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哲学导论(第3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
内容
内容推荐
本书是张世英先生所著的经典哲学入门书。作者由“什么是哲学”入手,从本体论、认识论、美学、伦理学、历史观等方面展现出了一套融合中西哲学、又具有民族特色的哲学体系,并对中西哲学史上各种哲学基本概念、基本知识,作了简明扼要的介绍。
作者简介
张世英,哲学家。1921年生,武汉市人。1946年毕业于昆明西南联合大学哲学系。1946一1952年在南开大学、武汉大学任教。1952年至今在北京大学哲学系任教,曾任外国哲学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校学术委员会委员。现为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美学与美育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兼任《黑格尔全集》中文版(人民出版社)主编。曾任中西哲学与文化研究会会长,全国西方哲学学科重点第一学术带头人。2012年获北京大学哲学教育终身成就奖,2015年所著《哲学导论》获思勉原创奖。主要著作有《中西文化与自我》《哲学导论》《天人之际》《论黑格尔的逻辑学》等二十余种。
目录
导言 什么是哲学
小引
一 哲学史上对哲学的界定
二 哲学是关于人对世界的态度或人生境界之学
三 哲学的分类
第一篇 本体论与认识论
第一章 “人生在世”的两种结构——“人一世界”和“主体一客体”
一 “人一世界”和“主体一客体”两种在世结构的含义、区别与关系
二 两种在世结构在中西哲学史上的表现
三 对于人与世界关系问题的具体回答
第二章 精神发展的阶段
一 划分精神发展阶段的原则
二 个人精神发展的阶段
第三章 两种超越:纵向超越与横向超越:两种目标:相同与相通
一 纵向超越与横向超越
二 相同与相通
第四章 两种超越的途径:思维与想象
一 想象不同于思维的特点
二 从重思维转向重想象
三 想象的重要意义
第五章 两种无限观:“思维的无限”与“想象的无限”
一 两种无限的含义
二 对黑格尔“真无限”的批评
三 “真无限”的整体与“坏无限”的整体
四 “人生在世”的全过程
第六章 两种真理观:符合说与去蔽说
一 从符合说到去蔽说的转向
二 真理的本质在于超越和自由
第七章 论境界
一 境界的含义及其在中西哲学史上的意义
二 境界的形成
三 不同境界之间的沟通问题
四 用“万物一体”“民胞物与”的思想精神提高和沟通不同的精神境界
第八章 境界与文化
一 四种人生境界
二 个人的人生境界主要是在民族文化的大背景下形成的
三 文化的评判问题
四 在发展科学的基础上提高人文文化和人文素质
五 科学、认识活动的抽象性与审美、道德活动的具体性
六 从科学认识到人生领悟
第九章 超越自我
一 禅宗关于超越自我的思想
二 超越自我在于超越主客二分式
第十章 超越之路
一 哲学的“奥秘性”与“公开性”
二 哲学的彻底的“公开性”在于永不脱离时间性和有限性
三 超越有限的历程
四 超越有限是一种长期磨炼的过程
第二篇 审美观
第十一章 审美意识的在世结构:人与世界的融合
一 审美意识:人与世界融合的产物
二 审美意识的特点:超越性
三 审美意识给人以自由
第十二章 审美意识的灵魂:惊异
一 传统哲学与惊异的对立
二 审美意识的惊异起于超越主客二分
三 缺乏审美意识或诗意的传统哲学的终结
四 惊异是哲学和审美意识(诗意)的灵魂
第十三章 典型说与显隐说
一 典型说及其哲学基础
二 显隐说及其哲学基础
三 真理的场所——艺术品
四 中国古典诗论的“隐秀”说
五 超越在场与功利追求
第十四章 审美意识:超越有限——再论典型说与显隐说
一 理论
二 历史
第十五章 审美价值的区分
一 黑格尔论艺术价值的区分
二 超越有限性的程度决定审美价值的高低
第十六章 两种哲学,两种语言彤
一 西方古典哲学到现当代哲学的转向
二 语言学转向
三 语言意义的转换
四 “大言”与“小言”
第十七章 语言的诗性与诗的语言
一 语言的诗性
二 诗的语言与非诗的语言的区别
三 中国古典诗的语言的特征和要求
第十八章 美与真善
一 古希腊时期
二 中世纪到文艺复兴时期
三 近代
四 现当代
五 真善美统一于“万物一体”
第三篇 伦理观
第十九章 审美意识与道德意识
一 哲学史上的道德观
二 审美意识超越道德意识
三 西方一些思想家关于审美意识与道德意识的关系的论述
四 审美意识的超越性与现实性的统一
第二十章 人与世界的两重性
一 “被使用的世界”与“相遇的世界”
二 人生并非只是使用对象的活动
三 人生的最高意义:万物一体的领悟或“我一你”之间的相互回应
四 有“民胞物与”精神的人,能唤醒万物与之作语言交流
五 “我一你”关系的优先地位
六 让科技事业充满“民胞物与”和“仁爱”精神之火与光
第二十一章 人类中心主义和民胞物与说
一 中国哲学史上民胞物与和人类中心思想的统一
二 西方极端神秘主义者的非人类中心主义
三 超越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
第二十二章 和谐相处:人与人。人与自然——顺应与理解
一 和谐论的本体论根据——万物一体
二 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三 人与人的和谐相处
第二十三章 建立道德律的方式:对话与独白
一 从独白到对话
二 儒家的“万马齐喑”的伦理学与哈贝马斯的“交谈伦理学”
三 理与情
第二十四章 知行问题的道德含义与认识论含义
一 知行合一的道德意义
二 从天人合一到主客二分,从道德意义的知行合—到认识论意义的认识与实践
三“知”哲学与“行”哲学
四 道家既“知”“道”亦“行”“道”
五 哲学与人生
第四篇 历史观
第二十五章 古与今
一 伽达默尔的古今融合论
二 王船山的“通古今而计之”的历史渺
三 古与今之间的“紧张关系”
第二十六章 传统与现在
一 传统的性质与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哲学导论(第3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张世英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01267462
开本 16开
页数 379
版次 3
装订 平装
字数 423
出版时间 2016-05-01
首版时间 2002-01-01
印刷时间 2020-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本科及以上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哲学总论
图书小类
重量 512
CIP核字 2016001174
中图分类号 B
丛书名
印张 25
印次 6
出版地 北京
229
154
19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6:35: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