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感官联觉机制的历史书写(从古代绘画到当代艺术) |
内容 | 内容推荐 绘画在历史中发展,而历史在绘画中保留。感官联觉作为人类的本能,贯穿于我们的意识与知觉发展的漫长进化史中,是生命起源的重要主题之一。感悟中国传统美学的主流路径就是“神与物游”,在本体虚无的前提下升华出来的形上宇宙观,使得“幻境”成为古代文人的心灵境界。中国绘画里的“空无”和“虚幻”更切近于真实的世界,因为它与世界的本质即“波形”相关。艺术家是社会的“痛感神经”、绘画是最古老的媒体、视觉图像甚至可以成为历史的证据。现今,绘画不仅是记录当下更是对过去的继承。 目录 导言 感官联觉的理论维度 第一章 水边的沉吟:视觉一听觉通感的历史语境 第二章 墙外的倾听:诗情与画意融合的文脉变迁 第三章 时间之维:古代绘画中听觉范式的构筑 第四章 历史之思:古代绘画中听觉路径的营造 第五章 未来之境:当代艺术中多觉模式的生成 结语 六感交融的无限空间 参考文献 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感官联觉机制的历史书写(从古代绘画到当代艺术)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朱平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50320062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59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00 |
出版时间 | 2019-09-01 |
首版时间 | 2019-09-01 |
印刷时间 | 2019-09-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艺术-绘画雕塑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516 |
CIP核字 | 2019164262 |
中图分类号 | J209.2 |
丛书名 | |
印张 | 16.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浙江 |
长 | 260 |
宽 | 175 |
高 | 16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10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