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热销】迷途的羔羊
内容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对心理学感兴趣的读者。

这是一本深度解读青少年犯罪的书,作者通过大量的案例研究,帮助读者理解青少年犯罪问题的本质及其原因,分析犯罪案例是为了控制和预防。

作者简介

拉里.J.西格尔出生于纽约市布朗克斯区。在20世纪60年代时,他住在杰罗姆大道,就读于纽约市立学院,那时的他就投身于当时的社会和政治思潮。他对当代文化对个人行为的影响十分感兴趣。到底是人们塑造了社会还是社会影响了人们?他将自己在社会力量和人类行为方面的兴趣应用于犯罪与司法研究。从纽约市立学院毕业后,他继续在纽约州立大学奥尔巴尼校区新开设的刑事司法项目深造,并获得了硕士和博士学位。博士毕业后,西格尔在美国东北大学任教九年,同时在位于奥马哈市的内布拉斯加大学和新罕布什尔州圣安塞姆学院也担任教师职务,之后便加盟了马萨诸塞州洛厄尔大学。西格尔博士在犯罪和司法领域撰写了大量文章和著作,包括青少年法律、犯罪、犯罪学、刑事司法和刑事诉讼等诸多领域。他教授本科阶段和研究生阶段刑事司法、犯罪学以及犯罪方面的课程。他是警方行为方面的法庭认证专家,并在众多法律案件中出庭做证。

丁树亭丁树亭毕业于中国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翻译硕士学位。现为青岛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教师,研究方向为英汉对比研究、话语分析。青岛市翻译协会会员。《建筑细部》杂志特约译者。翻译书籍有《爱与忠贞》《摄影与文学》。李晓静李晓静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管理学硕士学位,现为青岛农业大学档案馆馆员,研究方向为信息资源的建设与用户心理学。

内容简介

该书为畅销全美的青少年犯罪心理学教材图书,已是第12版。由在马萨诸塞州洛厄尔大学研究犯罪学与青少年心理学超过26年Larry J. Siegel名誉教授和剑桥大学博士Brandon C. Welsh同著。书中通过作者的大量案例研究与深入浅出的语言为广大读者提供了及时的报道理论,政策和*新的研究,将帮助读者理解青少年犯罪问题的本质及其原因,以及如何控制或消除它的发生。

前言

几年前,美国最高法院审理的两起未成年人犯罪案件触及这样一个话题:是否应以入狱的方式给未成年人的人生提个醒?第一起案件是格雷厄姆起诉佛罗里达州,判决日期是2010年5月17日,判决非谋杀罪未成年罪犯终身监禁不得假释的规定。法庭承认,这一判决违反了美国联邦宪法“第八修正案”中关于“禁止施加残酷及异常刑罚”的规定。

这一判决距离法院接受两名案犯上诉仅一年多。这两人都来自佛罗里达州,因未成年时犯下非杀人案被判终身监禁。其中一起案件发生在1989年,13岁的乔·沙利文被判强奸一名72岁的老妇人;另一起案件发生在2004年,17岁的特伦斯·格拉曼被判在假释期违反法律,入室抢劫。两名罪犯的代理人在法庭陈述时,都提到了对这两起案件判决终身监禁并不得假释违反了“第八修正案”中关于“禁止施加残酷及异常刑罚”的规定。在庭前辩论阶段,法官并没有重审“未成年人的身心一般情况下不及成年人成熟”这一问题,而是重点重审了“比成人不成熟能不能将未成年人从适用终身监禁不得假释条款的群体中排除”。

第二个案例是米勒起诉亚拉巴马州,在此案中,最高法院重审了对未成年罪犯进行终身监禁的判定,但这次重点放在“强制终身监禁适用于转移到成人法庭的未成年杀人犯”。同样,大部分人认为这一判决违反了“第八修正案”中关于“禁止施加残酷及异常刑罚”的规定。法庭认为,未成年人不成熟、冲动及无法预判后果和风险的特征在法官判决时应予以考虑。强制判决防止法官无论案犯行为有多么残忍和异常,仍要考虑案犯的家庭和成长环境。米勒一案中,法官必须考虑被告犯罪时未成年及犯罪性质。

终身监禁不得假释一直是未成年人犯罪年鉴中争议最大的论题。有些学者认为,对未成年人来讲,就是用终身监禁替代死刑,因为最高法院已经于2005年废除死刑。在一篇标题具有煽动性的文章中写到“死刑的缓期:罗伯起诉西蒙斯一案中未成年人被判终身监禁不得假释的启示”。法学专家巴里·菲尔德认为,最高法院为了结束未成年人死刑而放宽了追责标准,也应适用于终身监禁不得假释的未成年罪犯。这一观点的主要依据是此项刑罚的惩罚性和必须区分成年人及未成年人承担罪责的能力。为达到这一目的,巴里·菲尔德提出,各州应正式将未成年作为从轻处罚的参考标准,从而在相应的成人量刑标准上“打折”。这可能会影响当前乃至未来成千上万的未成年罪犯。

对重罪未成年罪犯量刑是否从重的讨论焦点转移到未成年罪犯参与恐怖袭击、大规模杀伤、校园枪击等热点案件的影响上,最暴力的未成年人能不能矫治好、改造好?还是他们应该与成年人一样,被判长刑,甚至终身监禁?

未成年人犯罪:理论、实践与法律

未成年杀人犯是否判死刑或终身监禁并不得假释这一论题获得美国乃至世界各国未成年人犯罪学领域的广泛关注。无法解释的暴力事件在学校、家庭、公共场所发生的频率越来越高。美国大部分大城市都有少年帮派,成百上千的青少年都曾遭受过长期无人看管、严重的性虐待和殴打。还有更多的受害者未报警,或者隐瞒案情。鉴于人们对此类问题的关注,未成年人犯罪学成为大学校园的常见课程就不足为奇了。我们撰写本书的目的就是帮助学生理解未成年人犯罪的本质、原因及影响因素,以及当前控制此类犯罪、消除犯罪影响的应对策略。本书回顾了用于保护受害弱势群体或控制未成年人行为不端的法律条文。是否强制要求未成年人向学校提供药检报告?教师能否在法律允许的情况下搜查可疑学生,或用体罚的方式管束学生?是否允许孩子们通过闭路电视或录像在虐童案中做证?

我们写作本书第12版的主要目的与前几版相同。

1. 尽量客观公正,提供构成未成年人犯罪学基本框架的不同观点和视角,阐释其跨学科的特点,我们不特别支持某种观点、某个结论或者某种理论。

2. 为保持调研、理论、法律、政策和实践的平衡,犯罪学的教科书不仅阐述理论,还要论述司法体系、现行理论,并展示法律争议点和相应案件。

3. 尽量保持最新。与以前一样,本书的案例尽可能包括最新的数据和信息。

4. 促使犯罪学研究既有意义又具有信息量。我们想激发读者对犯罪学研究的兴趣,使他们可以选择犯罪学作为本科或研究生专业。

我们尽力让此书既有学术价值和信息量,又有意义。本书结构清晰、目的明确、引人入胜。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热销】迷途的羔羊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美] Larry,J.,Siegel(拉里.J.西格尔),[美] Brandon,C. ... 著,丁树亭 译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XA9787121362330
开本
页数
版次
装订
字数
出版时间 2019-05-01
首版时间
印刷时间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丛书名
印张
印次
出版地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14:3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