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宗仁,著名散文家。1939年出生于陕西扶风,1958年入伍。中共党员,高原军旅七年,以后一直在总后机关工作。历任团政治处书记、新闻干事、创作室主任。一级作家。曾任中国散文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现为中国散文学会名誉会长。
出版报告文学、散文集40余部,题材以青藏高原军营为主。著有长篇报告文学《历史,在北平拐弯》《枪响卢沟桥》,中篇报告文学《青藏高原之脊》。散文集《情断无人区》《五道梁落雪,五道梁天晴》等。《藏羚羊跪拜》等4篇散文入选初中或小学语文课本。
散文集《藏地兵书》获得第五届鲁迅文学奖。
图书 | 青藏高原之脊/共和国青海记忆丛书 |
内容 | 作者简介 王宗仁,著名散文家。1939年出生于陕西扶风,1958年入伍。中共党员,高原军旅七年,以后一直在总后机关工作。历任团政治处书记、新闻干事、创作室主任。一级作家。曾任中国散文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现为中国散文学会名誉会长。 出版报告文学、散文集40余部,题材以青藏高原军营为主。著有长篇报告文学《历史,在北平拐弯》《枪响卢沟桥》,中篇报告文学《青藏高原之脊》。散文集《情断无人区》《五道梁落雪,五道梁天晴》等。《藏羚羊跪拜》等4篇散文入选初中或小学语文课本。 散文集《藏地兵书》获得第五届鲁迅文学奖。 目录 青藏高原之脊 第一章 活的雕像 第二章 忍者为强 第三章 冰下热泉 第四章 醉沉心底 死亡线上的生命里程 第一章 哦!这就是青藏线 第二章 线魂 第三章 永恒的价值 女人,世界屋脊上新鲜的太阳 第一章 缺氧的哲理 第二章 爱情失衡以后 尾声—开始 精彩页 青藏高原之脊 我是一个曾经在青藏公路上跑过车、履历表上有过七年青藏奋斗史的“老高原”。这块高地平均海拔为4000米。当年我刚20岁出头,脚踏油门,西宁一拉萨,拉萨一西宁,每一年都要跑上五六个来回。内调下高原时,朋友问我:“在生死线上驰骋七年,有何感想?”我回答:“还没跑够!” 时隔20多年后的1990年夏天,我重返昆仑山。从一踏上青藏公路零公里处的那一刻起,我就强烈地感到:曾经很熟悉的一切,似乎都变得陌生了! 我的步伐是充满憧憬的,因而有时很轻松;这步伐又难免掺杂着某些法懦,因而有时很缓慢甚至犹豫。果然,我一上日月山,就阴差阳错地感到:离太阳近了,离死亡也近了。 青藏高原严重缺氧! 按人体正常需要氧气的比例计算,西宁缺氧15%~20%,格尔木缺氧20%~30%,昆仑山口以上缺氧40%~50%。 如果谁把这些当成是耸人听闻的戏言,那么,就请他结识一下青藏线人吧!紫红色的脸庞像祖辈生活在雪山的藏家人;指关节变粗、指甲凹陷的手像深埋在沙包里的红柳根;沉默得近乎木讷的神情是因为不少人至少忍受着两三种高原病的折磨…… 当初他们上青藏线时并不是这样。青藏线人在改造高原的同时,高原也改造着他们,而且这种互相改造还在继续着。 昆仑山西大滩泵站的窗台上,罐头盒里种着一棵海棠。盒上写着两个字:“忍耐”。 我对“忍耐”二字颇感兴趣。因为青藏线人正是靠着它,才在这人迹罕至的地方生存和战斗。 正在这当儿,江泽民总书记来到昆仑山下,接见了兵站部的连级以上干部。他在讲话中说:“你们青藏兵站部组建以后,常年在青藏线上执勤,完成了许多重要任务。你们在自然环境和生活条件异常艰苦的情况下,培养和锤炼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战斗的革命精神。” 忍耐,共和国军人独有的品格! 兵站部先后有十多万人在这里生活和战斗过,其中有600多名同志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这是在没有枪声、炮声的和平环境中的献身啊!昆仑山下的那片一眼望不到边的陵园,覆盖着密密的白刺和红柳,呈现出一派苍凉、悲壮的景象。 那么,活着的人呢? 他们只知道抗争! 第一章 活的雕像 我很吃惊:会有这种事吗?如果是在那个“为纲”的年代,这肯定是一个“新动向”。可是,给我讲这件事的这位兵站部的副部长非常镇静,甚至显得有点儿冷漠。 他说,在他经过唐古拉山的那天夜里,有人污染了山巅的汉白玉石雕像,将黏糊糊的机油泼在了像身、像座上。他还说,这样的事已经发生过两次了。第一次的那个人是兄弟部队的一位老兵,他一边泼洒着机油,一边发泄着:“雕像!雕像!老子在西藏干了十几年了,谁给我建过雕像?” 副部长说完就走了,像吹了一阵风似的轻淡。 我却陷入了沉思,而且很有几分恼火! 西部本来没有雕像。1989年10月,正值青藏兵站部上高原执勤35周年之际,青海、西藏两省(区)为纪念修建青藏公路而献身的人民解放军,在唐古拉山山口修建了这座石像。那是一个顶风斗雪的军人石像,它象征着青藏线的一万多名官兵。 转而我又想:何必动火呢?生活中什么样的人都会有,那些污染别人的人首先向人们展示的是他自己的污秽;何况真正奉献的西部军人是不会有雕像的,因为任何刀工精湛的艺术家,都难以塑造出他们的灵魂。 活的雕像是活的灵魂。他们有一颗不怕污染的洁净无瑕的心。 P1-4 导语 青藏线上,最稀缺的是氧气,最宝贵的是精神。 本书是一部关于青藏风景线的报告文学。一代代共和国军人在世界屋脊上战天斗地、艰苦创业,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用生命诠释了“三个特别”的革命精神和甘当铺路石的高尚品格…… 内容推荐 本书包括“青藏高原之脊”“死亡线上的生命里程”“女人,世界屋脊上新鲜的太阳”三篇。高度赞扬了那个时代奉献在青藏线上的西部军人崇高的人格和无私的奉献精神,更进一步地诠释了“青藏高原精神”的内涵所在。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青藏高原之脊/共和国青海记忆丛书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王宗仁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青海人民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225059679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185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140 |
出版时间 | 2020-07-01 |
首版时间 | 2020-07-01 |
印刷时间 | 2020-07-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246 |
CIP核字 | 2020081729 |
中图分类号 | I25 |
丛书名 | |
印张 | 6 |
印次 | 1 |
出版地 | 青海 |
长 | 211 |
宽 | 148 |
高 | 13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