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时尚传播学(十三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部委级规划教材)
内容
内容推荐
时尚是人类文明的标志,它是人们创造美、传播美、欣赏美的过程。传播作为文化很早、很重要的表现形式之一,在文化的积累、传承、发扬、互融中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时尚传播在文化与商业两大体系运行并发挥作用,其学科建设事关国家文化战略和时尚产业发展。《时尚传播学》通过对时尚传播所涉及的多个角度,如传播学理论、商业属性、视觉传播、广告和媒介利用等进行探讨,旨在对时尚传播学作全面的梳理,以此明晰该学科的本源、学科框架和研究范围,以及各相关学科的交叉性与连接性,拓展传播学的研究内容,为推动时尚传播学科建设和产业的发展做出进一步的尝试。
作者简介
赵春华,北京服装学院时尚传播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硕士毕业于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博士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主要研究方向:时尚传播、中外服饰文化、时尚新闻、市场营销。曾任教时尚传播学、时尚媒体运作流程、时尚媒体营销推广与实践、英语时尚新闻、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双语)、市场营销等课程。
目录
绪论/001
章理解时尚与时尚传播/003
节时尚的定义/003
一、时尚的约定俗成/003
二、时尚的意义系统和物质系统/004
三、时尚的广义概念和狭义概念/005
四、相关概念释义/006
第二节时尚诸论/007
第三节时尚传播的定义/011
一、传播的概念/012
二、广义的时尚传播/013
三、狭义的时尚传播/014
四、时尚传播的独特性/015
第四节时尚传播学的研究谱系/016
一、新兴学科/016
二、以传播学为核心的交叉性学科/018
三、国内外高校的学科现状/020
第二章时尚传播学理论基础/023
节传播学视角/023
一、传播要素重心的转移/024
二、传播模式的改变/025
三、传统传播学理论的新纬度/027
第二节两大体系和两大系统/029
一、两大传播体系:文化与商业/030
二、两大传播系统:意义与物质/031
第三节时尚符号学/033
一、符号的表意功能/034
二、符号的美学功能/035
三、作为媒介的服装/039
四、服装符码与文化基因/041
五、注意力经济与符号消费/045
第四节视觉文化与意识形态/046
一、符号的社会编程/046
二、意识形态与文化话语权/047
第五节视觉文化中的拟态环境/049
第六节服装心理学/051
一、私人情境与社会情境/052
二、从众与个性/054
第三章时尚传播的东方文化体系/057
节时尚的东方起源/057
一、中国古代超前的服饰体系/058
二、中国古代文学中的时尚说/061
第二节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对外传播/063
一、“丝绸之路”与东服西渐/063
二、拜占廷服饰的东西交融/066
三、对洛可可风格的影响/069
四、中国服饰的东传/070
五、汉服之殇/072
第三节中国服饰对外传播的主要途径/072
一、商贸/073
二、战争与和亲/073
三、朝贡/075
四、人口流动/075
五、僧侣与传教士/076
六、留学生/076
第四章时尚传播的商业体系/079
节近现代的时尚产业在西方的兴起/079
第二节时尚传播的商业属性与品牌/082
第三节时尚传播中的品牌溢价/084
一、品牌溢价/084
二、功能性价值与情感价值/086
第四节时尚传播中品牌的内容元素/089
一、品牌标识/089
二、形象代言人
三、包装、产品与服务/090
四、员工/091
第五节时尚传播的手段/093
一、广告/093
二、事件营销/094
三、公关/098
四、人际传播/099
第六节工业化与流行文化的影响/100
一、时尚逐渐向大众倾斜的趋势/100
二、流行文化对时尚的影响/101
第五章视觉化传播/105
节视觉传播概貌/105
一、视觉信息/105
二、视觉传播的概念/107
三、时尚传播与视觉不可分割/108
第二节视觉表意与视觉引导/109
一、视觉表意/110
二、视觉意象/111
三、视觉引导/113
四、审美引导/114
第三节传播中的四大认知系统/116
一、四大认知系统/116
二、视觉认知的特点/124
第四节受众的视觉认知/125
一、传统的受众反应模型/125
二、新型的受众反应模型/126
第五节受众的视觉思维/129
一、“我看”与“我知”/129
二、视觉思维的修正作用/131
第六节受众的“情感关注”/132
一、“情感关注”的发生/132
二、视觉冲击的形成/134
第六章广告的视觉应用/137
节广告视觉表现的基本原则/137
一、艺术原则/137
二、标记性原则/138
三、情感诉求/139
四、文化内涵/141
第二节广告的图像与文字/143
一、全平衡论/143
二、图像与文字的结合/144
第三节广告的视觉设计要素/145
一、“力”与“场”/145
二、色彩与形式/147
三、和谐与颠覆/148
第四节广告画面的艺术化处理/150
一、唯美的文化主题/150
二、巧妙的色彩运用/151
三、绘画效果的处理/152
第五节广告的视觉说服/154
一、故事与叙事/154
二、名人效应/156
三、品牌细节/158
四、模糊化/159
五、情境化/161
第七章传统媒体/165
节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区别/165
一、大众传播的内容为王/165
二、新媒体的渠道为王/166
第二节平面媒体/167
一、时尚杂志的消费者定位/167
二、平面媒体的传播优势/168
三、时尚杂志的资深地位/169
四、平面媒体的新媒体拓展/171
第三节电视/172
一、电视的传播优势/172
二、电视的视觉表征/173
三、电视广告/176
四、电视时尚节目状况/177
五、电视植入的时尚效应/181
第八章新媒体/185
节新媒体的传播特征/185
一、新媒体的传播优势/186
二、新媒体的传播劣势/187
第二节新媒体的广告/188
一、新媒体广告现状/189
二、新媒体广告的传播特征/191
三、原生广告策略/192
四、网络广告的病毒式传播/194
第三节社交网络概况/195
一、六度分隔理论/195
二、社交网络的概念与分类/196
三、社交网络的传播优势与劣势/200
第四节社交网络的时尚传播/205
一、社交网络的聚人效应/205
二、虚拟网络的真实性构建/207
三、高科技拟真化的视觉应用/211
第五节社交媒体对传播及商业模式的重构/212
一、社交媒体对时尚传播模式的重构/212
二、社交网络对传统商业模式的重构/213
三、电子商务社交化/214
第六节移动媒体的规模化发展/217
一、移动媒体的传播优势/217
二、便捷的图片分享/218
三、智能手机的“三位一体”/219
四、手机移动网络的微型拟态环境/220
第七节智能可穿戴技术的兴起/221
一、可穿戴设备的分类/222
二、智能可穿戴设备的传播“四合一”模式/223
三、可穿戴设备的虚拟现实技术/224
四、便捷性与时尚感/225
第九章整合传播/229
节理解整合传播/229
一、整合传播的定义/229
二、整合的优势分析/231
三、整合趋势/231
第二节整合传播策略/232
一、内容整合,统一形象/232
二、渠道整合,优势互补/233
三、形式整合,大众传播与人际传播合媒/234
第三节整合传播途径/235
一、从电视向网络的推送/235
二、从网络向电视的推送/236
三、网络与手机的共同应用/237
四、多媒体同步/238
五、小结/240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时尚传播学(十三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部委级规划教材)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赵春华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纺织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8047987
开本 16开
页数 24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91
出版时间 2018-05
首版时间 2018-05
印刷时间 2018-05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本科及以上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计算机-操作系统
图书小类
重量 474
CIP核字 2018044269
中图分类号 G206
丛书名
印张 16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0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58.00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20:2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