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国历史的里儿和面儿
内容
编辑推荐

齐桓公因何为一个农夫点燃一百根大火烛?哪位皇帝竟对儿子的数次谋反睁只眼闭只眼?宋朝皇帝竟因不孝被大臣废黜?天津教案因何让曾国藩从一代名臣变成一代国贼?

西南地区在中国历史的权力格局中有何重大意义?为何说中国古代一个“官”字最难懂?中国古代朝廷如何经营国有经济?

中国历史的玄机真正在张程著的《中国历史的里儿和面儿》里面,打开本书,让历史的智慧助益你的成功人生!

内容推荐

中国历史的面儿上有数不尽的精彩故事,给今人以极大的启迪。雄主打江山讲述的创业智慧,为臣之道反映的职场生存法则,道义和利益面前折射的人性的高贵……人们从历史中可汲取的智慧是无穷的。

如果你熟悉了上面的内容,那你可称作历史的“发烧友”了,但如果您想实现到“准专家”的华丽升级,那还要读懂中国历史的“里儿”,比如,西南地区在中国南北方对峙时,经常有着怎样的战略意义?中国的“官位”和“权力”因何常常不对等?饱受争议的科举制度,因何成为一千多年来中国选拔官吏的主要手段,又对中华文明的成就起着怎样的积极作用?这些都是你从其他书中不易见,或不易懂,但一贯地对中国历史的规律性走向起着决定性作用的内容。

张程著的《中国历史的里儿和面儿》通过“横”“纵”两个方向,分别对中国历史的“面儿”和“里儿”进行了深入而通俗的解读,开启了大众读史的“精读”时代,让历史的智慧助益你的成功人生!

目录

上编 中国史的横截面

 士人春秋:管仲的舞台

从一个敌人到他的宰相

非常之识,用非常手段

朝秦暮楚飞黄腾达

一个有西周遗风的人

为一位农夫点燃一百根火烛

扩展思考:君臣相得

 河阴之变:大屠杀是如何酿成的?

原本可以和平收场

任何惨案都是有原因的

血债一定是要还的

扩展思考:宫廷政变

 真假梁武帝:无能庸劣还是战略失误?

梁武帝的三宗罪

梁武帝有真才实学

问题出在基本国策上

扩展思考:皇帝很难

 岳飞之死:君国困境与能臣的悲剧

和谈如同踩高跷

皇帝的心病

岳飞必须死

扩展思考:家国轻重

 绍熙内禅:孝治语境下的皇帝不孝风波

见不见太上皇,这是个大问题

太上皇尸骨难安

唯一的方法:换皇帝

扩展思考:孝治天下

 步步惊心:康熙的意愿和雍正继位之谜

遗诏都不是原创的

皇帝的意愿并不重要

九兄弟同室操戈

扩展思考:夺嗣之争

 反腐困境:乾隆的“腐败福利”和“反腐工具”

乾隆的反腐组合拳

制度逼良为娼

腐败的根源在专制

当反腐沦为权力工具

扩展思考:反腐难题

 天津教案:曾国藩的挫败

天津教案是怎么回事?

曾国藩的忍耐与务实

不可能的任务

被抛弃、被唾弃的曾国藩

扩展思考:近代教案

 祸自内生:清王朝覆灭的三大内因

晚清官僚的“殉节”

被荒废的八旗子弟

既得利益者的自私改革

扩展思考:王朝覆灭

下编 中国史的纵切口

 地缘政治:地理上的中国历史规律

条条块块的中国

中国历史发展的地缘政治规律

用三国历史来验证地理规律

扩展思考:地缘利弊

 官的玄机:古代官衔的明唁内容

官字最难懂

与等级有关的“品”

爵位是靠不住的

待遇很重要

扩展思考:官僚制度

 公产私财:说说古代的国有经济

从“井田制”到“经济统制”

唐代的国有经济

洋务企业像衙门

扩展思考:国强民富

 千年科举:铁打的考试,流水的官

从世袭到考试,这是大进步

科举考试的六个层次

科举考试的苦与累

一考定终身,悲喜两重天

科举制度三宗罪

扩展思考:科举选择

 卫青家族:一个草根家族的崛起与覆灭

家奴的崛起

战场是卫青、霍去病的舞台

功高震主,卫青避祸

捧霍去病压卫青

受株连满门抄斩

血腥故事不断重演

扩展思考:权力家族

 琅邪王氏:从政坛向书坛的退却

第一代:王导迈过的三道坎

第二代:与政治保持距离的王羲之

第三代:勉立朝堂的王彪之

三代之后:兴趣在别处

豪门世族的末日

扩展思考:世族门阀

 万国来朝:朝贡体系的虚荣与务实

朝贡原来是这样

礼节虽繁,必不可少

朝贡是桩“大买卖”

朝贡贸易利人利己

扩展思考:朝贡幕后

 天朝崩溃:近代中国的开放与沉沦

朝贡久了,体系病了

澳门是葡萄牙人的楔子

鸦片战争的爆发

磕磕绊绊走向新世界

扩展思考:近代之殇

 乱世军阀:他们谋权势也谋国是

他们最初是什么样?

军阀们的奋斗

北洋系统的分化

军阀“敛财有道”

扩展思考:军阀异同

后记

参考文献举要

试读章节

从一个敌人到他的宰相

我们来看看管仲的身世。

管仲,周王同族姬姓之后。但到了管仲这一系,早已丧失了贵族身份,家道中落。等到管仲出生的时候,管家只是齐国一户贫困商人家庭。但管仲命好,生逢其时。恰遇到从西周到东周的社会根本性转变的良机。

夏商周时代,学校都是官府的。《周礼》明确规定:“古者学在官府。”那时的史官,既是官府的官吏,又是学校的老师。官府完全控制着学校,各种各样的学问,都要向官府有关主管的官吏学习。比如,要学习法律,即向司徒之官学习法律。但是,并非任何人都可以进学校学习,只有王公贵族的子弟才有资格,于是便形成了贵族子弟才有资格人学、当官这样一种定规。所谓“血而优则仕”,也就是一种世袭制。

然而,公元前770年,新继位的周平王迁都洛阳,即史书所说的“平王东迁”,天子的地位衰微,出现了“礼崩乐坏”的形势。一些“王官”便散人各诸侯国,有的则流落民间,为了谋生,只能私自教学,于是“学在官府”的局面被打破,私人办学蓬勃兴起,学生入学条件较西周时大为改变,像孔子所办的私学就提倡“有教无类”——教育的对象不分贵贱等级,只要学生送给他“束惰”(一串腊肉)作为学费,就可以了。这样便大大扩大了受教育者的范围,因而有学问的人多了起来。这些人就是所谓的“士人”。

春秋以前,贵族子弟人学的课程是六艺:礼、乐、射、御、书、数。礼有大射、乡射,乐有军乐,射、御除田猎外,也都是作战技术,这四科皆为军事课目,只有书、数才为数学、文字、典章等民政知识。由于国家教育体制的推荐,全社会也崇尚六艺之学,管仲的出身有点类似八百多年后的刘备——知道自己出身卑微,只能通过能力和努力来博取功名富贵,因此管仲自幼刻苦自学,通诗书,懂礼仪,武艺高超也就不足为奇了。

齐桓公姜小白的“新政府”成立的时候,小白的师傅鲍叔牙是最有竞争力的主政大臣人选。鲍叔牙不仅教育、拥立小白有功,而且能力出众,群臣对由他出任“新政府的总理”基本上没有意见。齐桓公在任命前例行征询鲍叔牙的意见,谁料到鲍叔牙固辞不受,反而极力建议国君将国家大权托付给好友管仲。当年他们曾一起做生意、走南闯北,鲍叔牙对他十分了解,也十分欣赏。

齐桓公一听,立刻把头摇得像拨浪鼓一样。

齐桓公对管仲的排斥,除了射向胸前的利箭和难以忘却的仇恨外,更是出于维护齐国政治传统和宗法制度的考虑。

管仲出生于商人家庭。在世卿世禄的贵族政治风气还很浓的春秋早期,任命一个商人担任主政大臣匪夷所思。势必遭到巨大的人力和制度障碍。  此外,管仲的人品也有些问题。齐桓公对鲍叔牙说:“我听说,从前管仲和你一起作战的时候,总是躲在阵后,或者抢先逃跑;管仲和你一起做生意的时候,出力少却总是拿得最多;管仲的仕途非常不顺,三次被国君排斥。你凭什么向我推荐这样的人呢?”

鲍叔牙回答道:“君将治齐,则高傒与叔牙足矣。君且欲霸王,非管夷吾不可。夷吾所居国国重,不可失也。”夷吾即管仲,鲍叔牙此番话的意思是,如果您只是想让齐国成为强国,那么任命我或者高侯就可以了;但是如果想让齐国成为春秋霸国,那就非把国事托付给管仲不可。“管仲做生意时的确很在意钱财,那是因为他家境穷困,需要养家;管仲在战场上不敢冲锋在前,那是因为他家里有老母亲。”

鲍叔牙重本质轻小节的一番话,最终打动了齐桓公。不唯身份论英雄,管仲就这样鲤鱼跃龙门,从齐桓公的敌人,变成他的宰相。

P4-6

后记

感谢读者阅读本书。

这是一本讲述具体历史案例,希望从微观历史人手来反映宏观历史的图书。这里的案例既有横向的历史事件,又有纵向的制度、现象和规律性的内容,横纵结合,就像一张疏疏漏漏的网络,希望可以勉强把中国古代历史罩了起来。我还希望这些微观案例能够引起读者思考历史的兴趣,进而对宏观历史有一个大概的了解。每篇文章的末尾,我设置了一个“扩展思考”的栏目。该栏目从文中提炼若干问题,既对该文进行总结,也适当延伸,希望可以引起读者进一步阅读和思考的兴趣。一本书的篇幅是有限的,十八件事的选择也是有限的,但是引发的思考可以是无穷的。如果能以点带面,让读者思考整个中国古代史,那么善莫大焉。当然,这些都只是我的希望而已。实际效果如何,就要读者诸君的评价了。

我一直很困惑,如何整体把握中国古代史?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角度人手,是一种思路。这个思路的关键词,比如生产力、所有制、生产效率、阶级、斗争等,像火炬一样能照亮幽暗的历史。随着阅读与生活的推进,我感觉这种思路的解释力存在限制,并不能照耀整个历史天空。徜徉在那些历史的偶然、人文的发展、个体的命运之中,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思路并不能帮助我们彻底解惑。之后,我尝试从人性的角度、从个体活动的角度人手,观察整个古代史。人类活动创造了历史,人性给历史涂抹上了温暖的色彩。一些改变历史的偶然性也能从人性角度得到解释。但人又是活在时代背景之中,身负历史文化传统的,受到很多强大的隐性力量的制约。

最近两年来,我尝试以“权力”为关键词,来观察中国古代历史的变迁。遵循权力的视角,我写作了《泛权力》一书。这本书揭示古代公权力泛滥的问题,是我观察古代历史的一个小结性的产物。该书能够揭示古代政府运作和一些现实问题。书出版后,我看到有些读者运用书中的概念和观点来分析现实问题,比如分析某个腐败官员的衍生权力、揭示某个事件的泛权力规律。可是,《泛权力》的解释力更多集中在政府和公权力领域,对其他领域的作用有限。之前,我有些想当然地认为公权力泛滥是中国古代历史的一个持续现象。之后,我对这个观点进行了深人和反思,觉得并非如此。

古代历史存在“大政府小社会”的现象吗?初看起来,读书人蜂拥向仕途,城池建设以衙门为中心,官吏衙役在很多事务上都能插一手,似乎都支持大政府小社会的观点。但我的一位大学老师指出了一个历史现象,简单就反驳了:苏东坡在杭州当官的时候,白天去山上找老和尚品茶聊天,晚上泛舟西湖,很少有正儿八经办公的时候,怎么能说公权力泛滥呢?而苏东坡并非个案,像他那般在任时醉心山水游乐、埋首诗词唱和的,不在少数。我们后人看到的文化古迹、古代游记和诗词,多数作者都是官员身份——而他们的名声都还不错。这似乎表明,古代公权力远没有泛滥到其他领域。同时,公权力也受到其他因素的制约:

第一,宗法制度和观念牢牢支配着古代国人,制约公权力的作用。宗法制度确定于周朝,根源于人的血缘,具有天然的合理性。它讲究嫡长子继承,将家族分为大小宗,要求小宗以大宗为尊、晚辈以长辈为尊。宋朝以后,宗法制度扩展到全社会。不仅是豪门大族,就是普通人家也修家谱、立祠堂,家族势力日益增强。他们选族长,有族产,兴建私学,抚恤贫寒族人,有宗族内完备的规矩制度。同族之人,都不敢违抗宗族法规。这就和官府的公权力相平行,相抗拒了。尤其是宋朝以后,朝廷放弃了乡里政权,县政府成了最基层的政权。君权不下县,自此开始。在广大的乡村,发挥作用的是族长耆老,人们遵守的是“宗法”,而非“王法”。乡间农夫,一辈子都可能看不到父母官,族长耆老们却是天天照面打交道的。

同样,儒家思想观念、传统道德等也和宗法一样,在精神和现实上都制约公权力。一边是公权力,是官府和王法,一边是宗族和宗法,是儒家思想观念,是传统道德,就看身处两者之间的人们,觉得孰轻孰重,进而指导言行了。

第二,中国社会长久以来是一个人情社会、关系社会,人情关系等也束缚着公权力的发挥。《泛权力》中的衍生权力,很多就是根据人情关系衍生出来的,比如血缘权力、地缘权力等。人生而受制于人情关系,即便掌握了权力也不能改变。相反,随着权力的增长,一个人身受的人情关系更多、更深。

第三,技术因素也制约公权力的扩展。试想,一个县政府面对的是方圆数十里甚至上百里的辖区,如何面面俱到?黄仁宇先生就认为,中国古代始终没实现细致的科学管理,就是受技术因素的制约。同样,古代中国疆域没有继续拓展,也是受政府管理的技术因素制约。这种制约,在公权力拓展上也同样存在。如果县政府要渗透到商贸领域,必然对全县的商户、物流和人员进行登记和管理。这就超过了古代政府管理的能力。公权力要泛滥到其他领域,困境也如此。

因此,泛权力在解释中国古代公权力持有者的权力现实的时候,是有解释力的。但似乎并不能表明公权力在整体背景中的实际地位。同时,它也没有指明权力所有者面临的种种“非泛权力”的制约或羁绊。泛权力理论需要修正,似乎也表明我从权力角度把握中国古代历史的失误。

综上所述,要为复杂的古代史找到一把解答的钥匙,每个人难免要多次试错。相信每个历史爱好者,都愿意付出这样的曲折,也愿意继续探索下去。

本书辑录的文章,是我近年写作的有关古代史的文章。少数章节曾经公开发表,其中《士人春秋》《天津教案》等发表在《中华遗产》杂志,《反腐困境》《真假梁武帝》等发表在《百家讲坛》杂志,有关清朝的诸篇文章发表于中国新闻网“锐度专栏”和财新网“张口说史”专栏。这些章节收入本书时都做了修改。本书的主要参考文章,在附录的“参考文献举要”中有说明。当然,本书难免有观点和史料方面的差错,我为此承担责任。欢迎读者诸君批评指正。

本书的成功出版,要感谢现代出版社同行们的辛苦劳动。作为书业中人,我深知行业的清苦和一本图书出版背后凝聚的心血与汗水。感谢现代出版社臧总编辑对本书的肯定,感谢吴庆庆编辑的辛劳付出。最后,我要特别感谢唐琳娜。

谢谢大家!

张程

2012年劳动节于朝阳水南庄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国历史的里儿和面儿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张程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现代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4325089
开本 16开
页数 33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14-09-01
首版时间 2014-09-01
印刷时间 2014-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41
CIP核字 2014194859
中图分类号 K209
丛书名
印张 21.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4
148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16: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