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新世纪诗歌理论研究 |
内容 | 内容推荐 本文重点选取了新世纪以来争议和影响较大的“第三条道路写作”“诗歌地理学”“完整性写作”“神性写作”“中产阶级立场写作”和“中间代”等诗学问题加以研究。同时也将研究视野扩展到现实主义诗歌、先锋诗歌层面,通过诗歌文本的批评进而深入到诗歌理论的内部,剖析诗歌理论的学理价值。综合运用社会学、文化学、精神分析、现象学、语言学等理论方法,揭示每一个个体诗学产生的背景、条件,分析诗学的理论构成和价值以及诗学理论的偏颇之处,力求客观公正全面,为新世纪诗歌史的写作提供有价值的素材和参考。 目录 绪 论 一、新世纪诗学理论的生成语境 二、新世纪诗学的承继与转换 三、多元化思潮中的积淀与选择 四、研究范围、现状与方法 第一章 “第三条道路写作”:诗歌中的不结盟运动 一、缘起:“盘峰论争”的反向催生 二、包容与开放:超越群体化写作的诗学姿态 三、含混与失范:诗学准则迷失的尴尬 第二章 诗歌地理学:诗歌、地理、自然、文化的多重融会 一、诗歌与地理关系的重新审视 二、地理对诗歌多元化的意义:地域性强调 三、家园、漂泊、断裂意识的呈现 第三章 完整性写作:诗歌精神的重新凝聚 一、永恒与担当:诗歌的再神圣化主张 二、憧憬与批判:诗学理论的文本实践 三、理想与现实:无法弥合的理论裂痕 第四章 神性写作:诗歌伦理的崇高吁求 一、后现代文化:神性写作提出的现实语境 二、原创与剽窃:神性写作的争鸣 三、泛宗教色彩:神性写作的价值估衡 第五章 中产阶级立场写作:干预现实的新姿态 一、精神中产:中产阶级立场写作的核心理念 二、责任与热度:中产阶级立场写作的意义 三、中庸之道:中产阶级立场写作的难圆之梦 第六章 中间代诗学:个人化写作的真正践行者 一、尴尬:“中间代”命名的提出 二、独立与深入:“中间代”诗学的价值定位 三、焦虑与急迫:“中间代”诗学的争鸣 第七章 “草根诗学”:逐本溯源的诗学主张 一、深植传统:当下诗歌的本土化之路 二、回归现实:诗歌写作的活力与生命 三、原发性:草根诗学的意义及争鸣 第八章 融会与生成:新世纪诗歌的现实性特征 一、底层写作:生存真相的追问与逼视 二、灾难书写:生命的珍爱与沉思 三、诗歌伦理:现实主义精神的回归与提升 第九章 先锋诗学与文本生成 一、先锋诗歌的精神承继 二、先锋诗歌的文本实践 三、新世纪先锋诗歌的价值估衡 第十章 现代主义诗歌批评的历史演进与精神坚守 一、现代主义诗歌批评的体系化建构 二、现代主义诗歌批评的拓荒:先锋批评话语的确立 三、常态化写作下的诗歌批评的再次转型 结语 参考文献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新世纪诗歌理论研究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宋宝伟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207118929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197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00 |
出版时间 | 2019-12-01 |
首版时间 | 2019-12-01 |
印刷时间 | 2019-12-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文学-文学理论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335 |
CIP核字 | 2019181135 |
中图分类号 | I052 |
丛书名 | |
印张 | 13 |
印次 | 1 |
出版地 | 黑龙江 |
长 | 230 |
宽 | 155 |
高 | 12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