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哈姆雷特(精)/译文经典
内容
作者简介
莎士比亚(1564~1616),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伟大的戏剧家和诗人,欧洲文学史上声誉最高、影响最大的作家之一。生于英国斯特拉福镇的一个商人家庭。20岁后到伦敦,先在剧院当马夫、杂役,后入剧团,做过演员、导演、编剧,并成为剧院股东。晚年回到故乡。他的作品现存剧本37部、长诗2首、十四行诗154首。代表作有喜剧《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第十二夜》,历史剧《理查三世》《亨利四世》,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等。他的剧作多取材于历史传说或根据已有剧本改编,反映了英国封建制度解体、资本主义兴起时期的社会矛盾,提倡个性解放和婚姻自主,反对封建束缚和神权桎梏,表达了人文主义者的政治要求和生活理想。剧作人物性格鲜明,情节生动丰富,语言精练而富于表现力。他的作品,对欧洲文学和戏剧的发展有重大影响,是人类文化史上珍贵的遗产。
目录
第一幕
第二幕
第三幕
考证
精彩页
第一幕
第一景 城堡高处平台
[夜色深沉。弗兰西斯科站在台上守望,
军士巴那多自远处上]
巴那多前面是哪一个?
弗兰西斯科不,你回答我。站住,你是什么人?
巴那多(报口令)“吾王万岁”!
弗兰西斯科巴那多?
巴那多正是我。
弗兰西斯科你接班来了,时刻一点都不差。
巴那多已打过十二点了,去睡吧,弗兰西斯科。
弗兰西斯科你来接替我,太感谢了。好冷的天气啊!
我心里真不是滋味。
巴那多你站这一班,一无动静吧?
弗兰西斯科没听得耗子吱一声。
巴那多(接班)好吧,晚安。
要是你碰见霍拉旭和玛塞勒斯——
我值班的搭档——叫他们赶紧来。
弗兰西斯科(走远去,自语)好像听到他们了。
[霍拉旭及玛塞勒斯自远处上]
站住!前面是哪一个?
霍拉旭本国的臣民。
玛塞勒斯
效忠丹麦王的军人。
弗兰西斯科祝你们晚安。
玛塞勒斯再见了,正直的军人,谁替了你的班?
弗兰西斯科巴那多接了班。祝你们二位晚安吧。
玛塞勒斯(向岗哨走去)喂,巴那多!
巴那多好,呃,霍拉旭也来了吗?
霍拉旭他吗,只剩一团冻肉了。
巴那多欢迎,霍拉旭;欢迎,好玛塞勒斯。
霍拉旭(神秘地)怎么,这东西今晚上又出现了吗?
巴那多我什么也没看见。
玛塞勒斯霍拉旭说,那无非是咱们的幻觉。
他就是不信有这等的事,尽管
这可怕的异象,我们已看到两回了;
我这才把他拖了来,要他今晚上
陪我们一起守夜;要是这阴魂
又出现了,也好请他做个证,证实
咱们并没看花了眼,好由他来
向阴魂说几句话。
霍拉旭
嘿,嘿,
才不会出现呢。
巴那多
咱们且一起坐下吧。
不管你多么不爱听咱们的故事,
咱们偏要把这两夜看到了什么
硬塞进你的耳朵。
霍拉旭
好,坐下吧。
我们且听听巴那多谈一谈这回事。
巴那多就在昨天那一晚,
就是北极星西边的那颗星星
移到了它现在闪耀光辉的位置, 玛塞勒斯和我,这时候,钟敲了一下——
[阴魂穿戴甲胄上]
玛塞勒斯别做声,快别讲了!瞧,它又来啦!
巴那多简直跟咱们的先王一个模样!
玛塞勒斯你是位学者,霍拉旭,跟他说话吧。
巴那多那模样不像先王吗?瞧呀,霍拉旭。
霍拉旭太像了!我毛骨悚然,又充满了疑虑。
巴那多他等着咱们先开口呢。
玛塞勒斯
去问他,霍拉旭。
霍拉旭(走上前去)
你是什么东西?在深更半夜,
闯了来,冒充着已入土的丹麦先王,
他那昂首阔步、英武的姿态;
凭上天的名义,我命令你回答我。
玛塞勒斯它生气了。
巴那多
瞧,它大踏步走了。
霍拉旭(追上去)
不要走,说呀,快说呀,我命令你快说!
[阴魂消失]
玛塞勒斯它走啦,就是不开口。
巴那多怎么啦,霍拉旭?脸儿都发白了,直哆嗦。
这一回可不是什么幻觉了吧?
这回事你怎么看?
霍拉旭老天在上,要不是我亲眼看到了,
向自己证实了,我怎么能够相信
有这等的事!
玛塞勒斯
它像不像老王?
霍拉旭就好比你像你自个儿。 当年的老王,就是穿了这身盔甲
跟野心勃勃的挪威王进行决斗。
有一回,冰天雪地,谈判破裂了,
他就是这么怒容满脸,痛击了
波兰的雪车队。好奇怪啊!
玛塞勒斯
前两次,
也挑着大地像死了一般的时辰,
他威武地大踏步走过了我们的眼前。
霍拉旭这回事究竟该怎么看,我不知道。
可是我不免产生了朦胧的忧虑,
只怕这是个预兆:我们这国家
要发生非同寻常的变故了。
玛塞勒斯
请坐下吧。
谁要是知道,就给我说个明白吧:
为什么要布置这森严的岗哨,
闹得军民们夜夜都不得安宁?
为什么天天都赶着制造铜炮,
还要向国外添购弹药和刀枪,
征集了造船工,起早摸黑地干活,
把一星期一天的礼拜日都给取消了,
这淌着汗水的忙碌,把黑夜也拖来,
和辛苦的白天做搭档——究竟为什么,
谁能说个明白呀?
霍拉旭
我能够告诉你。
至少那流传的悄悄话是这么说的:
咱们的先王——刚才他还露过脸呢,
你也知道,当年被那气焰嚣张的
挪威的福丁布拉激怒了,立即
接受了他的挑战,就在那决斗中,
咱们英武的哈姆雷特(在这半个世界里,
他的英名是无人不晓的)当场
杀死了福丁布拉,根据事先定立的
法规,和骑士制度认可的协定,
那倒下去,送了命的败者还得赔上
他全部的领土,归胜利者所有;
当然,先王这一边,也押下了一份
相当的土地作赌注,那土地将归
福丁布拉所有
导语
威廉·莎士比亚(williamShakespeare,1564—1616),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剧作家、诗人,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文学的集大成者。他是一位空前也可说绝后的伟大戏剧诗人,是有史以来全世界最伟大的文豪。
莎士比亚的杰作是公认的人类文化瑰宝,而《哈姆雷特》又是莎士比亚最著名的悲剧作品,是人类文学史乃至文明史上最著名的篇章。本书的译本是著名莎学家和翻译家方平先生潜心于莎士比亚研究、以诗译诗的重要成果,并配以约翰·吉尔伯特爵士绘制的经典插图数十帧,充分满足读者研读莎剧、赏玩插图、图书收藏的需要。
序言
人们常说,有一千个
哈姆雷特的演员就有一千
个哈姆雷特;同样,历来
的评论家也一个个在各自
的心目中塑造着不同精神
面貌的哈姆雷特的形象。
弗洛伊德学派用他们的性
心理学说来给哈姆雷特作
心理诊断,丹麦王子报仇
心切,却为什么迟迟没有
行动,一再拖延呢?英国
琼斯博士认为:这缺乏行
动意志力的病根子归源于
恋母仇父的“俄狄浦斯情
结”。他的叔父杀兄夺嫂
,正是实现了潜伏在他内
心深处的一个秘密愿望。
原来在这个恋母者的心目
中,父亲成了不能容忍的
情敌。这一学说,似乎在
西欧很有影响。
如果认真研读原作,
从文本出发,那么可以说
恰恰和“恋母仇父”相反,
王子在不同场合屡次表白
了自己的真实心态:热爱
父亲,并且由于认为他母
亲背叛了父亲,又由爱父
而憎母。
在人的一生中,尤其
在青少年时期,总是有自
己心目中崇拜的偶像,而
树立在年轻的王子心中的
一尊偶像,就是父王老哈
姆雷特。他的叔父窃据了
丹麦的王座,曾这样开导
他——那一番话听来似乎
并非完全没有道理:“要
知道,你父亲也曾失去过
父亲,那失去的父亲又曾
失去了他的”,千万人都
曾为父亲送过丧,“像日
常的吃啊穿啊那么地平常
”,那么为什么惟独他的
悲痛却漫无止境呢?
王子没有吭声,他不
理会那套花言巧语,他的
父王可不同于一般的父亲
,尤其是那个居然妄想取
而代之,以“慈父”自居的
家伙,更是和他的父王天
差地远了。
多么好的一位国王,
比起这一个来,
简直是太阳神对半人
半兽的精怪。
在哈姆雷特的眼里,
有人凭着高贵的品质把自
身提高到接近于威严的天
神;可是另一方面,有人
从外表到内心,一身丑恶
,堕落到只配和禽兽为伍
。现在把父亲和叔父这一
对亲兄弟放在一起,请看
看他们所各自代表的“人”
的形象吧:——一边俨然
是神,雄伟刚健的男性美
的象征,是“人”的骄傲;
另一边是人面兽身的怪物
,是“人”的耻辱。人和人
之间竟存在着神和兽的差
别,可在血缘上却又是那
么接近!——多么可怕啊
,这两兄弟来自同一的生
命的源泉!
在他所尊敬、崇拜的
父王身上,哈姆雷特看到
了人的仪表、品德的最高
理想。当他在寝宫里毫不
留情地责问再婚的母后时
,指给她看父王的画像,
再一次热烈赞美道:
你瞧这一个的容颜,
多高雅庄重,
长着太阳神的鬈发,
天帝的前额;
叱咤风云的战神的威
武的双眼,
像刚从天庭降落的神
使,挺立在
高耸入云的摩天岭上
,那仪表,那姿态;
十全十美,就仿佛每
一位天神
都亲手打下印记,向
全世界昭示:
这才是男子汉!
越是把父亲当作偶像
般崇拜,对于迫不及待地
再嫁的母亲,他越是厌恶
。他几乎不愿意承认有这
么一个母亲;在他眼里,
她只是一个为了肉欲而背
弃爱情的女人罢了,竟这
么快就把他父亲生前对她
的种种情意忘个干净:“
待我的母亲又这么恩爱,
甚至不许天风吹痛了她的
嫩脸蛋。”
而母亲呢,“偎依在他
胸怀,简直越尝到滋味越
要尝,越开了胃。”这分
明是一对你恩我爱的好夫
妻。年轻的王子看在眼里
,激发了他对人生的无限
憧憬。
青春本是多梦的季节
,哪一个少男少女不怀着
对人生的美好的希望和期
待呢?哈姆雷特是一个感
情丰富的青年,更是陶醉
在一个美丽的梦想中:—

有那么一天,他也将
成为一个成熟、完美的男
子汉,像他的父王那样;
而且将继承他父亲的大业
,也将成为丹麦英明威武
的国王。那时候,他现在
的温柔纯洁的情人奥菲丽
雅就是他美丽的王后。他
们俩将像父王和母后那样
相亲相爱、形影不……唱
开了平时她听着都会害羞
的民间的情歌儿——她始
终忘不了往日的那一段柔
情。纯洁的奥菲丽雅是肮
脏的宫廷阴谋的牺牲品。
用演戏作为“捕鼠机”
是哈姆雷特的第三个步骤
。当时的迷信观念:鬼魂
有善有恶,哈姆雷特在复
仇之前必须证实夜半显灵
的果真是父王的亡灵。他
表白过这样一层顾虑:“
我看到的那个阴魂,也许
是魔鬼呢——魔鬼有本领
变化成可亲的形状……迷
惑我,坑害我。”
果然,戏中戏演到凶
手下毒时,观众席上的那
个谋杀者顿失常态,跳了
起来,这戏他再也看不下
去了。哈姆雷特和受了他
嘱托的好友霍拉旭把这一
切看在眼里。国王的反常
的举止,可说是他阴暗的
内心世界第一次在大庭广
众之间的大暴露。
谋杀者为自己行将败
露的罪行跪在神像前忏悔
,手拿着出鞘的利剑的王
子,悄悄出现在他身后。
这正是复仇的大好机会。
谁知哈姆雷特却把这机会
轻轻放过了。他的想法是
:把正在忏悔中的凶手送
上天堂,“这倒是报德,
不是报仇!”
这最清楚不过地表明
了哈姆雷特所要求的不仅
仅是杀人者死、一命抵一
命的原始l生复仇。在宗
教观念上,他要叫谋杀者
的灵魂直滚进漆黑的地狱
才算报了仇。他必须等候
机会。他拖延又拖延,迟
疑再迟疑,因为超出于宗
教观念,超出于家族的荣
誉观念,
内容推荐
《哈姆雷特》是由英国剧作家威廉·莎士比亚创作于1599年至1602年间的一部悲剧作品。戏剧讲述了叔叔克劳狄斯谋害了哈姆雷特的父亲,篡取了王位,并娶了国王的遗孀乔特鲁德;哈姆雷特王子因此为父王向叔叔复仇。
《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所有戏剧中篇幅最长的一部,也是莎士比亚最负盛名的剧本,具有深刻的悲剧意义、复杂的人物性格以及丰富完美的悲剧艺术手法,代表着整个西方文艺复兴时期文学的最高成就。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哈姆雷特(精)/译文经典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英)莎士比亚
译者 译者:方平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2784646
开本 32开
页数 238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78
出版时间 2020-06-01
首版时间 2020-06-01
印刷时间 2020-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323
CIP核字 2020066898
中图分类号 I561.33
丛书名
印张 8.2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191
136
19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6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15:0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