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金庸评传/孔庆东文集
内容
编辑推荐

孔庆东所著的《金庸评传》全方位地阐发金庸的人生道路与创作历程,金庸小说的内容是那样的丰富复杂,可以当故事读,可以当寓言读,可以当神话读;本书从中看语言,看叙事;看人性,看社会,看政治,看历史,看思想,看哲学;看人类学意蕴,看文化学内涵,看民俗学遗韵。

内容推荐

孔庆东所著的《金庸评传》内容简介:前人论杜甫是“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人人之所独专”,此言用于金庸也并不过分。《金庸评传》讲述金庸写武打,有“赤手屠熊搏虎”之气魄;写情爱,有“直教生死相许”之深婉;写风景,有“江山如此多娇”之手笔;写历史,有“一时多少豪杰”之胸怀。

目录

序言

壹 骚人阁笔费评章——金庸的意义

武林盟主

武侠革命

小说巨匠

贰 金庸的文化渊源——中国武侠小说概貌

中国通俗小说概观

中国古代武侠小说概况

民国旧派武侠小说概况

港台新派武侠小说概况

叁 鲲鹏展翅逍遥游——金庸的生平

少年游侠

中年游艺

老年游仙

肆 满目琳琅的一生——金庸作品的年轮

玲珑剔透中短篇

各具情态小长篇

气壮山河三部曲

鬼斧神工三杰作

伍 剑气碧烟横——金庸武侠小说评析

金庸写武

金庸写侠

金庸写情

历史和政治

人物和景物

结构和语言

陆 道可道,非常道——金庸的艺术成就

中国通俗小说概观

中国古代武侠小说概况

民国旧派武侠小说概况

港台新派武侠小说概况

叁 鲲鹏展翅逍遥游——金庸的生平

少年游侠

中年游艺

老年游仙

肆 满目琳琅的一生——金庸作品的年轮

博采众长的艺术大师

武侠之外

金庸的奥秘

参考书目

试读章节

武林盟主

刚刚过去的20世纪里,充满了许多激越动荡的现象,在文学上也是大师迭出。仅从通俗文学这个领域来看,我们不看新文学,不看“鲁郭茅巴老曹”;我们看看通俗文学领域,把这一百多年作为一个整体来观察的时候,可以发现,在20世纪的上半叶,中国最著名的通俗文学作家是——张恨水。20世纪在中国恰好分为前一半和后一半,因为1949年正好一刀划开。前五十年,最著名的是张恨水;那么,后五十年通俗文学作家谁最著名呢?——非金庸莫属!你提不出第二个人来,说他比金庸更加著名。所以,金庸是完全可以和张恨水并列的。张恨水的巨大影响,今天的青年即使没有经历过那个时代,也仍然可以感受到那种余波。许多人都知道张恨水的几部传世之作,比如《春明外史》,比如《金粉世家》,比如《啼笑因缘》。现在还有很多《啼笑因缘》迷,有的《啼笑因缘》迷已经是垂垂老矣,当年都是张恨水的追星族;这说明张恨水已经成为经典。不过张恨水到了当代,到了1949年之后,就基本上不再创作,进入一个闭门休闲的阶段。尽管是这样,喜欢张恨水的人仍然一直延续到现在。前些年,我在北京大学旁边的一个小饭馆里吃饭,和朋友偶然谈到张恨水。结果旁边有一位老人,听到我们谈论张恨水马上过来插话。他是中国科学院的一位科学家,居然就是当年的张恨水迷。他迷到什么程度呢,他可以当场给我们背诵张恨水小说的回目,一回一回背下来,令我惊讶不已。我才知道一个作家能够取得这样的成就,让遥远的一个素不相识的读者,几十年之后还能背诵他的小说的回目,可见其感人之深。

那么,从金庸所取得的成就来看,可以说他的影响不在张恨水之下。金庸是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成名的,从50年代到现在,他的创作可以说是长盛不衰。我们现在经常说这种现象是什么“金庸热”,把它等同于其他一些流行文化热,今年流行迷你裙,明年流行迷他裙,以为是这样一种流行文化。不是的,金庸已经热了半个多世纪了,从50年代开始到现在长盛不衰。经过半个世纪的风雨,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结果呢?由简单的报纸上连载的小说,然后有了盗版,再有了正版。没有人推荐,没有官方的支持,没有资本的炒作,完全是靠它自身的魅力一步一步走进文学史、走进大学的课堂。大陆在二十多年前的时候,金庸小说都是摆在地摊上的各种盗版。我读大学时,就在北大附近的海淀镇里的租书摊上,两毛钱一天、四毛钱两天这样地租回来看;租回来之后,大家轮流地、不舍昼夜地阅读;从这样一种状况下发展到今天,今天已经有一些文学史中收入了金庸。比如说,早在90年代的时候就有插图本文学史里专门讲了金庸,我本人参与主编的《通俗文学十五讲》里,金庸作为专门的一讲。一个作家占一讲的,只有两个人,一个是张恨水,一个是金庸。我还把金庸的作品选人了《高等语文》的教材。

同时,金庸也走入了大学的殿堂。也是在20世纪90年代的时候,中国人民大学的冷成金教授就开设了“金庸小说与传统文化”这样一门课程。北京大学的严家炎先生,也在北大开设了“金庸小说研究”课。严家炎先生从四个方面来论述金庸热已经成为一种“奇异的阅读现象”。哪四个方面呢?

第一个是,持续时间长,持续了将近五十年,半个世纪。

第二个是,覆盖地域广。广到什么程度?我们可以说,有华人的地方就必定有金庸小说,金庸成为全世界华人的一个共通语。过去,列宁先生说,走到全世界,无产阶级只要唱起《国际歌》就可以找到自己的同志。我们可以借用这句话,华人在全世界只要谈起金庸就能找到自己的同志。你走到世界任何一个角落,谈论金庸永远能够找到朋友;而且,不仅仅是有华人的地方,还包括没有华人的地方。现在金庸的作品已经被翻译成十几种文字,而且翻译了之后就不是默默无闻。五大洲到处都有金庸的读者,这也是其他作家难以做到的。

第三个是,读者的文化跨度很大。有些人认为金庸的小说就是武侠小说,甚至贬低为武打小说、流行文化,所以肯定他的读者是没有文化的引车卖浆者流、贩夫走卒之辈。不错,文化层次很低的人,可以读金庸;但文化层次一般的、文化层次很高的人,都在读金庸。在金庸的读者中,有学者、有作家(大学者、大作家),有科学家、有院士,你不能说他们没有文化吧;还有普通的工人、农民。我经常在电梯间里看见开电梯的小姐,在那里津津有味地读着金庸的小说;按理说,电梯工不应该在工作时间读书,但我看见她看的是金庸的小说,我觉得很好——我觉得这是属于要求向上的。很多人都读金庸,不分男女老幼,这是一个奇怪的现象;在其他作家身上很难发现,男女老幼都读他的书,找不到!我就从来没有看见过电梯间的小姐在那里读一本鲁迅的《呐喊》或卡夫卡的《城堡》,从来没有发生这种事情。我本人是研究鲁迅的,我在北大升的最受欢迎的课就是鲁迅研究,我很遗憾没有发现劳动人民在读鲁迅的书;劳动人民都知道鲁迅很伟大,但是都不读他的书。P5-7

序言

金庸的小说,无论从哪种意义上说,都是一个奇特的文学现象,它是那么令人兴奋或困惑,令人欢呼或沮丧,令人激动或不安。在全球,我们除了金庸之外,20世纪的中国作家还有哪一位能让我们心安理得、理直气壮地作如此的夸言:有华人的地方就有他的读者!没有华人的地方,也有人在读他的小说的译本。金庸小说不仅拥有最广泛的大众读者,并且吸引了许多知识分子的关注与思考。不同学术背景的学者先后在科罗拉多、台北、北京、杭州……召开学术会议研讨金庸小说。金庸确实是一个挑战,对于中国现代文学的研究者,他是一个无法拒绝的存在,一个无法绕过的文学存在——有人当然可以不屑一顾,有人当然也可以视而不见,但是,无视其存在的关于文学的种种言说,往往被他的小说“撞”得破绽百出。

然而,当我们面对金庸小说时,会发现问题并不简单。金庸小说应该如何称说?它们仅仅就是通俗小说中的武侠小说?能不能设想金庸写作的意义和水准不仅超出了武侠之类的通俗写作的范围,而且可以与“五四”以来的新文学作家如茅盾、巴金、老舍、沈从文等放在一个层面去研究?反对这种设想的理由简直不需要思考,张口即来:怎么可能,金庸不就是一个写写武侠小说的人吗?武侠小说不就是胡编乱造的文字垃圾吗?!但是,且慢,提出这一设想的学者援引中外文学史的许多例子作论证:许多当时被视为通俗写作的作家,后来成为文学史上公认的大作家,作品也成为文学史上的经典,欧美的如大仲马、狄更斯、马克·吐温,中国古代如《三国演义》、《金瓶梅》、《水浒传》、《西游记》,为什么金庸没有这样的可能?是的,外国且不去说他,在中国,我们今天奉为经典的《三国演义》、《金瓶梅》、《水浒传》、《西游记》,在当时,哪一部不是俗之又俗,甚且被斥为诲淫诲盗,它们与高居文学庙堂的诗文,何曾有过比肩的可能!

通常,在新文学作家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者眼中,中国传统文学是“旧文学”,甚至是封建文学,在这一认知下发生的“新文学”以及其后的认定、阐释,现代文学是以启蒙主义为思想内容,以外来的文学样式为主体形式,以吸收了大量外来词汇与语法的白话文为正宗语言的,而循中国传统路径发展的文学则被排斥。金庸创作是不是可以推动我们再思考:中国现代文学发生、发展的可能路径是唯一的吗?在全球化语境的今天,金庸小说对思考汉语写作的多元的可能性有无意义?

金庸小说的内容是那样的丰富复杂,可以当故事读,可以当寓言读,可以当神话读;可以从中看语言,看叙事;看人性,看社会,看政治,看历史,看思想,看哲学;看人类学意蕴,看文化学内涵,看民俗学遗韵;看传统与现代的葛藤,看文人趣味与大众喜好的纠缠,看通俗文学与精英文学的交汇,看成书过程中大众传媒的作用……

金庸小说有太多的问题,有太多的谜,需要解决,需要阐释,这些解释、探讨会丰富充实我们的文学研究,加深我们对文学的理解,尤其是对20世纪中国现代文学的理解。对于没研究过的东西,我们曾经有过凭好恶下结论的武断,当我们不再僭妄,面对21世纪文学,我们或许能减少一点武断,避免一些失误,多一点宽容与创言。正是基于这样的想法,虽然我不研究金庸,却一直是金庸小说研究的坚定支持者。

孔庆东博士是我的“忘年交”。未识其入之时,我读过他的博士学位论文,即后来收在北京大学出版社“青年学者文库”中的《超越雅俗——抗战时期的通俗小说》一书,很佩服他掌握资料的宏富,又有很强的艺术感受和体悟能力,他的理论概括往往见地独到,常能引起我的深思。他与我的直接交往是经北大中文系主任温儒敏教授介绍的。温先生邀我参加北大出版社拟议出版的“大学素质教育通识系列教材”编撰工作,约我主编其中的《通俗文学十五讲》。我当即同意了。他又说:“我给你介绍一位合作者。”“谁?”“孔庆东。”“欢迎!”由于我对他的学术专著印象极佳,这几句简捷的对话,双方都是脱口而出的。这样我就与他开始了愉快的合作。我觉得他既有学术深度,处世为人又能坦诚相待,是一位值得信赖的青年朋友,也是一位有远大学术前程的青年学者。

这次他用评传的形式,全方位地阐发金庸的人生道路与创作历程,我想,这一定会有助于消解金庸研究中的困惑,提升我们对金庸这一奇特文学现象的认知,加深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多元化的必要性和必然性的理解,从中进一步领悟金庸对“金迷”们的魅力何在,以及为什么金庸能吸引并经得起如此众多的学者的研究。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金庸评传/孔庆东文集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孔庆东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文联出版公司
商品编码(ISBN) 9787505973169
开本 16开
页数 23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12-04-01
首版时间 2012-04-01
印刷时间 2012-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32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5.6
丛书名
印张 15.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28
149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18:3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