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荒野行吟
内容
编辑推荐

四色图文,反思两百年美国自然文学,重温四十位作家学者佳作,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危机。附赠老海报明信片。

作者简介

孙重人,旅行者,阅读推广人,深圳作家协会会员。喜好阅读、旅行和写作,关注博物学与自然生态环境。曾多次走进中国西部横断山脉和青藏高原,探寻自然与人文的奥秘。已出版《书缘》《读来读往》《野性的旅程》三部读书、旅行札记,受到读者喜爱。本书为作者前往美国,阅读美国所完成的一部关于自然文学的寻思之作。 

内容简介

孙重人,旅行者,阅读推广人,深圳作家协会会员。喜好阅读、旅行和写作,关注博物学与自然生态环境。曾多次走进中国西部横断山脉和青藏高原,探寻自然与人文的奥秘。已出版《书缘》《读来读往》《野性的旅程》三部读书、旅行札记,受到读者喜爱。本书为作者前往美国,阅读美国所完成的一部关于自然文学的寻思之作。 

目录

辑一 简单生活 
“贝格尔”号上的“博物学家” / 2 
爱默生的自然观 / 10 
梭罗:一个人的远行 / 19 
瓦尔登湖,梭罗的湖 / 28 
睡谷,一则梦想寓言 / 37 
大地歌者惠特曼 / 46 
相信你有一颗种子 / 55 
国家公园:美国的,世界的 / 64 
蓝山湾畔的高级农夫 / 73 
辑二 敬畏自然 
荒野:杀戮的土地 / 82 
北方荒原进行曲 / 92 
走进约塞米蒂山谷 / 100 
倾听大自然的声迹 / 110 
大漠深处的忘忧岁月 / 119 
冰川上的来客 / 127 
心灵前门的“窗眼” / 135 
心灵与自然的对话 / 144 
坛城上的一叶知秋 / 153 
洛克的丽江时光 / 162 
辑三 荒野思维 
像山一样思考 / 172 
清新荒野北国风 / 181 
荒原,多样性储蓄地 / 189 
一个远北极地古老的梦 / 199 
大盐湖,给自己铺一条回家的路 / 207 
大洋深处的“荒野” / 215 
大地上的无名英雄 / 223 
苹果,一个美国梦的隐喻 / 231 
静谧:一种国家资源 / 239 
乡村、城镇与乡土景观 / 248 
我们的小镇 / 257 
辑四 生态之殇 
旷野中的一声呐喊 / 266 
身边的,遥远的熊猫 / 274 
终将逝去的必然 / 283 
西部,边疆的故事 / 291 
地球的阿喀琉斯之踵 / 299 
还诸天地的想象 / 308 
海豚湾:天堂与地狱 / 316 
花园之州里的较量 / 324 
人类世:地球表面的变革 / 332 
碧玉岭上的思想实验 / 340 
后语 / 350 

精彩书摘

 瓦尔登湖,梭罗的湖 
  传说,古时候,印第安人曾在这儿一座小山上举行一次帕瓦仪式,那座小山一下子升高,耸入苍穹,……这座小山东摇西晃起来,突然下沉,只有一个上了年纪的女人逃了出来,她的名字叫瓦尔登…… 
  ——亨利?戴维?梭罗(Henry David Thoreau) 
  在前述的这个故事中,梭罗诠释了瓦尔登湖由来的神话传说。 
  《瓦尔登湖》一书,尽管问世已经一百多年,但全世界仍然有众多拥趸,将其奉为圣经,我自己便是其中之一。不但阅读,我还收藏了该书的各种中文译本,已经超过二十本,包括六册港台译本,这是我单独一本书的版本最大规模的收藏。 
  梭罗的写作,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喜欢使用长句,而且用字“隐晦”。梭罗自己曾坦承,他的文章最大毛病在于“喜欢玩字”,喜欢用双关语。因此,就我的阅读体验来说,便是寻找最好的译本。该书好的译本,最早的便是1949年3月由上海晨光出版公司出版、徐迟翻译的那一本。该版本后来徐迟进行了重译,并由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我手头现有的徐迟译本购自台北,由(台湾)远足文化公司出版,书名被改为《湖滨散记:树林中的生活》。在我收藏的版本中,新经典公司的王家湘译本,简洁明快,重印了二十余次,持续畅销。还有,英属维京台湾分公司出版,许崇信、林本椿翻译的《湖滨散记》,是一个“最用心、最完整”的译本,而且该书还收录了李伟文《来自梭罗的启示》、苇岸《我与梭罗》以及爱默生《梭罗小传》等几篇导读文章,书末则附录了梭罗生平年表。不过,如果读者真要搞清楚《瓦尔登湖》中的那些“隐晦”,那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的由美国梭罗研究学者杰弗里?S.克莱默撰写的全注疏本便是一个好选择。该书中,克莱默对许多典故进行了详尽的考证和注疏。 
  2015年,上海译文出版社重出了翻译家潘庆舲所译的《瓦尔登湖》精装本。重译该版,据说译者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心思。用潘庆舲的话说,《瓦尔登湖》是一部纯粹的长篇散文,甚至可以说是用诗化语言写成的散文诗。那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细腻描写,是书的精华所在。的确,译者用清新、优雅的文字,努力还原了作者笔下的盎然诗意。 
  让我们回到书中,走进梭罗的瓦尔登湖。该湖位于波士顿西北不远处,离康科德镇仅千余米。说它偏僻,周边森林密布,湖区千米范围区域基本上无人居住;说不偏僻,人们出入湖区倒也十分方便。瓦尔登湖有多大?据梭罗勘测,约二十五万平方米。我查阅了今天的波士顿地图,很难找到它。两年前,我旅行至此,曾在附近的锡考克斯酒店小住,虽与瓦尔登湖近在咫尺,但功课做得不足,以至于错过了朝觐圣地的机会。将范围扩大一些,在如今的马萨诸塞州,或波士顿周边,像瓦尔登湖这样的湖泊或河流湿地则比比皆是。其实,当年梭罗在选址建房时也考虑过其他多个地点,但最终还是选择了自己最喜欢的瓦尔登湖。由于对湖畔黄松(白松的一种,树干带有像南瓜那样的黄色,又称南瓜松树)的挚爱,他甚至建议将瓦尔登湖改称为“黄松湖”。这些都是后话。 
  对我来说,阅读《瓦尔登湖》是一种享受,亲临瓦尔登湖,更是一种期盼。我无法想象,当年梭罗独自在那儿待上两年是何种滋味?吃和住,以及如何保暖越冬?或许对梭罗来说这不是个问题,但我辈如要仿效,获取“荒野的滋补”,以及体验梭罗的心路历程,仍是个问题。 
  先说住的。受好友埃勒里?钱宁“给自己盖一所小房子,然后开始尽情享受自己的伟大历程”的鼓舞,梭罗来到这儿,决定在湖边小山坡上安营扎寨。据说他是从作家艾尔克特那儿借了一把斧头来建小木屋。这是一处边缘长满大片树林、可以看见瓦尔登湖、“令人赏心悦目”的小山坡,主要生长着北美油松、山核桃树和漆树。坡前,长着草莓、沙樱、狗尾草和矮橡树等植物。一条六十米长、狭仄的小路直通湖边。这个静谧之处,显然符合梭罗的设计理念——一边是村舍,另一边是未被开发的自然。于是,梭罗既当伐木工,又做建筑匠,盖起了这座小木屋。他喜欢这种集厨房、卧室、客厅、阁楼和储藏室于一体,而且屋顶高得让人产生朦胧感、能激活想象力的小屋。梭罗的小木屋按典型的北美殖民地最早的英式小村舍样式建造,坐落于象征性风景的中心。于是他把小屋当成了一个全新的家,为了身体的温暖,也为了感情的温暖。 
  再说吃的。梭罗在房子附近两英亩半的沙土地上,开荒种粮。他种豆,包括黄豆、豌豆和土豆,也栽种一些玉米和萝卜。此时的他,俨然是个农民——光脚干活;又像个雕塑家——在沾满晨露的碎沙土里摆弄着泥巴。在之后的时间里,梭罗依靠自己种的作物——黑麦、土豆和大米,以及买来的少量咸肉、糖蜜和盐,解决了食物问题。而饮用水,则当然是从瓦尔登湖中直接舀取。 
  乐此不疲的梭罗,这样总结自己的荒野生存之道:在这种环境下,人生存的必需品应该主要考虑食物、住所、衣服和燃料这四大类。如果再配上几件工具,如一把刀、一柄斧头、一把铁锹和一辆手推车等,就可以过日子了。对于好学之士,添一盏灯、一些文具,再加上几本书,便是一种奢侈和舒适了。这正是他所倡导的简朴、独立、宽宏和信任的生活。他在瓦尔登湖畔身体力行。 
  之后,他便“徜徉在这个广袤的花园里,畅饮大自然温柔的氛围和高尚的启示”。 
  瓦尔登湖,是一个曾经因冰川作用而形成的山中深湖,海拔略高于周边其他的湖泊。在梭罗眼里,瓦尔登湖的景色是粗线条的,很美,深邃而纯净,但说不上壮观。他说,不经常光临,或者不在湖边居住的人,可能根本关注不到它。 
  我个人的阅读偏好自然,所以特别喜欢书中“湖”“鸟兽若比邻”“冬日瓦尔登湖”和“春”等章节。梭罗对湖的描写贯穿了全书的主题,十分细腻,倾注了他的全部情感。后来,他再次来到湖边,重新回到当初的出发点,通过第四稿,对“湖”的内容进行了扩充和修订。所以,湖是“梭罗宇宙的绝对中心”。 
  关于湖水。他一路看过来,从沙滩开始,先是淡黄色,继而是淡绿色,到湖中央,逐渐加深,最后全湖黛绿一体。他说,有时从山顶俯瞰,毗邻湖岸的水色还会呈现出鲜灵碧绿的颜色。到了春天,湖面的湛蓝色比天空的色彩还要深。有时,泛舟湖上,从不同角度观看水中倒影,还能发现一种无与伦比的淡蓝色。从淡黄、淡绿,到黛绿;再从碧绿、湛蓝,到淡蓝,梭罗的描述不仅细腻,而且能够得到读者的充分信任。那缤纷的色彩,让人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自然之水逐渐变成了一种神秘的力量。他常常坐在船上吹着笛子,观看水中鲈鱼和银鱼的游弋,或仰躺在船上的座位之间,任其漂荡,听潜鸟“呜——呜——呜——”的号叫,做着白日梦;他看山观湖,欣赏寒雾在溪谷中翻涌,感受森林绿色在轻盈的风中摇曳。此情此景,是他的天人合一。阅读《瓦尔登湖》,让人忘不了的就是梭罗这种体察入微和山回路转。梭罗告诉我们,瓦尔登湖便是自然中最美丽、最富于表现力的风景。如果到了9月、10月,瓦尔登湖俨然是一面十全十美的森林明镜…… 
  后来,作家罗伯特?米尔德在评论时说,这是梭罗带给读者“一个在物质和精神上介于纯洁的自然界和污秽的人类世界之间更为纯洁的形象”。此时的“湖”,被梭罗刻画成了神话中的生命之源和新生活的出发点——有清泉流入的“永恒的春天”,一种“内在的喜悦,创造者的喜悦”。对梭罗来说,此时的湖,既是他对大自然纯洁的赞美,也是他自我净化的行为。在“湖”这一章节的结尾,梭罗感叹道,湖与我们的生命相比,不知美了多少;跟我们的性格相比,不知透明了多少。 
  冬天的瓦尔登湖,是梭罗写作《瓦尔登湖》后期象征性参考点。这时,冬天在梭罗的笔下不再寒冷,不再萧瑟,但对于他的心灵探求来说依然模糊,却又温暖。皑皑的白雪,将湖包围。尽管湖中的冰结得厚实,梭罗依然乐于到冰面观察体验。他甚至在脚下开一处窗口,跪下喝水,俯探水下鱼儿宁静的“厅堂”,与鱼儿嬉戏。此时,湖水深处,充满了柔和的光亮,在光线的照耀下,冰面好似一块磨砂玻璃,湖底闪闪的细沙如同透亮的夏日;此时,湖水波澜不兴,宁静得像黄昏时琥珀色的天空,与水中“居民”的冷静而又和顺的气质息息相通;此时,天空在脚下,也在头上,湖、水、鱼儿,还有梭罗自己,完全融合在了一起,归化于这浩然天地之间。湖是梭罗的冬日伙伴,与此同时,他的伙伴还有冬天缺少食物的动物。这时,梭罗便会想着把一些还没有成熟的甜玉米穗撒在门前的雪地上,然后,一声口哨唤来土拨鼠和松鼠,还有乌鸦,他饶有兴味地观看被引诱过来的各种动物竞相争食的场面。从黄昏到夜深,兔子来这儿饱餐一顿,红松鼠和狐狸跑来跑去,山雀高低飞舞。他甚至与松鼠在小木屋内玩起了捉迷藏的游戏。冬天的瓦尔登湖并不寂寞,此时,自然变成了梭罗“精神的绳索”,变成了“自然主义和诗的景象来之不易的合成”。 
  春天的瓦尔登湖生机盎然。 
  ……融雪的滴水声,漫山遍谷都听得到,各个湖里的冰凌在迅速消融。小草像春火似的燃遍了半山腰——春天的雨带来了一片新绿——好似大地发出满腔热量,迎候太阳的回归;那火苗的色彩不是黄的,而是绿的——那是青春永驻的象征,那草叶啊,好似一条长长的绿色缎带,从草地里流向夏天,不错,被霜冻拦阻过,但倏忽又往前推进,竖起去年干草的嫩茎,让新的生命从底下长出来。……光溜溜的湖面上洋溢着欢乐和青春,仿佛它在诉说湖中鱼儿们的欢乐,以及湖岸上细沙的欢乐。……整个湖俨然都成了一条欢蹦乱跳的鱼。(潘庆舲 译) 
  这是梭罗在《瓦尔登湖》中一段对春天的描写。他的瓦尔登湖从春天开始,到夏天、秋天和冬天,一个轮回再回到春天,结构像一部美国式寓言,画面像“挂毯一样灿烂多姿”。这时,小木屋周围的一切恢复了元气,变得充满生机和活力。春天,在梭罗的眼中,森林看上去更鲜亮、更青翠、更挺秀;荡漾的湖水,从晨雾中醒来,波光粼粼,晶莹如镜。对瓦尔登湖来说,像宇宙初创,鸿蒙初辟,孕育着一个黄金时代的到来;对人类来说,就像我们脚下的小草,即使生命绝灭,只要绝灭不了根,那根上就仍然能长出草叶,直至永恒。 
  这是梭罗精神的故乡,是梭罗讲给自己,也讲给我们听的神话。 
  一百多年来,《瓦尔登湖》之所以深受读者喜欢,还在于梭罗在书中大力鼓励读者站在作者的角度去发现,形成互动,形成读者自己的见解。 
  后来,梭罗离开了瓦尔登湖,离开了森林,但瓦尔登湖,这个梭罗之湖,仍然寄托着他无限的情怀,以及幽静自然中生命所享受的美好和自由。 
  本质上,梭罗是复杂的。从气质上看,他是一位想象力极其丰富的人,他用自己的心智写作了极具魅力而又充满野性的《瓦尔登湖》。徐迟曾评价它——清澄见底,字字闪光,沁人心肺;从性格上看,我觉得,他的确又有点“病态”。梭罗曾说,我到森林中居住,是因为我想活得有意义,但又说,我离开森林,如同走进森林一样,没有说得清楚的理由。他甚至将自己刻画为“在林中奔跑,像一条半饥饿的野兽,以奇怪的恣肆的心情,想要觅取一些可以吞食的兽肉”。他的生活方式是如此与众不同,远离社会,从制度、习俗、传统的桎梏中得到解放,与清风日月为伴,过一种原始简朴的生活成为他全部的生命意义。他的独特性,在于逃避概括,逃避归类,像个隐士,我行我素。他说自己生命的意义,只有在离群索居时才能体会。他尝试将自己归隐自然,并赋予这种模式以可靠性,使其变得可信可敬,在冷峻而清晰的思维中透露出一种愉快而清新的气息。但我以为,这并非是逃避生活,而是“断然而执着地踏入探索自我内心深处的旅程”。事实上,《瓦尔登湖》出版前的两年,是梭罗一生中最困难、最压抑的一段时光。在日记中,他把这段时期看作自己的滑坡期,他甚至用了“垂落”一词来表达自己当时的心境。 
  当然,梭罗的湖畔生活,并非仅仅是“希望过一种深思性的生活”,它从渴望和体验的对立开始,寻找对新生活的期待,探寻更深层次的意义,或者还是为了回应当初社会的挑战;《瓦尔登湖》也并非仅仅是一本描写自然的书,它是梭罗为探寻人类存在的根本要义所做的思想实验。《瓦尔登湖》能够走到今天,我觉得终极意义还是体现在梭罗的哲学思考方面。学者杰弗里?S.克莱默在评价梭罗时说,他“成功地将《瓦尔登湖》从一条实现无法实现的目标的哲学思路,变成了对迷惑者的指南”。 
  或许,正是这种思维与行为方式,最终成就了不一样的梭罗——我是我自己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荒野行吟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孙重人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生活书店出版有限公司
商品编码(ISBN) 9787807681830
开本 32开
页数
版次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17-03-01
首版时间
印刷时间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丛书名
印张
印次
出版地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4:2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