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印度神话(绚烂魅惑的异世界)
内容
编辑推荐

圣洁高远的奥利匹斯山、法力无边的大梵天王、冰雪世界中的矮人精灵,以及我们儿时对着月亮努力描摹的广寒宫和美丽的嫦娥姐姐……

浪漫隽永的希腊神话、神秘古老的印度神话、壮烈慷慨的北欧神话、古朴悠远的中国神话……带您走进瑰丽绚烂的神话世界!

内容推荐

印度神话中的人物都生活在一个背景异常丰富多彩的世界里,无论神、人、仙人或者动物都不断受到欲望驱策,受到诱惑、努力思考,受着社会习俗法则的束缚,时不时又想摆脱它,由此而产生了形形色色的或有趣、或悲伤、或动人的故事。它们渲染出的一片独一无二的异域风情,构建起来的是一个令人流连忘返、奇异而美丽的天竺奇境。

目录

前言:奇异而美丽的天竺奇境

第一章 梵天的一日——创造与毁灭

第二章 最初的众神

第三章 三千世界

第四章 甘露争夺战:阿修罗

第五章 甘露争夺战:迦楼罗

第六章 毗湿奴

第七章  湿婆

第八章 战神家族

第九章 大女神

第十章 半神和精灵们

第十一章 仙人是万万开罪不起的

第十二章 日月星辰

第十三章 披着皮毛的神灵

第十四章 山川和河流

第十五章 人类祖先和王朝诞生

第十六章 介入天界事务的两位国王:友邻王和迅行王

第十七章 三个罗摩之罗摩旃德拉

第十八章 三个罗摩之持斧罗摩

第十九章 黑天

第二十章 摩诃婆罗多

第二十一章 不朽之歌:沙恭达罗

第二十二章 莎维德丽的智慧和爱情

第二十三章 天鹅作媒:那罗传

印度神话谱系表

试读章节

太初之时,唯有梵。

宇宙是一片溟漾。它不可见、没有特征,超越感官,没有生,没有死,没有存在,也没有不存在。没有昼,没有夜,一切浑然难分。

但在这个混沌的宇宙中,自存自有的至高精神业已存在。他不可知,因此也没有名字,但是后来人们都把他称为“梵”。他是这个宇宙的本原,永恒存在而不可见。人们这样表达对他的崇敬和疑问:

“既无生,亦无死。既无昼,亦无夜。只有他,按自己的方式呼吸,却并非呼吸空气。”

“谁知道?谁宣示?他生于何处?来自何处?嗣后众神出世,众神创造世界,谁又知道那一切由何开始?”

“他从何处来?它是否源于自身?”

“在那高天之上,俯瞰大地者。”

“他知晓一切,还是一无所知?”

梵决意使得世界诞生,万物形成。于是,从“无”中产生了“有”,至高精神首先创造出了水,然后在水中放入一粒种子。

这颗种子变成一个金色的卵,像光芒万丈的太阳一样耀眼。至高精神梵于是以创造之神“梵天”的面貌出现在金卵里。

梵天孤独地在金卵里居住着,超过人类想象的漫长年代就这样在他的思索中度过了。最后,创造神梵天用他思想的力量,将金卵一分为二,上半部变成苍天,下半部变成大地。为使天地分开,梵天又在它们之间安排了大气,确定了东南西北的四个方位,创造了时间和时间的划分。宇宙就这么形成了。

接下来,智慧、意识和感觉顺次诞生,构成物质的五大元素也产生了。

第一个诞生的元素是空,它的属性是声。继空之后又生出风,风的属性是触和声。继风之后生出火,火即光,火的属性又比风多一个色。接着是水,水的属性是触、色、声、味。最后诞生的是地,地的属性是触、色、声、味、香。然后这空、风、火、水、地五大元素再构成万物,所有的有型物质都由五大元素构成,毁灭时也会重新分解为五大元素。

星宿、行星、江河、海洋、山岳、平原和起伏的大地都出现了,它们都由五大元素形成。

接着,众神得以诞生,他们都来自梵天从心中生出的六个儿子。他们居住在天国的宫殿里,身穿华丽的衣服,头戴王冠,司掌不同的自然现象和职能,在美丽的天神花园中游乐。在所有神灵中,创造者梵天、维持之神毗湿奴和毁灭之神湿婆是最古老、最强大、最有力的,他们相继诞生,被称为三神一体,因为他们都是至高精神“梵”不同的侧面。他们的地位高于一切神灵,被尊为神中之神。

为了完成祭祀,梵天又从火、风和太阳中抽取了“永恒的知识”吠陀。

人类同样也诞生在梵天身上。为了繁衍人口,从梵天的双唇产生了婆罗门——保有知识和掌管祭祀的祭司,从梵天双手产生了刹帝利——持剑保家卫国争夺财富和权力的武士和国王,大腿产生了吠舍——从事生产创造财富的农夫和商人,双脚产生了首陀罗——命中注定要伺候上述三种人的劳动者。最早的人类,则是梵天自己分成男女两半,结合生下了毗罗吉,毗罗吉又生下了摩奴。摩奴是所有人类的先祖,世人之王,祖先的主宰。过去和未来,一共有十四位摩奴会出现,象征不同的人类时期,这位摩奴是第一位。

人诞生之后,苦行、语言、欢乐、激情和愤怒也随之诞生。为了确定行为的差异,梵天分出了正邪,也就是正法和非正法;所有万物都因此具有了对立的属性,好比欢乐和悲伤,安逸和忧患。

人类从婆罗门那里学会祭祀,祭祀的贡品成为天神们的食物。

随后,梵天又创造了植物、动物、禽鸟、昆虫,以及其他形形色色的生物,也包括各式各样的邪恶的阿修罗、罗刹、食尸鬼,也创造了善良的众神;他创造了天女阿布娑罗和天界乐师乾闼婆这样的精灵,也创造了众蛇那迦和金翅鸟迦楼罗这样的神奇动物。

这芸芸众生居住在梵天创造的大地上,度过或短暂或漫长的一生。随着时间流逝,他们在轮回中沉浮,有人超脱,有人沉迷。但所有的事物都不是永恒的,世界按照自己的步调运转,万事万物的诞生灭亡皆有规律。

宇宙的年代以梵天的标准确立。凡人生活中的一千年,只是天神生活中的一个昼夜,由这样的昼夜所组成的一万二千个天神年,才是梵天生活中的一个白天。宇宙就存在于这个白天期间,对于人类来说,这个白天长达四十三亿二千万年。

梵天的白天,也就是一万二干个天神年,我们通常称之为一“劫”。每一个劫波的开始,日、月和五曜以及他们轨道和黄道的升交点都位于白羊宫的位置。一劫又包含一千个摩诃瑜伽,即大世纪,每一个摩诃瑜伽持续四百三十二万年,又包括圆满时、三分时、二分时和争斗时四个不同的时代。最先来到的是圆满时代。它延续四千个天神年,也就是人间的一百七十二万八干年,其前后还各有四百个天神年的过渡期。在圆满时代,没有天神、阿修罗、夜叉、罗刹,没有人需要劳动,食物和其他生活必需品只要一想就会得到。这个时代,没有疾病的存在,没有仇恨,没有战争,没有懒惰,没有烦恼,人们寿命长达四百岁,正法化身的圣牛四脚着地,稳健地前行。维持之神毗湿奴以白色的形象出现。

第二个时代叫做三分时,它持续一百二十九万六千年,即三干天神年。其前后也各有三百个天神年的过渡期。在这个时代,正法少了一足,人们热衷祭祀,以仪式追求果报,寿命减少到了三百岁,但这个时代的人们依旧以守信为荣,也不背离正法。毗湿奴以红色的形象展示自己。

第三个时代是二分时,正法又减少了一足,毗湿奴变成了黄色。人们以布施换来果报。唯一的真理——吠陀,在圆满时代只有一部,在三分时变成两部,如今成了三部。不同的经典导致多种多样的仪式,人们还坚持苦行和祭祀,但也被激情所迷惑。因为被爱欲困扰,正法遭到背离,人间产生了疾病和天灾。众生慢慢走向毁灭,虽然崇高尚在。这个时代持续二干天神年,也就是人间的八十六万四千年,前后各有两百天神年过渡期。

最后一个时代,也就是最坏的时代,被称为争斗时,又被叫做迦梨瑜伽,意即黑色的时代。这个时代时期最短,只持续一千天神年,即人间的四十三万二千年。这个时代,道德败坏乃是主要特征,人们变得贪婪、脆弱、恐惧。争斗和疾病遍布大地。随着正法衰落,圣牛痛苦得只以一只脚行动,毗湿奴也变成了黑色。据说,现在的世界正处于从公元前三一零二年二月十七日到十八日半夜间开始的争斗时之中。

四个时代循环往复,周而复始,一千次之后,梵天的一日结束了。天上出现七个太阳,放射出无比强烈炽热的光线,毁灭众生,也毁灭世上万物,至高精神以破坏之神湿婆的形态,驾着可怕的浓云出现,喷出烈焰,把世界解体。这就是传说中的“劫火”。

一切毁灭之后,梵天的黑夜来临了。梵天的黑夜也如他的白天一样长短。梵天进入睡眠,有时候,他被描绘成藏在沉睡在那罗之海的毗湿奴肚脐中长出的莲花里。当梵天新的白天来临时,他又创造出新的宇宙。

一劫又分为十四个摩奴时代,也就是说,每七十一个摩诃瑜伽为一个摩奴期,每个摩奴期延续三亿六百七十二万人间年,每个摩奴期都有一个人类祖先摩奴出现。到现在为止,宇宙中已经出现过七个摩奴了,因此十四位摩奴也分别被称为七位往昔者和七位未来者。第一个摩奴是梵天之孙,毗罗吉的儿子。现在我们所处的时代,属于第七位摩奴毗婆私婆多的时期,当今的“劫”被称为婆罗诃劫,意思是野猪劫,因为守护神毗湿奴在这一劫里以野猪作为化身,这一劫是梵天第五十一年的第一日。

但是,梵天自己也是有寿限的,当他活过一百梵天年后(相当于人类的三百一十一兆零四百亿年),他自己也会在毁灭的烈焰中消亡。宇宙将保持黑暗和寂静,直到再过一百梵天年,新的梵天又会再次出现。创造与毁灭,周而复始,宇宙的轮回永远没有尽头。

P3-6

序言

中国和印度已经有三千多年的交流史,但是,对于大多数国人来说,那个喜马拉雅山彼端的国度始终笼罩在一片神秘的面纱之中。而印度之所以给人以神秘的印象,是因为它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却缺乏成文系统的史书和记载。在印度人眼中,比起写在书面上严谨具体的历史,他们有更好的东西——神话和传说。甚至,保存印度神话的两大史诗之一《摩诃婆罗多》,都被称为是“历史传说”,而不是诗歌。

可以这样说,从古至今,印度次大陆都是一块孕育神话、产生神话,并且生活在神话之中的土地。神话在印度瑰丽的文化中占据了如此重要的地位,从印度神话中。你能了解印度民族的所思所想,他们所厌弃和所钟爱的,所尊重和所铭记的。

然而,要将印度神话系统介绍给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就像印度文化本身一样,印度神话繁多宏丽,复杂程度足以令初次涉足者眼花缭乱,甚至头晕脑胀。这是因为,数千年来,大部分印度神话的传承不是依靠文字记载,而是依靠口耳相传。这使得印度神话的主体千百年来不断发生着变化,就像一株一直成长的大树,甚至到了今天,它还在不断地生长着。因此,作为介绍者和记录者,能做的只是将这棵大树的轮廓描绘下来,至于它丰饶奇丽的细节,只能由个人的体验慢慢去发掘和体会。

今天我们所说的印度神话,实际上是印度教的神话,它尊崇梵天、湿婆、毗湿努三大诸神,在无数的世界里存在着各式各样的生灵。对于系统的印度神话的形成,学界也颇有争论,为了方便介绍,我将它分为以下几个时期:

印度河文明时期-吠陀时期-后吠陀时期-大史诗时期-往世书时期

在雅利安人入侵印度之前的前印度神话,目前因为遗迹的湮灭以及文字的破译困难,只能揣测其形态和内容。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前印度神话有浓厚的自然崇拜色彩,对于后来的印度神话体系有着深刻的影响,最明显的例子就是作为生殖之神、动物之神和公牛象征的湿婆,在前印度神话里已有的前身,即那块著名的印章上的“兽主”。

雅利安文明侵入印度并和当地文化融合的结果,乃是同时具有古代欧亚雅利安人色彩和印度本地色彩的吠陀神话。吠陀是印度文明中最为重要的经典,是记录了各式诗歌、传说、哲学的宗教典籍,“吠陀”本集包括《梨俱吠陀》(颂歌之书)《阿闼婆吠陀》(咒语之书)《夜柔吠陀》(祭仪之书)和《娑摩吠陀》(歌书),同在吠陀体系中的还有四部吠陀的诠释性著作《梵书》、《奥义书》和《森林书》。最古老的吠陀和最重要的吠陀是《梨俱吠陀》,内容大多是对神明的颂歌,目前我们所知道的吠陀神话体系基本就建立在《梨俱吠陀》的记载上。《梨俱吠陀》的神话体系,和印欧神话体系有着显而易见的对照和关联关系;吠陀中的万神殿中的主要众神,大可对照找出他们的希腊或者波斯兄弟,最典型的就是雷神和天神。吠陀的诠释书籍,则建立起了以“梵”为中心的哲学体系,并逐步演化具有典型印度色彩的神话意象。

吠陀中的主要神明大多为自然神明,比如雷神因陀罗,黎明女神乌莎斯,火神阿耆尼,水神伐楼那等等,也有抽象事物的具体化神格,比如造物者、愤怒等等,但是占据主要地位的还是自然神明。在后来成为世界主宰的三大神,此时要么尚未成型,要么地位不高;湿婆的前身还只是一个风暴和丰饶的象征鲁奈罗,而毗湿奴只是作为因陀罗的伙伴出现。

印度教神话真正的转折始于大史诗时期。大史诗指的是《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前者记述了两个部族之间的战争,后者记述了英雄罗摩的事迹,实际可能反映了印度雅利安人南进的史实。这两部史诗篇幅浩大,内容丰富,特别是《摩诃婆罗多》,通过插话的形式大量记述了印度神话,成分复杂,但成为众多神话的来源。在两部神话中,出现了所谓“护世天神”的意象,而湿婆和毗湿奴的地位则急剧上升,远远超越了往昔的吠陀众神,成为至高无上的存在。梵天从《奥义书》开始从抽象的哲学象征和生主的意象中具体出自己的神格,至此完全成为创造之神和世界之父。昔日伟大的吠陀众神,此时已经下降到从属地位,尤其是因陀罗,虽仍有天帝之名,但再也不是不可战胜的自然英雄,而且神格也有所转变。此时,人间的英雄以及其事迹开始在记述中占主要地位,但是到了后来却被附庸上众神的化身之说。

到了往世书时期,印度神话已然成型,三大神特别是湿婆和毗湿奴的地位越发崇高,神话中的宗教意味也越发明显。往世书形成较晚,此时出现的论述矛盾,大都反映在了哲学思想和教派的分歧上。主要分为十八部“大往世书”和众多数目有争议的“小往世书”,著名者有《莲花往世书》《毗湿奴往世书》《林迦往世书》等等。内容更加庞杂,但文学的价值则远不如两大史诗。至此,远古的吠陀众神彻底沦为三大神的附庸,有的如乌莎斯等则干脆彻底从神殿中消失,而湿婆教派和毗湿奴教派的对立已然形成,黑天作为毗湿奴化身的新神地位也已经确立。此时在史诗时期出现的新神则地位上升,如战神和黛维女神的诸多化身等。除了众神事迹外,一个庞大精妙的世界体系也已经成型,特别是关于创始诸阶段的叙述和世界的诸时期及其毁灭的描述。

这些看似复杂的介绍也许已经让读者们觉得有点吃力,就像是某些游戏中庞大的世界观设定和背景一样,乍一看上去令人难以理解。但印度神话的魅力并不全在这些“很吓人”的复杂体系,也不在于那些夸张而离奇的描述之中。印度神话神秘华丽的外表下更多体现出来的是浓厚的人情味。它并不像希腊神话那样执著着人和神与命运之间的争斗,也不像北欧神话那样有着庄重严肃悲壮的世界观,印度神话中的人物都生活在一个背景异常丰富多彩的世界里,无论神、人、仙人或是动物,都不断受到欲望驱策,受到诱惑、努力思考,受着社会的习俗法则的束缚,时不时又想摆脱它,由此而产生了形形色色的或有趣、或悲伤、或动人的故事。它们渲染出来的是一片独一无二的异域风情,构建起来的是一个令人流连忘返的、奇异而美丽的天竺奇境;那既是恢弘壮丽的天界仙宫,诡异神奇的地下世界,又是热热闹闹、熙熙攘攘的尘世人间;既是天神和恶魔之间绵延万年的壮烈战争,又是诙谐可爱的笑话,情侣们之间的浓情蜜意。

下面,就让本书引领正在阅读的朋友们,开始这趟天竺奇境之旅吧。

青泥

2008年3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印度神话(绚烂魅惑的异世界)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杨怡爽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陕西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24089899
开本 16开
页数 24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13
出版时间 2010-05-01
首版时间 2010-05-01
印刷时间 2010-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宗教
图书小类
重量 0.40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932.351-49
丛书名
印张 16.25
印次 1
出版地 陕西
240
170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22: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