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致师长/零距离名家笔下的灵性文字
内容
编辑推荐

今天,当我们面对朱自清的《背影》、鲁迅的《藤野先生》、周作人的《故乡的野菜》,面对冰心的《寄小读者》、巴金的《怀念萧珊》、郁达夫的《故都的秋》等文章时,总能感觉到这些优秀的散文都以其各自的方式和饱含的情感打动着我们的心。本书是“零距离名家笔下的灵性文字”社会编中的一册,“零距离名家笔下的灵性文字”大型散文系列丛书以大致相同的描述对象将作家们特色各异的情感表述分门别类,以期传达出人类对于自然界、对于人类社会不同事物的情感,也可用以比较面对同一客体时各位作家不同的情感表达与写作风格。

内容推荐

这里,有优美而浪漫,让人馨香练怀久久不忘的心灵独白;这里,有启迪青春、点缀人生、畅想世纪的人生感悟;这里,有最具有代表性的或伤感或甜蜜或浪漫或纯情的爱的故事;这里,有诗一样的文字,格言一样的论说……百年经典,今文观止,名篇美文,分类结集,传递恒久和共通的人类情感,名家笔下的灵性文字,尽收“零距离名家笔下的灵性文字”中!

目录

现代作家

韦君宜/不能忘记的老师

文洁若/我的日语启蒙老师海卓子

巴金/怀念鲁迅先生

艾青/忆白石老人

冰心/我的老师

吴组缃/清风明月高山流水

何其芳/老人

张中行/叶圣陶

陆蠡/私塾师

徐中玉/大学时代我的老师们

萧红/回忆鲁迅先生

梁实秋/我的一位国文老师

鲁迅/藤野先生

谢冰莹/我认识的亚子先生

臧克家/老哥哥

蹇先艾/茅店塾师

当代作家

门瑞瑜/榕树常青

马力/学人之风

马步升/雪地上的火焰

王本道/记我的一位老师

王安忆/怀念萧军先生

王蒙/华老师,你在哪儿

牛彝/地理老师

卞毓方/北大三老

石英/没有忘记的历史课

石河/烛光里的思念

石湾/作家里的乡亲

卢杨/那一年爷爷放声歌唱

叶辛/我所认识的蹇老

冯小涓/生命的依托

曲力秋/朱镕基告别清华大学

朱梦夕/村长一家人

米讶/还有什么比怀里揣着一个酒瓶更为高尚

红孩/浩然是我师

吴泰昌/听朱光潜先生闲谈

余光中/文章与前额并高

宋含露/剪影

宋晓杰/愤怒的亲情

张守仁/旅伴素描

张艳茜/忧郁的小提琴声

张曼菱/世纪末的怀念

陆文夫/我的塾师

阿丹/谁是那只“蝴蝶”

陈建功/我作哀章泪凄怆

陈恩和/朱东润先生

陈德富/戏痴

林非/怀念方令孺老师

周明/王炳南回故乡

周晓枫/小荷

郑荣来/求过冰心四件事

祝红蕾/我暗恋过的老师

赵丽宏/师母

胡昭穆/语文老师

聂卫平/邓老爷子

贾平凹/念蒙万夫老师

铁凝/您的微笑使我年轻

徐开垒/纪念沈尹默先生

徐刚/遥想艾青

徐鲁/华老师

殷健灵/表达空白

唐渴/我的罗语老师们

资华筠/“我再来!”永远回响着

黄蓓佳/敬礼,白桦树

黄霞君/走近亚老

萌娘/秋天的钟

梅洁/鹏远老师

梁晓声/致老师

韩少华/老师窗内的灯光

雁声/阳光下,给自己留一个位置

楼肇明/大雁的驿站一

外国作家

[韩国]李美爱/奶奶的手

[加拿大]依旭/沈从文大哭

[美国]莫马迪/通向雨山之路

试读章节

我爱把她想像成一个孩子。她出生的时候,切沃瓦人正处在最后的辉煌时期。一百多年来,他们统治着那片旷阔的山区,这山区从烟山河延伸到红河,从加拿大河的源流延伸到阿肯色河与锡马龙河交汇的地方。与科曼契人一起,他们统治着整个南部大平原。战争是他们神圣的事业。他们是世界上迄今所见过的最优秀的骑手。

然而,战事之于他们显然不是为了生存,而是出于天性。他们怎么也不能理解美国骑兵那坚韧不拔、不屈不挠的进攻。最后,四分五散、供给不足的切沃瓦人,在凄冷的秋雨里被逐到了埃斯塔卡多平原。他们陷入了焦虑之中。在帕洛杜拉峡谷,他们赖以活命的一切储备落入了强盗之手。当时,除了命,他们什么都没了。为了活命,他们在西尔堡向美国骑兵投降了。他们被囚禁在古老的石牢里。外婆虽免去了十年八年的高墙之辱,但她一生下来就饱尝了失败的哀苦。那是老兵们凄黯的仇怨。

外婆的名字叫阿奥。她属于北美所孕育的最后一种文化。她的先祖,大约三百年前从蒙大拿西部的高地来到这里。他们是山民,是一个神秘的游猎部落。他们的语言永远无法确切地归入任何类族。17世纪,他们开始了漫长的东迁和南迁。这是一次通向曙光之旅,他们被引入了一个黄金时代。在迁徙途中,切沃瓦人受到了鸦族人的友好礼待。鸦族人把大平原的文化和宗教传给了他们。他们得到了马。他们那古老的游牧精神顿似腾空而起的鸟禽,在平原上自在地翱翔。他们还得到了神圣的太阳舞偶像“太密”。从此,太密也成了他们的崇拜物和偶像。他们沐浴着太阳神性的福光。他们多少还接受了命运观以及英勇的自豪感。当他们进入南部大平原的时候,他们已彻底脱胎换骨,不再是纯粹的衣食的奴隶。他们成了一群骄横和危险的斗士、盗贼、猎人,同时又是太阳的祭司。据他们起源的神话说,他们是从一根空心木头里来到世上的。从某种角度看,他们的迁徙正是一个古老预言的结果。他们确实来自一个没有太阳的世界。

外婆虽然在雨山的阴影下度过了她的一生,内陆绵绵无尽的山景却像记忆一样融进了她的血液。她能够娓娓述说鸦族人的故事,虽然她不曾见过鸦族人;述说黑山的故事,虽然她不曾到过黑山。我想亲眼看看外婆用心灵的眼睛看得那么真切、那么完美的所在。于是,我长途跋涉了一千五百英里,开始了我的朝圣之旅。

我原以为,黄石(即黄石公园)就是世界的峰巅。那里有幽深的湖,黑鸦鸦的参天古木无边无际,峡谷、瀑布穿梭其间。然而,那地方美则美矣,却令你无端生出悠闲之感。无论你面对何方,天边都近在咫尺,伸手可及。高耸的林墙上浓阴蔽天,偶尔有几道深邃的裂缝。山中绝对地自由自在。但这自由只属于鹰、獾、熊、麋。切沃瓦人凭他们目力所及估摸着自己的地位。在荒野之上,他们坚定而迷茫。

从东面下山,高地的草坡楼梯似地伸向平原。7月,洛基山脉内侧的山坡上,亚麻、荞麦、景天、飞燕草葳蕤繁茂。土地露出脸儿,平地的边界向后退缩着。远方的树丛和正在吃草的动物吸引着我们的视线,令我们禁不住在心里幻化着种种奇观异景。白天,太阳要走老长老长的路;天空无限旷远,没有穷尽。空中翻腾着滚滚云涛,硕大的云影水波似地从农作物上悠悠游过,把阳光切割得支离破碎。更远的前方,鸦族人和黑脚人生息的平原上,一片橙黄。草木樨占据着山山岭岭,一心一意要把泥土盖个严严实实。切沃瓦人在大迁徙的途中,在这里歇了一阵。他们一到这儿,立即感觉到必须改变一下自己的生活方式了。太阳在平原上悠游自在地照着。正是在这块土地上,有着某种神性。切沃瓦人踏上鸦族人的土地时,望见岩羊河对岸,群山背阳的地方浸沐在黑森森的曙色里,而种着作物的梯田上阳光充沛。夏至一过,太阳这位最古老的神灵开始晃晃悠悠,踟蹰不前。此时,切沃瓦人还不想折向南面山下的洼地,他们必须让他们的热血从北方的隆冬流回自己的体内。他们再一次望一眼群山,便带着太密踏上了东进之途。P368-369

序言

情感,是人作为主体与客体之间(包括自然界与人类社会)所发生的一种特殊的关系,是人因为客体满足了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主观体验。它源于欲,生于感,至于情,甚至渗入了理。人们在共同的社会生活中或追求某种社会性目标的过程中被诱发出来的带理性的情感经验,形成人的社会性情感,具体表现为推己及人,即能把情感移向社会,推广到社会。古往今来,人们对于自然界,对于人类社会,产生了丰富多彩、绚丽多姿的情感,这些情感又具有共通性,甚至模式。

抒情是中国文学创作的主要动因。刘勰《文心雕龙》说:“人禀七情,应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古人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发而为文,则可以咏,可以觞,可以兴观群怨,从而产生了我国文学史上许多著名的篇章。成功的作品在于能以新颖的方式表达出独特的情感,相比较于小说、戏剧、诗歌,散文是最适合抒发情感的文体。今天,当我们面对朱自清的《背影》、鲁迅的《藤野先生》、周作人的《故乡的野菜》,面对冰心的《寄小读者》、巴金的《怀念萧珊》、郁达夫的《故都的秋》等文章时,总能感觉到这些优秀的散文都以其各自的方式和饱含的情感打动着我们的心。

因此,我们策划组织了这套“零距离——名家笔下的灵性文字”大型散文系列丛书,以大致相同的描述对象将作家们特色各异的情感表述分门别类,以期传达出人类对于自然界、对于人类社会不同事物的情感,也可用以比较面对同一客体时各位作家不同的情感表达与写作风格。

“零距离”散文系列丛书共分两编十卷,三百万字,其中“社会编”包括《致父母》、《致师长》、《致爱人》、《致友人》、《致孩子》五卷;“自然编”包括《致大海》、《致高山》、《致森林》、《致小鸟》、《致故乡》五卷。在每一卷题材的划分上,我们都作了较大的延伸,如《致大海》,除了大海,还含有江、河、湖、潭、溪,只要和水联系在一起就一并收入。再如《致爱人》,爱人不单指夫妻双方,还包括恋人、情人。在每一卷的具体内容选择上,我们不仅考虑作家的代表性,还考虑所写对象的多样性,比如《致小鸟》,我们尽可能地实现百位作家写百篇动物。同样,在《致大海》、《致高山》等卷中也大致体现了这样的想法。

我们提倡作家写灵性散文,其核心就是作家要用简练朴实的语言来书写对自然、对人生的感悟与热爱。收入本丛书的散文都是这方面最为优秀的作品,我们称之为“美文”——一种人们之间相互传达情感的特殊文体。我们相信,它不仅给人以艺术美的享受,还给人以精神的陶冶,情感的熏陶。对于青少年来说,这是成长中人生教育的重要一环;对于成年人而言,也可以相互勉励,相互慰藉。文学一直在发展,而人类的情感却永恒。我们希望,本丛书所传达的美好情感能促进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相处;我们也希望,永恒和共通的人类情感能使本丛书获得长久的生命力。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致师长/零距离名家笔下的灵性文字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红孩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学林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7301042
开本 32开
页数 37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10
出版时间 2006-05-01
首版时间 2006-05-01
印刷时间 2006-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385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16
丛书名
印张 12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11
148
2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8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15:57: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