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 | 施咏康管弦乐作品集(共4册)(精) |
| 内容 | 内容推荐 本书选编了施咏康先生4部具有代表性的管弦乐作品:交响诗《黄鹤的故事》、第一交响曲《东方的曙光》、圆号协奏曲《纪念》和小提琴与管弦乐队《幻想叙事曲》。其中交响诗《黄鹤的故事》于1957年获第六届世界青年联欢节交响乐比赛三等奖,1988年4月出版CD唱片。1982年,圆号协奏曲《纪念》在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发行。这四部管弦乐作品对我国的作曲历史与发展意义深远。 作者简介 施咏康,1929年7月12日生于上海,浙江宁波人。教授,作曲家,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他早年在赵朴初创办的净业孤儿教养院就读,一次偶然的机会,赵朴初邀请上海国立音乐院沈知白教授带一帮学生到孤儿院演出。施咏康和音乐学院的学生交上了朋友,迷上了音乐,从此与音乐结下不解之缘。他通过在《开明少年》发表作文所获得的稿费,购买了不少音乐书籍和乐谱,开始自学乐理、和声与钢琴。抗日战争胜利后进人陶行知创办的育才学校音乐组(上海大场),先后跟谭抒真和杨秉荪学习小提琴,同时还跟其他老师学习作曲理论。 1949年秋天,施咏康考入上海音乐学院理论作曲系,师从贺绿汀、丁善德、桑桐。六年学习生涯结束后,于1955年7月本科毕业,并留校任教,之后被送去中央音乐学院跟苏联作曲家勃里斯·阿拉波夫教授进修,一年后返回上海。同年暑假他以上海代表团成员身份参加“第一届全国音乐周”,《黄鹤的故事》出演且获得好评。施咏康也被邀请成为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 施咏康在上海音乐学院长期从事和声、曲式、配器及作曲教学工作,曾任上海音乐家协会理事、创作委员会委员。1961年参加文化部艺术教育局在北京香山召开的“香山教材会议”,并被邀请编写管弦乐法教材。 目录 《施咏康 管弦乐作品集·1 黄鹤的故事》 《施咏康 管弦乐作品集·2 纪念》 《施咏康 管弦乐作品集·3 幻想叙事曲》 《施咏康 管弦乐作品集·4 东方的曙光》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施咏康管弦乐作品集(共4册)(精)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施咏康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人民音乐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103057636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338 |
| 版次 | 1 |
| 装订 | 精装 |
| 字数 | |
| 出版时间 | 2019-11-01 |
| 首版时间 | 2019-11-01 |
| 印刷时间 | 2019-11-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艺术-音乐舞蹈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1492 |
| CIP核字 | 2019228128 |
| 中图分类号 | J647.61 |
| 丛书名 | |
| 印张 | 24.25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北京 |
| 长 | 285 |
| 宽 | 208 |
| 高 | 35 |
| 整理 | |
| 媒质 | |
| 用纸 | |
| 是否注音 | |
| 影印版本 |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