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金乡(精)
内容
内容推荐
温州作家哲贵的长篇非虚构作品《金乡》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由金乡人物和金乡风物两部分构成、共计20余万字,以温州苍南县金乡镇为原型,从经济的视角考察挖掘历史、文化、社会、经济、环境等方面,全面展现金乡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的人文精神和发展变迁。该书曾入选2017年中国作协定点深入生活项目和2018年度温州市文艺精品扶持项目。
作者简介
哲贵,作家1973年出生于浙江温州。主要作品有《金属心》《责任人》《住酒店的人》《施耐德的一日三餐》《信河街传奇》《空心人》等。
目录
人物篇(上)
温州第一能人叶文贵
金乡第一美女邓美玉
武者白植富
董事长陈逢友
亦商亦儒杨介生
苏维锋的大与小
“易经大师”顾金勇
教授夏敏
对“胆大包天”王均瑶的想象
郑恩仓和他的鱼豆腐
人物篇(下)
金乡活字典金钦治
与时代赛跑的陈觉因
徽章大王陈加枢
“金乡闲人”胡长润
“天下第一盔”第七代传人夏法允
税务官陈彦柏坚定而温暖的小理想
市井奇人沈宝春
小镇歌唱家史秀敏的现实与理想
缪存钿面对失败的勇气
缪存良的世界和缪新颖的格局
附录:金乡风物
后记
序言
我为什么写《金乡》
1
这是一本意外之书,可细想起来,冥冥之中自有定
数。
现在想来,当初答应写金乡,多少有点意气用事,有
点为朋友两肋插刀的意思。属于不冷静行为。但是,我要
说明的一点是,自始至终,我没有后悔,哪怕一刹那的念
头都没有。如果有的话,大约是担心我的能力不足以承担
这本书的书写,不能将那片神奇土地和那群性格各异的金
乡人有效地表达出来,有愧于他们对我的信任。是的,这
是我唯一担心的事。
此事得从头讲起。2017年1月30日,农历正月初二傍
晚,我和朋友吴家悻在茶室闲坐,偶遇苍南县委常委宣传
部长林森森。闲聊之间,他谈起想找人写一本关于金乡的
书。他为何会有此念?说起来有一段因缘。大概五年前,
他看了梁鸿的非虚构作品《中国在梁庄》,萌生找人写一
写金乡的念头。他当时的想法是:梁鸿写出一个真实的梁
庄和梁庄人的生存状况,可是,梁庄或许只是中国的一部
分,是中国中西部地区的缩影。他觉得,应该有人来写一
写中国的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构成一个完整的中国图
像。他敏感地认为,金乡是个值得写的地方。金乡为什么
值得写?他有他的理由和情怀:第一,金乡建制于明洪武
二十年,是当时朝廷派信国公汤和筹建的全国五十九座抗
倭卫城之一,与天津卫、威海卫并立,至今已六百多年,
是座有历史沉淀的古镇;第二,金乡镇是中国改革开放以
来温州地区第一个年生产总值超亿的乡镇,是以商品经济
发达闻名的乡镇,是温州模式的发源地之一。在中国改革
开放四十年之际,回望与反思金乡的人事,从某种意义来
讲,也是回望和梳理中国这四十年来的得与失。
林森森告诉我,为了写金乡,他找过苍南籍的报告文
学作家黄传会。黄传会之前写过《中国一个县》,写的便
是苍南县。他觉得再写金乡,难以写出新意。林森森后来
又找苍南县作协主席陈革新,陈革新觉得不好写,他身在
其中,左右为难,担心迷失其间。
2
我后来和黄传会、陈革新都有过交流,他们没有接手
最大的原因,是认为金乡不好写,分寸难拿捏。
当然,我答应写金乡也有我的想法。我深知这样的活
不好干,这几乎算是一个半官方任务,而且是在中国改革
开放四十周年这个时间节点上写这本书,束手束脚是肯定
的,吃力不讨好是肯定的,干得不好,将自己这些年来苦
心积攒的一点微薄声誉也赔进去,这点几乎也是肯定的。
这不是自寻死路嘛。从这一点来讲,我几乎是知难而上
了。
所以,我当时便对林森森说,写金乡可以,但得答应
我两个条件:一,你不能干涉我的写作,不能要求我写什
么以及怎么写。写什么和怎么写是我的事,写成什么样也
是我的事。也就是说,这是我的一个作品,我负全责。而
且,我还要求,作品出版之前不让他看,除非是我主动提
供;二,这不是一本歌功颂德的书,肯定也不会是一本图
谋不轨的书。我会以经济的视角写金乡,尽量不带偏见地
书写金乡的人物与风物。我会真实反映经济发展给金乡带
来的变化,这些变化,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在这本书
里,体现的是我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体现的是我对金乡这
四十年来人事变迁的思考和判断。这些判断可能是不准确
的,甚至是错误的,但你不能干涉甚至企图改变我的思考
和判断。
3
我愿意写金乡,还有一个原因。这十多年来,我一直
在书写和建造一个叫“信河街”的地方,我关注和研究
“信河街”上的富人,他们是中国富人,往小了讲是东部
沿海城市的富人,如果直接一点,甚至可以将他们看作温
州富人。我一直在关注和研究他们生活的变迁和精神裂
变,我一直在分析他们和这个时代的隐秘关系。我关注和
研究他们,是因为我发现了一个问题:这群被称为时代英
雄的人,表面上是他们创造了财富,可实际上他们被财富
吞噬了。表面上是他们推动了时代发展,实际上他们是被
时代绑架前行。这是英雄们的悲哀,还是我们这个时代的
荒谬?老实讲,我对这个“发现”信心不足,我犹豫,我
怀疑,更准确的说法是,我希望这个“发现”是错的,只
是我的一厢情愿。我希望改变我的悲观主义。正是抱着这
个目的,我答应写金乡,我想以金乡为样本,分析中国近
四十年之变。也希望以金乡的实例来击碎我的“幻想”。
我没有想到的是,林森森居然同意了我的“任性”要
求,用他的话讲是,“我们两个人一拍即合”。
两周之后,也就是2017年2月13日,林森森带我去了
趟金乡,和当时的镇委书记谢磊开了一个碰头会(三个多
月后,谢调任,宜山镇委书记李传力转任金乡书记)。我
的朋友吴家悻也在场,他是苍南县民政局副局长,那天正
好在金乡调研。会上指定金乡宣传委员林华礼(后由宣传
委员黄通帅负责)协调采写事宜,宣传办主任董能为联络
人。林森森在碰头会上把话讲得很明白,金乡镇不能干涉
我的采写,更不能对我的采写提任何要求。类似的话,他
此后在金乡的不同场合多次提起,他甚至对被我采写的对
象说,只有将一个人的优缺点都写出来,这个人才是立体
导语
这本非虚构的创作初衷是以温州金乡镇为样本,见中国近四十年巨变。在此之前,著名学者梁鸿创作的《中国在梁庄》写出了一个真实的梁庄和梁庄人的生存状况,可是,梁庄只是中国的一部分,是中国中西部地区的缩影,在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之际,需要有这么一本反映中国的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非虚构作品,而在东部沿海地区中,温州,和这个地区涌现出来的温州商人,是改革开放进程中最有代表性的一个符号,为什么是金乡?第一,金乡建制于明洪武二十年,是当时著名的抗倭古城,与天津卫、威海卫并立,至今已600多年,是座有历史沉淀的古镇;第二,金乡镇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温州地区第一个年生产总值超亿的乡镇,是以商品经济发达闻名的乡镇,是温州模式的发源地之一。在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之际,回望与反思金乡的人事,从某种意义来讲,也是回望和梳理中国这四十年来的得与失。
后记
1
年轻时,总觉得故乡太小,温州太小,小到装不下自
己的肉身。故乡如一副枷锁,是阻碍身体和灵魂翱翔的沉
重包裹和累赘。人到中年,才慢慢发现故乡之大,才发觉
温州之深厚,这种大与厚.不是地理意义上的,而是文化
血脉和精神意义上的。我不是宿命论者,但是,不管承认
与否,一个人的生养之地,从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人看
待世界的角度、宽度和高度。
当然,生养之地并不能决定一个人能够看多深,更不
能决定一个人能够走多远,因为,对于中国来讲,无论哪
个地方有多么深厚而强大的文化力量,都只是中国浩瀚文
化中的一条支流,一个组成部分。所以,在更多时候,大
多数中国人会迷失在中国文化之中不能自拔,失去了观察
世界的独特视角和鲜明个性。
所以,从文化角度来讲,生养之地和整个中国既是一
体,又相对独立。只有分清两者的辩证关系之后,才是真
正认识自己的开始。
2
对于金乡的书写,也是我探寻和认识自己的一次难得
机会,我对这座东南沿海古镇的认识和梳理,从某种意义
上也是我对自己的历史和现实的认识和梳理,甚至是对自
身未来的可能的规划和期望。书中所写的每一种风物,都
是形成我性格的综合因素,那是我的另一个胎记。书中所
写的每一个人物,无论是他们的优点还是缺点,或多或少
都能在我身上找到印记,特别是缺点,在我身上会展现得
尤为明显。所以,我在书写他们的时候,在很大程度上书
写的是我自身,我会不断自问,认识是否中肯7书写是否
准确?我必须对书中的每一个人心怀体恤,可是,也必须
对每一个人保持警惕。
其实,整个过程,最需要警惕的是我:首先,我对自
己能否认识和理解这个时代没有把握。我这么讲是真诚
的。活到这个岁数,我对这个时代和世界当然有自己的认
识和理解,可是,我深深地知道,我的认识和理解更多时
候是主观的,是固执的,是偏颇的,是一意孤行的。我必
须承认,我的认识和理解是以温州为出发点,带有浓郁的
温州气息和我个人的判断。那么,问题出现了,既然对时
代的认识和理解不客观,又如何记录和判断这些时代洪流
中的人物?这真是一个巨大的问题;其次,我曾经说过,
尽量用不带偏见的眼光来打量和审视这个时代的人物,用
文学的方式表达他们。可是,真正的问题是,我能否真正
做到不带偏见的眼光来打量和审视他们?我觉得这也是一
个巨大的疑问;还有一个更加现实的问题,那就是我的书
写和表达是否准确、有力。是的,我不能保证书中每个人
物都满意我对他们的书写,但我必须通过自己这一关:我
对他们的书写必须是相对客观和公正的,至少,这种客观
和公正是文学意义上的。那么,我能保证做到这一点吗?
我并不能保证,我所能做的,只是时刻警惕,时刻用平视
的眼光打探他们,进入他们的内心,挖掘他们自己也还没
有察觉到的隐秘部分。我希望能做到这一点。
3
我完全有理由相信,在金乡行走和探寻的时间、与金
乡人相处和交流的岁月,将会是我此生最重要的收获之
一。
为什么这么说?在去金乡之前,我一直以为自己的生
活便是当下中国人的生活,我以为自己一直是在“生活之
中”,我是“在场”的。可是,去了金乡之后,我对这个
认识产生了怀疑,我发现,我以前的生活,可能是一种自
以为是的生活,是一种漂浮在想象表面的生活,是一种自
我封闭的生活,是一种对历史、现实、土地、人类缺少敬
畏的生活。也可以这么讲,我以前的生活可能是一种虚假
的生活,而我一直打着“在场”的幌子,既蒙蔽了别人,
更欺骗了自己。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我应该感谢金乡,金乡让我认
识到中国之大和中国之小,在金乡,大和小是辩证而统一
的。是金乡,让我认识到历史和现实的相互促进,以及历
史如何有效地照应着现实.现实又如何传承着历史。是金
乡,让我认识到人如何深入而开阔地生活在时代之中,更
深切而热烈地生活在土地之上,如蚯蚓一样耕耘和发光。
是金乡,让我认识到人类如何在现实和理想中寻找自己的
定位,并为此坚持不懈。是金乡,让我认识到可能被蒙蔽
的自己,让我懂得如何认识生活,并及时纠正生活态度。
作为一个作家,金乡对我的意义更在于,她让我尝试着以
一种新的姿态去书写,书写自己,以及自己与历史、现实
和时代的关系。
精彩页
温州第一能人叶文贵
1
叶文贵死了。
公元2017年3月13日,凌晨五点,叶文贵走完传奇一生。享年六十八岁。讣告和相关报道都提到,叶文贵曾经被誉为“温州第一能人”,他代表一个时代。时代造就了他,他也推动时代发展。所以,他的死,从某种意义上讲,代表一个时代的结束,或者一个新时代的开始。
叶文贵的表弟薛成平后来告诉我,叶文贵13日下午还在绘制叶家祠堂图纸,画完后,他觉得不舒服,在床上躺了一下,下午送到温州附一医时已不能开口讲话,医院诊断后,说他身体里的器官都不行了,属于“机器老化”,转不动了。凌晨三点,家里人将叶文贵运回金乡,五点去世。
我见到薛成平的时间是2017年8月4日下午,地点在金乡南门外红膜厂。红膜厂是金乡人对它的简称,全称金乡包装材料厂。你如果坐上当地的三轮车,对司机说去叶文贵的工厂,司机立即会问:是南门外的红膜厂?是的,厂址位于南门外金亭路8号,占地十八亩,共八幢厂房(对外号称九幢),厂房一层高七米,空阔异常。是叶文贵在1983年斥资建成的。在1983年,七米的高度,至少可以建两层楼。
薛成平的妈妈和叶文贵妈妈是亲姐妹。他十六岁开始跟随叶文贵,一跟便是三十九年。可以讲是跟随叶文贵时间最长的人。1995年之后,叶文贵基本将工厂事务交给他打理。薛成平身材壮实,脸相憨厚,他告诉我,叶文贵喜欢喝酒,喝多了喜欢骂人。但叶文贵从来没有骂过他,因为他从不跟叶文贵顶嘴,叶文贵说什么他听什么。我问薛成平,你和叶文贵喝酒机会多吗?薛成平说,不多。叶文贵喜欢一个人喝慢酒,一边喝一边想心事。谁也猜不透他心里想什么。
薛成平带我参观厂房,叶文贵生前住在最南面一幢,他和老婆陈星初住二楼。薛成平带我上二楼,门锁着,他摸了摸平时放钥匙的地方,空的。他告诉我,陈星初平时在温州照顾儿子,很少回来。回到一楼,他打开仓库,仓库里停着一辆牌号为“浙江03试0062”的小轿车,车身橘红色,上面落了一层厚厚的灰尘,车门朝上打开,如后备箱的盖子。我以前多次在报纸和电视上见过叶文贵设计和生产的电动车,这是第一次见到实物,突然有种不真实的感觉,脑子里恍恍惚惚:这便是叶文贵的电动车?这便是叶文贵的“滑铁卢”?这便是系叶文贵荣辱一生的电动车?这便是真正体现叶文贵超前意识的电动车?
墙角停着几辆废弃电动车,轮胎瘪气,车身到处是窟窿,白色的外壳被雨水和灰尘侵蚀成斑驳的黑色,更显得厂房的破败和萧条。边上有一个人工池塘,用丝网围起来,里面有几只黑天鹅,发出呱呱呱的叫声。薛成平告诉我,叶文贵喜欢养天鹅,一共养了六只,为了养天鹅,他让人专门挖了这个池塘,他没事便在池塘喂天鹅。我和薛成平走近池塘,六只黑白相间的天鹅见我们靠近,发出更响亮的呱呱声。听见天鹅们的叫鸣声,让我突然有物是人非的感伤。
八幢厂房,大多租出去,正门进去左边第一幢用于自己的生产。薛成平带我进去参观,里面只有一台机器。薛成平告诉我,这台机器也是叶文贵二十年前设计的,现在还能用,但也只有薛成平一个人会用这台机器了,因为它已经成了古董。我问薛成平,包装材料厂现在主要生产什么产品?薛成平笑了笑说,客户需要什么我们便生产什么。我又问,这么一台老机器,生产得出客户满意的产品吗?薛成平指着机器说,别看它又大又旧又笨重,速度可一点不比新机器慢。我们参观时,机器静卧,厂房里也没有工人。薛成平解释说,白天的用电比晚上贵,工厂都是晚上开工,白天休息。
我想和薛成平深入聊一聊,他跟随叶文贵多年,知道很多不为人知的事情和细节,所以,提出去他办公室坐坐。薛成平说,我没有办公室。这出乎我的意料,问他,你从来没有办公室?他回答,从来没有办公室。我说,既然如此,我们随便找个地方聊聊。薛成平见我这么说后,带我进了大门进去左边的一幢厂房,也是叶文贵出租的厂房,这个小工厂主要生产汽车内部装饰品,我看到地上堆放一排排玩具小汽车,薛成平告诉我,这不是玩具小汽车,而是汽车里的香水瓶。他这么一说,我恍然大悟,我妻子车里便有一个小汽车造型的香水瓶,形状跟这里的产品一模一样,说不定便是这里生产的。
薛成平带我进了隔间,是用磨砂玻璃隔出来的一个办公室,里面开着空调,有一套茶具。小工厂的老板正在泡茶,得知我是来写叶文贵的,显得很热情,又是敬烟又是泡茶。他说,叶文贵是他的偶像,不管是以前,还是以后。
2
叶文贵1950年生于金乡鲤河菜场边上的渔行巷。他祖父叶王增是银器老司,是金乡城有名的善人,传说他每年除夕傍晚都会登上狮山,察看哪家没有亮灯,或者哪家烟囱没动静,他默默记下来,下山后,悄悄将钱塞进他们家门底下。叶文贵父亲在上海凤凰自行车厂当工人,直到退休才回金乡。叶文贵一直和母亲生活在金乡,1969年10月10日,他作为金乡最后一批知青支边黑龙江,金乡知青主要落户两个地方,一为桦南,一为七台河。当时号称金乡第一美女的邓美玉是同一批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金乡(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哲贵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2174287
开本 32开
页数 240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190
出版时间 2020-04-01
首版时间 2020-04-01
印刷时间 2020-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392
CIP核字 2019296314
中图分类号 I25
丛书名
印张 8.2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17
154
22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22:0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