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黑驼--朱马拜中短篇小说精选
内容
试读章节

诅咒

比耶特部落的毕官萨布尔乎勒去世了。生来一身正气,高龄之后不得已撒手而去的他,曾是不讲情面、不讲身份贫富贵贱一视同仁的最后一位部落领袖。没过多久,他的大儿子也随父亲而去了。

他们身后的那些为数不多的祖祖辈辈延续下来的牲畜,由部落里敬畏萨布尔乎勒亡灵的后辈们临时代牧着。他们身后悲哀的年轻寡妇和最大只有十岁的两个女儿,在一年守孝期内的生活起居,也是在乡亲们的帮助下,没有因为户主的英年早逝而遇到大的难处。就像野马家族一样,一匹乳马被枪杀之后,另一匹乳马会把自己的奶头主动送到嘴唇干裂的遗孤嘴旁,在芒格拉克和沙吾尔山之间的比耶特部落,云雾缭绕的深山里为数不多的牧户们,轮流包下了不幸家庭的日常担水劈柴、宰牲磨面之类的家务活,和少量口粮地里的农活。

还保留着和睦互助传统的乡亲们,抽空犁了孤儿寡母只需浇一夜水的那点儿口粮地,然后,年轻人连眉头也不皱一下给她们的地浇了水。在这一年中,年轻寡妇除了提供一些畜力外出不了任何力,只是坐在家里守孝哭丧,听不断来吊唁的乡亲们的安慰之辞。

到了收割季节,她除了给帮助收割的乡亲们按时做饭外,还请人在地头宰羊招待了帮工的人。她的开支不过就是两只羊和一袋子酸奶、一块砖茶。

半个月之后,乡亲们又聚集在她家,把他们不分昼夜亲手给她割好垛起来的、与丈夫在世时差不离的一大垛小麦、半垛子黍子、不多的大麦和燕麦,还有一小块田的豌豆碾好扬净入了库。

对父老乡亲感激不尽的年轻寡妇,当众痛哭流涕发誓说:“愿安拉赏识你们,我若要离开粗肠子部落,天诛地灭!”

丈夫去世的第二年古尔邦节期间,年轻寡妇请阿訇念古兰经,宰亡夫生前的坐骑,请来乡亲们为亡夫举行了周年祭奠活动。活动当天,部落里的长辈妇女们根据宗教教义和传统习俗,拔去插在秋季毡房腰绳上的黑色哀旗,揭掉寡妇头上的黑色孝巾并绕着她的头顶转了三圈之后扔进了火里。之后,本部落女人中,受人尊敬且以说一不二而出名的一位老者,代表家族对寡妇说:

“自古至今,寡妇是家族的遗产。没有不死的人,若没有死亡,大地还能容得下那么多的人吗?因为死了男人而不幸的人也不只你一个,抬起你的头,年轻的侄媳妇!是的,你因为死了丈夫而号天哭地了一年,也算尽到了一个寡妇应尽的孝道,又举行了纪念亡夫的周年祭活动。从今天起,你应该以你原来的靓丽身姿展现在乡亲们面前。”

这些话,自然对年轻的寡妇是莫大的安慰。她也确信了人死不能复生,活人还需生活下去的道理,逐渐淡忘了自己以姑娘之身出嫁,转眼变成寡妇的痛苦。从此,萨布尔乎勒的儿媳妇像剪去了往年旧毛的两岁母羊一样,抖擞着一身闪亮的新毛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被长年悲哀折磨得像杏核一样有些枯萎的面容也逐渐有了血色。没有法子,她必须打起精神开始新的生活。

当然,在悲哀中度过了一年多时间的女人,突然问精神抖擞并不是没有原因的。

当她把周年祭所剩的生熟食物分发给孤寡人家和邻居,收拾完屋子之后的那天夜里,平时很少有乱七八糟梦魇的她,做了一个令她难解的梦。

她在梦里回到了天真烂漫的少女时代,她的双肩上有两只小鸟,有一只在她肩上屙了屎之后突然飞走了;另一只是未经驯化的鸟,她想抚摸它的羽毛,但它总是躲避着不让她摸……

她从梦中哭醒之后,百思不得其解。她想起了之前对她表示了同情的那个老婶,在本部落极有声望、说话掷地有声的老人也许能够解梦。但总不能空手去吧,于是,她拿出压在箱底的嫁妆银戒指,裹在崭新的绣花手绢里,来到了老人的家里。

P3-5

书评(媒体评论)

这本小说集体现出作者广阔的写作背景、对民族历史和心路历程的探究、敏锐丰满的感受和思考力、杰出的语言及结构故事的才能。这样一位非汉语作家的译本,堪称是对中国当代文学现实及其可能的一个贡献。——唐晓渡

朱马拜的小说是用开阔的现代审美意识观照、把握哈萨克草原生活的结果。在他那里,“地域性”的具体描绘,却通向了“人类性”的普遍关注;民族民间性的坚守和现代性的追求融而为一。朱马拜的小说把写实和象征结合起来,具有明显的表现性、暗示性、隐喻性,努力超越特定题材的表层意义。这不仅指他的动物小说,也指他写心理体验和生命体验的小说。——陈柏中

朱马拜十分熟悉他所处的生活环境和自然环境。他的文字,就像一架会说话和书写的摄像机,总是能准确地纪录下一个人或一个动物的生活场景和内I心经历。在他的笔丁树木、花草、昆虫、家畜的习性,人与动物、动物与人的关系,总是富有别样的质感。这种质感来自于他对新疆这块土地长期的观察,来自于他细致的艺术提炼和再现能力,来自于哈萨克人的生命观、宇宙观及朴素的生活哲学给予他的滋养。朱马拜的文字也因此散发着浓厚的哈萨克文化气息。——叶尔克西·库尔曼别克

朱马拜的动物小说是一篇篇现代寓言。他往往将残忍的故事放进美丽的环境中去叙述,静默的景物与流动的故事交融,这种共生性手法产生的张力令人震撼。动物是与人类对应的一种存在、一个譬喻,折射出人类境遇的尴尬、忧虑和悲哀,充满挽歌色彩和警示意味。朱马拜的写作,触及哈萨克民族深沉性格的内在美,同时构成了现代草原生活的新启示录。——沈苇

目录

短篇小说

诅咒

报丧鸟

远处传来鸟鸣声

迟融的冰凌

一对外婆

一把黑土

山脚下的石墓

嘎啦鸡

美女

中篇小说

往事如烟

向往天堂

最后的部落首领

黑驼

内容推荐

《黑驼——朱马拜中短篇小说精选》由哈萨克族作家朱马拜·比拉勒的九个短篇与四个中篇构成,小说内容大致可分为两类:一是描写塔城地区哈萨克族牧民的生活。通过牧民在草原旧俗、族规等影响下或悲或喜的际遇,以及“文革”时期人为产生的悲剧,描绘出草原民族宽厚而富有人情味的心理特质。二是描写牲畜、动物与人类以及自然生态间的关系。以《黒驼》为代表,谴责了人类为贪婪所驱使,毫不顾及牲畜动物的灵性、破坏自然生态平衡的恶行,以及因此带来的灭顶之灾。表现了草原民族既贴近自然、热爱自然,又畏惧自然,敬奉自然的朴素的文化心理。《黒驼》体现了作者广阔的写作背景、对民族历史和心路历程的探究、敏锐丰满的感受和思考力,和杰出的语言及结构故事的才能。

编辑推荐

这本《黑驼——朱马拜中短篇小说精选》是用开阔的现代审美意识观照,把握哈萨克草原生活的结果。全书体现出作者朱马拜·比拉勒广阔的写作背景、对民族历史和心路历程的探究、敏锐丰满的感受和思考力,以及杰出的语言及结构故事的才能。这样一位非汉语作家的译本,堪称是对中国当代文学现实及其可能的一个贡献。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黑驼--朱马拜中短篇小说精选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朱马拜·比拉勒
译者 阿里//韩玉文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6380010
开本 16开
页数 30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30
出版时间 2015-05-01
首版时间 2015-05-01
印刷时间 2015-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08
CIP核字 2015095873
中图分类号 I247.7
丛书名
印张 19.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0
152
1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15:3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