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调适与悖反(梁启超的新民论文学观念与创作实践)
内容
内容推荐
梁启超是近代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关键人物,其文学与美学思想有着丰富的学术史价值。本书写作聚焦于梁启超“三界革命”(诗界革命、文界革命、小说界革命)的发生与发展过程。以“文化诗学”的研究方法,深入到梁氏文学观念与创作实践的内在矛盾之中,对这种具典范意义的文学生产模式作了历史化与语境化的全面考察。
作者简介
席志武,男,1985年生,江西高安人,2016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美国马萨诸塞大学阿默斯特校区(UMass Amherst)访问学者{2014—2015),2017年进入复旦大学新闻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现为南昌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讲师,主要从事文艺理论、新闻史论研究。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三界革命”与梁启超的“新民论”思想观念
一、过渡时代与“新民论”思想发生的历史语境
(一)甲午战败引发全面的政治文化危机
(二)过渡时代的文化反省与新民之路的确立
二、“新民论”思想的理论资源及其内涵衍变
(一)梁启超对严复“三民”理论的吸收与深化
(二)梁启超对康德美学与儒家美育思想的会通
三、新民:“三界革命”的起点与最终归宿
(一)对于“旧文学”诸种弊病的揭露
(二)对于文学救国与新民之路的探求
第二章 诗界革命:陶写吾心与精神教育的张力
一、向内与向外:梁启超诗歌创作的两个向度
(一)自我抒怀之诗
(二)爱国御侮之诗
(三)怀人酬唱之诗
(四)游历写景之诗
二、“诗界革命”的提出与“三长”诗论主张
(一)“诗界革命”与“革命”
(二)“不能诗”与“好论诗”
(三)破古人之意与守古体风格
三、从《饮冰室诗话》看梁氏诗论的内在调适
(一)进化的诗论观与对古风格的坚守
(二)“情”与“道”的双重论诗尺度
(三)情感论与价值论诗学观念的调适
四、向传统诗学回归与“革命诗潮”的兴起
(一)“一意学宋人”的个人化创作倾向
(二)革命诗潮的兴起与诗教功能的发扬
第三章 文界革命:笔锋情感与启蒙理性的调适
一、报章新媒介的出现与新文体的生成契机
(一)报章的中国溯源与文学公共性的发生
(二)梁启超的报章活动及新文体的形成
二、情与理的谐和:新文体内容与形式之考察
(一)启蒙理性:报章新文体的思想内质
(二)“笔锋常带感情”:新文体的艺术表现
三、文界革命:文章写作范式的现代性新变
(一)旧文体的危机与新文体的萌蘖
(二)保守派对新文体的抵制和批判
四、欧西文思与新文体形式的相互征服及效果
(一)梁启超的“保守”与创作影响衰退
(二)革命派的激进与新文体影响的扩大
第四章 小说界革命:启发民智与愉情悦性的悖反
一、梁启超对传统小说与欧西小说的双重改造
(一)小说的边缘命运及其逆转的局势
(二)对欧西小说的政治想象及其借镜
二、《新中国未来记》:政治观念与小说艺术的合谋
(一)政治小说与《新中国未来记》创作缘起
(二)《新中国未来记》中的国家主义观念
(三)从小说文本的互文性看梁氏新民理论
三、娱乐压倒启蒙:小说救国与读者趣味的两难
(一)小说界革命对于小说创作的三重影响
(二)启蒙功能的消退及梁对小说的再批判
结语 建构与超越:对梁启超“三界革命”的历史反思
一、理论与实践的发明与悖反
二、情感与理智的互为表里
三、“三界革命”的理论反思性
参考文献
后记
导语
本书写作主要聚焦的就是梁启超的文学观念与创作实践,立足于启蒙新民这一价值维度,以一种反思批判性立场,把梁氏文学思想还原为一个不断展开的具体过程,并据此深入到其理论与创作的内在矛盾中去,对这种具典范性的文学生产模式作出历史化与语境化的全面考察。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调适与悖反(梁启超的新民论文学观念与创作实践)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席志武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江西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10100003
开本 16开
页数 26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80
出版时间 2017-12-01
首版时间 2017-12-01
印刷时间 2017-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420
CIP核字 2017304538
中图分类号 I206.5
丛书名
印张 16.75
印次 1
出版地 江西
235
170
13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6: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