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行走古村落/中山客Mini系列
内容
内容推荐
甘观凤著的,谢婷婷绘的《行走古村落》讲述了行走于醉美古村落,寻觅历经百年风雨的唯美景致。听巷陌犬吠、阡陌鸡鸣、学校琅琅读书声,看石板路上小孩嬉戏、小卖铺前老人下棋、旧寺庙前信徒呢喃。
这就是中山最美古村落的最美风景,将每一个最朴素的瞬间都活成了唯一的回忆。
目录
寻美左步,寻踪神石
踏雨访翠亨
浪漫实自鳌山起
神韵隐于安堂村
龙瑞古迹藏于市
南塘世代才人出
捕获古鹤的清新
序言
做一回不简单的中山客
我曾是中山广播电视台公共频道节目《中山故事
》的主持人。在《中山故事》栏目组工作了十年,旨
在向广大中山市民展现和传播本土深厚的历史文化及
底蕴。但我一直存在一些苦恼:该如何让“中山故事
”更好地传承下去,让年轻一辈更多地了解中山的过
去呢?
很欣喜看到这位中山本地的客家妹子甘观凤能够
亲自走访中山的最美古村落,感受村落中的风土人情
,寻找有趣的奇人旧事,发掘失落的中山故事。她以
一个年轻人的视觉去记录古村落的风物,也表达了年
轻一辈对中山古村落发展的担忧和思考。我想,这也
是中山故事的另一种传承。
虽说书中的古村落仍有许多我知道的故事未有提
及,但内容也足够勾起我的兴致,让我忍不住去和小
凤说起那些古村落“野史”。像书中写了左步村,但
并未提到一件有意思的趣事:在中兴里闸门外,有一
尊土地公像。方成每次回左步村都会去看一看。为什
么呢?那是因为当年在制作这尊土地公像时,在闸门
值班的方成父亲正打瞌睡.制作雕像的人觉得这位老
人家的样子很祥和,就按着方成父亲的样子雕刻了这
尊土地公像。
中山这片福地还有许多故事,有些因为没有记录
正在被遗忘,有些因为传达不广,鲜有人知,这都是
可惜的。例如我问小凤知不知道自己的村为何叫“贝
里”,不仅她不知道,甚至连她的父亲、爷爷也不知
道。例如,中山有三大语言“岛”,即广府话(含水
上话)、客家话、隆都话(即闽潮语系),这些,很
多中山人都知道得不多。
我曾是新中山人,现在已是老中山人。因为热爱
中山,了解很多关于中山的故事,最初还笑谈广州仔
居然讲起了中山故事,却自觉地把他乡(中山)当作
故乡。
中山故事,我们这一代人还未探究清楚,但岁月
不饶人。有新一代的中山人担起这个重任,可喜可贺
!望新一代的中山人讲好这个历史,担起传承传统文
化的重任.做一回不简单的中山客。
在此,以黄氏宗祠的传统诗句共勉:“骏马登程
出异方,任从胜地立纲常;年深外境犹吾境,日久他
乡即故乡;朝夕莫忘亲命语,晨昏须荐祖宗香;但愿
苍天垂庇佑。三七男儿总炽昌。”
中山市民俗学者李汉超
导语
甘观凤著的,谢婷婷绘的《行走古村落》以手绘加散文的活泼方式来介绍中山市七条入选“第三批广东省古村评选”的古村落,拾掇各条古村的历史故事、民风民俗及著名建筑等古韵之美。本书的出版,有助于宣传古村落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保护意义,对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精彩页
道听途说的风水传言
传说,翠亨村建村于“龙脉”所在,“龙椅”之上——“左青龙蜿蜒,右白虎驯俯,前朱雀翔舞,后玄武垂头”。而龙脉的走势配合上“北斗七星反转局”的天星相,是“定能出公侯将相”的风水宝地。这条南方龙脉的传说主角,自然便是我们所熟知的孙中山先生。
亦有传言道孙中山先生的“伟人”成就与其祖父的墓址选址有莫大关系。孙中山祖父的墓址在土名“皇帝田”的犁头尖山,“坐戌向辰兼乾巽”(孙敬贤墓上阴刻),传言是一风水大师为其选的极考究的墓址。传言孙中山祖父孙敬贤人葬后,便有传说“时地师谓敬贤祖墓穴风水最佳,葬后十年,必生伟人”。
道听途说的传言难以核实,听起来亦是玄乎其玄。但据资料记录,孙中山自幼是一个爱离经叛道的孩子。清光绪九年(1883年),为了反对封建迷信,孙中山与小伙伴陆皓东一起当众拗断神像的手指,扯脱神像的长须,对虔诚的信徒说:“这不是什么北极玄天上帝,只是泥塑木雕的偶像。”村民认为他“大逆不道”“亵渎神灵”,便将孙中山驱赶出村。
以此说来,伴随着迷信的“风水龙脉说诞生”的孙中山先生却由始至终都在反封建迷信,而对于这种行为的看法,则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风水玄学外行人自是说不明白,但不得不承认,翠亨村的建村地理位置确实怡人,近倚金槟榔山、犁头尖山,背靠五桂山山脉。村南面有兰溪河经过,一直流至伶仃洋,旧时在山门坳还有一个小水库(如今随着开发而消失了)。登上犁头尖山,可远眺珠江口,两旁青山延绵,如同“二龙戏珠”。山林苍翠,坑水潺潺,山顾盼有情,水曲折有致,至今还能看得见山,寻得着溪流。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即便摒弃“龙脉”的传说,仅是“伟人故里”的名衔就足以让这座村落乃至中山这座城市自豪了。凭借着伟人故居的头衔,许多名人政要纷至沓来,瞻仰纪念孙中山先生。翠亨村成了闻名在外的名人村,也成了中山保护得最好、开发利用得最早和最完善的古村落。其成片、完整的故居群落及蕴涵的大量风云史迹更成为中山乃至全国不可多得的文化遗产。现今,孙中山故居成为国家一级博物馆,与中山影视城一并升级为5A级旅游景区。
在翠亨欣赏不一样的景色
翠亨村始建于清康熙年间,由南迁居民分村形成。最早是蔡姓人迁此建村,建村后因地处山坑旁,初定名为“蔡坑”。此后又有杨、陆、冯、孙、谭、麦、苏、钱、陈、梁等姓氏人先后迁入定居。村人见村山林苍翠,坑水潺潺,风景优美,且方言“蔡”与“翠”、“坑”与“亨”谐音,又寓意万事亨通,于是在清道光初年改称“翠亨”并沿用至今。世居村民为汉族,乃客家民系,使用的是客家方言。即便是在今日的中山客家话中,“蔡坑”与“翠亨”的读音依旧是一样的。
三月再次到访翠亨村,带着春分时节的微雨潮湿,这一日的小村带着一种怯客的慵懒。微雨迷雾中,一些房子的老墙脚边上新长了些青嫩的青苔,一新一旧,甚是和谐。故居园区里的木棉花开得极盛,在薄雾中染红了阴沉的天,像是火烧了枝头,仿佛还漾起些许烟雾。
即便是雨天,这一日故居的游人依然很多。故居门前的“天下为公”座碑是游人到此一游的最佳照相点。赭红色的小楼外还有不少撑着伞排队等待人内参观的游客,雨水并没有浇灭他们的热情。
路遇一群老师带着小学生参观,老师正忙着讲解老民居蚝壳墙的作用,以及为什么要把它保护起来。学生们似懂非懂,却听得很认真,偶尔嬉笑打闹地去抚摸墙上粗粝的蚝壳。
如今,故居纪念馆把与之相邻的村落民居都纳入保护范围中,统一管理规划,划出部分典型民居。根据不同房子原有的年代风格,布置成清末民初,或是不同年代模样的住家和铺子。
在这条被精细还原的“村落”里学习,对脚踏式石舂、打禾机的完全陌生使他们倍感好奇而兴奋,又将老式剃头铺的椅子联想成外星人的操作台。一路的童稚也让沿途的石板路多了几分生动。
与年幼的他们谈如何保护这些老房子以及老生产工具有些困难,但起码能让他们知道在他们所生活的这座城市里,仍留存见证历史的时代建筑。
忽然下起大雨,民居展示区在雨中显得莫名的安静。躲在临近一处民居的屋檐下,看着雨水顺着瓦背屋顶溅落到花岗岩石板砌筑的地阶,看着水磨青砖墙在雨中湿漉漉却依旧古板的样子。恍惚中,仿佛有一股力量使我穿越回到村落百年以前,当时这里还只是个无名小村。
P27-33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行走古村落/中山客Mini系列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甘观凤
译者
编者
绘者 绘画:谢婷婷
出版社 广东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18127279
开本 32开
页数 17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61
出版时间 2018-06-01
首版时间 2018-06-01
印刷时间 2018-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268
CIP核字 2018072027
中图分类号 I267
丛书名
印张 6
印次 1
出版地 广东
185
130
14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3 5:2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