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客观权威、典藏首选的标准中国史】中国通史:从上古传说到1949(全三册,戴逸等26位著名历史学家联袂巨献)
内容
亮点展示

商品1:【价值188元】《中国通史:从上古传说到1949(全三册)》详情.jpg

内容简介

《中国通史:从上古传说到1949》的内容源自《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历史》,由26位研究中国各断代史的权威专家学者合力撰写,时限起自传说时期,截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基本反映了中国自古代至近现代各个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社会、军事、科技、文化、民族、对外交往等方面的基本事实和主要脉络,系统全面,且知识准确,文字严谨,表述精当,充分反映了名家学者的治学风范,许多文字弥足珍贵。

作者简介

邓广铭,著名宋史学家,是20世纪中国宋史研究的主要开创者和奠基人。毕生致力于中国古代史特别是唐宋辽金史的研究,研究领域涉及政治史、经济史、军事史、学术文化史各方面,精于历史人物传记之作,在古籍整理方面,亦有精深的研究;

田余庆,著名历史学家,早年从事中华民国史、中国近代史研究工作,后来从事中国古代史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尤长于秦汉和魏晋南北朝的政治史研究。他治学严谨精密,视野开阔,研究方法独具特色,强调传统史料考证与科学分析的细致结合,以小见大,从而勾勒出一代政治变迁的重大线索,所著论文多创新之见,发人之所未发。

戴逸,1926年生。中国人民大学一级教授、清史研究所名誉所长,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曾任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所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届历史学科评议组召集人,中国史学会第四、五届会长,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96年,被聘为北京市文史研究馆馆长。2002年8月至今,担任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主任。2011年4月,被聘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2013年12月,获得第二届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终身成就奖。

精彩书评

唯独中华文明是人类历史上唯一有上古独立起源,又能延续至今的文明,在世界上真是一个奇迹。——李学勤

历史学离开了史料,还成其为历史学吗?历史学要以史料为基础,在充分挖掘、利用、辨析史料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见解。宋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所达到的高度,在中国整个封建社会历史时期之内,可以说是空前绝后。——邓广铭

中国古史中始终是皇权至上,皇权专制制度是运转历史的枢纽。尽管朝代变了,制度的外观有异,甚至后来皇帝居位制度也被推倒了,但皇权统治思想和某些机制实际上是保存在社会躯体的骨髓里面,可以说形成历史的遗传基因。  ——田余庆

一个民族如果忘记了过去,就不能正确地面对现在和未来。——戴逸

目录

上册

传说时期

西周文献中的古史神话传说 /002

《天问》所载的古史神话传说 /002

春秋战国前期的古史传说 /003

战国中后期加工编成的古史传说 /005

汉代后起的古史神话传说 /008

近世对传说时期的认识 /009

夏代的主要活动区域及其遗迹 /016

夏代王权的变革 /018

夏王朝的统治与剥削 /020

农业 /021

手工业 /023

文化艺术 /024

起源和发展 /028

社会生产 /030

阶级关系 /035

方国各族 /039

文字和宗教 /040

科学和文化 /042

西 周

西周的兴亡 /048

典章制度 /057

社会经济 /063

文化思想 /067

春 秋

经济 /076

政治制度 /081

强国的争霸活动 /086

各国君主权力下替和卿大夫的兼并斗争 /097

华夏和戎狄蛮夷的关系 /100

孔子及其学说思想 /102

战 国

社会经济的巨大变革 /108

社会结构的变化和各种身份的劳动生产者 /117

各国的变法和新的君主集权制 /121

官制、兵制和法律 /125

七国的兼并战争和秦的统一 /130

边境内外各族 /138

诸子的思想与学说 /141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148

防止封建割据的措施?焚书坑儒 /152

整齐制度 /153

对匈奴和对越人的战争 /154

秦代的急政 /156

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战争 /157

楚汉之战 /160

西汉初年的“休养生息”/164

西汉社会经济的发展 /172

西汉社会各阶级的状况 /180

汉武帝时期统一的巩固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 /189

削弱丞相权力 /193

周边各民族?西汉王朝同周边各族的关系 /203

阶级矛盾的发展与王莽改制 /219

绿林、赤眉大起义 /229

东汉时期封建经济的发展和豪强势力的扩张 /234

封建专制体制的完备和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 /246

周边各民族?东汉王朝同周边各族的关系 /256

东汉后期的阶级斗争和黄巾大起义 /268

汉代的文化 /274

三 国

三国局面的形成 /302

西晋 /316

东晋 /322

两晋的文化 /329

十六国

十六国与五胡 /336

人民的生产与生活 /337

各族所建政权的性质 /339

编户与荫附户口 /339

少数族政权与汉族士庶的关系 /340

教育与文化 /341

佛教的传播与发展 /342

东西交通 /344

分裂与融合 /345

南朝

宋齐梁的政治 /348

南朝的经济 /354

社会各等级、阶层与集团 /357

陈朝的兴亡 /361

南朝少数民族的融合 /363

南朝的文化 /365

玄学与宗教 /367

北 朝

北魏 /372

东魏 /382

西魏 /383

北齐 /384

北周 /386

中册

隋朝的建立和强盛 /002

隋朝的覆亡 /022

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 /031

唐朝的建立和前期的统治 /038

唐朝前期的社会经济和课役制度 /051

唐朝开元、天宝时期的变革和改革 /064

唐朝后期的政治和财政改革 /074

唐朝后期的社会经济 /087

周边各族的社会发展及其与唐朝的关系 /093

唐朝的科学技术和文化 /106

唐朝的中外关系及经济、文化交流 /127

唐末农民起义和唐朝的灭亡 /134

唐朝的历史地位 /143

五 代 十 国

五代的更迭和十国的割据 /148

五代十国时期的社会经济 /156

政治制度的一些变化 /162

后周的改革与分裂局面的结束 /164

五代十国的科技文化 /167

建国前的情况 /174

辽的建国和它的发展 /176

西辽 /186

政治制度 /187

经济概况 /194

宗教与文化 /199

北宋政治 /206

南宋政治 /260

宋朝政治制度 /288

高度发展的宋代经济 /308

高度繁荣的宋代文化 /333

宋朝的历史地位 /359

西 夏

建国前的历史 /364

元昊建国及历朝概况 /369

夏国的制度 /377

经济状况 /379

宗教和文化 /386

政治概况 /394

金朝的制度 /410

社会经济 /417

金代的文化 /421

下册

蒙古的兴起 /002

元朝的统治 /015

元末农民起义和元朝的灭亡 /030

元朝的制度 /041

社会经济 /055

文化和科学技术 /071

对外关系和文化交流 /080

元朝的历史地位 /091

明朝的建立和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096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 /103

明中期的社会矛盾和张居正改革 /112

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萌芽 /127

明朝各少数民族的发展及其与内地的联系 /138

明朝的对外关系 /150

明末农民起义和明王朝的灭亡 /157

明朝的文化和科学技术 /168

满族的兴起、清朝对全国统治的确立 /188

康雍乾时期的经济、政治、民族及对外关系 /202

清朝的衰落、外国资本主义的武装入侵 /221

太平天国起义、清统治格局的变化 /231

清统治危机的加深 /249

清朝的覆亡 /269

清朝的思想文化 /284

清朝的历史地位 /304

中国民国

中华民国的创立 /310

北洋军阀的统治及混战 /315

国民革命的兴起和失败 /321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与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 /332

中华民族团结抗战 /340

南京国民政府的垮台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351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客观权威、典藏首选的标准中国史】中国通史:从上古传说到1949(全三册,戴逸等26位著名历史学家联袂巨献)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邓广铭,田余庆 戴逸等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20204934
开本
页数
版次
装订
字数
出版时间 2019-06-01
首版时间
印刷时间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丛书名
印张
印次
出版地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5:1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