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行走乡土(B卷珍藏版)/读者乡土人文版十年精华文丛
内容
编辑推荐

《行走乡土(B卷珍藏版)》由高剑峰所著,中国有10多亿人口,谁也无法割舍父辈或祖辈扎根土地而涌动在血液里的一脉乡情。乡村人读了她,觉得熟悉而热爱;城里人读了她,觉得亲切而喜欢。

“乡土”是一个质朴纯净的词语,这本书把这个词诠释得十分到位。读她,带给我的不只是怀旧和抚慰,更多的是回溯精神之源,探寻生命之根。

内容推荐

这套丛书选编的是《读者·乡土人文版》自2000年创刊至今,8大精品栏目10年来刊发的经典美文。本书辑录《心灵家园》栏目设立10年来后5年中所刊登的精华文章,《行走乡土(B卷珍藏版)》由高剑峰所著,旨在抒写令人难以忘怀的乡村生活和那些触动心灵的乡野风光,用优美的文字营造乡土世界淳朴浑然的意境,挥洒平淡中溢出的温馨乡情。

《行走乡土(B卷珍藏版)》是“读者乡土人文版十年精华文丛”的其中一册,供读者阅读。

目录

百年青城/陈淮

镇山村:半边山畔水边寨/余雨阳

陈炉:燃烧千年的窑火/谢炎年 曹志峰

畅游塞外江南——伊犁/蔡立鹏

走进千年古镇——黑井/杨明渊

浙西南:百年村庄,绝世风情/凉岗

神秘的屯堡人/郭楠侯静

川西南的原始纺织古镇/宋明

品味西塘/何镇邦

榆次深处有常家/李黎

情歌的故乡——康定/史幼波

东方的威尼斯——同里/韩开春

悠悠岁月看青岩/梁铭

海边的石头城/曹伟

去丹巴,看美女/陈瑞

船形之村遗落的旧梦/依依

郎木寺的诱惑/范 园

水与火淬炼成的古镇/朱飞

灵性之山/蔡潜厚

纳木错——一个梦中的约定/跃跃

廊桥不再遗梦/李继勇

云中的天堂——南迦巴瓦/空 山

走进易武人家/李长风

甪直/韩开春

瑶里:一个遥远的瓷茶仙境/汪春荣

穿行在阿尔山/王郢

坝美:现代“桃花源”/陆佳晶

梦幻月亮湖/杨洪梅

漓江——在缥缈中感受清柔之美/梦非

黄河边上的晋商古镇——碛口/师振亚

水润上里/杨雪梅

束河:茶马古道上的一颗遗珠/沈嘉禄

高椅的似水年华/慧远

沙家浜记/贾平凹

额冲衣:一个人画的小村庄/任琴

生命之树常绿的西双版纳/刘耀仑

穿越祁连山/王蓬

绝壁上的村庄/王斌

明亮的喀什/赵柏田

黄姚古镇/滕俊

长美:最后一个古村庄/周瑛

隐于深山的岩居族/雷文彬

丹巴:横断山中的“千碉之国”/于坚

宏村:不曾远去的歌声/邬凤英

岩砬窠古苗寨/单晓刚

磁器口的传说/徐敏

走在蒙自明亮的街头/叶梅

涠洲岛:水与火的缠绵/完颜不咸

近山远人哈尼族/艾琳

冰清玉洁的海林雪乡/缘来是你

谷城老街:古老的埠口与如梦的繁华/小姜

静静的吴堡石城/郭妮娅

疯狂的石头村/赵童

川西风情数康定/杜文娟

“鱼皮部落”赫哲人/孙志江

徽州:宣纸上的故乡/陶方宣

太谷老街——演绎晋商兴衰/郭兆炜

黄河岸边的守望者/李继勇

双廊——回归古老而宁静的渔村生活/汪 榕李志雄

香格里拉高原/李智红

罗城:山顶一条船形街/半夏

弄堂——江南褪色的表情/南湖

雪域高原上的独克宗古城/黄业敏

六库的澡塘会/胡艳泓

七月的玛多/小山

看得见极光的小村庄/聂作平

普者黑:让我心跳的不仅仅是爱情/舒婷

中国最美的乡村——婺源/文佳

清涧的石板/王殿

日落大河:新疆美丽印象/菊开那夜

西栅的梆声/迟子建

临沧的舞蹈/叶梅

和顺乡:中缅边境上的私人秘境/黄诗羽

水性凤凰/肖学文

夜郎古国:藏在大山深处的秘境/扎西·刘 易 华

酒乡:邂逅河畔生活/玛小越

勒斯卡木:帕米尔的孤独碎片/明 西

塔尔寺:仰望或倾听/洪水河畔

在喜马拉雅坐看云起的豪迈/刘 沙

走进巴人部落/周学森

鲁朗:童话森林/西达

韵味十足的长角苗/水江

花湖:一抹少女思春时的酡红/皓月

丽水妖娆/范稳

迭部的眼神/任真

幻象里的敖伦布拉格/张西平

石头城。坐落在岩石上的纳西家园/寂寞孤雁

开满鲜花的天堂/燕心语

韩城——人文气息凝聚的历史/安谅

白哈巴的马头琴/嘎玛丹增

荣成:亲亲海草房/银翘

齐鲁古山寨:苍茫中的回望/任相宏

一墨乌镇/彭学明

芋头侗寨:深山幽谷里的“布达拉宫”/易禹林

丙中洛,只差一步到天堂/美朵

安远镇/薛林荣

阿尔山——天边的净土/酒哥

老巷幽情/张华

舍利飞霞——法门寺印象六题/李佶阳

走不出的女儿国/吴野

日月山之祭/从维熙

探访“八卦村”/李荣德

无坎秘境的古村——呈坎/莎拉

夜晚,做一回游进大理的鱼/朱真伟

恰克拉克白沙湖/嘎玛丹增

冰山之父/王族

试读章节

黄河从兰州市区流过,往北经过盐锅峡、桑园峡、什川等黄土高原上的山川后,便是一片宽阔的河谷。这一段大约5公里长的河谷大致呈东西走向。在河的南岸有一片村镇,背山面河,那里就是被称为“陇上平遥”的青城.一座在历史的尘埃中渐渐沉寂的百年小城。

可是,也正是因为近几十年间黄河水道的废弃,才使这个村镇里几乎被人们遗忘的明清时期的古建筑、四合院还完好地保存着。福兮祸兮,有时只是一线之隔。

青城一带的历史可追溯到汉代,至今在这里还能寻觅到汉代屯垦戍边的遗迹。史料记载,唐代这里就修筑了龙沟堡。宋代,青城一带的黄河成为宋与西夏的边界。当地人传说在宋仁宗时,名将狄青任秦州刺史、泾原路副都总管。他在巡查时认为龙沟堡一带地势险要,于是就在紧挨着唐代旧堡的东边又修筑了新堡。新旧二堡呈“一”字形,东西绵延3公里,因此这座城又有了“条城”的称谓。又因是狄青下令修筑的,便又被叫做“青城”。

作为从兰州到包头水路的必经码头,青城一度客商云集,因黄河漂筏而形成的水路码头也非常热闹,有许多以划羊皮筏子为生的人。兰州划羊皮筏子的多是住在金城关一带的回族,俗称“金城帮”。青城又叫“条城”,所以青城划羊皮筏子的被称为“条城帮”。说起“条城帮”,青城人至今仍津津乐道——“条城帮”居然能在“金城帮”的家门口兰州争得一席之地.在兰州黄河岸边拥有自己的码头,真是威风。那场面,就像是年代久远的老电影,虽然记忆的划痕为画面留下了道道印记.但是让人越回想越觉得有味道。

坐车沿白(银)兰(州)高速公路经白银再向南折,过了黄河就到了青城镇上。看看表。也就用了不到两个小时。可是昔日顺黄河漂羊皮筏子从兰州到青城的水路,却要走一天的时间。站在青城的黄河吊桥上,望着夕阳下粼波闪闪的河面,想象那从前的商人、筏客顺河而下的惊险与闲适,竟有些怅然。

青城的繁盛是在明清时期,当时,它由单一的军事城堡转变成了繁华的集镇。就是因为那畅销全国的青城水烟。

青城水烟自清末以后享有盛誉,形成了“甘”字、“条”字、“蓉”字等几大品牌。尤其在东南沿海一带广受青睐。在西部农村,我见到的烟具几乎都是用一根比筷子稍粗一点的骨头做的,像个抽纸烟的烟嘴,没有水烟嘴的结构复杂,据说那根骨头取自鹰的翅膀。它不似烟斗有着较大的填放烟丝的烟锅,骨制的水烟嘴每次只能容得下绿豆大小的一丸水烟。抽烟时,需先点着油灯,再用西北到处都生长着的芨芨草棍从油灯上引火。抽烟者衔着烟嘴在深吸一口气的同时,将那一小丸水烟点燃。只此一口,就要很快将燃过的残烟灰“噗”地吹出,再捻一丸水烟填人……

如今,在乡下也很难见到有人抽这种水烟了。不过,在青城偶尔还能见得到。

制作水烟,在烟丝中要掺人姜黄粉、上好的胡麻油、冰片等数种名贵香料,而且要经过发酵、沉淀等许多工序,这与工业化的纸烟生产过程是截然不同的。有着几百年制作历史与人文背景的水烟业,有一个类似的参照物,那就是雪茄。但两者命运迥异,令人深思。

夜晚。我在弯弯曲曲的青城街上边走边问,总算找到了青城镇文化馆馆长王天恩先生的家。与王先生说着话,王妻已端来一盘煮熟的冬果梨请我先解渴,然后开始动手和面做饭。

青城一带普遍种植的梨树品种叫“冬果梨”,这是一种深秋才成熟的梨,汁多、含糖量高。甜中带酸,很合西北人的口味,虽然美中不足的是果肉稍粗,但仍深受人们的青睐。

由于兰州地处高原,气候寒冷,冬果梨就有了一种独特的吃法:将梨煮了吃,这叫“热冬果”。历史上,有心的小贩在煮梨时加入冰糖,甚至八角、花椒等调料。“热冬果”不仅风味独特,还具有止咳清肺之功效,成为地方的一道名小吃。

P1-2

序言

读者《(读者·乡土人文版>十年精华文丛》是《读者·乡土人文版》杂志社在杂志创刊10年之际推出的一套系列丛书,该丛书根据杂志的8个经典栏目编选,共两辑14卷。

《读者·乡土人文版》是一本以“乡土中国”为表现对象的综合性文化月刊,创刊于2000年,原名《读者》(乡村版),最先面向农村发行;2006年《读者》(乡村版)更名为《读者·乡土人文版》,并进行了扩版增容,由原来的48页单色印刷调整为64页全彩印刷,同时面向全国城乡发行;2009年杂志再次扩版至72页,成为一本展示乡土中国的大开本杂志,内容更丰富、视野更广阔、角度更全面。杂志从创刊至今,已有10年。10年来,《读者·乡土人文版》杂志一直以独特的视角聚焦乡土中国,关注平凡百姓的生活和命运,采撷中国大地上的人文遗韵,发掘平凡人身上的人性光辉。10年间,各级领导和广大读者对刊物的关心和爱护,激励着我们在工作中永怀感恩之心,勤勉、谨慎,力求编辑的每一期杂志都能做到尽善尽美。“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读者·乡土人文版》从当初的一株小苗,经过10年的雨露风霜,如今虽未参天,但也健康挺拔,风骨独具,秀于刊林。

回顾十年风雨路,采得香茗献知音。适逢杂志创刊10年之际,为记录10年来的编刊历史,总结编刊过程中的得失,感谢读者朋友多年来对杂志的厚爱和支持,我们将杂志创刊10年来汇集的美文精华,按照杂志栏目选编成《<读者·乡土人文版>十年精华文丛》,回馈广大读者。

在丛书的编辑过程中,由于佳作众多,虽经多次删减,但仍有一些文章不忍割舍,因而,除《旅食天下》和《行走乡土》单独成卷外,《百味人生》、《一方水土》、《百姓生活》、《亲情驿站》、《心灵家园》和《风俗民情》大致按杂志前5年和后5年的时间顺序分为A、B两卷。整套丛书将分两辑出版:第一辑于2011年年初出版,包括《百味人生》(A卷)、《百姓生活》(A卷)、《亲情驿站》(A卷)、《心灵家园》(A卷)、《风俗民情》(A卷)、《一方水土》(A卷)和《旅食天下》(全一卷);第二辑包括各书的B卷和《行走乡土》(全一卷)也正式出版发行。另外,应广大读者朋友的要求,编委会正在筹划编辑4本视觉主题图书,分别为《中国民居》、《乡土映象》、《民间艺术欣赏》和《中国人文地理》,预计将于2012年年底出版。

一本好书是一生的财富,它会为你开启一扇了解时代和世界的窗口,让你的眼界更开阔,让你的思想更充实,让你的生活更有趣。我们坚信《<读者·乡土人文版>十年精华文丛》就是这样的书。它会让你了解到乡土中国的魅力和神韵,体味到那感动人心的亲情故事和充满情趣的百姓生活,欣赏到那独具特色的人文风貌和丰富多彩的风俗民情……伏尔泰说:“当我们第一遍读一本好书的时候,我们仿佛觉得找到了一个朋友;当我们再一次读这本好书的时候,仿佛又和老朋友重逢。”《<读者·乡土人文版>十年精华文丛》会成为你的朋友,相信它最后也会成为你的老朋友。

鉴于编辑该套丛书时间紧促,加之经验不足,书中瑕疵在所难免,望读者朋友见谅。另外,本杂志原副主编李一郎同志在选编这部书稿的过程中付出不少心血.读者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彭长城、副总经理陈泽奎和第一任主编胡亚权等在书稿的编辑过程中提出了许多具有建设性的指导意见,在此一并致谢。

《<读者·乡土人文版>十年精华文丛》编辑组

2011年12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行走乡土(B卷珍藏版)/读者乡土人文版十年精华文丛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甘肃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26042533
开本 16开
页数 30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47
出版时间 2012-06-01
首版时间 2012-06-01
印刷时间 2012-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46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Z89
丛书名
印张 20
印次 1
出版地 甘肃
238
170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245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3 1:4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