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王阳明全书(升级版)/家庭书架
内容
编辑推荐

家庭书架编委会编著的《王阳明全书(升级版)》从“立志由心,量力而行”“持纯粹心,做至诚人”“静察己过,不论他人是非”“人世心做事,出世心做人”等十九个方面阐释了王阳明在立志、修心、仁爱、至诚等方面修身处世的人生智慧。包含了王阳明全部的哲学体系及基本主张,是研习阳明心学的最基本的著作。

内容推荐

  《王阳明全书(升级版)》由家庭书架编委会编著。  《王阳明全书(升级版)》讲述了:

王阳明是有史以来最受中外伟人推崇的心学大师。王阳明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在立德、立功、立言三方面都有显著作为的大家。作为思想家,他开创了儒学新天地,成为一代“心学”宗师;作为军事家、政治家,他立下了不世之功,彪炳史册。他在立德、立功、立言上皆居绝顶,成就“真三不朽”,实现了古今圣贤的最高人格理想。其独具一格的心学思想流传至今,响彻中外,在中国、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国家乃至全球都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浮躁现实中,修炼强大内心的秘密武器。王阳明的心学思想融合了儒、释、道三家之精髓,旨在呼唤人的本体意识,着重强调个体本身的价值和自我人性的修养。它高扬主体意识,强调内心的力量,追求透明本心、胸中洒脱,对改善现代人的精神状态有着积极的作用,是现代人修养身心的最佳指导思想;同时,它对现代人个性的发展、思想的自由解放、事业的开拓进取也都有着有益的启示。由此,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杜维明断言:“二十一世纪是王阳明的世纪。”

目录

第一章 宽心:身安不如心安,屋宽不如心宽

欲修身,先养心

看破繁华,不动于气

不忙不乱,不焦不躁

身处泥泞,遥看满山花开

心狭为祸之根,心旷为福之门

空心,才能容万物

让生活回归简单

第二章 诚心:持纯粹心,做至诚人

真心着眼,敦本尚实

保持本色,出以真情

朴实的人生态度

泰然自处,真心生活任天然

清水芙蓉,纯然初心

君子养心莫善于诚

至诚胜于至巧

不欺不诈,信守承诺

第三章 进取心:立志由心,量力而行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

圣人和贵人都是自己

心之所想,力之所及

志当存高远,路从脚下行

不搞偶像崇拜,只是做好自己

人贵有自知之明

第四章 道德心:小赢靠智,大赢靠德

土地不如德行,财物不如仁义

以德为先,德才兼备

君子如玉亦如铁

顶天立地,刚正不阿

养一身浩然正气

好德如好色

得人心,得天下

第五章 孝敬心:以孝安家,以敬持家

孝顺在当下

百善孝为先,原心不原迹

孝是一种生存品质

能养只是一半的孝

时刻念父母生养之恩

为父母尽点儿心

有诚心,才能让父母宽心

第六章 素净心:减一分人欲,得一分轻快

身外物不奢恋

心安理得,知足常乐

“财”是静心的拦路虎

养心在于寡欲

荣辱毁誉皆泰然

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安贫乐道也是信仰

徒有虚名不中用

在名利中寻回单纯

少一些机心,少一些痛苦

第七章 喜乐心:常思一二,不思八九

财富是外形,心是快乐的根

沉浮动静皆人生

幸福在于追求得少

无执无著,无滞无留

幸福源自内心的简约

时时微笑,雨打芭蕉也无愁

要活得轻快洒脱

第八章 决心:知行合一,言行一致

慎思之,笃行之

把学问用在实处

成功不在难易,在于身体力行去做

千里之行,始于当下

大胆尝试,实践出真知

不逆不臆,言行一致

第九章 细心: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事事精细成就百事,时时精细成就一生

学无息止,巅峰之上有巅峰

把握现在,认真做每一件事

不懈追求,不给自己定底线

勤于求知,细于做事

第十章 忍耐心: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苦是乐的源头,乐是苦的归结

面对成败淡定处之

耐住等待,才能苦尽甘来

苦不人心,生命自有芳华

忍得一时方能成就伟业

人生需要经过反复磨炼

深陷逆境,其实“别有洞天”

寂寞是最大的考验

第十一章 反省心:静察己过,不论他人是非

静察己过,勿论人非

自省是涤荡心灵的清泉

终日不忘反省

静时存养,动时省察

君子改过,人皆仰之

反观自身,不断自我提升

第十二章 谨慎心:三思而后言

有糖衣的逆言易被接受

言辞不可太露骨

嘴巴闭关,舌头收箭

好话说过了不如不说

少妄言,多好话

言满天下无口过

第十三章 包容心:能容能恕,厚德载物

待人处世,忍让为先

退一步,得饶人处且饶人

宰相之肚,纳小人之船

容人方能得人之心

不急人怒,忍让内敛

恕人之过,释人之嫌

忍小事成大事

心存厚道,宽容他人

第十四章 利他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善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

自利则生,利他则久

爱出者爱进,福往者福来

与人为善,暖人暖己

爱人者人爱之

每一种善行都有回声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第十五章 平常心:宠辱不惊,去留无意

饥来吃饭倦来眠

有时聪明不如糊涂,糊涂不如装糊涂

生命任其流衍,心体安稳平裕

随时随地,随遇而安

平常心,心平常

抱朴守拙,藏行不露

浊者自浊,清者自清

点一盏光而不耀的心灯

第十六章 谦卑心:谦受益,满招损

不争才是最大的争

低头是一种智慧

在其位,善谋其政

上梁正,则下梁不歪

与贪婪断交,与清风做伴

位高不自居,功高不自傲

礼让功劳,不露锋芒得安身

在低潮时进去,在高潮时退出

方圆处世,左右逢源事事顺

第十七章 果敢心:成事在谋,谋事在断

勇而无谋是大忌

用兵之法,攻心为上

应时而变,兵贵在“活”

因地制宜,因时而化

制胜战术应变化多端

抓住时机,一击制胜

不打无准备之仗

以诚心制权术

第十八章 淡定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常在静处,谁能差遣我

不动心,不烦恼

顺境逆境都能从容

静坐静思,不被外物所扰

心清净,便悠然自得

按心兵不动,如止水从容

第十九章 彻悟心:人世心做事,出世心做人

随性生活,顺其自然

从心所欲不逾矩

以出世心境,做人世事业

同流世俗不合污,周旋尘境不流俗

三分能力,七分责任

生命不在拥有,而在有用

前生不要怕,后生不要悔

人生犹如不系舟

繁华过后总是空

附录 《传习录》精选

徐爱录

徐爱跋

陆澄录

薛侃录

钱德洪序

答顾东桥书

答周道通书

答陆原静书(一)

答陆原静书(二)

答欧阳崇一

答罗整庵少宰书

答聂文蔚(一)

答聂文蔚(二)

训蒙大意示教读刘伯颂等

教约

试读章节

让生活回归简单

“‘道之大端易于明白’,此语诚然。顾后之学者忽其易于明白者而弗由,而求其难于明白者以为学,此其所以‘道在迩而求诸远,事在易而求诸难’也。”

——王阳明

简单是一种心灵的净化,它是安定,是率直,是单纯。它通常表现在衣着、饮食、休闲娱乐、事业成就等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方方面面。然而就其本质而言,则是依托于一颗简单的心。换言之,就是在喧嚣的世俗社会中为自己增添一份内心的宁静。

王阳明曾在写给他学生的书信中说:“道之大端易于明白”,此语诚然。顾后之学者忽其易于明白者而弗由,而求其难于明白者以为学,此其所以“道在迩而求诸远,事在易而求诸难”也。王阳明认为“大道理容易令人明白”这句话非常正确。后来的学者忽略那些简单明白的大道理不去遵循,而去追求那些难以理解的东西来做学问,这就是“道理在近处却偏偏往遥远的地方去寻求,事情本来很简单,却偏偏要将其复杂化”。

圣人做学问追求一种“大道至简”的境界,人活一生也应如此。在人的一生中,会有许多的追求、许多的憧憬。追求真理,追求理想的生活,追求刻骨铭心的爱情,追求金钱、名誉和地位。有追求就会有收获,我们会在不知不觉中拥有很多,有些是我们必需的,而有些却是完全用不着的。那些用不着的东西,除了满足我们的虚荣心之外,最大的可能,就是成为心中的负担。

为什么人们会不厌其烦、孜孜不倦地去追求那些看似风光,实际令人身心疲累的“负担”呢?皆因内心少了一份简单,少了一种简单的人生态度。与其困在财富、地位与成就的壁垒中迷惘,不如尝试以一颗简单的心,追求一种简单的生活,舒展身心,享受用金钱也买不到的满足与快乐。

其实也有很多人渴望拥有简单的生活,渴望放弃华屋美宅、山珍海味,不追时髦,不赶潮流。他们常常说:“如果能回到孩童时代就好了!那时的我们,多单纯,多快乐啊!”孩童时代的我们能够拥有一颗单纯的心,并不是因为我们处于那样的年龄阶段,而是因为那时的我们内心尚未被世间的身外之物所牵绊。真正的简单是发自内心的,选择简单的生活就是要挣脱心灵的桎梏、回归真我。无论是三岁孩童还是二三十岁的成年人,都可以拥有一颗简单的心。尤其当人的一生即将结束的时候,人们终将体会到,简单才是内心深处最迫切的渴望。保持一颗简单的心,才能使简单的生活不仅仅是内心的向往而是成为现实。

简单,是一种生活的艺术,是幸福生活的最高境界。简单的生活首先是外部生活环境的简化。然而强调简化生活,并非完全抛弃物欲,而是要将全副身心专注于身外浮华之上的注意力打散,从而求得一种身心的平衡,过一种和谐从容的生活,真正提升生活的品质。一个真正懂得简单生活的人,才能从做家务、带孩子等平凡的生活细节中体验到真正的快乐。

同时,简单又不仅仅是一种生活的艺术,也是一种强大的驱动力。吃惯鲍参翅肚的人偶尔尝一次家常小菜,自然觉得新鲜可口,但能否长此以往,则在于他的内心是否也如此简单。善于攻心之人,心思复杂之人,则因为缺乏了这种强大的驱动力,而难以享受简单生活所带来的发自内心的快乐。当我们不再为身外的浮华耗费过多的时间和精力,也就为内心提供了更大的空间与平静。当我们的生活趋于简单,我们才能更深刻地认识自己,更真诚地对待自己,才能将一颗简单的心升华,从而体会到“不足为外人道”盼陕乐。

内心单纯、想法简单的人,更能打动世界的心。世界上有这样两种人,一种人像水,随着地势的起伏改变着自己的形态;另一种人则像水晶,内心晶莹透彻,但却锐利坚硬。第一种人只能让自己随着世界而改变,第二种人则能令世界因他而改变。因为一颗简单的心,往往能令人们美好的梦想和执著的信念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和影响力。这种强大的影响力与单纯的人格魅力常常形成一种鲜明的对比,天真烂漫的生活和无忧无虑的心态使他们宛若孩童,但思想的感召力和举手投足间的伟人风范却令人心生敬意。

对于心如水晶的人而言,一切都只不过是听从了内心的召唤,并随着善良的灵魂高歌起舞罢了。那一支心灵的舞蹈,将令整个世界为之倾倒。

P11-12

序言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是宋代大学者张载提出的儒家最高道德理想,以此来形容王阳明的一生亦不为过。

在明朝的历史中,王阳明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他是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是“心学”的重要代表人物。

王阳明自幼习文,精读史书,11岁便能作诗;12岁时立志要“读书做圣人”,而不是读书登第做状元;15岁,独自出塞外练习射箭、骑马,并且考察军事;17岁,在结婚之夜不见了踪影;28岁举进士;34岁因仗义抗旨惹怒了宦官刘瑾,被关进牢狱,随后发配到贵州龙场做驿丞,却在此荒僻之地悟出了圣人之道;三年之后,调往江西庐陵任知县。此后,他一介书生却身历疆场指挥作战,屡战屡胜。官至南京兵部尚书,被封新建伯。期间,还平定皇室内部的叛乱,活捉军事政变的主谋——宁王朱宸濠。在学术思想方面,他钻研朱熹“格物致知”的儒家思想,对“存天理、去人欲”之说产生了疑惑,认为朱子学说不是真正的圣人之学,“心学”才能解释其中的困惑,从而转学陆九渊的学说,并将其发扬光大。纵观王阳明的生命历程,虽然一路坎坷,但他世功显赫,学名昭昭,成为中国历史上在立德、立功、立言三方面都有显著作为的大家。

中国著名学者郭沫若先生曾说:“王阳明是伟大的精神生活者,他是儒家精神的复活者。”哈佛大学教授杜维明甚至认为,王阳明是近五百年来儒家的源头活水。可见,王阳明在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精神的传承和立新两方面的重要地位。王阳明的思想流传千古,响彻中外,不仅张居正、曾国藩、章太炎、康有为等人都从中受益,有着“日本经营之圣”之称的稻盛和夫也将王阳明视为精神偶像,他的经营哲学中无不渗透着王阳明“致良知”的思想。

王阳明的思想,大致可分为三个部分:心即是理的人生论,知行合一的认识论,致良知的修养学说。

心是天地万物的主宰,心外无理、心外无物,这是心学说的基本观点。王阳明认为人心是根本的问题,是产生善与恶的源头。任何外在的行动、事物都是受思想支配的,一切统一于心。

针对当时社会言行不一的弊病,王阳明提出了知行合一说,纠正了朱熹先知后行的知行观。他认为知和行是不能够相分离的,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总之,有知必有行,有行必有知。

王阳明摸索的致良知的道路,用他自己的话说是“从百死千难中得来”,是“千古圣贤相传的一点真骨血”。良知人人都有,致良知就是让心回到“无善无恶”明洁的本真状态,是通过主体的意识达到自我道德的修养,规范自我的行为。致良知被称为王阳明心学的核心部分。

王阳明的一生都在坚持自度度人、成己成人的原则。从良知出发,人人皆是平等的,凡人也可以成为圣人。只要维护心为本体,做到心外无物,追求透彻的本心,胸怀洒脱、超然入圣,便没有什么困难可言!这个思想一出世,便产生了振聋发聩的作用,打破了程朱理学的禁锢,为委靡消沉的社会灌注了生机与活力,一时间心学占据了当时学术的主导地位。

王阳明的心学思想旨在呼唤人的本体意识,着重强调个体本身的价值和自我人性的修养。心学不仅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且对现在的社会也具有深刻的意义。

面对节奏越来越快、竞争越来越激烈的生活,疲惫不堪的人们精神生活逐渐荒芜,心灵也越发孤独。阳明心学高扬主体意识,强调内心的力量,追求透明本心、胸中洒脱,对改善现代人的精神状态有着积极的作用。同时,对现代人个性的发展、思想的自由解放、事业的开拓进取也都有着有益的启示。

一本书,既可以了解王阳明流传千古、响彻中外的心学思想,还可以品读被奉为儒学经典的名著《传习录》。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王阳明全书(升级版)/家庭书架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家庭书架编委会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南海出版公司
商品编码(ISBN) 9787544268073
开本 16开
页数 369
版次 1
装订 其他
字数 300
出版时间 2013-11-01
首版时间 2013-11-01
印刷时间 2013-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598
CIP核字 2013208285
中图分类号 B248.2-49
丛书名
印张 24
印次 1
出版地 海南
259
171
2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0:4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