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电影:

 

电影 私人检查(1973)
内容
◎片名:私人检查
◎又名:Personal Search
◎年份:1973
◎类型:剧情
◎导演:安杰伊·科斯坚科/维托尔德·莱斯辛斯基
◎制片人:
◎编剧:AndrzejBonarski/安杰伊·科斯坚科
◎主演:齐格蒙特·哈布纳/KatarzynaKaczmarek/ZdzislawMaklakiewicz
◎制片国家/地区:波兰
◎IMDB:tt0070604
◎语言:
◎片长:
◎上映时间:1973-03-20
◎出品公司:
◎发行公司:
◎全球票房:
◎国内票房:
◎剧情简介:
两个女人打算偷运外国商品回到波兰,可面对异常严格的过境检查,她们能成功吗?   芭西亚与自己14岁的儿子彼德、17岁的侄女克里斯蒂刚从西欧旅游回国,随身携带了一些在国外购买的名牌烟酒和化妆品,想从波兰南部山区走私入境,那里只有一座偏僻的检查站和两个看上去一本正经的男人 - 中年站长与有点腼腆的青年检查员。女人们开始了自己的计划,先将烟酒和化妆品的包装拆下来堆在一起烧掉,然后将它们混进私人包裹中,开车来到检查站,成熟稳重的芭西亚负责和站长套近乎拉关系,而年轻貌美的克里斯蒂则在必要时用魅力迷惑小检查员。很快芭西亚和年龄相仿的站长说上了话,可无论你软磨硬泡还是送烟送酒,甚至自己的侄女都要对检查员投怀送抱了,人家该查的还是要查,无奈她只好拿出最后的杀手锏,打电话给自己“有地位”的老公来解决问题……只是似乎每个人都忘记了彼德的存在和他对这一切的反感。最后愤怒的彼德纵火烧毁了汽车。   《私人检查》是70年代波兰新浪潮电影(POLSKA NOWA FALA)中一部很耐人寻味的作品,在今年初美国纽约波兰文化中心举办的波兰新浪潮电影放映周上,此片是入选的八部长片之一,和它一起的还有Jerzy Skolimowski的《RYSOPIS》,Andrzej Zulawski的《银色星球》,Krzysztof Zanussi的《灵性之光》等比较知名的波兰新浪潮作品。相对而言这部《私人检查》倒不是很出名,它是由两位波兰电影人合作导演的,Andrzej Kostenko曾经与罗曼-波兰斯基一起拍过不少短片,属于写剧本非常厉害的人物,而Witold Leszczynski则是开创了后来波兰电影魔幻现实主义流派的前辈,不过在这部早年作品里还没体现出太多他后期的风格。   影片揭示出社会中人们因为生存环境的强烈差异而引发的消费欲望和不平衡心理,在当时严格的政治制度下波兰乃至整个东欧在高端生活品方面的缺乏,而资本主义国家里却尽是奢侈品的生产过剩和大量浪费,这种供求关系上的严重不平均必然会使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抓住一切机会从海外私带物品回国,无论是做商业利益考量还是留给自己用,然而在费尽心机想达到个人目的的同时,却又正在失去一些人性中最基本的东西,比如真诚、真爱和对孩子的关怀。影片的特别之处在于整个故事完全就发生在一个边检站里,仅仅几个小时而已,所以片中的场景变化不多,看上去有点在小剧场里演话剧的感觉。   但往往是最不起眼的小地方却有着最典型的生活现象,这部影片让我想到了同为70年代风格的苏联电影《两个人的车站》和《个人问题采访记》,实际上我觉得影片创作者对几位主人公是抱有同情的,在芭西亚和站长的几次交谈中能看到普通的波兰人对过去始终被压抑的生活的追忆和思索,原来他们都有着许多似曾相识的记忆,而这些记忆的交流让这场本来很正常的过境检查变成了一次对私人内心世界和生活经历的探询。除此之外影片在表现手法上也有别于其他的波兰电影,在正常的剧情发展中不时地插入一些西方国家流行的商品广告片段,其实是借当时西方特有的消费主义电影的模式来讽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下的反消费主义思想。(评介资料来源auess新浪博客)
◎主题曲:
歌曲 歌手 在线试听

◎获奖情况:
标签
缩略图
片名 私人检查
又名 Personal Search
年份 1973
导演 安杰伊·科斯坚科/维托尔德·莱斯辛斯基
编剧 AndrzejBonarski/安杰伊·科斯坚科
主演 齐格蒙特·哈布纳/KatarzynaKaczmarek/ZdzislawMaklakiewicz
剧情简介 两个女人打算偷运外国商品回到波兰,可面对异常严格的过境检查,她们能成功吗?   芭西亚与自己14岁的儿子彼德、17岁的侄女克里斯蒂刚从西欧旅游回国,随身携带了一些在国外购买的名牌烟酒和化妆品,想从波兰南部山区走私入境,那里只有一座偏僻的检查站和两个看上去一本正经的男人 - 中年站长与有点腼腆的青年检查员。女人们开始了自己的计划,先将烟酒和化妆品的包装拆下来堆在一起烧掉,然后将它们混进私人包裹中,开车来到检查站,成熟稳重的芭西亚负责和站长套近乎拉关系,而年轻貌美的克里斯蒂则在必要时用魅力迷惑小检查员。很快芭西亚和年龄相仿的站长说上了话,可无论你软磨硬泡还是送烟送酒,甚至自己的侄女都要对检查员投怀送抱了,人家该查的还是要查,无奈她只好拿出最后的杀手锏,打电话给自己“有地位”的老公来解决问题……只是似乎每个人都忘记了彼德的存在和他对这一切的反感。最后愤怒的彼德纵火烧毁了汽车。   《私人检查》是70年代波兰新浪潮电影(POLSKA NOWA FALA)中一部很耐人寻味的作品,在今年初美国纽约波兰文化中心举办的波兰新浪潮电影放映周上,此片是入选的八部长片之一,和它一起的还有Jerzy Skolimowski的《RYSOPIS》,Andrzej Zulawski的《银色星球》,Krzysztof Zanussi的《灵性之光》等比较知名的波兰新浪潮作品。相对而言这部《私人检查》倒不是很出名,它是由两位波兰电影人合作导演的,Andrzej Kostenko曾经与罗曼-波兰斯基一起拍过不少短片,属于写剧本非常厉害的人物,而Witold Leszczynski则是开创了后来波兰电影魔幻现实主义流派的前辈,不过在这部早年作品里还没体现出太多他后期的风格。   影片揭示出社会中人们因为生存环境的强烈差异而引发的消费欲望和不平衡心理,在当时严格的政治制度下波兰乃至整个东欧在高端生活品方面的缺乏,而资本主义国家里却尽是奢侈品的生产过剩和大量浪费,这种供求关系上的严重不平均必然会使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抓住一切机会从海外私带物品回国,无论是做商业利益考量还是留给自己用,然而在费尽心机想达到个人目的的同时,却又正在失去一些人性中最基本的东西,比如真诚、真爱和对孩子的关怀。影片的特别之处在于整个故事完全就发生在一个边检站里,仅仅几个小时而已,所以片中的场景变化不多,看上去有点在小剧场里演话剧的感觉。   但往往是最不起眼的小地方却有着最典型的生活现象,这部影片让我想到了同为70年代风格的苏联电影《两个人的车站》和《个人问题采访记》,实际上我觉得影片创作者对几位主人公是抱有同情的,在芭西亚和站长的几次交谈中能看到普通的波兰人对过去始终被压抑的生活的追忆和思索,原来他们都有着许多似曾相识的记忆,而这些记忆的交流让这场本来很正常的过境检查变成了一次对私人内心世界和生活经历的探询。除此之外影片在表现手法上也有别于其他的波兰电影,在正常的剧情发展中不时地插入一些西方国家流行的商品广告片段,其实是借当时西方特有的消费主义电影的模式来讽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下的反消费主义思想。(评介资料来源auess新浪博客)
上映时间 1973-03-20
影片类型 剧情
内地上映时间
出品国家/地区 波兰
首映日期
首映地区
语言
时长
色彩
版本
声效
评分
制作机构
出品机构
发行机构
获奖信息
拍摄地
票房成绩
国内票房
制片人
其他机构
幕后花絮
演职人员
导赏
集数
单集片长
分集剧情
IMDb tt0070604
海报
剧照
档案影像
主题曲
歌曲 歌手 在线试听
原著
基本信息
角色介绍
幕后制作
预告片&花絮
改编来源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追剧。
随便看

 

兰台网电影档案馆全面收录中外各种电影,详细介绍电影的基本信息及剧情、剧照等电影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10: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