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鸡鸣之年(云南小凉山家奴安置的人类学研究) |
内容 | 内容推荐 1956年,民主改革结束了中国西南大小凉山彝族社会的奴隶制。1957年,云南小凉山用建设“农场”的方案安置了上万解放出来的奴隶,这些农场慢慢形成了村落,本书就是对这些村落历史和现实的研究。内容由上下两篇构成,上篇“作为措施的农场”涉及选题由来、民主改革前小凉山彝族社会、民主改革前夕奴隶们的心态及思想状况、农场建设的细节与经过等内容,深入再现了云南小凉山民主改革的社会文化基础和家奴安置对巩固彝区民主改革成果的贡献及其历史意义。下篇“作为方法的农场”以沙力坪、木耳坪、烂泥箐三个农场为个案,描述了“农场村”形塑小凉山彝族社会文化结构的过程及路径,并就小凉山51个农场的历史与现状进行了类型学意义上的比较。 作者简介 嘉日姆几,彝族,云南宁蒗人,云南师范大学哲学与政法学院社会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2001年于西南民族大学获文学硕士学位,2008年于中央民族大学获人类学博士学位,2011年于云南大学民族学博士后流动站出站,2012年在牛津大学社会人类学研究院做访问学者。曾在云南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云南民族大学民族研究所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主要从事政治、法律和医学人类学研究。先后在《社会学研究》《民族研究》《社会科学》《思想战线》等期刊发表论文二十余篇。偶尔也从事人类学纪录片的拍摄工作,代表作有《虎日》《火把节》等。 目录 前言 一 民主改革研究述评 二 关于选题 三 方法与分篇 上篇 作为措施的农场 章 发现“农场” 一 学生的问题 二 什么是农场? 三 超越村落 第二章 民主改革前的小凉山彝族社会 一 彝族迁入前的宁蒗 二 从斯木补余到沙力坪 三 立足沙力坪 四 民国局势与奴隶制 第三章 成为奴隶、反抗与逃亡 一 成为奴隶 二 反抗 三 逃亡与革命 四 改革前的焦虑 第四章 小凉山的民主改革 一 民主改革的思想脉络 二 民主改革的史与志 三 云南小凉山改革的步骤 第五章 奴隶安置与农场 一 奴隶安置 二 农场建设 三 农场村 四 “农场”的空间再生产 下篇 作为方法的农场 第六章 沙力坪农场:婚姻、家支与打工 一 沙力坪农场概况 二 农场里的婚姻 三 打工的经济理性 四 无家支的社区? 五 农场人的意识形态 第七章 木耳坪农场:土地、聚落与小卖部 一 木耳坪概况 二 土地制度的变迁 三 聚落与认同 四 小卖部与市场代理人 第八章 烂泥箐农场:档案、史实或方法? 一 “黄金”档案 二 巴嘎热的沉默 三 文学与史实 四 五保户的儿子 五 档案、史实与方法 第九章 农场类型学 一 农场的分化 二 依附型农场 三 自立型农场 四 补充型农场 五 农场类型学 第十章 姓氏选择与认同 一 农场彝人的姓氏选择 二 姓氏选择的文化背景 三 族属认同 四 族属认同的蛋形构造 结语 一 社会结构本体论的深度问题 二 凉山经验:等级与阶级的话语转换 三 社会结构历史参与的“农场”表达 四 民主改革研究中的村落视野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鸡鸣之年(云南小凉山家奴安置的人类学研究)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嘉日姆几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20358811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431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394 |
出版时间 | 2019-12-01 |
首版时间 | 2019-12-01 |
印刷时间 | 2019-12-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政治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664 |
CIP核字 | 2019294962 |
中图分类号 | D677.42 |
丛书名 | |
印张 | 28.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
宽 | |
高 |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