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
"忠":"中"与"心"相加
一、"忠"字觅踪
二、由"中"到"忠"的演进链条
三、东周列国争霸的背景推动了"忠"的早期发展
第二章
忠君之事到忠唯事君的演化
一、孔子:"忠"非"愚忠"
二、孟子:忠道高于忠君
三、荀子:忠君为体,忠道为用
第三章
秦对"忠为忠君"的压缩
一、忠在秦的早期发展
二、商鞅:忠为忠法
三、《吕氏春秋》:"大忠""小忠"在纠结中迈向忠君
……
图书 | 忠/汉字中国 |
内容 | 目录 章 "忠":"中"与"心"相加 一、"忠"字觅踪 二、由"中"到"忠"的演进链条 三、东周列国争霸的背景推动了"忠"的早期发展 第二章 忠君之事到忠唯事君的演化 一、孔子:"忠"非"愚忠" 二、孟子:忠道高于忠君 三、荀子:忠君为体,忠道为用 第三章 秦对"忠为忠君"的压缩 一、忠在秦的早期发展 二、商鞅:忠为忠法 三、《吕氏春秋》:"大忠""小忠"在纠结中迈向忠君 …… 导语 《汉字中国》丛书是“儒家文明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资助项目、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重点项目 、山东省“泰山学者”项目阶段性成果。 《汉字中国》丛书每册以一个汉字为主题,注重挖掘汉字背后的思想文化及精神内涵,借讲解汉字来讲述中国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该丛书注意吸收总结中外学术界在该领域中的学术成果,并发掘该汉字所体现中国历史上为百姓喜闻乐见的社会文化形象和现象。 内容推荐 《忠》是《汉字中国》丛书中的一册。本书试图从“忠”这样一个汉字的微观视阈出发,通过探究其起源、内涵、外延,勾勒一部中国传统社会的政治、思想、文化发展史的宏大轮廓。它以“忠”自“中”出为起点,探究了“中”之中正的最初含义,揭示了“中”“心”结合是为“忠”的内在动力机制,并由此出发细致研究了历朝历代“忠”观念的演化历程,以及“忠”这样一个派生性的,并非最为古老,且最初表示为“不偏”“无私”之意的范畴,如何能够在众多较之更为古老、更具有首属性特点的范畴中脱颖而出,上升到“领袖群伦”的高度。借助思想家的深邃思考、社会政治活动参与者的或惊天地、泣鬼神,或悄无声息的默默践行,洞察了“忠”自身存在着与中国传统社会家国同构的政治体制相契合的内在机理,显示了“忠”在凝聚人心、汇聚民智、家国情怀养成、政治秩序构建、国家权威与信仰形成中的独特价值。介绍关于“忠”文化,以往著作往往针对某一段历史时期进行研究,本选题作者通过对大量文化典籍的发掘与整理,全面、系统地对“忠”文化在中国古代的发展历程做了一次梳理,并且将现代社会学的有关理论运用其中,提出了许多新的观点,让“忠”文化这笔历史遗产在现实意义的层面上具有了更重要的参考价值。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忠/汉字中国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王成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华夏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08097930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302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12 |
出版时间 | 2020-06-01 |
首版时间 | 2020-06-01 |
印刷时间 | 2020-06-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文化-民族/民俗文化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318 |
CIP核字 | 2019124066 |
中图分类号 | H12-49,K203-49 |
丛书名 | |
印张 | 9.6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
宽 | |
高 |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