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被冷落的真实--新山村调查手记
内容
编辑推荐

  这是一部集法学、史学、文学于一体的作品,在这部书中法学家们看到的是制度与习惯,史学家们看到的是沿革与变迁,而文学家们看到的是离合与悲欢。作者正是沿着浙江西部山区调查的路线,描述了他所见到的那些被我们冷落了的真实。在这本书中作者用直观的描述,优美的文字,以及充满了对今日社会弱势群体的同情,让我们体验了一次别样的真实。 

内容推荐

很久以前,他有一个梦想,就是利用山野调查的方法对农村进行深入地社会调查,从而挖掘和整理一批对于研究中国古代民法有价值的文献资料和调查成果。 于是…… 他们,田涛,上海大学教授。王宏治,中国政法大学教授。许传玺,中国政法大学教授。俞鹿年,中国社科院法学所研究员。……去黄岩——位于浙江台州,2000年发现珍贵清末诉讼档案,田野调查由此展开!

目录

引子

一、初到黄岩

二、寻法上山

三、在水一方

四、发现董岙

五、巧遇下方

六、金岙之门

七、百年遗愿

八、大岭之根

九、与神共舞

十、再至黄岩

十一、重访董岙

十二、告别黄岩

后记

试读章节

千禧年是个值得纪念的年份,那一年的天气也很是反常,五月的沙尘暴遮天蔽日,让北方的人们领略了一个号称“千年一叹”的春天。七月里的一场大台风,又刮得东南沿海浊浪排空,大风过后,台州市黄岩区的一幢老房子被掀去了屋顶,坍塌的墙壁里意外发现了几个用棕树皮包裹得严严实实的包袱,打开一层层的棕树皮,里面露出一卷卷盖有红色印鉴的古老文书。由于保存条件不好,加之被大雨淋湿,纸张粘连在一起,形成“档案砖”的模样,已经难以揭开,只能从暴露出的地方,依稀辨认出一些“状式”、“田土”、“代书”等字样。不久,这批材料被送到北京,因为此时我们正在研究中国古代传统的契约文书,当时有人误将这批新发现的材料当作契约文书,交给我们加以整理。第一眼看到这批档案的时候,我们就发现这些材料不同于正在整理的古代契约文书,但因保存较差,决定先交给专家进行整体修复。经过中央第一历史档案馆的专家们精心揭裱修复,一批非常珍贵的历史档案呈现在我们面前。

这是一批清末县衙诉讼档案,共计100余宗,保存较为完整的有84宗,其余较为破碎,难以修复。经过修复的档案中,有78宗标明了具体年代,最早的为清同治十三年(1874),最晚止于清光绪十五年(1889),前后共计历时16年。全部档案内容均为黄岩县受理的民间诉讼文书,包括告状用的“正、副状纸”,粘贴的批单,附呈的抄单和证据清单,以及审结后原被告所立的“甘结”,大部分状纸上有地方官府的批语,年代相对集中,并且有很强的地域性,是非常难得的清代县署诉讼档案,这些都为进一步就这批诉讼档案开展典型意义上的深入调查提供了必要条件。

黄岩号称“桔乡”,以盛产蜜桔闻名天下,今属台州市,位于浙江省中部沿海,东濒东海,西倚括苍山,以永宁江上游黄岩溪中有黄色巨石而得名。北接临海县,西邻仙居、永嘉二县,地形狭长,地势西高东低,中部有长潭水库。旧有“六山一水三分田”之说,其地居于山水之间,交通并不便利。

新发现的黄岩诉讼档案是否真实可靠,其中所记录的当事人的后裔今天是否还生活在那里,黄岩诉讼档案中所讼争的标的物如山田、房舍、道路、水源至今会是什么样子,如果今天的黄岩人碰到了同类的事情将会怎样面对,这些谜一样的情形在诱惑着我们,我们盼望着能够到黄岩诉讼档案所记录的地点去进行一次对应性的调查,以解开我们心中的谜团,但是我们当时谁也没有想到这些黄岩诉讼的档案居然诱发了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田野调查,谁也没有想到我们真的会自发地组织起来,到浙江台州那一片青山绿水之间进行了一次从传统到现实的田野调查,仅仅是为了证明黄岩诉讼档案的真实可靠,为了证实我们多年以来思考着的传统社会与现实的链接关系,为了证实我们自己,在没有任何官方背景下竟然大着胆子进行了一次被称作梦一样的黄岩调查。P1-2

序言

被冷落的真实——新山村调查手记

田 涛

很久以前我就想实现一个梦想,这就是利用田野调查的方法对农村进行深入的社会调查,从而挖掘和整理一批对于研究中国古代民法有价值的文献资料和调查成果。后来我为此设计了三个调查,其中第一个是对浙江黄岩进行的调查,这是从已经占有的一百多宗清代黄岩诉讼档案出发所进行的对应性调查,目的是想证实从封建社会过渡到今天,在激烈的变革中民间的调解和民间的自诉案件有哪些发展与变化,并且从中寻找出带有普遍意义的规律。第二个是想对安徽皖南进行调查,这是从已经占有的近万件徽州文书,其中包括契约文书也包括诉讼文书,仍然使用对应性的方法,到契约记录的当事人或者标的物的发生地,根据诉讼文书的记载到案发地进行对应性调查,设法从中找到恢复当时生活场景的手段。经过对徽州文书记录下的历史进行较为全面地考察,最终希望对于民间的民商事习惯以及相应的民事诉讼加以综合研究,从而把徽学引进法学。第三个是想对山西钱庄票号进行实地调查,从已经掌握的借贷、运输、合伙等民间契约,进行对应性调查,并且希望将这一调查与前面的黄岩调查和徽州调查做一个比较性的研究。我知道在没有任何官方背景的情况下,要想完成上面的三大调查似乎真的是一场梦。

但是我们终于将黄岩调查完成了,因此我们把梦做得更深了。不久大家又将开始着手整理徽州档案,那里面有明清两代的诉讼状纸,有数以万计的红、白契纸,并且将在不久又开始组织人员前往安徽的休宁、屯溪、黟县、太平、绩溪、祁门等地和江西的婺源县进行预期两年的田野调查。

于是我们把梦从浙江黄岩那一片挂满了蜜桔的丛林中,做到徽州那一片黛瓦白墙的古老房子里,或许我们的梦做得更深了。

但是不要叫醒我,哪怕这真的是一场梦,当梦到酣时,请不要叫醒我。

等我从梦中醒来,我一定会告诉你我在梦里的所见所闻,告诉你所有的真实。

引自田涛《第二法门》——梦到酣时不愿醒。

我们为自己设计了很多解释我们这个社会中疑难问题的公式,我们可以随时随地将我们碰到的所有问题,套进那些公式中去,于是我们将得到一个惟一正确的答案:形势一片大好,从来没有这样好过,以后还将更好。

我们的学术研究特别是法学的研究,也被我们的导师们设计了很多既方便又简明的公式。如果我们评价古代的法律制度,我们可以在一个“出礼入刑、刑礼相得、诸法合体、民刑有别”的公式里套算出我们的古人是怎样按照现代人的需要和逻辑去进行思考,当然也要计算出我们今天能够借鉴的价值。如果我们评价某一个历史人物,我们可以利用下面的公式进行套算:如他的历史性、他的阶级性、他的进步性,当然还不能忘记他的局限性和借鉴性。因此任何一个已经作古了的前贤,都应当按照我们的需要重新进行剪裁,我们无法征求被评价人的意见,我们所需要的只是让他们适应我们的时代。即便是我们想要设计未来的法律,我们还可以用我们的公式去套算那些所谓的大陆法或者判例法,不必考虑在遥远的山村生活着的乡民们有多少财产,只要我们为他们制定了一部“物权的法律”,于是所有的悲哀和灾难都可以在我们的公式里找到圆满的回答,哪怕是用这种方法去套算一起起矿难,一场场天灾,一个个人祸,随时都可以找到我们需要的答案。

既然没有人能够禁止我们思考,那就是我们自己放弃了思考的自由。

写进文献的真实,不等于我们所企盼的真实。于是让我们想起几十年前一批怀着和我们一样的热情和信念的人,曾经自发地对当时的社会进行过出于学者的热诚与良知而进行的社会调查,我们也因此被激发出一种冲动,我们想走出去看看,带着我们的头脑和热情,丢弃所有的公式,去寻找属于我们的真实。也许外面的世界真的很精彩。

后记

2001年11月24日至12月2日,我们一行7人亲赴黄岩进行了第一次调查;第二年的6月16日至22日,我们再次去黄岩进行了第二次调查。两次调查的结果已经以《黄岩诉讼档案及调查报告》的形式出版。2003年春天,我受聘于上海大学任教,突如其来的“非典”打乱了人们正常的生活,我所在的大学根据当时的情况,限制师生随便出入以保证不患“非典”。我们每天被关在学校里,而且是在上海市郊区的野马浜,那里原本就十分偏僻,加上“非典”时被限制出入,于是就有了将近三个月与世隔绝的时间。三个月的时间对我来说实在是太宝贵了,我首先将《黄岩诉讼档案及调查报告》完成,剩下的时间把几年来发表的文章作了一番整理,又添油加醋地补写了一些随笔,捆在一起算是一个文集,想来想去起了一个不伦不类的名字——《第二法门》。不想居然还有不少人出来捧场,让我越发地心下不安。

三个月的清闲,大概是我今生碰到的最为集中的一次休息了。野马浜的日子非常清苦,每天我们从食堂打回饭来,自己再炒一炒,热一热.三下五除二就可吃完,这让我想起30多年以前在祖国大西北上山下乡的日子。夜晚,我就带着研究生王旭和教学助手杨彤丹两位跑到教研室,我先起个草稿,由他们输入电脑,大概每天3000字左右,前后干了一个多月,以我在黄岩调查时做的记录和日志为线索,再请同学们根据当时的录音,整理出相应的文字,就这样当“非典”解除的时候,这册“手记”也就基本脱稿。

当时有两、三家出版社看中了这篇稿件,我挑选了其中一家将书稿发给他们,却没想到这家出版社内部好像有些麻烦,前后拖了一年多的时间,也未能成书。我心里偷偷地想,再拖下去搞不好“黄花菜都凉了。”于是千方百计地讨了回来。决定重新整理一份,交给法律出版社出版。因为《黄岩诉讼档案及调查报告》一书就是由这家出版社出版,两部书有着很大的渊源,如果能够在一家出版社出版.倒也算合璧连珠了。

接着,我又几乎用了将近一年的时间来进行重新的整理,我近来读了很多学术文章,其论证之精辟,论点之详明,论据之确凿,我自己一直感到自愧不如。只是那些绝妙的文章其实我是大多数都看不懂的,比如我搞不清楚是中国人原创的,还是由洋人写的,我可爱的同胞们翻译的,虽然是中国字,但是连在一起有点不像中国人说的话。如文中常可见到“在那个思的框架中被再构和整合即以一种范式语境跃至另一个层面上超维的理路之技的表象”。如此绝妙的文字。令我如同坠入五里雾中。好像大家越是看不懂,就越能够证明作者学问的高深。于是我下定决心用最通俗的语言写成一篇“美文”。用简朴直白的文字来表现我内心的激情,我希望看到这本书的人都喜爱这样的表述方法,因为我讲给大家的不过是一段简单的经历。一个边走边看的人随手写下的心得。

我感谢上海大学法学院和上海政法学院给了我一个谋生之所,在那里我可以一面教书一面为稻粮谋。我的好几位研究生不但成了本书最早的读者,而且王旭同学、杨彤丹同学等还帮助我做了不少文字工作。我知道,只有这些年轻的读者们喜爱这一册书,这书才具有真正的价值。我还要感谢清华大学法学院给了我一个容身之所,在那里我可以躲进小楼成一统,潜心读书,安心写作。我还要感谢中国政法大学的研究生高鑫同学、刘冰雪同学、宋黎黎同学、蔡玫同学,她们经常放弃休息来帮我录入文稿,她们的辛勤劳动是这部书得以早日完成的重要保证。当然我还要感谢当年在黄岩进行调查的时候所有的给过我们帮助的人,感谢黄岩司法局的黄筱斌先生,感谢至今仍然生活在大山深处的乡亲们。感谢法律出版社蒋浩先生和曾健先生,感谢法律出版社音像中心摄像师韩京明先生,感谢所有的和我一起去到黄岩进行实地调查的伙伴们。没有这些人所给予的帮助,我不可能参与并且完成了黄岩调查,也不可能将这部“手记”奉献给大家。

田 涛

2005年9月13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被冷落的真实--新山村调查手记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田涛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法律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3658921
开本 16开
页数 24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99
出版时间 2005-10-01
首版时间 2005-10-01
印刷时间 2005-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法律-中国法律
图书小类
重量 0.34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D927.553.502
丛书名
印张 16.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1
155
1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8:5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