊,是文艺复兴时代歌颂生命的典范之作。

一名初生的婴儿躺在地上,旁边一名年轻妇人跪在地上,双手合掌,好像在赞美,在祝福,又像在感谢神恩。婴儿后侧,有五名年轻人,弹奏着乐器,唱着歌,好像也在赞美婴儿诞生。背景是破陋的农舍,畜养牛羊的瓦棚。画面中洋溢着淡淡的紫色,好像是黎明破晓,微曦的光照亮更远的山林风景。

弗兰西斯加画的是耶稣诞生吗?或者,他只是在歌咏任何一个新生命初生时的欢悦?

宗教的题材被扩大了,弗兰西斯加的画使人感觉到每一个婴儿都是耶稣,每一个产妇都是圣母,祝福与歌颂的心情便使人看起来都像天使。文艺复兴使平凡的人世生活都有了神圣庄严的意义。

长久以来,“诞生”一直意指耶稣基督的降生。但是,诞生有没有其他的意义呢?每一个人对自己生命的诞生应该有特别的感谢与被祝福的心情罢。

当时希腊神话重新被翻译,重新被阅读,希腊神话中对肉身的歌颂,对完美肉体的爱,感动了许多艺术家。虽然教会还有许多严厉的限制,视希腊诸神为异端,但是美丽的神话故事已呼唤着人们的爱美之心。那主司爱与美的女神维纳斯的诞生,从大海的浪花中涌现,使画家忍不住要画出那传说中的美丽场景。

维纳斯全身赤裸,站立在海贝壳上,她从蔚蓝的海洋中诞生,她的诞生受天地诸神的祝福,花瓣纷纷从空中飘落,维纳斯一手遮住胸口,一手拉着金色长发遮蔽下身,她对自己的身体,好像又羞怯又喜悦,微微侧着头,好像在沉思自己诞生的意义。

波提切利拉开了文艺复兴全盛时代的序幕。他的《维纳斯的诞生》以希腊异教的神话为题材,打破了基督教的禁忌,大胆描写女性的裸体,他要赋予肉身重新诞生的意义。一千年的中世纪,肉身只是沉睡着,现在觉醒了,肉身的美要受诸神祝福。

波提切利在木板上以蛋彩颜料画出温润的色彩,华丽而优雅,他的《维纳斯的诞生》和另一件名作《春》,都收藏在佛罗伦萨的乌菲齐美术馆,已是文艺复兴进入全盛时期的标志符号。

序言

序:打开世界的窗口

写完《中国美术史》,很大的心愿是写一本大众通俗易懂的《西洋美术史》(《西洋美术史》为本书最初书名,后改为《写给大家的西方美术史》) 。这个心愿终于完成了。

《中国美术史》是对自身传统文化的了解,《西洋美术史》则是打开一扇通向世界的窗口。借助这一扇窗口,眺望和浏览世界不同文化的美的观念、材料、技法;借助这一扇窗口,省思人类共同的美的向往与创造。

“西洋”是一个颇笼统的名称。“西洋”似乎已经专指欧洲,特别是西欧的范围。因此,这本书从地中海区域的古代开始写起。无论是北非的埃及、南欧的希腊、西部亚洲的古代波斯,乃至于意大利、西班牙、法国……大致都围绕着地中海区域发展。

地中海四周的文化活动,虽然民族不同,政权不同,社会结构也不同,但自上古时代开始,不乏彼此的交互影响与传承,形成一脉相承的欧美美术的来源。

希腊罗马时代,其文化活动逐步包容地中海周边的艺术形式,发展成一支脉络可循的美学传统。虽然有朝代的替变,仍然可以寻找出一条清晰的线索。承继的关系,也和中国美术史一样源远流长,而且,时至今日,仍然有强大旺盛的创造力。

古希腊的雕像美学,仍然是今天西方绘画或雕塑的范本。希腊建筑的柱头形式,不仅仍然见于今天西方的现代建筑形式之中,甚至,也已成为全世界建筑元素的一部分。罗马时代的“拱”(Arch)更是影响长久,一直主导着西方建筑的空间理念,否则,语言中不会把建筑师称为“Architect”,把建筑称为“Architecture”,字根都在“arch”。

美术史是在观察一种形式的传承,而在形式的传承中,“美”的讯息也变成一脉香火,代代不断,可以超越政治的兴亡,可以超越社会的变迁。 西洋美术史的创造力,和中国美术史一样,如长江大河,波澜壮阔,拥有丰富强大的生命力,至今并未消歇。

在西洋美术与中国美术相遇的时刻,两条大河撞击出了掀天的惊涛骇浪,搅成一时弄不清主流河道的历史旋涡。

我们都在这旋涡中迷失了方向。 

必须承认,17世纪以后,西方的创造力活跃壮旺,推陈出新;到了19世纪,流派层出不穷,百家争鸣。结合政治的改革、西方美术史经济的繁荣,结合科技的发明,结合人性的解放自觉,西洋近现代的美术史,是一部不断向高峰挑战的历史,特别让观赏者赏心悦目。 中国美术恰好较早过了它的高峰,在近现代进入了较沉滞的阶段。

美术反映一定的历史条件。今天无论西方或中国,都不再是封闭的体系,在惊天动地的历史旋涡之后,重新争取主流,有主体性的认知,有世界性的视野,才可能从迷失中清醒,再创新的美术高峰吧。

《中国美术史》写完,整理了《西洋美术史》,是借此与更多怀抱信心与愿望的朋友互勉。再说一次,因为“美”,我们就可以继续前去。

蒋勋于台北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写给大家的西方美术史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蒋勋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湖南美术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5672100
开本 16开
页数 319
版次 3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15-07-01
首版时间 2015-07-01
印刷时间 2015-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艺术-艺术概论
图书小类
重量 0.772
CIP核字 2015114098
中图分类号 J110.9-49
丛书名
印张 21
印次 1
出版地 湖南
230
170
2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台湾东华书局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6 18:3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