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救命
内容
编辑推荐

东西,原名田代琳。主要作品有《后悔录》、《耳光响亮》、《没有语言的生活》、《你不知道她有多美》、《救命》、《谁看透了我们》等。是中国新生代作家中的代表性作家,多部作品被改编为影视剧。本书为《救命》讲述了一次偶然,孙畅被推到自家窗口与跳楼女麦可可谈判,并代替郑石油答应跟麦可可结婚,却不料郑石油人间蒸发……

内容推荐

《救命》由东西编著。

《救命》讲述了:一次偶然,孙畅被推到自家窗口与跳楼女麦可可谈判,并代替郑石油答应跟麦可可结婚,却不料郑石油人间蒸发。麦可可寻死上瘾。孙畅和妻子小玲为麦可可找出种种活着的理由,但麦可可只为爱情而活,她向孙畅索取婚姻。孙畅和小玲为兑现救人时的承诺,付出了家庭破裂的代价。小说从一个独特的角度追问活着的意义。

目录

救命

不要问我

痛苦比赛

美丽金边的衣裳

肚子的记忆

试读章节

1

孙畅回到六楼的时候,发现灰不溜丢的走廊比平时明亮。他以为路灯提前开了,眯起眼睛才看清,多余的明亮原来是那两个人衣服上的反光。他们站在铁门前,一个是警察,一个西装革履。真是蓬荜增辉!他们远远地伸出双手迎上来,让孙畅不得不怀疑自己走错了楼梯。

警察问:“你就是孙老师吧?”

“你们是……”

警察掏出证件,说:“我是派出所的。”

“那你们一定找错人了,我从来不敢惹派出所的。”

“哪里哪里,我们是来给你烧香磕头的。”西装革履说。

孙畅打开门,用手抹了一下沙发,示意他们坐。他们的腿都绷着,连弯一下的念头都没有,不像是上门找坐的。他们的脖子扭来扭去,目光从彩电挪到冰箱,再从冰箱移到卧室,好像在找什么值钱的物件。孙畅拿起茶壶,警察一把夺下,说:“没时间喝茶了,老郑你赶快说吧。”老郑就是那个西装革履,他把头从卧室的方向“嘎嘎”地扭过来,说他叫郑石油,自己的女朋友也是未婚妻,此刻就站在对面的楼顶上,随时都有可能飞下去。

“这和我有关系吗?”孙畅问。

警察说:“相当于她得了癌症,你来做个偏方,也许有效。”

‘‘这年头真药都治不了病,你还信偏方?”

郑石油说:“她的面前就是你卧室的窗口,空中距离不超过十米。如果你能跟她搭上话,就能转移她的注意力。”

“你自己往窗口一站,注意力不就全部过来了吗?”孙畅说。

“不行。她说只要有人靠近,立即就往下栽。从中午到下午,四个多小时了,她的注意力一直很旺盛。”郑石油说。

“难道我就不是人?”

“这是你家的窗口,你爱怎么靠近就怎么靠近,谁也别想拿死来威胁你。”

“可是,我不认识她……从哪里说起呢?”

“就当你初恋,没话找话。万一卡壳,你就低头看我。拜托。”

郑石油庄严地鞠了一躬。孙畅顿时感到身体轻了,就像太空舱里的宇航员那样飘起来,也像水面的葫芦,怎么也按不下去。人家是往下跳,自己却往上飘,真没出息!他朝卧室走去,双腿严重发软,根本不听使唤。他说:“不是我不想救人,而是没这项本领。”

警察说:“别急,你先来个深呼吸。”

孙畅闭上眼睛,用力吸气,把整个肺部装得满满的,好像存了一柜子的钱,然后再一角一分地开支。就在肺里的空气快要放完的时候,他忽然发现了一道难题:“如果她不买我的账,一头撞向地面,谁来负这个责任?”

郑石油说:“当然不能由你来负。”

“那由谁负责?”

“我。谁也抢不走这份功劳。”郑石油拍拍胸膛。

“空口无凭,你还是写个字条吧。我这人胆小,怕猫就像怕老虎。”

“莱文斯基怀孕,赖不到你头上。人都站到楼边边了,还写什么字条?”

“老郑,我是认真的,别以为我想收藏你的书法。”

郑石油从包里掏出一张白纸,刷刷地写了一行,签上大名递过来。孙畅说:“还缺一枚公章。”

“孙老师,我是来救人的,不是来订合同的,怎么会把公章带在身上?”

“难道你不明白有些人比公章还管用吗?”

郑石油把字条递给警察。警察说:“想不到我在你们心目中,还有这么高的威信。”说着,他把名字刷刷地签了。孙畅接过字条揣上,用力地按了几下,顺便把夸张的心跳也按了下去。他好像重新找到了地球的引力,轻飘飘的身子有了重量。真幸运,他又会走路了。他走到卧室前,打开房门。郑石油立刻趴下,好像对面有一颗瞄准他的子弹。连窗帘都还没拉开,郑石油就急迫地趴下,足见他的一片诚意。孙畅朝窗口慢慢靠近。郑石油紧跟他的脚步爬行,一边爬一边说:“如果她还活着,你千万别告诉她我曾经学过狗走路。”

“那你也不能告诉任何人,说我吓得裤衩都湿了。”

2

扒开窗帘一角,孙畅看见麦可可站在楼顶的护栏上。她头发没乱,五官端正,好像不仅仅端正,还有几分媚气,看上去像个大学生。如果要给她写评语的话,应该是:该生着装整洁,勤洗手讲卫生,爱祖国爱劳动,有文艺细胞,喜欢唱歌跳舞,积极参加各项活动,如果再把鞋子穿上,那基本上就没什么缺点了……

“没消失吧?”缩在窗台下的郑石油轻声地问。

“但是,脚指头已经伸到护栏外面。”

“大慈大悲的孙老师,要是能把她救下来,我给你换套新房。”

孙畅拉开窗帘。麦可可警觉地抬头。孙畅说:“非得跳吗?”麦可可面无表情。孙畅说:“还有没有别的选择?比如转过身,走下护栏,沿着楼梯回家。”麦可可还是没反应。孙畅提高嗓门:“有人会想你的,不是父母,就是恋人……反正有一个人最想你。他会一边哭一边喊你的名字。”

直到这时,麦可可的目光才有了焦点。孙畅说:“这么高,真要砸下去会很疼。我从小就怕疼,一到打预防针就哭。你不怕疼吗?你不怕疼水泥地板还怕疼呢。”

两行泪滑出麦可可的眼眶。孙畅想不到这么快就有了效果,惊诧得都忘了说话。他屏住呼吸暗暗使劲儿,希望泪水在麦可可的脸上多停留一会儿,好像眼泪能把她挽留似的。尽管孙畅的拳头都捏痛了,但泪水还是没刹住,它毫不客气地从对方的下巴滚落。孙畅说:“别急,有什么困难我可以帮你,不一定非得摔成肉酱。”

“滚开!”麦可可终于开口。

“滚开容易,但我告诉你,人活着不仅仅是为了爱情……”

“那还能为什么?”

“理想、事业。小学生都懂。”

“每次都这么说,像唱卡拉0K。别以为你换了身衣服,我就不知道你是警察。”P2-5

序言

今天,凡是和文学沾边的人都感觉到了读者的严重流失,曾经亢奋的文学不得不接受疲软的现状。有人说这是文学回到正常,有人说这是读者不思进取,也有人说不读《红楼梦》难道会影响生活质量吗?文学留给文学工作者一片哀叹和反思。但是,我分明又看见广告在寻找诗意,新闻在讲故事,短信在优化语言,网络在展开想象,影视在吸收思想。文学似乎又无处不在,它的寄生能力好像从来没这么强大过,人们对它的需求也从来不曾熄灭,只不过是把整车皮、集装箱似的进货变成了各取所需的零星采购,在过去“来单照收”的流程上增设了验货关卡,读者对文学的衡量不再是一把尺子,写作的标准因此越来越多。

过去作者们只为文学杂志写作,以能登上名刊为荣,也只有发行量大、影响广泛的刊物才有能力把陌生者变成名作家。文学杂志几乎是作者们成功的必经之地,想要出名就得先在这里接受考验,所以,大部分作者都在文学杂志的标准下构思。但是现在,写作的道路纵横交错,作者们完全可以绕道而行,不想上杂志的直接在出版社出书,不想出书的直接把作品挂到网上,也可以先写影视剧本再改成小说,或者让作品参加各种大大小小的文学评奖……每一种模式都有其标准:杂志有文学的基本标杆,出版社有市场判断,网络有点击率,影视看票房和收视,评奖看主题。写作有了更多的去处,获得了更大的自由,再也不用担心吊死在一棵树上。

虽然多种标准让写作有了繁荣的可能,作者们曾经千呼万唤的创作环境也终于出现,问题是宽松的环境常常伴随降低标杆的危险,作者们完全有理由在各个标准之间游弋。获不了奖可以用发行量来安慰,上不了杂志能在网上赢得点击率,出版不了的小说有影视公司改编,卖不动的书或许能被评论家叫好。写作者们照搬阿Q的“精神胜利法”,在这里受伤到那里抓药,很少有失败感。写作变成了一件最容易的事,它受宠于过度的自由,最终把多种标准变成了没有标准。只有对此足够警惕的作者,才有可能维护文学的尊严。“因为对于我来说,每一本书都比前一本书难写;文学的进程越来越复杂了。”加西亚?马尔克斯就曾经有感而发。

但是,对于我来说,写作绝对有一种不变的标准,那就是“身上响了一下”。这是爱因斯坦的理论,当他看到他的计算和未经解释的天文观测一致时,他就感到身上有什么东西响了一下。借用到写作上,“响了一下”可能是发现,也可能是感动,甚至是愤怒。没有人敢怀疑写作是脑力劳动,“思考”曾经是写作的最高追求,不少作家都有以小说达到哲学高度的企图。但是,格言不利于情感表达,说理不等于小说。有觉悟的写作者于是呼唤心灵,主张用心灵写作,忠实于自己的内心,批评过分的智力游戏,抛弃对脑子的过度依赖。这样的写作要求似乎已无可挑剔,然而纳博科夫却不满足,他说他的作品主是为那些具有创造性的读者——那些不是仅靠心也不是靠脑,而是靠心灵和大脑和敏感的脊背一同阅读的艺术家而准备的,这样的读者能从脊背的震颤中感受到作者想传达给他的微妙的情思。纳博科夫“脊背的震颤”就是爱因斯坦的“响了一下”,他们都强调身体的反应。由此可见,写作不仅是脑力劳动,还是心的事业,更是身的体验。所以,米沃什说:“诗人面对天天都显得崭新、神奇、错综复杂、难以穷尽的世界,并力图用词语尽可能地将它圈住。这一经由五官核实的基本接触,比任何精神建构都更为重要。”

这才是真正的“身体写作”,它不是“脱”也不是“下半身”,而是强调身体的体验和反应,每一个词语都经由五官核实,每一个细节都有切肤之感,所谓“热泪盈眶、心头一暖”都在这个范围。如果写作者的身体不先响了一下,那读者的脊背就绝对不会震颤。所以,每一次写作之前,我都得找到让自己身体响起来的人物或者故事,我愿意花更多的时间来寻找和发现。不管写作的标准有千条万条,我相信只有发现秘密、温暖人心、触动神经的文学,才会在低门槛前高高地跃起,才有可能拉住转身而去的读者。  感谢江苏文艺出版社和北京时代华语图书股份有限公司,给了我一次拉扯读者的机会,但愿我没把读者们的衣袖扯破。这一系列作品都曾经在我的身体里“响了一下”,却不知道它们会不会在读者们的身上再响一次?我曾经过着《没有语言的生活》,几乎每天都《耳光响亮》,因为《你不知道她有多美》,所以感叹《我为什么没有小蜜》……“小蜜”之后就是《后悔录》,后悔之后就喊《救命》,终于自己把自己套牢了,才问《谁看透了我们》?就这样《慢慢成长》吧,就让这些烫手的字《迈出时间的门槛》,渐渐地《走出南方》。

东西

2011.10.19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救命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东西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江苏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9948799
开本 32开
页数 27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5
出版时间 2011-12-01
首版时间 2011-12-01
印刷时间 2011-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3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8.875
印次 1
出版地 江苏
210
146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18:3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