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不吼不叫不宠不娇教育孩子100招
内容
试读章节

第3招 说话要算数

孩子向妈妈提了一个请求:“我想去动物园玩。”

妈妈随口说:“好的,周六带你去。”

周六到了,孩子特别兴奋,可是妈妈早就将答应过的事忘到了脑后。

孩子说:“我要去动物园,你答应的!”

妈妈看着凌乱的家和一大堆未洗的衣服,不想去。于是,她对孩子讲了许多不能去的理由,可是孩子不干,流着眼泪,非去不可。妈妈生气了,批评孩子“不讲道理”。孩子无奈,在得到妈妈下次带他去动物园的承诺后,只好嘟着小嘴,做出了让步。

孩子的力量有限,终究拗不过大人,所以让孩子做出让步总是容易的。不过,当孩子被迫屈服时,他也在头脑中留下了一个印象:在一定情况下,说过的话可以不兑现。

虽然一次行为还不至于让孩子养成说话不算数的毛病,但是父母通常的习惯是:依形势办事,有时对孩子守信,有时借故不兑现自己的承诺。孩子耳濡目染,渐渐变得跟父母一样,有时说一句算一句,有时不过是随口敷衍,诚信指数不高。

两千多年前,孔子讲了一句箴言:“人无信不立。”这不是道德说教,而是孔子观察万千现象得出的一个结论:一个说话不算数的人,难以赢得他人的信赖,谁敢将重要的岗位和重要的事务交托给他呢?一个不被赋予重任的人,不过是可用可弃的工具型人才,怎么能够在事业上站住脚跟呢?怎么可能在人群中成为一个不倒的“招牌”呢?

聪明的父母深知诚信对孩子的价值,将诚信教育贯穿于日常的一言一行中。

有一位父亲,决定拆掉农场的一个旧亭子。儿子对这件事很感兴趣,向父亲请求:“爸爸,等我放假回来再拆亭子可以吗?我想看到拆亭子的全过程。”

父亲答应了。

不过,父亲有自己的工作计划,他等不到儿子放假,就让工人将亭子拆了。

儿子回来后,发现旧亭子不见了,大为失望,他闷闷不乐地对父亲说:“爸爸,你对我撒谎了。你说过的,那座旧亭子要等我回来再拆。”

父亲说:“孩子,爸爸错了。我应该兑现自己的诺言。”  于是,父亲召集工人,让他们在拆掉旧亭子的地方再造一座新亭子。他把儿子叫来,然后对工人们说:“现在,请你们把它拆掉。”

这件事在儿子的心中产生了强烈的震憾,日后,无论从事什么工作,他都将“绝对守信”作为信条。许多年后,他成为墨西哥总统,当他谈到这件事时,他说:“我想告诉大家的是,我愿意像我父亲对我一样对待这个国家,对待这个国家的每一个人。”

说话算数并不容易,有时候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这是人们在形势不利时选择自食其言的原因。培养孩子诚信的品格,意味着鼓励他勇于面对损失,所以,在教育孩子说话算数的同时,也要告诉孩子:慎重对待别人的请求,不要轻易许诺。一般来说,父母们需要把握以下两个要点:

慎重对待孩子的请求,不要轻易许诺

妈妈晚上去探视一个病人,儿子吵着要去。妈妈认为医院不是适合孩子去的地方,就哄他说:“你乖乖在家里玩,妈妈回来买玩具汽车给你。”

妈妈一开始就没把这件事放在心上,而且医院附近没有玩具店,所以她没买玩具汽车。回家后才发现,儿子正在等她答应的玩具汽车呢!儿子一看妈妈两手空空,马上就大哭起来。

未成年的孩子,尤其是六岁以下的孩子,不能体会父母的艰难,经常提出一些不合理的要求,甚至以哭闹、不吃饭等手段相要挟。父母为了哄孩子高兴,为了摆脱一时的麻烦,往往随口敷衍孩子,转眼就忘了许下的诺言,这是最常见的也是最有问题的做法。

父母并不需要答应孩子的每一个请求,对孩子的哭闹也不必大惊小怪。对孩子的要求,需要冷静加以甄别,该答应时答应,不该答应时就果断拒绝,但要讲清楚道理,态度温和而坚决。一旦答应了,不论情况如何不利,都要如实兑现。

不要让孩子承诺无力承担或不愿做的事

妈妈为了让三岁的孩子学会做自己的事,鼓励说:“宝宝自己穿衣服,好不好?”

孩子跃跃欲试:“好!”

但孩子还没有学会穿衣服的技巧,力量也不够,妈妈想去帮他,他却推开妈妈的手说“不要”。最后弄了半天,眼看孩子冻得打喷嚏了,妈妈无奈,不管孩子乐不乐意,赶紧替他将衣服穿好了。

让孩子作出难以兑现的承诺,等于让孩子平白无故地经受了一次挫折。类似的挫折多了,不仅损害孩子说话守信的积极性,还会挫伤其自信心,认为自己“什么事都做不好”。不能确定孩子能否办到时,可以换一种语气,例如:“你试试看,自己穿衣服,很好玩哦!”当孩子做不了时,再出手帮忙,孩子就不会有挫败感。

对孩子能做好的事,鼓励他作出承诺,并监督执行,有利于培养孩子说话算数的习惯。

P9-11

目录

上篇 不宠不娇,领着孩子走正道/001

第1章 不宠不娇,给孩子种下“福缘”/003

 第1招 自己的事自己做/004

 第2招 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007

 第3招 说话要算数/009

 第4招 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012

 第5招 不可对长辈失敬/015

 第6招 礼貌对待每一个人/017

 第7招 对别人的帮助要说“谢谢”/020

 第8招 错了要说“对不起”/023

 第9招 不可伤害弱者和小动物/027

 第10招 学会照顾自己但不要妨碍他人/030

 第11招 你对别人好,别人才会对你好/033

 第12招 为他人的精彩表现鼓掌/036

第2章 不宠不娇,做智爱兼备的父母/039

 第13招 做父母也需要“上岗证”/040

 第14招 成为孩子的好榜样/044

 第15招 再忙也不能“闲孩子”/047

 第16招 让孩子自然成长/049

 第17招 给孩子一种成熟的爱/052

 第18招 怎样让孩子真正信任你/056

 第19招 父爱多的孩子更聪明可爱/060

 第20招 给孩子一个平等开放的家/064

 第21招 大人各有一套,该让孩子听谁的话/068

第3章 不宠不娇。培养高情商的孩子/073

 第22招 游戏是孩子的工作,“不教”是父母的智慧/074

 第23招 对孩子的“第一次”行为保持警觉/077

 第24招 别让孩子变成“小滑头”/079

 第25招 将孩子领上文明之道/082

 第26招 教孩子做个好客的小主人/085

 第27招 不要逼着孩子撒谎/089

第4章 不宠不娇,培养高智商的孩子/093

 第28招 让图书成为孩子最喜欢的“玩具”/094

 第29招 别用笨法子折腾你家的“小天才”/098

 第30招 让孩子边玩边识字的高效方法/101

 第31招 培养宝宝的语言表达能力/104

 第32招 轻松高效的教子方法:讲故事/107

 第33招 成为孩子的玩伴/110

 第34招 释放孩子的天性/113

 第35招 培养孩子的独立思维/116

第5章 不宠不娇,打造孩子的快乐性格,119

 第36招 提升孩子优良品质的“含金量”/120

 第37招 掌握一点矫正孩子性格的技术/124

 第38招 培养高情商的孩子/128

 第39招 千百次教诲,不如一次“快感体验”/132

 第40招“一分钟教育”,播撤爱的种子/135

 第41招 让孩子丢开“心理拐杖”/140

 第42招 帮孩子练练胆/143

第6章 不宠不娇,帮孩子完成从幼儿到学童的转变/147

 第43招 孩子入园前必须学会的三项生活技能/148

 第44招 教孩子学点自我保护的常识/150

 第45招 让任性的孩子不任性/153

 第46招 如何让孩子喜欢上幼儿园/156

 第47招 为孩子选一家最合适的幼儿园/159

 第48招 让孩子轻松适应幼儿园生活/162

 第49招 当“受气包”遇到“小霸王”/166

 第50招 提前一年准备上小学/169

下篇 不吼不叫,陪着孩子长本领/173

第7章 不吼不叫,给孩子指明方向/175

 第51招 陪孩子一起“做梦”/176

 第52招 成为孩子最忠实的“粉丝”/179

 第53招 教孩子寻找三个“关键人物”/182

 第54招 给孩子一双智慧的眼睛/185

 第55招 给孩子一对聪明的耳朵/188

 第56招 当孩子“偏航”时,及时提醒/191

 第57招 别让孩子学会投机取巧/194

第8章 不吼不叫,跟孩子完美沟通/199

 第58招 留一只“耳朵”给孩子/200

 第59招 坦然回应孩子的尴尬问题/203

 第60招 怎样让孩子听话/206

 第61招 向孩子提要求的技巧之一:“登门槛效应”/209

 第62招 向孩子提要求的技巧之二:“二选一效应”/212

 第63招 父母要联手对付孩子的小计谋/215

 第64招 生气也是一种高效的沟通方式/218

 第65招 不要跟孩子进入争吵状态/221

 第66招 不要指责遭到挫败的孩子/224

第9章 不吼不叫,培养孩子的好习惯,229

 第67招 培养孩子“自我教育”的能力/230

 第68招 让日记伴随孩子成长/234

 第69招 教孩子从“拖拉王”变成时间的主人/236

 第70招 先易后难定“家规”/240

 第71招 灵活执行规则,允许合理的通融/242

 第72招 引导孩子自动自发改习惯/245

 第73招 好习惯培养的七个步骤/248

 第74招 培养孩子好习惯的“21天定律”/252

 第75招 对屡教不改的孩子别灰心,别放弃/255

第10章 不吼不叫,让孩子爱上学习/259

 第76招 好学从喜欢老师开始/260

 第77招 兴趣产生于快乐中/263

 第78招 怎样让厌学的孩子不厌学/267

 第79招 给孩子一个安宁的家庭学习环境/271

 第80招 培养孩子的自学能力/273

 第81招 当心糟蹋了你家的“小天才”/275

 第82招 让孩子养成“高分高能”的八个好习惯/279

 第83招 拿出“绝招”,让孩子乖乖写作业/283

 第84招 跟老师做好沟通/286

 第85招 为孩子设计改进方案并跟踪检查/289

第11章 不吼不叫,培养素质高、本领强的孩子/293

 第86招 给孩子补上三堂课:礼仪、音乐、美/294

 第87招 送给孩子三大精神营养:劳苦、饥饿、大自然/297

 第88招 给孩子学习生活技能的机会/300

 第89招 培养孩子的理财能力/302

 第90招 培养孩子的合作能力/304

 第91招 让孩子的思想自由飞翔/308

 第92招 让孩子拥有出色的观察能力/311

 第93招 培养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314

第12章 不吼不叫,让你的孩子更健康,更阳光/317

 第94招 安排好孩子的锻炼和饮食/318

 第95招 让孩子保持充足的睡眠/321

 第96招 保护孩子的视力,提高孩子的听力/324

 第97招 给孩子两件法宝:爱与尊重/327

 第98招 让孩子学会给自己鼓劲/330

 第99招 让孩子学会情绪管理/333

 第100招 提高孩子的抗挫折能力/335

序言

今天的父母很难做

今天做父母,难就难在,社会、学校、家庭对孩子的要求不一样:

从政府到媒体,天天都在提倡:给孩子减负。企业也在敲边鼓:反对“高分低能”。

从学校到老师,天天都在追求:升学率。给孩子减负没错,但要“减”到拿高分为止。一些老师也感慨:搞素质教育之前,分数是我们追求的主要目标,现在是唯一的目标了!

从父母到亲友,天天都在琢磨:孩子该怎么教?看见一个好的观念、一种好的方法,就想在孩子身上试验一番。

假设全听社会的,孩子可高兴了,老师却要不高兴了;老师不高兴,孩子能笑出声儿来吗?父母也要陪着受些折腾。

假设全听老师的,孩子不用买学习机了,自己就是“学习机”,从早到晚,除了学习,还是学习。

假设全听父母的,父母却不知道该听谁的,左顾右盼,左右为难,最后大概是放任自流,或者跟着感觉走。一些父母逼着孩子学“特长”,难道真的相信“特长”可以成为孩子人生的灵丹妙药吗?有些父母则宣称:不要求孩子成功,过得快乐就好。说这话时,心里可能还在犯嘀咕:孩子现在倒是快乐了,不知将来如何。

古人以为,“任重而道远”,最难的是持之以恒。今天的问题不同了,最难的不是“行万里路”,而是无路可走;或者说,眼前处处皆歧路,不知该从哪条路上走。

所以说,今天的父母很难做。

中国孩子的三六缺憾

今天的孩子也很难做,全国各地的孩子们普遍缺少三样东西:

一是缺睡眠。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曾对全国六大城市的中小学生进行过一项调查,结果显示:仅有1/3的小学生和不足1/4的初中生能够获得充足的睡眠。我们自以为给孩子提供了充分的物质条件,却不能满足孩子最基本的一个生理需求。有的孩子唯一想要的生日礼物竟然是:睡一个自然醒。想想都觉得可怜!

二是缺快乐。新华网做过一个“孩子,你快乐吗”的调查,令人吃惊的是,摇头的孩子竟是如此之多。要问孩子们为什么不快乐,一首在孩子中间流传的儿歌或许道出了答案:“书包最重的人是我,作业最多的人是我,起得最早的、睡得最晚的,是我是我还是我……在我心中,老爸最凶,经常把我打得鼻青脸肿;在我心中,老师最凶,常常把我留到七八点钟;在我心中,老妈最凶,成天把人骂得头昏脑胀……”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一位专家说:童年的快乐是一生快乐的源头。而我们的父母却喜欢让孩子付出今天的快乐,去换取明天的幸福。这究竟是聪明的“投资”,还是愚蠢的“赌博”?我们真该好好掂量一下了!

三是缺锻炼。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网络进行的一项在线调查显示:中小学生是中国最缺乏运动的三大群体之一,而另外两大群体是刚入职场的年轻人和中年人。孩子们缺少运动,不用调查其实也知道。他们每天早出晚归,比父母还忙,哪有锻炼的时间?不锻炼的后果是孩子们的体质整体下降,情况糟糕到何种地步,查查相关新闻就知道了。

人类面对自然和社会挑战的三大法宝是健壮的身体、健康的心理、健全的智力。我们的孩子只剩下一颗装满知识的脑袋了,怎样应付未来的挑战呢?

做智爱兼备的父母

做父母的人,有必要清楚如下几点理念:

一、永远别想代替孩子生活。生活的酸甜苦辣,由孩子自己品尝,没有人可以替代。无论我们心疼也好,着急也罢,孩子该吃的苦,半分都少不了。苦才是人生,我们应该做的是告诉孩子如何从苦中锤炼生命的价值,如何从苦中品尝生活的甘甜。

二、永远别想替孩子设计一切。社会日新月异,我们很难清楚地知道未来五年、十年会发生什么变化,因此也很难准确地为自己规划人生,只能尝试着向前走,有时独辟蹊径,有时随波逐流。既然我们连自己的人生都无法设计好,那我们有什么资格来替孩子设计好一切?孩子的人生之路,只能由他们自己去走,主要靠努力,也要看机缘。我们能教给孩子的仅仅是:别害怕,别放弃,别悲观。

三、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难道可以让孩子输在终点线上吗?一句广告语,急坏了多少父母,纷纷替孩子找“补习班”、找“特长班”,使孩子原本沉重的课业负担变得更加沉重。在“补习班”学到一些好的方法,在“特长班”学到一些好的技艺,倒不是坏事,但是如果因为这些而把孩子的身体拖垮了,使得孩子悲观厌世了,那有什么意义呢?有数据显示,最近十多年,中国小学生入学的人数持续下降,而大学招生人数则持续上升。这意味着,只要我们不要求孩子非名校不读,孩子终归会有学上。既然如此,我们何必硬逼着孩子学习他们不喜欢的东西呢?

四、娇宠孩子是因为没有看清变化。孩子需要高质量的爱,在爱中包含着理性和智慧。娇宠孩子的后果,一时看不见,日后却必然显现。孩子是株嫩苗,爱好比养料,施爱过多,孩子还不曾经历风雨就被捂坏了!最近有一句很流行的话——“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但我们要想到,坏孩子也是夸出来的。表扬或批评,只是形式,关键看效果。我们何必流于形式而忽略效果呢?

五、吼叫孩子是因为没有找到好方法。当孩子不听话的时候,有些父母就会大吼大叫,其实,这正是智穷力竭的表现。做父母的一大难题是,我们以为自己很了解孩子,某一天,却发现并不了解孩子,随着孩子的年龄渐大,不了解的程度还在加深。对一个不了解的孩子,我们怎么可能有效地引导他呢?所以,与其吼叫,不如多花点心思,弄清孩子究竟在想什么,究竟想要什么。

教子的关键:育好种子,护好苗子

一位教育专家说:“训练婴儿比管教儿童容易。管教儿童比约束青少年容易。约束青少年比改造成人容易。改造成人比救活社会容易。”当孩子进入青春期后,父母的影响力急剧下降,多说一句话就可能引起孩子的不快;当孩子成年后,父母的影响力已经很小了,最多可以做个饶舌的顾问,孩子已经成了自己的“老板”。教育孩子,最好的时间是在孩子10岁以前。而孩子价值观的定位、品格的塑造、习惯的养成,主要也在这一时期。

3—6岁,是“育种”期,父母的主要任务是将一些健康的价值观传输给孩子:首先是将爱的种子种植在孩子的心里,教他与人为善、积极向上的概念;其次才是培育孩子的智能。

6—10岁,是“护苗”期,父母的主要任务是全面培养孩子的人生观念、行为习惯、学习能力等综合素质。

“育种”和“护苗”,简单说,就是让孩子心中永远有一些美好的想法以及将美好想法付诸实践的激情和动力。当一个孩子具备了这两项素质,他的人生必然处于上行状态,无论遭际如何,永不绝望。这样,父母也真正尽到了教子的责任。

内容推荐

高超、诸琳编著的《不吼不叫不宠不娇教育孩子100招》首次提出一些令人耳目一新的家庭教育原则,并用100个最实用的教育高招,不仅能让父母们知道如何正确地教育孩子,也让他们能在行动中看清自己,并且在犯那种可能毁灭性的错误之前就预先修正自己的行为。

《不吼不叫不宠不娇教育孩子100招》提供的教子方法和理念,为管教孩子而头痛不已的父母们指明了教育方向,内容包括“爱孩子的六大要领”、“训练生活纪律的五大原则”。依循书中所提供的步骤教育孩子,一本书就能解决所有的教子难题,性价比高,可操作性强,实乃家有儿女者的首选读物。

编辑推荐

高超、诸琳编著的《不吼不叫不宠不娇教育孩子100招》是一部关于3—10岁孩子的家长如何教育孩子的家庭教育类图书。本书内容包含上下两篇,共12章100个小节,每个小节为教育孩子的“一招”,如“自己的事自己做”、“提高孩子的抗挫折能力”等,共100招,全面为3—10岁孩子的父母如何教育孩子提出明确的建议。书中提出,要让自己成为能够对孩子难处感同身受的爸妈,引导孩子,而不是成为只知判断孩子对错的爸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不吼不叫不宠不娇教育孩子100招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高超//诸琳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古吴轩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54601259
开本 16开
页数 33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13-09-01
首版时间 2013-09-01
印刷时间 2013-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488
CIP核字 2013172342
中图分类号 G781
丛书名
印张 22
印次 1
出版地 江苏
239
171
2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5: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