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北大名师(第2辑)
内容
编辑推荐

张琳主编的这本《北大名师(第2辑)》辑录了十位学者,他们是北京大学隆重评选出的第三届“蔡元培奖”获得者:宿白、彭瑞骢、沈渔邮、王恩涌、刘元方、杨芙清、罗豪才、陈佳洱、黄琳、张礼和。

谦谦师者,温润沉静。十位可敬的学者,十段动人的故事。不仅讲述了他们投身学术、捍卫师道、追求真理、奉献家国的广袤胸怀,同时还体现了他们保持初心,坚守信念,于平凡中萃取非凡的大美人格。这样不立文字却直指人心的力量,正是学识与人格双重魅力最好的呈现,也是影响时人、泽被后世的心灵宝藏。

内容推荐

“蔡元培奖”作为北京大学教师的最高荣誉,旨在褒扬真正学识与人格魅力兼具的大师,激励广大教师以获奖者为榜样,努力探求高深之学问、培养高尚之人格。

北京大学自2006年开展“蔡元培奖”评选工作以来,已表彰了三届“蔡元培奖”获得者,营造了尊师重教和弘扬高尚师德的良好氛围,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影响。

张琳主编的《北大名师(第2辑)》收录了第三届“蔡元培奖”十位获奖教师的人物传记,通过翔实、生动和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每一位获奖者追求真知、潜心学问、教书育人的精彩历程。他们的学识魅力与人格魅力体现了中国知识分子应有的民族精神与历史责任,是我们精神家园得以守护与传承的力量源泉。

目录

宿 白——此中无限兴考古可醉人

彭瑞骢——九十载风雨人生路,一辈子医教事业心

沈渔邨——严谨治学,仁心仁术——以科学精神体现人文关怀

王恩涌——情系山河桃李天下

刘元方——勤奋、创新、大视野的化学家

杨芙清——为国奉献,我之所愿

罗豪才——静于书斋观至天下

陈佳洱——本色是书生

黄 琳——静气凌人的控制科学专家

张礼和——在药学路上前行

试读章节

曾有人这样概括中国考古学教育的发展:“中国考古学的大学教育与中国的考古学学术研究发展到今天,追根溯源,一是中国科学院成立了考古研究所,另一是北京大学破天荒地开办了考古专业。”勇开风气之先的北京大学,1922年即在国学门(后改名文科研究所)成立了以马衡先生为主任的考古学研究室,外聘罗振玉、伯希和等为考古学通信导师。1983年7月11日,北京大学校长办公会议决定,考古专业从历史系分出而独立建立考古系,任命宿白先生为第一任系主任,成为北大考古学系历史上的又一里程碑;先生也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北大考古教育的发展。

宿白先生1948年即开始在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考古教研室任教,虽然于1992年退休,却并未因此而远离讲坛,耄耋之年还在为北大考古系的研究生开设课程,并亲自带领学生进行田野实习。2001年,年近八旬的宿白先生为考古系的博士生开设了一门汉唐宋元考古课程,主要讲述唐代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听过这门课的学生回忆:“宿先生讲课极为认真,事前都写好详细的讲稿,课上涉及的引用文献,即便是较大段落,也亲自板书,供大家抄录。讲起课来也很和蔼。”宿白先生备课的认真,没有亲临课堂的人也能感受到。近年来,文物出版社陆续出版了宿白先生未刊讲稿,收入了大量的教案、手稿和各类手绘图,先生对待教学的严谨认真、一丝不苟令人折服。

宿白先生重视将文献与实物相结合的学风也对学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北大考古文博学院任教的秦大树曾师从宿白先生,在教学中就深受宿白先生这一理念的影响:“宿白先生非常重视和善于在考古研究中运用古代文献。他在教授研究生的课程时,便要求学生‘听历史系的文献课和断代史课’,一是要‘了解历史’,二是要‘学会怎么收集和利用文献’。”优良的学风,就这样一代代得到传承和发扬。

宿白先生对待学生治学要求严格,批评从来直言不讳,曾经在给高年级学生开具必读书目时,切中肯綮地指出“大学教育学科越分越细,学生文化素质明显下降”,要注重读书的深度与广度及研究方法;先生对学生的成长又非常宽容,多有鼓励之语,常勉励从事考古的学子风物长宜放眼量:“应当把眼光放远一点,我们首要的是学好本领。学习的方面要宽阔一些,因为你将来从事的考古工作复杂多样。其次是做好迎接较辛苦但很有意义的田野的工作的思想准备。不要为暂时出现的出路问题而自找烦恼。”九十岁高龄的宿白先生还殷切寄语青年学生:学生最重要的就是念书,工作以后有的是时间做。要珍惜做学生的时光和机会。

2010年,先生将自己毕生的藏书捐献给了北京大学图书馆,这批藏书以考古、文史为主,不乏稀有的线装书、拓片,截至2010年年底,已捐赠书刊1164l册、拓本135份。这些赠书都是先生读过、使用过、批点过并一直在用的,和宿先生的学术人生密切相连,是这位考古大家一生学术工作的积累,伴随和反映着中国考古学发展、涵盖考古学的多个领域且比较系统完整,十分珍贵。2011年,经过各方的筹备和努力,“宿白赠书室”在北京大学图书馆311室正式向读者开放,几千册珍贵的书籍在架供师生借阅。这是宿白先生留给北大的又一笔财富。

宿白先生闲暇时喜欢治印,曾有一方印云:“以寿补蹉跎”。先生的一生挚爱考古,潜心学术,著作等身,可谓从无荒废蹉跎,但先生却总是觉得时不我待,在鲐背之年,仍愿继续投身考古学的发展,兴味不减。他至今仍坚持科研、读书不辍,并始终亲历亲为。这是考古学的感召,是教书育人的魅力,也是先生一生为学、为师精神的折射。

先生成就卓著,仰之弥高,常有媒体希望能采访先生,先生总是婉拒,说:“我只是一个教员,一个北大的教员。”说到过往的酸甜苦辣也只是一个词——“不苦”。当大家祝贺先生获得“蔡元培奖”时,先生非常谦逊地说:“我没有做过什么。”先生之风,山高水长,将一直泽被后学,也将汇入北大学风与师风的长流。

P12-14

序言

绛帐春风,作育菁莪。在一百一十七载春华秋实中,北京大学涌现出一代又一代拥有渊博学识、高洁人格、潇洒风度的学者大师。他们秉承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传统,为国家和民族的振兴与繁荣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在漫漫时光长河之中,这些智慧的开拓者与心灵的坚守者踽踽而行,却坚定无比。他们承前启后,循本开源,发掘并留存下最为闪光的隽永财富。在他们的躬耕之下,未名湖畔杨柳依依,芝兰亭亭。北京大学在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道路上步履越发稳健自信,滋养并守护着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

清泉如许,因其源头丰盈。溯游而上,这方燕园的学术圣土曾孕育且必将继续培养这样的优秀师者。“蔡元培奖”的设置,旨在以北京大学最高教师荣誉评选的价值取向,来树立一种风范、一份精神,让每一位学人与之共鸣,努力去探索学术的无限和价值的本源。

本书辑录的十位学者,是北京大学隆重评选出的第三届“蔡元培奖”获得者:宿白、彭瑞骢、沈渔邮、王恩涌、刘元方、杨芙清、罗豪才、陈佳洱、黄琳、张礼和。

谦谦师者,温润沉静。十位可敬的学者,十段动人的故事。不仅讲述了他们投身学术、捍卫师道、追求真理、奉献家国的广袤胸怀,同时还体现了他们保持初心,坚守信念,于平凡中萃取非凡的大美人格。这样不立文字却直指人心的力量,正是学识与人格双重魅力最好的呈现,也是影响时人、泽被后世的心灵宝藏。

饮其流者怀其源,回望是为了更好地向前。十位学者长育人才、严谨治学的大师之风,必将激励我们更加努力地承担和实现对国家、对民族、对社会应尽的责任,为学术的不断向前、国家的持续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于鸿君

二零一五年四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北大名师(第2辑)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译者
编者 张琳
绘者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01256466
开本 16开
页数 19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62
出版时间 2015-05-01
首版时间 2015-05-01
印刷时间 2015-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298
CIP核字 2015065271
中图分类号 K825.46
丛书名
印张 12.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0
155
1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6:1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