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新世纪报告文学的创新与发展/文学研究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章罗生编著的《新世纪报告文学的创新与发展/文学研究丛书》为国家课题《新世纪报告文学的审美新变及其理论意义》的前期成果之一。主要是通过全面论述新时期的10多位报告文学代表作家,检阅和展示新时期报告文学的整体成就与势力,进而探讨有关报告文学的理论问题,适合文学爱好者使用。

内容推荐

章罗生编著的《新世纪报告文学的创新与发展/文学研究丛书》是文学研究丛书之一,《新世纪报告文学的创新与发展/文学研究丛书》讲述了:与整个社会思潮与哲学思想的发展变化相一致,新世纪报告文学在以往基础上,在总体上表现出如下几个方面的审美新变:

一、重建崇高。新世纪以来的报告文学深刻反映了寻找“意义”和重建“崇高”这一社会要求与时代主题:不少作家自觉承担起弘扬时代精神与民族精神的重任,在创作中追求宏大叙事、史诗风范与“崇高”品格,寻找新的“当代英雄”。

二、价值中立。就整体而言,作家们的思维方式和创作态度,既不是新时期前后的“两极对立”,也不是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的“激情有余,理性不足”,而是价值中立,持民间立场与冷静态度,和政治保持一定距离。正是这种价值与立场的中立,许多作家能不为传统与成见所囿,也不被“权力”、“民意”和“舆论”所左右,相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拨开迷雾见真谛,不同程度地表现出对主流意识与权威话语的解构。

三、返璞归真。由于作家们观念的变革、思维的转换与立场的位移,因而导致其创作更加贴近生活真实与历史真实,更加尊重客观现实与原始资料,也更加投入作者的真情实感甚至融入自己的生命体验。这样,其创作也就更加表现出“真实即美”的美学特征,更加具有深邃的认识价值与较高的审美意义。

四、多元发展。在艺术形式方面,新世纪以来的报告文学,也在以往的基础上继续向纵深发展,表现出更加成熟与多元、多向的特点以及主旋律与多样化的统一,更加显露出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广阔发展前景。

具体而言,新世纪报告文学的创新与发展表现在如下几方面:

一、新世纪以来的报告文学创作,尽管继续在科教题材、改革题材、社会问题题材、历史题材和民主法制题材等方面进行了扩展与深化,但其中最为集中、突出的还是农民与土地问题,或“三农”问题。它不仅是近年报告文学创作中的一大热点或一大景观,甚至还构成了整个文学界或整个社会的一股思潮。它在报告文学创作中的题材之集中与社会影响之广泛,可与20世纪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知识分子热和80年代中后期的问题报告文学热相媲美。其中影响最大或最有代表性的,是何建明的《根本利益》、赵瑜、胡世全的《革命百里洲》、冷梦的《高西沟调查》与梁鸿的《中国在梁庄》等。

二、新世纪以来,报告文学中的时代精神与民族精神在“宏大叙述”中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表现出更多的“精神承担”,同时也表现出新的审美特征,显得比以往更为集中、鲜明、细腻、深沉。首先,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和“神州五号”载人飞船的上天,科教题材尤其是国防高科技题材的作品更为集中,它们在以往“两弹一星精神”的基础上又挖掘出了“航天精神”等新的精神品质。其次,围绕三峡建设与移民、抗“非典”事件和“宝钢”建设等现实重大题材进行“宏大叙述”,挖掘和总结了“三峡精神”、“抗非典精神“和“宝钢精神”等新的时代精神与民族精神。再次,近年的报告文学创作还挖掘和描绘了一批堪称“民族脊梁”的当代英雄,尤其是它们深入普通“小人物”的家庭与内心,挖掘出他们的人情、人性美,从而真切、细腻地表现了如鲁迅所说的“埋头苦干”、“拼命硬干”、“为民请命”和“舍身求法”等传统美德与民族精神。

三、与20世纪世纪比较,新世纪报告文学在“英雄叙事”方面,一是这方面的作品数量更多;二是题材更广泛,尤其更注重表现普通百姓等“小人物”;三是作家的独立性更强,更远“宣传”而近“文学一;四是艺术更精湛,手法更多样。总的来说,最鲜明、突出的特色是进一步表现出平凡与伟大的有机融合。具体来说,一是将人物置于时代与历史的重大事件和进程中,在弘扬时代精神与民族精神的同时彰显人物的“英雄本色”;二是将“小人物”置于激烈的矛盾冲突中,在真善美与假丑恶的鲜明对比……

目录

内容提要

绪论

 一关于文学发展与“新世纪文学”

 二新世纪前的报告文学发展概况与文本背景

 三新世纪报告文学研究的意义

 四本论著的研究思路与写作方法

第一章 农民与土地:题材的新开拓

 第一节 引论

 第二节 土地、历史与农民革命

 ——《革命百里洲》等

 第三节 “草根民主”与政治文明

 ——《中国基层选举报告》等

 第四节 农民“伟人”与农村传奇的时代报告

 ——《精彩吴仁宝》等

 第五节 致富之路与执政之道

 ——《贫穷致富与执政》

 第六节 历史的沉思与科学的启示

 ——《高西沟调查》

第二章 时代与民族:精神的新承担

 第一节 引论

 第二节 从“两弹一星”到“航天精神”

 ——李鸣生与《风雨长征号》等

 第三节 “大庆精神”与“余秋里风采”

 ——《奠基者》

 第四节 “三峡精神”与“强国梦”

 ——《梦之坝》等

 第五节 “宝钢精神”与“抗‘非典’精神”

 ——《宝山》与《瘟疫,人类的影子》

第三章 平凡与伟大:英雄的新叙事

 第一节 引论

 第二节 在时代大潮与人生奋斗中展示男儿风采

 ——《男人的美丽,男人的梦》等

 第三节 从情与理的冲突中揭示崇高与悲壮

 ——《大爱无言》

 第四节 在功名利禄与苍生命运间挑战传统

 ——《为了拯救生命》

 第五节 “打假英雄”与“红顶巨骗”的殊死斗争

 ——《“布衣青天”杨剑昌》等

 第六节 “反腐斗士”与腐败高官的血泪抗争

 ——《我告程维高》等

 第七节 无字的诗与无声的歌

 ——《写给中国人民的故事》等

 第八节 真情与博爱的清纯圣歌

 ——《善良,让她如此美丽》

第四章 冷静与深刻:理性的新发展

 第一节 引论

 第二节 解读“沉重”与挑战“经典”

 ——胡平的《战争状态》等._

 第三节 “智慧风暴”与观念冲击

 ——王宏甲的几部新作

 第四节 民间立场与“另类”话语

 ——《革命百里洲》与《中国基层选举报告》

 第五节 “科学的分析”与“清醒的理性”

 ——《第一种危险》等

 第六节 余论:“人的发现”与以人为本

第五章 歌颂与批判:冲突的新融合

 第一节 引论

 第二节 “歌颂的作用远比批判重要”

 ——何建明与《根本利益》等

 第三节 沉重的崇高

 ——《为了拯救生命》与《写给中国人民的故事》

 第四节 从“遵命文学”到“为民代言”

 一一《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等

 第五节 余论:知识分子自我的重新定位

第六章 传统与现代:形式的新探索

 第一节 引论

 第二节 胡平对学术体的构建与对“思想美”的追求

 第三节 赵瑜的新探索

 第四节 李景田对小说艺术的借鉴

 第五节 何建明:以典型人事与细节描写取胜

 第六节 罗盘、张雅文:主体投入、散文笔调与诗意风格

 第七节 王宏甲等:对“文学性”、“理性”与“新闻性”的疏离

 第八节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一作者报告文学研究主要学术成果与科研业绩

附录二《中国报告文学新论》研讨会及其反响

 一北京研讨会报道(贺信)选

 二评论与书讯

后记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新世纪报告文学的创新与发展/文学研究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章罗生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64721459
开本 16开
页数 33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18
出版时间 2014-03-01
首版时间 2014-03-01
印刷时间 2014-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52
CIP核字 2013301160
中图分类号 I207.5
丛书名
印张 21.5
印次 1
出版地 四川
240
170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5:5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