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浮世恒河
内容
亮点展示

11.jpg

编辑推荐

☆ 一部丰富有趣的恒河纪行,聚焦浮世众生,感受古老文明的时代脉络;

☆ 分为喜马拉雅山脉、印度北部平原和孟加拉三角洲三部分,精准展示了恒河不同区域的文化生态与魅力;

☆ 从印度教文化传统、莫卧儿帝国与伊斯兰文明、英国殖民者的殖民印记、印度与孟加拉的现状等四个维度,追溯历史,思考现实;

☆ 作者用职业记者的理性视角,打破刻板印象,梳理出一个真实的印度:在看似荒诞的表象背后,有多元文明构建的独特社会规则;

☆ 配有16幅彩图,个性插画师李媛绘制封面。

作者简介

乔治·布莱克(GeorgeBlack)

作家、记者,出生于英国,现居纽约。他长年为《纽约客》杂志撰写文化与环境相关主题的文章,对河流和山脉有着巨大的热情。曾出版《鳟鱼池悖论:三条河流与美国人的生活》(The Trout Pool Paradox: The American Lives of Three Rivers);《暗影帝国:黄石公园的史诗》(Empire of Shadows: The Epic Story of Yellowstone),该作品入围2013年洛杉矶时报图书奖。

译者简介

韩晓秋

同济大学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博士在读,副教授。主要从事翻译学和汉语国际传播研究。

内容简介

恒河,从喜马拉雅山脉的冰川落入尘世,流淌过印度北部平原,汇入孟加拉湾。她哺育了古老瑰丽的印度文明,是印度教的圣河,千百年来,吸引着无数取经人、征服者、传教士、学者、画家、诗人和朝圣者……蜂拥至此。

乔治·布莱克从传说中的恒河源头“牛嘴”出发,顺流而下,见证了千奇百怪又遵循独特规则运行的浮世风景。深山的苦修者向他讲述披头士的灵修逸闻,瑜伽中心老板对如何用宇宙能量赚钱滔滔不绝,制药公司用牛尿研制“灵丹妙药”,年轻的工程师为治理恒河污染不断奔走,而旃陀罗依然掌握着在河边火化遗体的古老权力……

他走过印度王公、莫卧儿统治者与英国殖民者的遗迹,抵达印度艰难前行的今天。陋习和文明仍纠缠不休,神圣与世俗在恒河水中融为一体。

目录

第一部分 群山

0 1 旅行者的故事

0 2 创世之初

0 3 水之金字塔

0 4 牛嘴

0 5 岩上庙宇

0 6 穴居隐士

0 7 哈希尔之王

0 8 冬季的家

0 9 游牧部落

1 0 大鱼传说

1 1 魔鬼纪元

1 2 你只需要爱

1 3 快乐的逃亡者

1 4 善之震荡

1 5 从大海到星空

1 6 极限冒险

1 7 天堂之门

1 8 湿婆为何变成了青色

1 9 乔蕾太太的眼镜

2 0 最有效的药

2 1 起泡饮料

第二部分 平原

2 2 绞盘男孩

2 3 刽子手们

2 4 河坛屠场

2 5 东方曼彻斯特

2 6 食腐动物

2 7 母与子

2 8 芒果请按1

2 9 爱书一族

3 0 在巴尼特酒店

3 1 安拉阿巴德的羽毛球

3 2 胡须舞蹈家

3 3 幸福之家

3 4 米尔甘杰的交通

3 5 隐形的河流

3 6 荒芜与毁灭

3 7 罪恶之城

3 8 窗外的风景

3 9 耳朵上的宝石

4 0 神圣之火

4 1 木之奇观

4 2 经纪人

4 3 终归尘土

4 4 慢慢来

4 5 永恒之火的守护者

4 6 再访猛虎之家

4 7 身临其境

4 8 贝城诗人

4 9 迷途青年

5 0 餐厅天音

5 1 母亲的膝头

5 2 宇宙领导者

5 3 职责范围

5 4 兄弟同心

5 5 文化遗产

5 6 纪念森林

第三部分 三角洲

5 7 寂寞比哈尔

5 8 印度的珊瑚海岸

5 9 像流水一样简单

6 0 无妄之城

6 1 你从哪里来

6 2 三角洲的女人

6 3 真主的意志

6 4 含盐的土地

6 5 昌德帕的老虎

6 6 来到海滩

6 7 胡格利河上胡里节

6 8 阿普的天空

6 9 美人迟暮

7 0 园中漫步

7 1 入乡随俗

7 2 王冠遗珠

7 3 拥挤和瘟疫

7 4 一神多面

7 5 宝莱坞版女神

7 6 货币收藏家

致 谢

译后记

精彩书摘

千百年来,数百万人被恒河的魅力吸引至此。

玄奘和艾尔-比鲁尼(Al-Biruni),威辛顿(Withington)和塔弗尼尔(Tavernier),都前来一探她的奥秘,并把见闻讲述给他们的同胞和亲人。

一些英国人为之探索,为之制图,寻找它的源头;一些英国人射杀它上空的飞鸟或它岸上的走兽;一些人为之挥笔作画,歌颂它的至美;哈希尔之王在这里采伐雪松,种下苹果树。

前来攫取财富的东印度公司;前来寻找丈夫的美丽女郎;因饥荒震惊的人道主义者;粉碎叛乱的将军;建造路桥和开挖运河的工程师;掌管大英帝国官僚机构的人和收藏家。

出售图书的法国人;经营蛋糕店和酒店的英国人;记录并深爱它的作家和电影人;嘲讽它的作家和电影人;热爱学习的威尔士人威廉·琼斯;寻找如画风景的威尔士女子范妮·帕克斯。

在葬仪之火旁寻找生命意义的诗人和赤裸的苦修者;寻求音乐创作灵感,试图戒毒的披头士;被善之震荡吸引的印度航空退休人员。

志在全新征服自然之旅的新西兰登山家;寻求冒险的拉脱维亚蹦极爱好者和古吉拉特邦嬉皮士;双腿失去知觉的以色列退役青年士兵;学习瑜伽和西塔琴基础技巧的嬉皮士;火化尸体现场目瞪口呆的游客。

带给异教徒光明的主教和耶稣会会士;发现比自己的信仰更好的宗教的士兵;利用宗教拉选票的政客;把牛奶卖给朝圣者的游牧民族。

朝圣者们数不胜数,成群结队地涌向甘戈特里、哈瑞多瓦、德夫普拉亚格、安拉阿巴德的三河汇流之地、瓦拉纳西河坛,以及加尔各答以南的恒戈撒加岛。当他们来到那里,创世故事将告一段落,女神遇见了国王,河水与大海交融。

与游牧民族友人曼托同行,我在为期3 天的湿婆之夜开始前及时赶到了哈瑞多瓦,这里位于圣地瑞诗凯诗下游十几英里处。此时,喜马拉雅山式微,终于化身希瓦里克(Shivalik)山丘。恒河开始倦怠缓行,穿流在无边无际的北印度平原上。

哈瑞多瓦,印度圣城之一,名字的含义是“天堂之门”,就像一个雕像主题公园。五彩斑斓的恒河女神有四条胳膊,盘坐在河间的莲花上,花下是她的坐骑——鳄鱼,神像被整体置于水泥基座上,看起来就好像生命从重工业设备上诞生。附近的河岸上,湿婆神像高达50 英尺,尽管这还算不得印度最大的神像。在南方的卡纳塔卡邦(Karnataka),也有一座,他以坐姿示人,高度是这座的两倍以上。哈瑞多瓦湿婆神像呈站姿,身材苗条,有点雌雄同体特征,脸上挂着差不多正是那种佛陀的微笑。他右手扬起,祈福纳祥。他通常的形象是:左手高举着三叉戟,头上有一弯新月,脖子上缠绕着由眼镜蛇乃吉·瓦苏吉(Nag Vasuki)和金刚菩提念珠穿成的项链,沙漏形的印度鼓发出神秘的奥姆或欧姆音节,敲出人类心跳的节奏。我第一次来哈瑞多瓦时,雕像是青铜色的,等我第二次来,是灰蓝色的。

有时神像被染成彩虹的七色。沿石梯路而上,无数的小神龛被摆放在树林的根基处,内藏雕像,有戴着花环的湿婆神,有雪山女神帕尔瓦蒂,有象头神迦尼萨,也有主神奎师那和猴神哈奴曼(Hanuman)以及其他一些我不能立即确认的神。朝圣者们把雕像浸入河里。其中一些早已被水流冲歪和损坏。有一个男孩望着一尊真人大小的恒河女神像面露感伤,她的头和一只脚已经不知所踪。男孩衬衫的背面印着一只雄鹰和一行似是随意从字典里用大头针乱指拼出来的文字。

护卫——城市街区的力量——在此处你将感受第四届年度死亡聚会。

条条道路通往主要浴场喀拉文保里(Har Ki Pauri),据说毗湿奴神曾在那里留下足迹。即使在2 月份,水已经降到了最低点,季风也早已过去,融雪还未开始,但水流依然强劲,足以掀起滔滔白浪,沐浴的人们紧贴在边缘处,抓住金属链子,靠着以神圣的万字为柱头的柱子。即便如此,一些十几岁的男孩子还是在水中走动,放出用叶子和花朵制成的燃灯。无论他们在哪里涉水,水位都保持在齐腰深的水平。我想,河床上石板的淤泥一定是早被水流洗尽了,但第二天早上我才意识到自己错了。

夜幕降临,火焰在祭司点亮恒河夜祭的樟脑灯上跳跃摇曳,曼托花了几卢比从一个男孩手上买了一只燃灯,放在水中,任它随波而去,我也遵例而行。仪式结束时,湿婆之夜一失刚才虔诚凝重的氛围,变成了一场喧闹忘情的舞会。集市上杂乱而刺耳的大号和小号竞相响起,铜管乐队身穿橙色、银色和金色的制服,有希拉乐队(Heera Band)、拉贾乐队(Raja Band)和希夫乐队(Shiv Band)。

水牛在人群中缓慢前行,车上载着湿婆神和恒河女神的雕像。朝圣者聚集在雀提瓦拉(Chotiwala)饭店门外等候免费餐,人们可以自己从大桶里舀出米饭和木豆菜。其他人正在把硬币投进马阿恒河神庙(Shiv GangaMaa Temple)的慈善箱。有一个女人提着一个小篮子朝我跑过来,掀开盖子,一条眼镜蛇向我脸上吐气,它的小兜帽还在噗噗乱动。女人咯咯地笑着。我这个外国人总是露出被戏耍的憨态。

第二天早上,我们乘坐缆车——印度人称之为索道——前往湿婆的眼镜蛇乃吉·瓦苏吉的姐姐门萨(Mansa)女神的庙宇。庙宇建在恒河上方600 英尺高的光秃秃的石顶上,俨然一座军队的城堡。

我递上零钱,买了一盘花作为供品,印地语称“普拉萨德”(Prasad),这是我敬神的礼物。作为回报,我将获得达申(Darshan)的机会——一睹神像的真容,增禄得福。一名工作人员引导人群排成了一条蜿蜒的长队,组织的原则与机场检票队伍相同,但这里用的是金属围栏,到人头部的高度,这样人们就只能一步步向前,单列行走。

沿途贴着小心扒手的标志。黏糊糊的身体挤靠在我身上,这很容易让人联想到踩踏事件。我们通过了四道门出去,但其中有三道是锁着的。“哦,这些都是为贵宾而设。”曼托说。

最终我们来到了女神庙。我把花盘献给祭司,他敷衍地为我祈福,然后把花盘递给另一个人,那人会把花转交给门口的小贩再出售。

在外面的岩石上,猴子比我在任何一个地方见过的都多,甚至比拉贾斯坦邦卡车站还多,从河上和城市上空望去,那种情形令人眩晕。在到达喀拉文保里前,人们能够看出恒河在这里一分为二。

大河东侧的水闸将其中一部分河水分流到原来的河道中,另外两道闸则把更大部分水流西引,使之沿着石梯疾奔。此刻我才意识到,男孩子们在阿尔蒂恒河(Ganga Aarti)并没有踏入河中,而是站在一条人工运河的河床上,那是一个灌溉系统的起点,正是这一灌溉系统滋润和哺育了数千万生活在恒河与亚穆纳河之间干旱的河间冲积地上的人们。

普罗比·托马斯·考特利爵士(Sir Proby Thomas Cautley)就是修建运河的人。他是一个善辩的博学家,秃顶,戴着无框眼镜,有着一张儒雅的诗人面孔。他也是一位人道主义者,下定决心解决反复困扰着河间冲积地平原的周期性饥荒问题,最近一次大饥荒发生在1838 年,夺走了80 万人的生命,占这里总人口的七分之一。四年后,考特利破土动工。

首先,他去勘察希瓦里克山丘上每一寸地形,“漫游在每一处我们找得到的且能够进入的沟壑、峡谷或河流,以枪支和地质锤为伴。”他发现的化石包括一只剑齿虎和有十英尺长象鼻的大象始祖。

批评他的人说他疯了。在湍急的山间急流中修建大坝太过困难,更不用说有多么昂贵了;大坝应该只建在肥沃的沙质平原上,就像东印度公司在南印度所做的那样。“恶言恶语,实在无聊。”考特利答道。恒河平原上噬人的洪水会把他们冲走。我完全支持他的说法。在哈瑞多瓦,春季融雪带来的激流“永远是人们担心的原因”,但是他以这种方式设计水闸,目的就是要做到只要一名预警操作员及时泄洪就能防止灾难的发生。

对于哈瑞多瓦的祭司来说,一切都是亵渎。这个疯狂的英国人正在亵渎他们的女神。但他听取了祭司的不满并做出让步。他会翻新喀拉文保里和其他浴场,这样朝圣者会更安全;他会举办就职盛典以致敬象头神迦尼萨,因为正是他消除障碍,保佑了新项目的顺利进行。考特利写道,“这名印度人接受了。他们可能把此举看作对限制恒河自由的某种补偿。”当他的这一伟大工程完工时,全长超过350 英里,一直延伸到坎普尔。

精彩书评

布莱克笔触犀利,富有人文主义情怀。他描绘了一个游走在灾难边缘却仍满怀希望的民族。

——《出版人周刊》

乔治·布莱克沿着恒河的旅程,使读者得以窥见印度这条神圣大河沿岸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他记录的这些片段,使这个国家更容易被世界理解。

——罗尔夫·珀兹,《流浪汉》(Vagabonding)作者

布莱克以记者的视角记录这段旅程,书中鲜有个人观点。但他的写作风格使故事颇具动感。他探索了与圣河有关的历史、宗教、文化以及环境问题,既不使用陈词滥调,也不妄加评判,尽力使自己的主观性降到很低,令人耳目一新。

——布莱恩娜·普洛格读者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浮世恒河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乔治·布莱克(George Black) 著,韩晓秋 译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20153706
开本 32开
页数 378
版次 1
装订
字数 305000
出版时间 2020-03-01
首版时间
印刷时间 2020-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世界史
图书小类
重量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712.65
丛书名
印张
印次 1
出版地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21:38: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