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无人军队(自主武器与未来战争)/北京大学战争与战略研究丛书
内容
作者简介
(美)保罗·沙瑞尔,美国知名智库新美国安全中心不错研究员,科技与国家安全研究项目主管。2008-2013年,沙瑞尔在美国国防部长办公室工作,为制定无人与自主系统、新兴武器技术等领域的政策规划发挥了关键作用。沙瑞尔是美国陆军空降兵、游骑兵学校毕业生,曾任美国陆军第3游骑兵营特别作战小组指挥官,多次在伊拉克和阿富汗战场履行任务。沙瑞尔是美国华盛顿大学很好毕业生,先后获得物理学学士、政治经济与公共政策硕士学位。在《纽约时报》《外交政策》《国家利益》等报刊发表文章多篇,并在CNN、福克斯新闻、NPR和BBC等媒体接受访谈发表评论。他还多次在美国国会参众两院的武装力量委员会提供证词,并在联合国、北约、五角大楼、中情局等机构会议发表演讲。
朱启超,国防科技大学前沿交叉学科学院国家安全与军事战略研究所所长,国防科技战略研究智库研究员,《国防科技》期刊编委。曾为英国伦敦国王学院战争研究系不错访问学者,多次应邀参加中美网络安全对话、新加坡香格里拉对话、北京香山论坛、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并发表演讲。主持承担国家社科基金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等十余项,在《中国军事科学》《中国靠前战略评论》《美国研究》等报刊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出版著作(教材)5部。主要研究领域包括网络安全战略与政策、人工智能与国家安全、信息技术与军事革命等。
王姝,国防科技大学前沿交叉学科学院国家安全与军事战略研究所、国防科技战略研究智库研究助理。先后在《日本学刊》《现代靠前关系》等报刊发表人工智能与国家安全、日本科技战略与政策方面的学术论文多篇。
龙坤,国防科技大学文理学院研究生,国防科技战略研究智库实习研究员。先后在《美国研究》《世界知识》《外国军事学术》等报刊发表网络安全战略与政策、人工智能与国家安全方面的学术论文十余篇。
书评(媒体评论)
太惶恐了!正如这本非凡的书所揭示的,我们正
快速进入这样一个时代,战争中的重大生死将不是由
男人或者女人,而是由人工智能所决定。我们是否已
经为人类历史上这场最深刻的战争转变做好了准备?
未来几十年,这本富有启发性的书将引领对这个问题
的讨论分析和相关实践。
——詹姆斯·斯塔夫里迪斯海军上将,前北约盟
军最高指挥官,《海权:世界海洋的历史与政治》作

本书是关于未来战争技术的匠心之作。从一名前
美国陆军游骑兵队员到防务分析专家,保罗·沙瑞尔
在这两个角色之间游刃有余。他娴熟地融合独特的个
人经历和深思熟虑的分析,给我们带来了一份关于机
器人与战争的思想盛宴。
——彼得·W.辛格,畅销书《遥控的战争》《幽
灵舰队:下一次世界大战》作者
自主武器时代已经到来。在本书中,保罗·沙瑞
尔将他作为战士的经验和作为防务分析专家的洞察力
完美结合,全面描绘了自主武器时代的可能图景。他
娴熟地将未来武器系统、人工智能以及政策需求融为
一体,为任何对军事技术及其影响感兴趣的人提供了
一本必读书。
——阿米尔·侯赛因,Spark Cognition公司创
始人兼首席执行官,畅销书《智能机器》作者
后记
带着对人工智能与未来军事革命的浓厚兴趣,我和我
的同事王姝、龙坤一起完成了对新美国安全中心高级研究
员保罗·沙瑞尔的新著《无人军队:自主武器与未来战
争》一书的翻译。翻译工作既是一种阅读的过程,也是与
作者及书中被采访者的重新对话。我们深感人工智能尤其
是自主武器的诞生与应用,正在深刻改变现代战争的样
式,带来许多前所未有的新挑战。希望本书中文版的推
出,能够促进中国学术界、产业界、军方等各领域关注人
工智能的人们深化对人工智能军事化应用的认识,并激发
读者更多的讨论与争鸣。
朱启超主译引言、第五部分、第六部分及结语,撰写
译者序及译后记,并进行全书统稿和审校;王姝主译第一
部分、第二部分,并协助翻译第六部分第21章;龙坤主译
第三部分、第四部分,并协助翻译第二部分第8章和第五
部分。国防科技大学本科学员战略研究俱乐部栾益峰、涂
德洋等同学协助翻译了书中有关图表,郭力源、王思涵、
丁凌、窦青煜、刘凡等同学辅助翻译了索引、注释及缩略
语,成子青、刘世旋、马钺等同学协助审校了书中相关内
容。
在翻译出版过程中,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院副院长
于铁军教授热心推荐,世界知识出版社编审袁路明老师给
予了耐心、细致和专业的指导。国防科技大学前沿交叉学
科学院、国防科技战略研究智库的领导和专家给予了大力
支持。在此,一并向上述给予指导、帮助、支持和鼓励的
领导和朋友致以诚挚的谢意。
文中错漏之处,概由译者负责,并希望读者不吝提出
宝贵意见和建议,以便再版时改进。
译者
2018年12月18日
目录
丛书序言
译者序
引言 生杀大权
第一部分 今天的“机器人启示录”
第1章 即将到来的“蜂群”
军用机器人革命
第2章 “终结者”与“鲁姆巴”
自主性的含义
第3章 杀人机器
自主武器的前世今生
第二部分 制造“终结者”
第4章 未来已来
自主导弹、无人机和机器人蜂群
第5章 谜宫内部
五角大楼正在研发自主武器吗?
第6章 跨越门槛
批准发展自主武器
第7章 第R次世界大战
世界各国开发的机器人武器
第8章 车库机器人
DIY杀人机器人
第三部分 失控的枪
第9章 机器人的胡作非为
自主系统的故障
第10章 指挥与决策
自主武器能安全使用吗?
第11章 黑箱
深度神经网络构筑的怪异世界
第12章 故障的致命性
自主武器的风险
第四部分 闪战(flash war)
第13章 机器人VS机器人
关于速度的军备竞赛
第14章 隐形战争
网络空间的自主武器
第15章 “召唤恶魔”
智能机器的崛起
第五部分 禁止自主武器的斗争
第16章 接受审判的机器人
自主武器与战争法则
第17章 没有灵魂的杀手
自主武器的道德拷问
第18章 玩火自焚
自主武器与战略稳定性
第六部分 避免世界末日:自主武器的军控政策
第19章 半人马战士
人类与机器的组合
第20章 教皇和十字弩
军备控制的混乱历史
第21章 自主武器是否不可避免
寻找机器人的致命性法则
结语 没有天定命运,而是人类主宰未来
缩略语
索引
后记 机器人武器如何改变战场样貌
致谢
译后记
精彩页
即将到来的“蜂群”
军用机器人革命
加利福尼亚州中部群山起伏,一个暖洋洋的下午,一群由保丽龙(Styrofoam)①材料制造的无人机正由发射器逐个弹射至空中起飞,它们发出刺耳尖利的蜂呜声,逐渐消失在加州如宝石般湛蓝的天空中。
“蜂群”无人机行动迅捷而凌厉。我看了看站在我身边的无人机操作员,惊讶地意识到,他根本没有实施任何操作,这群无人机完全是在自主飞行。这种想法有些可笑——毕竟,我来到这里的目的就是为了观察它们,但它们不依赖人的操作,自主飞行得如此灵活,还是超出了我的想象。这群无人机的行动目标明确,非常引人注目。我认为它们具有非常大的作战潜力,但也觉得“蜂群无人机”战的想法有些疯狂。
我曾在加利福尼亚州罗伯茨军营(Camp Roberts)参观过由美国海军研究生院(Naval Postgraduate School)研究人员实施的世界上第一次“蜂群战”。与“捕食者”等无人机由飞行员在地面上进行视距内遥控起飞不同,“蜂群战”中使用的无人机可进行批量操控。在这次试验中,20架无人机进行了一场十对十的激烈缠斗,除射击为虚拟操作外,所有飞行活动及机动都是真实的。
这些无人机从发射架渐次起飞,凭借机载自动驾驶仪控制飞行。它们不依靠人工指令独立爬升至指定高度并排成两队,随后传回“集结完毕”,红军与蓝军盘桓在预定飞行区域,随时准备进人战斗状态。
红军指挥员有点紧张地搓着手掌,对这次战斗充满期待。其实,他唯一的工作就是按下“开始”按钮,从这一点来说,他比我更像一名旁观者。
杜安·戴维斯(Duane Davis)开始倒数:“各蜂群准备…3,2,1,开火!”他原是美国海军的直升机飞行员,退役后转型成为设计蜂群算法的程序员。
红蓝两军的指挥员都将己方的所有无人机投人作战。杜安尼激动地大喊:“开战吧!”两军无人机毫不迟疑地接近对方,开始近距离“贴身肉搏”,似乎成为了一个整体。战斗仿真射击的结果则显示在计算机屏幕顶端:
“74号无人机向33号无人机开火”
“59号无人机向25号无人机开火”
“33号无人机中弹”
“25号无人机中弹……”
操纵蜂群行动的是一种名叫“贪婪射手”(Greedy Shooter)的简单算法,在这种算法下,每架无人机都可进入绝杀位置攻击对方,而指挥员只需选择让无人机进行等待、跟随、攻击还是着陆,然后下达“开始”指令即可。除此之外,蜂群的所有行动都是全部自主的。
红军指挥员的电脑屏幕上闪烁叠压着一行又一行的代码,单凭数据很难看出哪方最终获胜。从肉眼来看,它们的战斗好像一团乱麻,我完全找不到头绪。戴维斯和我说,他有时能够分辨出哪架无人机正在追逐。
被击中的无人机一旦开关由绿色变为红色,便必须退出战斗。得分由“裁判者”(the Arbiter)软件给出,红军以击落4架的战绩领先于蓝军的2架。随后,战斗进入胶着状态,无人机蜂群开始盘旋追逐,谁都不能击落对方。对此,戴维斯解释说,这是由于双方蜂群使用了同样的机身、同样的控制系统和同样的算法,有时,红蓝两军甚至会陷入战斗僵局,谁都无法赢得先手。
戴维斯重启战局,战斗进入第二轮,红蓝两军返回到预定空域。指挥员下达“开始”命令后,双方蜂群又开始了战斗。这一轮,双方以三比三握手言和。第三轮中,红军以七比四赢得决定性胜利,红军指挥员也因此受到表扬。他轻声地笑了笑说,“是我按的按钮”。
从自主驾驶汽车到清扫机器人和老人看护机器人,机器人产业的发展不仅改变着工业化面貌,也改变了战争。2018年全球军事机器人产业产值已达75亿美元,①许多国家也开始在战场上广泛应用各种空中、地面和海上军事机器人。
相比传统由人驱动的载具,机器人因不受人员的各种物理限制,在战场上拥有众多先天优势。无人载具可以更小型化、轻量化,速度更快且机动性能更好,战场生存能力强,可持续几星期、几个月或几年留驻战场。此外,因为不涉及人员伤亡,它们还可代替人类执行风险性较高甚至自杀性的作战任务。
但机器人也存在明显短板。由于将人员从载具上移除,它们失去了人类大脑这个地球上最先进的认知处理设备。此外,目前大多数军事机器人都由人类远程或遥控操作,对通信链路要求极高。一旦链路受环境因素出现干扰或堵塞,便会严重影响作战效果。如果失去通信能力,这些机器人便仅能实施极简单的任务,自主作战能力非常有限。
因此,解决方案是让军事机器人具备更高的自主性。
P11-13
导语
《无人军队:自主武器与未来战争》一书中的一些观点和立场,自然是带有美式的霸权色彩以及对于其他国家的某种优越感,比如他将叙利亚、伊拉克等国家称为“流氓国家”,等等,需要读者在阅读时加以分辨。编者将《无人军队:自主武器与未来战争》一书译成中文,介绍给中国读者,并不代表我们都认同作者的观点和立场,而是为继续推进人工智能与未来战争的研究与讨论,提供有益的参考。
序言
2018年4月,看到美国智库新美国安全中心高级研究
员、科技与国家安全研究项目主管保罗·沙瑞尔的新著
《无人军队:自主武器与未来战争》,我们眼前一亮。这
本书以冷峻的视角、鲜活的事例、丰富的实践,系统研究
了自主武器出现后所带来的战争样式、战争规则、军备竞
赛与军备控制等新问题,以及对于战争法及战争伦理带来
的新挑战。同时,作者还就人工智能对人类未来命运的影
响发出了终极之问,是人类在机器崛起面前接受天定命
运,还是不断适应新的人机关系而主宰未来。
保罗·沙瑞尔拥有物理学学士学位和政治经济与公共
政策硕士学位,这种文理结合的知识背景使他在人工智能
与战争的相关战略问题上具有灵活的驾驭能力。他曾在美
国国防部长办公室工作,作为负责国防政策的助理国防部
长的特别顾问,为制定无人与自主系统、新兴武器技术等
领域政策规划发挥了关键作用。在进入国防部工作之前,
他还曾在美陆军第3游骑兵营一个特别作战监视小组担任
指挥官,多次在伊拉克和阿富汗战场履行任务。这种丰富
的阅历为沙瑞尔深入分析自主武器与战争的关系奠定了重
要基础,建立在丰富阅历基础上的学术研讨使他在字里行
间不时闪现出独有的洞察力。沙瑞尔为写作本书,还到美
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和美军“宙斯盾”训练与支援中
心等地做了大量的访谈及实地考察,积累了第一手翔实的
素材。知识储备、实践体验和丰富案例,使得沙瑞尔在写
作过程中信手拈来.也让读者拥有了生动有趣的阅读体
验。
当然,作者在《无人军队:自主武器与未来战争》一
书中的一些观点和立场,自然是带有美式的霸权色彩以及
对于其他国家的某种优越感,比如他将叙利亚、伊拉克等
国家称为“流氓国家”,等等,需要读者在阅读时加以分
辨。我们将《无人军队:自主武器与未来战争》一书译成
中文,介绍给中国读者,并不代表我们都认同作者的观点
和立场,而是为继续推进人工智能与未来战争的研究与讨
论,提供有益的参考。
2016年以来,笔者先后应邀参加了新加坡香格里拉对
话、世界和平论坛、北京香山论坛、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等
活动,这些大型论坛的议程中几乎都设有“人工智能与未
来国防”“人工智能与军事革命”或“人工智能与国家安
全”等议题,人工智能如何影响未来战争样式、如何影响
未来作战方式、如何影响未来军队建设等成为世界各国防
务官员、军事指挥官和智库专家关注的焦点。
人工智能已大踏步走上战场
人工智能是现代信息技术的重要分支,广义的人工智
能主要研究如何让计算机去完成以往需要人的智力才能胜
任的工作,如何应用计算机来模拟人类某些智能行为的理
论、方法和技术。狭义的人工智能主要研究机器人及其相
关技术。世界上第一台可编程的“巨人”计算机诞生于第
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英国,其目的就是为了帮助英军破译
德军密码。自那时以来,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
的发展应用使得军事领域发生着日新月异的革命性变化,
人工智能越来越多地走上战场,深刻改变着战争面貌。总
结来看,人工智能在军事领域的应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
方面。
智能化感知与信息处理。微机电系统、无线传感器网
络技术、云计算技术、低功耗嵌入式技术的飞速发展,使
得战场感知手段进一步朝着智能感知与信息融合处理的方
向发展。如发达国家军队相继开发出“智能微尘”无线传
感器系统,通过布撒成千上万个传感器节点,可监测目标
覆盖区域的人员、装备动向。美军、俄军、法军、德军等
均装备了具有智能化信息感知与处理能力的数字化士兵系
统,如美军的“奈特勇士”、俄军的“战士”等。美国国
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2015财年中新增了“大脑皮质处理
器”等研发项目,通过模拟人类大脑皮质结构,开发数据
传输速率和处理效率比原来高几个数量级的新型类脑处理
器芯片,功耗极低,该处理器可用于实时的数据感知处理
和目标识别,解决高速运动物体的即时控制等难题,未来
投入应用将大幅提高机器人、无人机、无人车和无人船的
自主能力。
智能化指挥控制辅助决策。各国军队通过开发各种军
事信息系统,目的是构建功能强大的栅格化网络信息体
系,提高智能化评估和辅助决策能力。美国、苏联等军事
大国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不断发展的指挥控制自动化系
统,追求比对手更强的信息优势和决策优势。如美军在20
世纪90年代“军事信息高速公路”建设基础上发展出了
C4ISR系统,2001以来又基于“网络中心战”概念建设并
升级全球信息栅格,构建联合作战信息环境。近年来,美
军建立网络司令部,大力加强网络攻防能力,重点基于云
计算、大数据分析等技术研发针对网络入侵的智能诊断信
息系统,能够自动诊断网络入侵来源、己方网络受损程度
和数据恢复能力。
无人化军用平台。西方国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就
开始重视小型无人机、遥控无人车和无人艇的研发应用。
目前世界上已有70多个国家在发展无人化系统平台,各种
类型的无人机、无人车、无
内容推荐
机器拥有生死决定权,意味着什么?
当“捕食者”无人机与谷歌汽车拥有同样的自主性,当一个能够捕获自己目标的武器遭受“黑客攻击”,将会发生什么?这听起来像科幻小说,但是目前,可自主攻击目标的武器技术已经问世。
《无人军队:自主武器与未来战争》广泛研究了自主武器的诞生、禁止自主武器的争论以及相关的法律和道德问题。
这本书走在关于“改变战争游戏规则”辩论的前沿,涉及军事历史、全球政策和尖端科技等多个领域,强调我们必须利用技术使战争变得更加精确和人性化,同时不能放弃人类的判断。在做出生死攸关的决策时,没有什么能够替代人类。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无人军队(自主武器与未来战争)/北京大学战争与战略研究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美)保罗·沙瑞尔
译者 译者:朱启超//王姝//龙坤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世界知识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1259021
开本 16开
页数 47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496
出版时间 2019-06-01
首版时间 2019-06-01
印刷时间 2019-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736
CIP核字 2018274523
中图分类号 E919
丛书名
印张 31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9
170
24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20:5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