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名士/古代社会群落文化丛书
内容
试读章节

游说诸侯

苏秦,洛阳人,曾在齐国拜师求学,跟随鬼谷子先生习艺。他在外游历多年,走了很多地方,一直没人赏识。

归家后,家里人暗地里笑话他,说他不务正业,靠嘴皮子混饭吃,穷困不遇乃是咎由自取。听了这些议论,苏秦既惭愧又伤心,于是闭门不出,苦读姜太公著的兵法书《阴符经》。一年后,领会了书中原意,决定去游说诸侯。

他先去谒见周显王,说自己有治国的本领,希望能为朝廷效力。当楚军借道周的领地去进攻韩国和魏国时,周显王很担忧。苏秦献计说:“让人把路加宽,一直延伸至黄河岸边,这样会引起韩、魏两国的警觉;邻近的齐国、秦国害怕楚国称霸中原,也会因为要救韩、魏而出兵攻打楚国。到时楚国连本土都守不了,哪还能进攻它国呢?如果韩、魏、齐、秦四国不对抗,就算你不借道给楚国,楚国自己也会强行取道。”

周显王认为苏秦的话很有道理,打算留用他。可是身边的大臣都知道苏秦的底细,看不起他。苏秦只好离开了。

经过长途跋涉,苏秦来到了秦国。这时,秦、齐两个大国的关系发生了微妙变化,双方力量处于势均力敌的状态,任何一方想压倒对方都必须凭借他国力量。在这种形势下,苏秦劝说秦王运用“连横”的策略以称霸天下,可是秦惠王听不进去,说:“毛羽未成,不可以高飞;文理不明,不可以兼并。”意思是说,秦国的力量弱小,不足以攻打别国。

秦惠王拒绝苏秦,并不像有人说的那样真正的原因是他刚诛杀商鞅,讨厌游士,所以一概不用。苏秦不死心,又连续十次上书,但终究不能说服秦惠王。这时候,苏秦带的黄金用完了,身上的衣服也破了,资用乏绝,只得离开秦国回老家。

一路上,苏秦穿着草鞋,肩背书袋,形容枯槁,面目黧黑,很苦很累。由于没能博得功名富贵,进了家门,正在织布的妻子不理他,嫂嫂不给他做饭,父母不与他搭话。见此情状,苏秦长叹道:“妻嫂不以我为夫,嫂不以我为叔,父母不以我为子,是皆秦之罪也。”把所有的失意与屈辱,归结在秦王不肯起用他这事上。

经过一番痛苦的思考,苏秦决定发奋苦读,钻研兵书,另外找出路。为此,他日夜攻读,晚上打瞌睡时就用针刺大腿,血流出来了,苏秦也不觉得痛。他把获取金玉锦绣和卿相之位当作自己的奋斗目标。

几年时间里,苏秦不仅读通了姜太公的兵书,还读了许多医农、经济、古代法令、诏诰等典籍;同时,对各诸侯国的山川、河流和物产等情况也进行了细致的研究,并认真分析天下形势。他终于悟出了“合纵”的策略,即六国联合起来对抗秦国;只有这样,弱小的六国才能得以保存。

于是,苏秦以“合纵以抗西秦”的思想作基础,先去劝说燕文侯。燕文侯非常认同他的主意,但考虑到国小力弱,希望能联合邻近的赵国,便提供车马金帛,让苏秦去联络赵王。

到了赵国,赵王听了苏秦的建议,也点头称好。如果这一计谋成功的话,赵国的安全就有了保障。为了进一步扩大联盟的基础,赵王送苏秦“饰车百乘,黄金千镒,白璧百双,锦绣千纯”,让他去说服其他诸侯国的国君,

带着赵王诏书与馈赠的东西,苏秦先后到了韩、魏、齐、楚四国。这四国的国君要么“敬以国从”,要么“奉社稷以从”,纷纷采纳了他的建议,相约合力抗秦。因为苏秦是发起人,所以各国推他做盟约的首领,并授以相印。至于苏秦的地位和作用,《战国策》中是这样描述的:“当此之时,天下之大,万民之众,王侯之威,谋臣之权,皆欲决苏秦之策。”言下之意,六国的安危和百姓的性命都取决于苏秦的谋略。

苏秦成功地说服了诸侯,实现了结盟计划,回赵国去汇报。一路上车马喧闹,随从众多,场面跟君王出行差不多。经过洛阳时,周显王想起以往的事,有些恐惧,于是让人清扫道路,派卿大夫到郊外去迎接、慰问。

在家里,妻子和嫂嫂都不敢正眼看他,只是俯身低头侍候。苏秦笑着问嫂嫂:“以前为什么对我那么傲慢,眼下却这样恭敬呢?”

嫂嫂匍匐向前,当面谢罪,回答道:“因为你现在地位尊贵,又有许多钱财。”

听了嫂嫂的回答,苏秦不禁感慨万分,说:“贫穷则父母不把自己当儿子看,富贵则亲戚畏惧。人生在世上,势位富贵,怎么可忽视啊!”苏秦的话,包括了这样的意思:趋炎附势本是人之常情,但人要是穷了,不要说亲威,连父母都不把自己当儿子看。因此人活在世上,权势富贵是不可缺少的。

苏秦回到赵国后,赵王封他为“武安君”。接着,苏秦投了一份文书给秦国,让秦国也知道六国联盟的事。由于盟约的存在,秦国不敢兵出函谷关,长达十五年。

谍齐事迹

六国结盟的时间长了,对秦国很不利。秦国于是挑唆齐、魏,让齐、魏跟自己一块攻打赵国。

作为盟友的齐、魏也前来进攻赵国,赵王责怪苏秦,认为他没处理好外交上的关系。呆在赵国的苏秦,怕赵王降罪,便请求出使燕国,伺机报复齐国。苏秦离开赵国,标志着联盟的最终解散。

苏秦选择去燕国,一是因为燕文侯已死,继位的燕易王娶了秦惠王的女儿;二是在丧事期间,齐国趁机攻占了燕国十座城池。苏秦一到燕国,燕王立即召见他,说:“以前你到燕国,在家父的帮助下见到赵王,才有六国结盟的功绩。如今齐国毁弃盟约,先攻赵,再攻燕,等于让天下人耻笑你,你能为我取回失去的城池吗?”苏秦满口应承下来。

苏秦见了齐王,先磕头庆贺,接着仰面吊唁。齐王觉得很奇怪,就问为什么。苏秦答道:“我听说,人饿了之所以不吃毒药,是因为填饱肚子与饿死是一码事。燕国现在虽然弱小,但燕王是秦王的女婿,天下哪有丈人不帮女婿的呢?大王掠夺燕国的城池,与秦国结仇,引来精兵进攻。齐国这样做,跟吃毒药止饥没什么区别。”

齐王听了,顿时脸色大变,急问有什么办法。苏秦说:“要想转祸为福,必须归还燕国的十座城池。燕国不动兵卒就得回了城池,自然高兴。秦王明白这是给他面子,肯定也高兴。这是所谓的弃仇人而得朋友,有利于成就霸王之业啊。”齐王连声称好,于是把十座城池交还了燕国。

正当苏秦为完成了使命而庆幸时,有人诋毁他,说他是“左右卖国,反覆之臣”,会趁机作乱。闲言传进苏秦耳朵里,他担心回到燕国后,燕王将加罪于自己。为了消除猜疑,说明自己是因忠信而得罪,苏秦给燕王讲了一个故事——

有个人在远方做官,他的妻子在家与人私通。丈夫快回来了,通奸者很恐惧,妻子说:不用担心,我已经准备了毒酒等着他呢。三天后,丈夫到家,妻子让妾向丈夫敬酒。妾想说酒里有毒,但畏惧主母;不说呢,又怕害了主父。于是她假装跌倒,摔碎酒杯。主父见状大怒,抽打了妾五十鞭,以示惩罚。妾的摔倒,既救了主父又救了主母,但仍逃不过五十鞭的毒打。妾的过错在于忠信和无罪,我的不幸跟她差不多啊!

燕王明白苏秦是无辜的,不但让他官复原职,还更加器重他。

在燕国呆的时间长了,苏秦与文侯夫人(也就是燕王的母亲)的关系日渐暧昧。事情让燕王知道了,燕王没什么异常表现,只是对苏秦益发敬重。苏秦害怕被诛,便对燕王说,自己在燕国不能使诸侯重视燕国,只有在齐国才能提高燕国的地位。燕王回答说,你想怎样就怎样吧。

于是,苏秦诈称在燕国犯了罪,逃到齐国,并且取得了齐宣王的信任。不久,宣王去世,滑王继位。苏秦说服滑王厚葬宣王,又怂恿滑王大建宫室苑囿。这样做,使齐国劳民伤财,无力侵犯燕国。

为了牵制齐国,苏秦又做了两件事:一是与齐国大夫争宠,离间齐国君臣。如,挑拨滑王与齐相田文之间的关系,使田文无法留在齐国,逃往魏、秦,最终成为反齐的力量。二是极力鼓动滑王攻打宋国,这对燕国有利。因为宋在齐南,燕在齐北,齐攻宋,自然减弱了对燕的威胁。另外,宋与楚、魏交界,齐攻宋,楚、魏势必与齐国争地,引发战争。

苏秦在齐,始终贯彻使齐“西劳于宋,南疲于楚”的策略,以便造成齐国多方树敌。滑王不知是圈套,前后三次攻宋,尽管最终灭了宋国,却导致了五国伐齐。公元前284年,由乐毅为将,率领燕、赵、魏、韩、秦五国的兵力攻齐,几乎灭了齐国。

苏秦死后,他做间谍的事被捅了出来。齐人大怒,但为时已晚,毕竟事实无法改变了。

P16-19

后记

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有的事情已经消失,有的事情正在消失,但不该忘记。用这句话来描述古代名士,是最合适不过了。

古代乃至近代的名士,虽然离我们久远了,但他们身上有许多东西值得后人学习。譬如他们非凡的才学,高洁的品行,超然物外的处世态度,永远追求自由与人格独立的精神,对弱者的深切同怀与关爱,等等。但是,名士身上有时也表现出一些让人难以理解和接受的毛病,如恃才傲物、醉酒骂座、喜欢嘲讽人等。

谚语说,“人无完人,金无足金。”名士是生活在不同时代、不同环境下的具体个人,他们的言行不可避免地要打上时代环境的烙印。此外,人虽然是万物之灵,但仍然列于动物的范畴内,所以身上或多或少会带着某些与生俱来的缺陷,这又可称为人性的弱点,名士当然也不例外。

我们无法苛求古代名士要如何去说、如何去做,却可以改变我们对他们的态度。两千多年前的孔子在这方面提出了很好的建议。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又说:“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这些话语,颇值得人思考、借鉴。

事实上,我们不可能与古代的名士同行,也不可能亲眼目睹他们的风采了。但是,我们可以了解他们的生平事迹及轶闻趣事,从中汲取智慧,学些做人的道理,以不断充实和完善自身。

魏徵死后,唐太宗李世民不胜惋惜,说过一句非常有名的话:“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撰写名士的故事,就是希望能起到这方面的作用。

由于水平有限,再加上时间仓促,书中肯定存在不少疏漏之处,敬请读者谅解与指正。

周榆华

2008年11月8日

目录

第一章 先秦两汉时期的名士/001

 诸子争鸣与游士竞进/003

早期名士概述/003

诸子争鸣与游士竞进/006

 佩六国相印的苏秦/015

游说诸侯/016

谍齐事迹/018

身后是非/019

 润色鸿业与党人清议/022

润色鸿业/022

党人清议/025

 清议的先驱人物李固/035

殿廷对策/035

荆州治盗/037

立嗣遇难/038

门第遗风/039

第二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名士/041

 门阀士族与名士清谈/043

门阀士族/043

名士清谈/049

 口不臧否人物的阮籍/057

醉酒避祸/058

越礼任诞/059

两性关系中的异彩/061

与嵇康之比较/062

阮氏门风/064

 庄园经济与魏晋风度/067

庄园经济/067

魏晋风度/071

 胆识超常的谢安/079

出山/080

傲人的功勋/082

对子弟的教育/084

贤内助/087

第三章 唐宋时期的名士/089

 漫游山川与行卷风气/091

漫游山川/091

行卷风气/094

 啸傲凌王侯的天才诗人李白/106

苦读与漫游/106

供奉翰林/109

获罪流放/113

轶事数则/114

 书斋苦读与词乐侑觞/118

书斋苦读/118

词乐侑觞/124

 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苏轼/129

座师困惑/130

乌台诗案/132

黄州生活/136

贬逐岁月/138

第四章 元明清时期的名士/143

 科举取士与才俊不第/145

科举取士/145

才俊不第/150

 山中宰相陈继儒/154

弃诸生,做隐士/154

拒荐举,做闲人/157

闲人的名气与生计/160

 城镇经济与卖文谋生/164

城镇经济/164

卖文谋生/170

 一枝一叶总关情的郑燮/178

扬州卖画/179

宅心仁厚/侣1

赈灾济民/183

难得糊涂/186

轶事一则/189

第五章 名士的个性特征与社会生活/191

 名士的个性特征/193

名士的才智/193

名士的嗜好/204

对待生死的态度/209

 应变才子纪晓岚/212

少年神童/213

对联风波/215

殿廷应对/217

巧联破案/219

谪戍伊犁/222

 名士的社会生活/225

名士的爱情婚姻/225

名士与权贵及商贾的交往/234

名士之间的来往/238

 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242

游仕与辞官/242

归园田居/245

后记/249

序言

人类社会自古就是以群落为单元的,而每个单元都有自己的生存方式和文化内涵及其历史传承。虽然有些群落为社会的最底层,不为主流社会所认可,但他们仍按自身的方式存在着发展着,并绵延几千年,创造了自己的历史和文化,并使其成为中华五千年历史的丰富和文化补充。正所谓“高处不胜寒,低处纳百川”,其中的文化令人玩味反思。

目前在我国图书市场还没有一套自成体系的“群落”文化丛书,因而,根据其特点我们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概念,即社会群落文化。旨在从文化的视角全新解读古代社会群落文化内涵,并力图填补我国非主流文化的空白。

中国人群的划分,最早是从商周开始的,士农工商的定位一直延续了数千年,这是社会人群的主流。但在此之外,还有许多以其它职业为生的群体,他们也许人数不多,但对社会的影响却是极大的。其中有些群落,如侠客,以除暴安良为己任,是社会的稳定因素;而像流氓土匪这种群落则增加了社会的混乱和动荡。伶楼艺人在旧时代大多包含辛酸,身世之悲令人一掬同情之泪;而在今天,他们却成为社会文化的代言人,成为人们追捧的艺术家。因此,无论从哪个角度讲,了解过去对于今天的人们来说都是必要的。社会人物虽然形形色色,但万变不离其宗,了解过去,也是为了知道今天,预见未来。

编 者

内容推荐

世界文明古国创造的人类伟大文明,唯独华夏文明独存,其他的文明都衰落、消失了。这里的原因很复杂,但华夏文明中由于有群落生态的光辉,得以使这一文明延续下来,确是毋庸否认的。《古代社会群落文化丛书》将中国古代群落生态看做是中华五千年文明得以延续发展的道德力量,是华夏文明的奇葩。研究中国文明史如果忽视中国古代群落生态。是极其不应该的。现在,西方人都承认了我们古代的群落生态,为什么我们自己还要忽视,不站出来进行全面研究,以弥补这一疏忽呢?

本丛书通过对中国古代群落生态作为具象进行深入探讨,从而寻找其与现代生态伦理文明的转化机制,对其当代价值进行客观的分析和考察。在研究方法上,坚持以唯物史观作指导,既多方面揭示,又重点突出:既纵向考察,又横向比较。将研究对象始终置于人类社会发展和生存的大背景之中,以便古为今用,促进社会主义道德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

编辑推荐

什么样的人才算是“名士”?

名士,首先是“士”,即“四民”之一,是构成社会群落的一个单元。其次,“士”是一个涵盖面比较广的阶层,既包括社会地位很高、享有各种特权的公卿贵族,又包括无以安身、四处游食的山人词客。

当然,这些都是简要的描述,不同时期的名士所表现出来的性格特征各不一样。在本书的篇章里,将具体进行分析和论述。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名士/古代社会群落文化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周榆华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社会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8724669
开本 16开
页数 24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50
出版时间 2009-03-01
首版时间 2009-03-01
印刷时间 2009-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政治
图书小类
重量 0.40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D691.71
丛书名
印张 16.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9
170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1:2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