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灵魂碰撞(我和名家面对面)/山东商报系列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灵魂碰撞(我和名家面对面)》中作者与贾平凹、毕淑敏、朱天文、白岩松、张悦然、海岩灵魂碰撞,与郭敬明、刘心武、王立群、陈丹青、张鸣、朱德庸深度对话,52位华语界顶级作家、诗人、时评人、漫画人、音乐人汇聚一堂。

《灵魂碰撞(我和名家面对面)》由山东商报社著。

内容推荐

关注名家动向、阐释名家个性、弘扬人文精神;在喧扰闹市,辟一方沉静之地,把心安放,静静聆听,细细思索。

在这里,聆听主流、抑或不那么“主流”的文化名人,他们有作家、画家、诗人、学者、音乐人,有贾平凹、苏童、莫言、朱天文、蔡志忠、钱文忠、张悦然……

多年来被无数次阅读过的名字,不再是符号,而是真真切切地出现在面前,从未如此贴近可触可摸。这里有他们的生活,有他们的思考,也有他们或明媚或忧伤的故事。

《灵魂碰撞(我和名家面对面)》由山东商报社著。

目录

 当我们的心安静下来的时候

蔡康永:不要模仿小s说话

莫言:用文字为生命搭一座神龛

麦家:没有什么可以让我折腰

钱文忠:为何要重读《三字经》

毕淑敏:母亲的责任是场情感马拉松

贾平凹:我的情结始终在当代

陈丹青:我不代表民国范儿

鲍鹏山:历史没有真相

刘玉栋:文学只关乎个人心灵

张悦然:“孤绝”稀释了我们的荷尔蒙

 关于生活的N种未来

几米:仰望星空仰望生命

朱天文:书写时,一切不可逆者皆可逆

张大春:作家不应记得自己的作品

郭敬明:无需“劲敌”,只和自己较劲

周国平:用文字爱宝贝

白岩松:不惑之年的“大惑”

严歌苓:荒诞幽默中的犀利叩问

蔡志忠:很少有人思考人生

朱德庸:幽默不是匍匐在地的搞笑

五岳散人:好好活着,就是最牛的信仰

海岩:信息时代无真相

 写的是年华还是寂寞?

苏童:把遗嘱变成别人的遗产

王海钨:理想的爱情像空气

汪国真:时间给了我含金量最高的奖章

虹影:温柔和暴烈,是女子远行之必要

安意如:任何时候都不要轻言痛苦

刘索拉:你,可以选择

林少华:20年来已与村上融为一体

 我们生命中最难忘的记忆

叶兆言:官司未了又陷“雷区”

柯云路:变脸不变心

春树:我比伪君子们有道德

蔡骏:人心是最大的悬疑

李银河:性与女权的不尽言说

周云蓬:拆除意义的墙

张鸣:我是个说实话的教书匠

夏达:每个故事都是一个世界

皮皮:写作是淡定的生活方式

刘心武:廿年一觉红楼梦

 从来都不会忘记的时光

张洁:不做“手心向上”的女人

阿来:当我接近巅峰

方方:纵使万箭穿心,也得扛住

何占豪:五十载交响情人梦

张发财:我是一个历史“朋克”

喻大华:咸丰皇帝是个狠角色

梁晓声:知青生活是我的写作命题

 如果你能一直这样热爱

肖复兴:代底层弱者叩问

石钟山:追寻人性的证明

止庵:没有笔战不是论争

左小祖咒:我是战士,但不英勇

张铁志:好音乐能切中时代的想象

王立群:成名晚,走得更远

傅佩荣:“不忧不惧心向往之”

试读章节

莫言:用文字为生命搭一座神龛

自2006年《生死疲劳》出版后,作家莫言似乎进入了创作的冬眠期,一直鲜有新作问世。近日,沉寂了近四年的他终于推出了自己的第十一部长篇小说——《蛙》。这部小说被誉为是莫言“酝酿十余年、笔耕四载、三易其稿,潜心打造的一部触及国人灵魂最痛处的长篇力作”。作品以乡土中国六十年波澜起伏的生育史为背景,讲述了姑姑这个山东高密地区妇产科医生传奇而复杂的一生,揭示了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灵魂深处的尴尬与矛盾,闪烁着对生命强烈的人道关怀和敬意。走近莫言,走进小说《蛙》,让我们伫立于莫言用文字为生命潜心搭建的神龛前自省、忏悔、祈祷。

对生命的膜拜而非文学的献媚

《蛙》中姑姑的原型是莫言大爷爷的女儿,一名从医50多年的乡村女医生,她的一生充满了传奇和悲剧色彩。在高密,不知道有多少个新生命经她之手来到这个世界,所以她被乡亲们视为“送子娘娘”,她是个隐去了年龄和辈分的圣母级人物。可后来,随着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行,她又不得不在自己无奈的叹息声里中止一个个幼小生命的成长发育,被视为杀人的魔王。

“正如强制性计划生育是·个悲剧,姑姑的命运也带有悲剧性。她珍视、敬畏生命,对强制性人工流产的做法有意见却无能为力,内心遭受了痛苦的折磨和煎熬,而姑姑从本性上说是对生命充满了尊重和关爱。”莫言坦言作品中另一个重要的角色、剧作家蝌蚪身上有自己的影子,“他其实是50年代中国男性以及知识分子的一个缩影,在自我剖析和反思中萌生了对生命的期待与虔敬。”

“计划生育”一直是个令西方人敏感而兴奋的话题,也是他们攻击中国人权问题的“七寸”。以此为题材进行创作在中国尚无先例,莫言成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小说刚刚推出即引起了众多争议。对此,有些人给予了崇敬的赞叹,有些人报以冷漠的旁观,还有的人则声称这是一种向西方读者的“示好”。另外,小说中融入了大量国际化的细节,比如蝌蚪信件的收信人是日本作家杉谷义人,写作剧本的参照对象是法国著名存在主义作家萨特,小说中一个重要人物角色的一家人具有俄罗斯血统,作品的一个重要场景一一堂吉诃德饭馆处处取材于西班牙文艺复兴时期的名著《堂吉诃德》,等等。于是又有人据此尖锐地指出这是作家莫言向诺贝尔文学奖的一种“献媚”策略。

莫言戏称自己被“妖魔化”了,“批评家在评论作家、作品和文学现象时情可偏、理需正,我的写作始终是对中国读者的一种致敬。”在莫言看来,作家有权利也有责任书写个人、民族乃至社会的疼痛,而有意回避一个备受全世界关注的话题则是一件不光彩的事情。“况且,我们自己就完全漠视这样一个有关生死的问题了吗?再者,西方批评中国作家不敢讲真话,没有表现的自由,不敢涉及复杂、尖锐、激烈的问题,我想《蛙》是对他们的最好回答。”

对可耻的自我抄袭说“不”

莫言是一位拒绝自我重复的作家,在上个月的一次讲座中他曾语出惊人:“作家抄袭自己比抄袭别人更可耻。”新作《蛙》正是他为实践“拒绝自我抄袭”承诺的艰辛努力。《蛙》全书共分五部分,分别以剧作家蝌蚪写给日本友人杉谷义人的五封信为引线,引出的是蝌蚪对姑姑种种经历的回忆,这些内容看似为杉谷义人提供的平实素材,实际上已经构成了一部精彩的“原小说”。而小说的最后一部分则跳出了蝌蚪的叙述,向人们呈现了一部九幕话剧,将作品推向巅峰之时爽利结尾,使人们久久停留在高峰的阅读体验中。信件、小说及戏剧融于一体,大大丰富了小说的表达空间。

莫言说,《蛙》形式和内容的融合是渐进实现的。早在2002年的时候这部小说的初稿就写了15万字,初稿中,话剧不是一个独立的呈现,各个要素被打碎了揉进小说,通过坐在台下的剧作家蝌蚪观看话剧时激起的一段段回忆勾连起姑姑一生的记忆。“当时写得很辛苦,为了弄清晰思路我不得不用三种颜色的笔来加以区分,写作的艰难势必带来阅读的艰难,后来我便放弃了这种写法最终选择了现在的模式。我想应该尽量地使这部作品回到朴素的叙述。所以最终采用书信体的结构和话剧形式的结尾,话剧结尾给朴素的叙述插上两个翅膀。‘调整战术’之后写作进行得非常顺畅,写到后半部分甚至体会到一种高空中飞翔的感觉,酣畅淋漓。”

除了结构上的创新,人们也可以在《蛙》中明显地感到莫言在语言方面的“脱胎换骨”,那种浸透着狂狷气息与不羁想象力的恣肆文字在新作里被默念了“紧箍咒”,“写作中,无论对情绪还是文字我都是比较节制的,尤其是前半部分可以说中规中矩,平实到了我所能平实的最高境界。”

而《蛙》的最大创新则主要体现在姑姑这个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她使人们首次触摸了中国五六十年代乡村女妇产科医生的经历和灵魂,还引发了读者深深的共鸣,是一个成功的“不重复”。“故事是很容易重复和衰老的,与农民工、计划生育等这些时代语词相关联的故事会随着时间的流逝逐渐褪色和陈旧甚至退出人们的记忆,但凝聚了普遍人性的典型人物形象是会永存的,比如阿Q、孔乙己、包法利夫人等等。”

P4-6

序言

让我们的心安静下来

总览中国文化大观,层峦叠嶂,奇景无限,而此时,正值才人辈出。打开百度,“文化名家”检索结果1690万余,“文化大师”3520万。此非虚有其表,实体现时下的文化内涵,代表当今的文化高度。也正是他们把中国乃至世界文化充实得光华炫目。

其思想非凭空而来,而是根植于绵延千年的中国文化,泽被万代的中国乡土,他们的内心沉淀着民族最深层最根本的精神内核。这样的历史与沉淀,亦让其思想历久弥新。

他们是谁?阅读的同时,对他们的思想又能了解多少?其皓首穷经、矢志不移的精神又该如何化布天下?

念及此,《山东商报》自2009年推出“名家访”专栏,旨在关注名家动向、阐释名家个性、弘扬人文精神;更意在喧扰闹市,辟一方沉静之地,把心安放,静静聆听,细细思索。在那里,聆听主流、抑或不那么“主流”的文化名人,他们有作家、画家、诗人、学者、音乐人,有苏童、莫言、朱天文、蔡志忠、钱文忠、张悦然……

那些多年来被无数次阅读过的名字,不再是符号,而是真真切切地出现在面前,从未如此贴近可触可摸。那里有他们的生活,有他们的思考,也有他们或明媚或忧伤的故事。也许,这些可见的文字,记录的只是他们真实面貌的一小部分,但他们一句看似平淡的话语,一段历经沧桑的故事,都是来自生活的提炼。

他们的共同特点,是从容。即便有些桀骜,也总能给予他人体谅与关怀。不论旅途中多疲惫匆忙,始终保持应有风度。这,也是一种修为。一如朱天文在谈及那些华丽到颓靡的句子时所言,“时间是不可逆的,生命是不可逆的,然而,书写的时候,一切不可逆者皆可逆。”这,是我们的感想。

虚心聆听,然后真诚还原学问全貌的雍容华贵,深层次、多角度发掘,以新闻手法的敏锐探究其最新动态,纵然有的仅是思想碎片,也能让人领悟震撼与启迪,更有超然视角审视这个时代的文化坐标,和学者的历史局限,同时秉承可读与厚重。这,是我们的希望。

力将文笔厚实,将吉光片羽一一捕捉,让文本读来轻松,了无障碍,不囿于往事,不失于细节,批沙砾金,力透纸背,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这,是我们的努力。

更迫切的想法是,为那些执著前行的文化名人留下时代的印记,让那些精神令生命旅途更从容、淡定。

所谓“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遂集文而成《灵魂碰撞一一我和名家面对面》,为那些心中尚存向学之气的人,为那些心中怀有端庄而质感的人。让躁动的心安静下来,追想一些感念的时光,秉持着来自心底的热爱,让思索斑斓异彩。

编者

2011年3月

书评(媒体评论)

幸福是哑巴,当它要来临的时候不会说话,不会大张旗鼓、声势浩大的袭来,它存在时,只有你自己内心能真切的体味到。

——毕淑敏

我续《红楼梦》的原因不是为了创造个人价值,是向曹雪芹致敬,希望能引导更多人去读现在传世的前80回,进行文本细读。

——刘心武

成功也许需要许多因素的配合,这个世界也绝非公平,但是努力就会有回报。

——郭敬明

信仰就是让人心生敬畏,一个人心存敬畏之心便会做到自我约束,一个社会如果没有核心的价值和信仰,人就缺乏敬畏之心,什么事情都敢做,道德底线就会被一次次突破,而事实上,“底线”是应该不断被夯实而非突破的。

——白岩松

幽默不是讲笑话,不是搞笑、成为别人的开心果。幽默是一种乐观和豁达的态度,是一种可以俯视地面的、飞一样的姿态。

——朱德庸

正如一个气球能够升腾是因为它里面充满了氢气,一个人能够升腾是因为他具有自强不息的强势人格。这种强势人格不一定表现在外部,而是内化为数十年自强不息的坚持。

——王立群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灵魂碰撞(我和名家面对面)/山东商报系列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韩源泉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
商品编码(ISBN) 9787561354940
开本 16开
页数 26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40
出版时间 2011-03-01
首版时间 2011-03-01
印刷时间 2014-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43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0.7
丛书名
印张 17
印次 1
出版地 陕西
240
169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12:2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