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给大忙人看的佛法书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用清新流畅的语言,将一个又一个佛法故事娓娓道来,期望能让每一位忙碌中的读者,都能够学会放松自己,都能够找到一处让心灵休整的港湾,找到一个让心灵休憩的驿站,找到一张让心灵放松的按摩椅。

也许,当你逐页阅读本书时,你会感悟到:

在生活上,有一颗随缘心,你会更洒脱;有一颗平常心,你会更从容!在待人上,有一颗慈悲心,你会更积善;有一颗感恩心,你会更幸福!在做事上,有一颗因果心,你会更明理;有一颗不贪心,你会更快乐!在处世上,有一颗忍让心,你会更逢源;有一颗超脱心,你会更淡然!在修身上,有一颗修行心,你会更智慧;有一颗质朴心,你会更纯粹!在成长上,有一颗自知心,你会更清醒;有一颗自助心,你会更稳重!

内容推荐

你忙,我忙,他忙。大街上人们行色匆匆,办公室里人们忙忙碌碌,工作台前人们废寝忘食……有人忙出了功成名就,有人忙出了事半功倍,有人忙出了身心疲惫,有人忙出了迷惘无助……

同样辛苦同样努力,结果为何千差万别?缘于有人用心在忙,有人用身在忙!用心在忙者,忙得乐在其中,业绩喜人;用身在忙者,忙得疲惫不堪,碌碌无为!可悲的是,大多数人都是用身在忙的无奈的大忙人。用身在忙,好比无头苍蝇,终日劳而无功,忙又何用?

人在旅途,最怕疲于奔命、最怕茫然若失、最怕苦海无边。故而,我们需要学会去调整、去谋划、去经营,用从容的心去欣赏人生路上的风景。

愿这本《给大忙人看的佛法书》能帮助每位大忙人,都找到一张让心灵放松的按摩椅,一个让心灵休憩的驿站,一处让心灵休整的港湾。

目录

一 随缘心

 佛即众生,众生即佛

 佛心

 禅悟的魅力

 随缘

 顺其自然

 看破

 佛度有缘人

二 因果心

 前世今生

 行恶因,吃恶果

 种善因,收善果

 杀生之果报

 改过之福报

三 慈悲心

 慈悲为怀

 善良为人

 行善为要

 作恶为戒

 积德为本

四 平常心

 有与无

 荣与枯

 生与死

 择与舍

 活在当下

 平常心

 放下

五 忍让心

 心忍让

 心平和

 心宽容

 心谦卑

 心博大

六 修行心

 念经与成佛

 踏实

 雕琢

 自省

 增进智慧

 明辨

 力行

七 自知心

 人贵有自知之明

 人贵有清醒之心

 人贵有自信之气

 人贵有自强之勇

 人贵有追求之志

 人贵有自爱之品

八 不贪心

 无底洞

 地狱门

 诱惑景

 七分饱

 快乐道

 不贪心

九 自助心

 求人不如求己

 自助者有天助

 学会保护自己

 承担生命责任

 经营你的天赋

 拥有坚强的心

十 质朴心

 心之净

 简之美

 真之贵

 信之重

 新之妙

十一 感恩心

 感激亲人

 感激朋友

 感激敌人

 感激生命

十二 超脱心

 莫生气

 禅意的生活

 宁静的生活

 从容的生活

 超脱的生活

 境由心造

试读章节

清净心生佛,众生皆般若

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住清净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人有心,凡事都会有感受和体验。佛是由心中造出来的;魔也是由它造出来的;幸福与痛苦,善良与丑恶也是由心所造。

人的心态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的感受,所以佛祖讲经刚开始,菩提便请教如何降伏自己的心,才能达到觉悟之佛境。

大多数人想改变这个世界,却极少有人想改造自己。其实改变自己的心态,就能改变自己的世界。

天下无物不美,但是要有一颗欣赏的心。若我们不去欣赏,反而以仇恨之心看世界,这个世界便充满了仇恨,自己亦被魔心掌控。当懂得欣赏时,就拥有了佛心,即能以欢乐之心看待世界,这世界便充满了欢乐。心有多宽,世界便有多宽;心有多善,世界便有多善;心有多美,世界便有多美。美是不可外求的,幸福的人生,不是靠名利的获得而得到肯定,功名二字,得到可喜,失亦欣然,如果刻意追求,只是徒增烦恼与痛苦。

心是一切的根本,他如工画师一般,能画出世间百态。

佛在心头坐,魔从心头起,只有战胜自己,才会找到永恒的快乐。

3.禅悟的魅力

凡夫转境不转心,圣人转心不转境。

参禅何须向山水,灭却心头火自凉。

学佛,不是对死亡的一种寄托,而是当下就活得自在和超越。

彻悟,不是向外悟到了什么大道理,而是彻底认识了永恒的

自己。

悦,来自禅悟的瞬间

只有在生活中自悟自证,才能获得禅旨的真谛;只有体验了一种从未体验过的颤抖和喜悦,才能体验到禅悟的境界。

唐代的智闲和尚曾拜灵佑禅师为师,有一次,灵佑问智闲:“你还在娘胎里的时候,在做什么事呢?”

“还在娘胎里的时候,能做什么事呢?”他冥思苦想,无言以对。于是说:“弟子愚钝,请师父赐教!”

灵佑笑着说:“我不能说,我想听的是你的见解。”

智闲只好回去,翻箱倒柜查经阅典,但没有一本书是有用的。他这才感悟到:“本以为饱读诗书就可以体味佛法,参透人生的哲理,不想都是一场空啊!”

灰心之余,智闲一把火将佛籍经典全部烧掉了,并发誓说:“从今以后再也不学佛法了,省得浪费力气!”

于是他前去辞别灵佑禅师,准备下山,禅师没有任何安慰他的话,也没有挽留他,任他到自己想去的地方。

智闲来到一个破损的寺庙里,还过着和原来一样的生活,但是心里总是放不下禅师问他的话。

有一天,他随便把一片碎瓦块抛了出去,瓦块打到一棵竹子上,竹子发出了清脆的声音。智闲脑中突然一片空明,内心澎湃。他感到了一种从未体验过的颤抖和喜悦,体验到了禅悟的境界。

他终于醒悟了,只有在生活实践中自悟自证,才能获得禅旨的真谛。于是他立即赶到灵佑禅师身边说:“禅师如果当时为我说破了题意,我今天怎么会体会到顿悟的感觉呢?”

原来悟的魅力就在于:长久地追寻和执著地思索之后,突然感受到了宇宙和生命的那种永恒和谐的意义,并且觉悟到这其实是一种固有的东西的时候,就会从内心的纠缠中解脱。你会突然间发现,一切都为之改变了。

禅,只有悟才能得到

苏东坡有一首诗是这样写的:

溪声尽是广长舌,山色无非清净身;

夜来八万四千偈,他日如何举似人?

证悟禅师前去拜见庵元禅师,闲谈中就提到了苏东坡的这首诗。证悟禅师赞叹道:“这首诗的前面两句,颇有气势,能达到这种地步实在是件不容易的事!他在禅理上一定是下了一番工夫的,否则不会有这样的成就。”

庵元禅师却说:“他只是个门外汉,装腔作势罢了,没什么了不起的!”

证悟禅师道:“‘溪声尽是广长舌,山色无非清净身’,若不是有一定的悟性,岂能作出这样的诗来?”

庵元禅师道:“他离道还很远呢!”

证悟禅师道:“是吗?你能否解释其中的道理?”

庵元禅师道:“你在这里住一晚上,就能明白其中的道理了!”

证悟回去,辗转反侧,总是在想这个问题。不知不觉中,天已亮了,他站在窗边,听到远处传来的钟声,恍然大悟道:

东坡居士太饶舌,声色关中欲透身;

溪若是声山是色,无山无水好愁人?

他拿着这个偈语去见庵元禅师,庵元禅师说道:“禅,不是用语言能说的,也不是用文字能写的,更不是用心思能想的;禅,只有悟才能够得到。”

悟,不能只停留在事物表面

有一天,禅师把他的三个弟子叫到身边,然后写了一句诗:“绵绵阴雨二人行,怎奈天不淋一人。”然后对弟子说:“现在说说你们对这句诗的理解吧!为什么‘不淋一人’呢?”

第一个弟子说:“两个人走在雨地里,有一个人却没淋到雨,肯定是因为那个没淋雨的人穿着雨衣。”

禅师没有作任何点评,对另外一个弟子说:“你来说说你的理解。”

另外一个弟子说:“他说得不对,答案不可能那么简单。两个人走在雨里,有一个人却没淋到雨,这实在是太奇怪了,我想那肯定是一场局部阵雨,一边下雨,另一边没下雨,所以两人都走在雨地里,才会一个淋不到雨。”禅师微笑着,仍然不作任何点评。

第三个弟子说:“你们两个的原因都太牵强了,什么穿雨衣,局部阵雨!这么简单的道理你们居然把它说得那么复杂。其实有一个人没有淋雨,是因为他走在屋檐下,下雨的时候屋檐下怎么会有雨呢?”他得意洋洋,认为禅师一定会赞赏他,可是禅师并没有赞赏他。

过了一会儿,禅师微笑着对三个弟子说:“今天我把你们叫来,给你们出了这个题目,你们没有一个人的答案是我满意的。你们跟在我的身边,每天参悟佛法,可是总也没有进展,你们知道是什么原因吗?”

三个弟子互相看着,惭愧地低下了头。

禅师紧接着说:“你们都没有进展的原因就是因为你们都只停留在文字表面,钻牛角尖。就拿今天给你们出的这个题目来说吧,你们都执著于‘不淋一人’这一点上,所以才没有得出正确的答案。其实,所谓的‘不淋一人’,不就是两人都在淋雨吗?”

做任何事都要讲究“悟”,只停留在事物表面,永远不可能真正地“悟道”。

彻悟本性的人,纵然全世界的人都不了解他,他依然不会觉得寂寞。

佛陀说:“道从心悟。”我们修佛参禅,要从心中来,向心中去,无怨无悔,无私无欲,让自己的修道与生活融为一体。

P8-12

序言

给大忙人看的佛法书

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人在烈日下狂奔,试图甩掉自己的影子。在路边,有几个农人正在一棵大树下歇息,看到此人跑得大汗淋漓、气喘吁吁,便喊道:“朋友,你为什么跑得那么急呀?”“我要甩掉影子!”那个人回答。“坐下来歇一歇,不就甩掉影子了吗?”那个人哪里肯听,只是继续狂奔,最终毙命于途。

这个忙得最终失去生命的人,也许能让我们获得一些启示。

这些话,我们经常听得到:忙。很忙。我很忙。我不得不忙。我就喜欢忙。

现代人仿佛都成了大忙人。

你忙,我忙,他忙。大街上人们行色匆匆,办公室里人们忙忙碌碌,工作台前人们废寝忘食……

有人忙出了功成名就,有人忙出了事倍功半,有人忙出了身心疲惫,有人忙出了迷惘无助……

一样的辛苦一样的努力,结果为何千差万别?

因为有的人是用心在忙,有的人只是用身在忙!

用心在忙的人,忙得乐在其中,忙得业绩喜人;用身在忙的人,忙得疲惫不堪,忙得碌碌无为!

可悲的是,用心在忙的人只在少数,大多数人都是用身在忙的无奈的大忙人。用身在忙的人,就好比无头苍蝇,终日劳而无功,忙又有什么用呢?

人在旅途,最怕疲于奔命、最怕茫然若失、最怕苦海无边。

如果我们忙得太过疲惫、太过迷惘、太过没有“章法”,就需要学会去调整、去谋划、去经营,以轻松、从容的心态去欣赏路边的风景。

谁都会累,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过度地压抑自己的累,堆积自己的累。一个懂得照顾自己的人,无论曾经有过多少付出,累了都会懂得歇歇,让自己的心中酝酿出新的能量,让自己矫正生活中的失衡,轻松快活地踏上征途。

在这本《给大忙人看的佛法书》中,我们用清新流畅的语言,将一个又一个佛法故事娓娓道来,期望能让每一位忙碌中的读者,都能够学会放松自己,都能够找到一处让心灵休整的港湾,找到一个让心灵休憩的驿站,找到一张让心灵放松的按摩椅。

也许,当你逐页阅读本书时,你会感悟到:

在生活上,有一颗随缘心,你会更洒脱;有一颗平常心,你会更从容!

在待人上,有一颗慈悲心,你会更积善;有一颗感恩心,你会更幸福!

在做事上,有一颗因果心,你会更明理;有一颗不贪心,你会更快乐!

在处世上,有一颗忍让心,你会更逢源;有一颗超脱心,你会更淡然!

在修身上,有一颗修行心,你会更智慧;有一颗质朴心,你会更纯粹!

在成长上,有一颗自知心,你会更清醒;有一颗自助心,你会更稳重!

让我们在品读书中每一个佛法故事时,都能有所收获,帮助自己在疲惫的旅途中寻找到真正的休憩放松之道,在忙碌的生活中寻找到真正的追求,在纷乱的世界中寻找到真正的幸福。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给大忙人看的佛法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吴正清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新世界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2289451
开本 16开
页数 24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0
出版时间 2008-11-01
首版时间 2008-11-01
印刷时间 2008-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宗教
图书小类
重量 0.39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948-49
丛书名
印张 16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0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4: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