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巅峰智慧(国学精粹之品牌营销)
内容
试读章节

第三章 法

“法”是对“道”的战略实施,是策略方法和游戏规则,是品牌的系统解决方案,其目标在于为客户提供系统的需求解决方案。

现代品牌竞争,已经不在于你能够提供什么样的产品,而在于你能够为消费者提供什么样的附加值,只有与时俱进、适时根据市场环境及其消费者需求的变化而变化,才能为客户提供适时而有效的系统解决方案。

一、变则通

“变则通”是千古不移的真理,人类社会就是在变化与适应变化、平衡与打破平衡过程中,不断发展壮大的。变化是“物竞天择”的客观规律,适应变化是“适者生存”的主观能动性;平衡是维持稳定和“休养生息”之“量的积累”过程,打破平衡则是“质的飞跃”即构建新的格局、实现新的更高一级的平衡。只有那些能够积极适应变化、率先觉醒和主导变化的人,才能成为市场的王者。

故先醒者,当时而霸;后醒者,三年而复;不醒者,枕土而死,为虎狼食。呜呼!戒之哉!(《新书·卷第七 先醒》西汉·贾谊)

所以率先觉醒的,当时便能称霸市场;后醒的,三年之后才可能复兴;不醒的,只有头枕土块死去,被竞争者所吞并。唉!要引以为戒啊!

解决方案贵在系统性、适时I生与适用性,这是当今市场角逐的核心竞争力所在。系统性,意味着标本兼治,而非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只解决表象而忽视了根本,受益于一时而损害了长远;赢得了眼前却损失了全局。适时性,即意味着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随着市场环境的改变而改变;适用性,旨在实事求是,适合的才是最好的,而最前沿的、最时尚和最先进的,未必是能够适用的。所以,资源和系统之间一定要相互匹配,否则,既浪费资源又耽误时间,贻误良机则追悔莫及。

运动和变化,是这个世界最本质的特征。

(一)变者物之生新

变者物之生也,诚者物之始也;变者物之生新,诚者物之始终;不变无望,不诚无物。(《曾国藩全集》清·曾国藩)

变化使万物产生,诚则使万物开始;变化决定着万物的新生,诚则影响着万物的进程始终。不变化就没有希望,不诚就不会有一切。

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宋元学案·荆公新学略》宋·王安石)

天道变化不足以畏惧,祖宗的规矩不足以效法,人们的言论不足以顾虑。

也就是说,天道、祖宗之法、人们言论没有固定不变的,都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随着时世的变化而变化。

圣人苟可以治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常人安于所习,学者溺于所闻。(《新序·卷第九·善谋上》西汉·贾谊)

假如能够把国家治理好,圣人就不沿用旧法度;假如对人民有利,就不必遵循旧的礼制。芸芸众生习惯于他所熟悉的东西,学士们往往跳不出他们的所见所闻。

智者作法,而愚者制焉;贤者更礼,不肖者拘焉。拘礼之人,不足与言事,制法之人。不足与论治。(《新序·卷第九·善谋上》西汉·贾谊)

智慧的人制定游戏规则,愚昧的人受制于规则;贤能的人改革礼制,庸陋的人拘泥于礼制。受旧礼制约束的人,不足以和他们商讨大事;受旧法度约束的人,不足以和他们讨论治理之道。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古。故反古者未可非也,循礼者未足多也。吾闻穷乡多怪,曲学多辩。愚者之笑,智者哀焉;狂夫之乐,贤者忧焉。(《新序·卷第九·善谋上》)

治理国家,并不只有一种方法,为国家谋利益,不必效法古人。所以违反古制的人无可责备,遵循旧礼的人,也不值得赞扬。我听说,生于穷乡僻壤的人,往往少见多怪,拘守一偏之见的人,往往爱辩论。愚人高兴的事,正是智者所悲哀的;狂妄的人称快的事,正是贤达的人所担忧的。

圣人之制礼乐者。而不制于礼乐;制物者,不制于物;制法者,不制于法。(《文子·卷十二上礼》)

圣人制定礼乐,而不被礼乐所约束;制作器物(财富)而不为器物(财富)所累;制定法度,而不被法度其所制约(不拘泥于法度)。

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上清帝第六书》清·康有为)

能够变革,就可以保全,不变革就会消亡;彻底变革就强盛,小小不言的变革仍然摆脱不了败亡的命运。

变革是社会进步、自然进化的必然规律,不是人们想变不变的问题。顺时应世、因应物变则通达,抱残守缺、固步自封则衰落。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周易·系辞下》)

事物发展到了极点,就会引发变革;变革导向通达;通达就可以长久。

理国譬若琴瑟,其不调者,则解而更张。夫更张难行,而拂众者亡。(《后汉书·桓谭传》)

治理品牌(或企业)如同弹奏琴瑟一样,弦音不调和的,就得调弦正音(以奏和谐悦耳之音)。如果不进行及时的调整,而违背广大消费者的意志,就必定败亡。

规章制度、产品、服务等如有不合时宜的,就必须进行及时的调整或改革。如果不改进,违背大众的意志,当然就会被消费者所抛弃。

譬之琴瑟不调,甚者必解而更张之,乃可鼓也;为政而不行,甚者必变而更化之,乃可理也。(《贤良策一》汉·董仲舒)

琴瑟弦音不协调(必须重新调整),严重失调的甚至要换掉才可以弹奏;为政而不能实行(就要改进之),严重的必须进行变革,才可以治理。

作为企业和品牌管理的各级经营者,如果不能切实执行行销策略及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就必须将其从管理者的岗位上撤换下来,否则企业及品牌不可能获得治理。

当然规章制度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不适应的,该调整、该改革时就必须及时调整和改革。

(二)世无万全之法

人们通常都会有好上加好、完美无缺的心态,但“完美”只是相对而言的,绝对的十全十美是不存在的,就如同汽车制造,要使汽车沉稳舒适,车体就要加重,车体重了油耗就会增加;同样,要使汽车功能齐全、豪华尊贵,价格就会高昂。所以,在沉稳舒坦、豪华尊贵与经济适用、价格便宜之间,你只能选择自己最想要的,并且具有支付能力的品牌(汽车)。

兵事无万全,求万全者,无一全。(《治兵语录》清·胡林翼)

用兵打仗没有万全之策,追求万全的则不会有一全。

越想面面俱到,反而会面面不到。只要大方向没问题,基本策略正确,就要行动起来,边干边修正。因应物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个性化解决即是。因为:

人之言至善。而或有议之者;人有举事至当。而或有非之者。盖众心难一,众口难齐。(《袁氏世范·处己》宋·袁采)

不管你的建议多么周全和完善,也还会有人提出异议的;不管你做事多么完美和恰当,也还会有人提出非议的。因此,众人的想法、说法等都很难达到一致。

百人百性,众口难调。人多了,其想法和说法不一致,这是不足为奇的。同样,对某一品牌来说,你也不可能满足所有的消费者,只要能够满足一部分特定的目标受众,就可以了;企图满足所有的消费者群体,所有的消费者都将不能够被满足。“骑墙”政策,将会使人们无所适从和无从选择。只有精准的定位和诉求,才能满足既定的目标受众。

羊羹虽美,众口难调。(《五灯会元·德山远禅师法嗣》宋·普济)

羊羹虽然味道鲜美,但是不一定能够适应所有人的口味。

消费者需求及其目标群体的不断细分化是市场发展的必然趋势。品牌的目标市场定位,能够满足某一细分市场即可。当你想把自己定位于什么都是的时候,你将什么都不是;当你想把自己定位于什么都能时,你将什么都不能;当你想满足所有人时,你将谁也满足不了。

天下之法,未有无弊者。(《自警编·救弊》宋·赵善撩)

天下的法,没有无弊端缺陷的法。也就是说:

无难之法。无害之功,天下无有。(《韩非子·八说》)

没有阻力的法令,没有代价的成功,天下不会有这样的事。

既然“天下无无弊之法。”(《阅微草堂笔记》清·纪昀)那如何是好?求大同,存小异;两利相衡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策略法度不是为变而变,而是要因应时世的变化,该修补的则修补,当改进的就改进,不断加以完善,当然不适应的就要坚决废除。

国弈不废旧谱,而不执旧谱;国医不泥古方,而不离古方。故日:神而明之,存乎其人。(《阅微草堂笔记》卷三,清·纪昀)

围棋高手,不放弃旧谱,但也不固执于旧谱;国医大家,不拘泥于古方,但也不背离古方。所以说:神而明之,完全在于各自的修为,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高明的策划和施政者,既尊重传统,又不固守传统,在继承中不断创新,在创新中不忘继承。我们既不要为改变而改变,也不要被动地顺应时代随波逐流。变革的目的只有一个:对国家而言是强国利民,对企业而言就是品牌兴业,持续发展。在这个前提下,没有什么不可以改变的。

通其变,天下无弊法;执其方,天下无善教。(《中说·第四卷周公篇》隋·王通)

通晓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天下就没有弊漏之法;偏执拘泥于既有的方法,天下就没有善教。

大成不能无小弊,大美不能无小疵。(《策林·议文章》唐·白居易)

大事业的成就中,不可避免地会有小弊端;最美好的宝物中,也难免没有小的瑕疵。

万全之举多怨。(《侯城杂诫》明·方孝孺)

万全之举措常常会招致怨忿。

政惟其是,则无不善。(《宋史·彭汝砺传》)

政事只要正确,就是善政,“合之者善,可以为法”。

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于礼。(《商君书·更法》)

如果能使国家富强,何必一定效法旧制;如果能使人民受益,何必一定遵循古礼。施政和经营贵在实际效应,而不必拘泥于过去的规章制度和理论。  先王之制,不宜则废之,善则著之。圣人制礼乐而不制于礼乐,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政教有经而令行为上。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淮南子·卷十三·汜论训》)

先王的制度,不恰当的就废除它,好的就继承发扬光大。圣人制定礼乐,但是不受制于礼乐;治理国家虽然有常规,但必须以有利人民为根本原则;政令教化虽然有规范,但必须以能切实可行为最好;只要对人民有利,就不一定效法古制;只要切合实际情况,就不一定要遵循旧法。

P66-71

后记

在本书即将出版之际,我要致谢《广告人》杂志的马雪松老师,因为有他的热心引荐,才使我得以结识企业管理出版社,在官永久副社长的关心和大力支持下,很快就获得并通过了选题论证,使本书顺利进入出版审编程序。在此,向官副社长表示衷心的感谢,不仅感谢他慧眼识珠,更加感谢的是,他为本书选派了一位非常资深的副编审、企业管理出版社第四图书编辑部的闫书会主任,作为本书的责任编辑。

闫老师不仅有着丰富的企业经营管理方面的经验,而且还具有非常深厚的国学功底,正好特别符合本书“国学应用于企业经营管理品牌营销”的最大特点。因为,在此之前,有几家出版社虽然也看好《巅峰智慧》的选题,但由于他们大多都是年轻编辑,苦于缺乏“国学和经济兼容”的复合型老编辑,所以没有能够应承出版。实事求是地讲,承接本书的难度和辛苦程度确实非常之大,如上所说,其要求责任编辑不仅要有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基础,而且还要深谙现代市场经济特别是品牌市场营销。我是用了五六年的时间积累、研究、沉淀、提炼、总结出的这部“国学品牌营销应用”著述,闫老师则要在一到两个月的时间内,在汗牛充栋的诸子百家等经典中,一一核实本书圣贤思想精粹的出处,并且一一校对白话翻译是否应对适当和准确,其工作量之大和付出的辛劳可想而知。不仅如此,闫老师还对本书的装帧设计、排版插图等,进行了精心的安排设计和再创作。在此,我也要诚挚而由衷地特别感谢闫老师的心血和付出。

还要特别感谢我最尊敬的中国“品牌之父”、《经济日报》原总编、经济学家、中国名牌战略最早倡导者、权威品牌专家——艾丰老师,他不辞辛苦在百忙中不仅通篇认真审阅了我的书稿,并且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指导意见,希望我在每个章节特别是在品牌战略上,能够讲得更透彻一些,再加上一些案例就更好了。但本书的初衷旨在梳理、研究和弘扬国学在品牌营销方面应用的思想谋略,以便为广大的品牌营销人、经营管理者、企业家等提供一部中国传统文化经典思想应用的智慧宝典,使其对博大精深的国学,既可以有一个在品牌应用上全方位、成体系、系统化的架构和概念,同时又可以使其在吸收传统文化的学习应用中有一个轨迹方向可寻、路径抓手可依,最起码可以作为枕边、案头国学应用的参考工具书,哪怕从全书中能够吸收一两条深邃的国学思想和闪光的智慧,应用于自己的企业经营和品牌实践,我也就心满意足了。因为,人们常常会在人生历史某一个阶段的际遇或瞬间,关键时刻或不经意间的一段隽永哲理、深邃的格言、警句、小典故等,就会影响和改变人的一生。相信在本书二十余万言的字里行间,在充满儒、释、道、兵、法、墨等经典的思想文化智慧中,一定会有那么一两段能够触动灵感的火花、启迪智慧的妙语、碰撞思绪的创意,这些都有可能融会贯通为您的经营大智慧,洞开一片品牌创建的新天地。

引用本书中的一段话“求万全者无一全”、“面面俱到将面面不到”,所以限于篇幅和字数,只能留下些许案例方面的遗憾,我将会在今后的品牌实践和研究中补上这一缺憾。为此,我要衷心的感谢艾丰老师对我的谆谆教诲和期待,特别是他为本书所作的热情洋溢的推荐序言,令我感动之至和备受鼓舞,我一定倍加珍惜艾老的信赖和支持,在民族品牌创建这块甜蜜的事业和伟大的热土中,矢志不渝、继续耕耘。

最后,我还要感谢多年来支持和帮助我的朋友和同事,特别是一直期待我的“品牌三部曲”收官之作《巅峰智慧》早日问世的朋友们,他们的期待和鼓励给了我动力和信心,才使本书在今年得以如期完成。

由于本书只是笔者对“国学在品牌及其市场营销应用”的初步研究和探讨,并且也只是总结提炼出了“明道、制法、精术、利人、因势、用权”的框架体系,特别是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经典的思想,应更加深入的以现代品牌实践案例去应用和展开,在这方面本书确实还有待今后的进一步提升和研究。正如艾丰老师在推荐序中所说:“把传统文化运用于现代品牌理论和操作,并建立完整的理论和操作体系,这是一个艰苦复杂的文化融合和创新的过程。这不是一本书、一个人、短时间可以完成的事情。”因而,此次我所做的努力,也只是个抛砖引玉,希望有更多的有志于投身品牌事业的同仁们,一道努力,为中国企业及其品牌的崛起,共同投身于如火如荼的现代市场经济之伟大品牌实践,在第二个改革开放的30年,能够在品牌创新中贡献绵薄之力,并且希望看到若干个全国级乃至世界级的民族大品牌,在由加工制造大国向创新型知识大国转变过程中,应运而生,傲然挺立。

相信,这是当代每一个品牌(营销)人的梦想,也是一个民族的梦想,更是每个富有责任心和使命感的企业家的梦想。

(2011年4月)

目录

第一章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品牌构建理论与方法

 一、国学中的品牌构建思想方法和体系

 二、品牌发展的六个阶段

 三、品牌的境界和觉悟

 四、品牌的气质和心性

 五、品牌构建与《易经·乾》的因应

 六、国学应用贵在借鉴发展而非拘泥守旧

第二章 道

 一、万物纲纪

 二、本末之道

 三、道法自然

 四、名实循理

 五、大道至简

第三章 法

 一、变则通

 二、明法者强

 三、居安思危

 四、治大国若烹小鲜

 五、先胜而后战

第四章 术

 一、修己所有

 二、慎终如始

 三、善恶祸福

 四、物壮则老

 五、不轻妄则厚重

第五章 人

 一、识人用贤之道

 二、至诚无妄

 三、革心为上

 四、以人为本

 五、经世致用

第六章 势

 一、因势

 二、度势

 三、借势

 四、造势

 五、谋势

第七章 权

 一、事以好谋而成

 二、预则立

 三、知己知彼

 四、因时因地而制宜

 五、以正合以奇胜

后记

续后记

序言

自省、自觉和自律

——从中国文化中追寻品牌之根

品牌的渊源在中国,五千多年的中国文化传承“仁、义、礼、智、信”(“仁”人文关爱;“义”正义道德;“礼”礼行秩序;“智”明达睿智;“信”诚信守约)等,是我们品牌创建、经营、维护、发展和强大不败的根。因为“仁则能全,义则能守,礼则能变,智则能兼,信则能克。”(《宋史·吕祐之传》)

我们无须自叹中国改革开放、市场经济仅仅二三十年,更无须自卑中国近代积贫积弱、百年屈辱的痛苦创伤。对中国品牌来说,我们现在最迫切需要的是自省、自觉和自律。

自省的是:作为伟大民族及其几千年文化传承的我们,生命当中积淀着炎黄智慧的基因,血脉中流淌着祖先圣贤的无限潜能与浩然正气。我们有足够的品牌文化智慧和适变维新的创造力,一定能够在第二个改革开放的30年,再现中华民族经济和人文的伟大辉煌。

人“未有不自爱敬,而人爱敬之者。”(《法言·君子》西汉,杨雄)我们需要重拾信心,从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中,汲取品牌构建的智慧、思想和方法,从而创建中国特色的品牌理论和方法体系,为中国品牌在世界上赢得应有的自信和自尊。

自觉的是:品牌创建、经营创新和经济发展,务必要立足于中国的文化根本和实际国情,摈弃任何崇洋媚外的思想和意识,务必要认识到“道法自然,天人合一,返璞归真”等,就是最先进的世界观和最科学的方法论。试想,当今世界有比“天人合一”更伟大的系统思想吗?有比“道法自然”更科学的方法论吗?有比“返璞归真”更绿色、更低碳的环保观念吗?

所以,“疑今者察之古,不知来者视之往。万事之生也,异趣而同归,古今一也。”(《管子·形势》)对今天的事物有疑惑的,可以从历史中取得借鉴;对未来看不清的,可以从历史经验中获得启示。万事万物的产生,虽然行当和内容不同,但道理却是相通的、隔行不隔理,从古至今道理都是一样的。

我们有了对中国传统文化智慧的自省与自觉,学以致用,经国济世,还有什么困难和阻力不能克服?还有什么功业和奇迹不可创造呢?

自律的是:凡事有一利则有一弊,正由于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太漫长,我们的文化太厚重,中国人太聪明,权谋思想太活分,政治哲学太圆熟,这使我们在具体行事之际,往往失去了对规律的敬畏和对秩序的遵守,心浮气躁,虚与委蛇,倾辄欺诈等一些传统文化中的劣根性沉渣泛上,严重损害了社会的公平正义,也极大损害了我们的形象。所以,我们需要自律,“立必俱立,知必周知,爱必兼爱,成不独成。”(《近思录·卷一道体》宋.朱熹、吕祖谦)立身一定要让别人也能够立身,用智慧务必要周全恰当,爱自己也一定要兼爱他人,不追求一己之成就而使人也能够有所成功。

相信只要我们每一个品牌营销人和每一个追求卓越品牌的企业,都拥有了“自省、自觉、自律”的精神和意识,就一定能够在与同侪竞争乃至与世界巨头们的博弈中,·特立独行,脱颖而出。本书就是总结提炼中国文化“道、法、术、人、势、权”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国学应用,即在现代企业管理、品牌创意、市场营销策划中的具体应用。因为,国学只有应用于现代市场经济,才具有传承的价值和生命力。

然而,笔者天质愚钝,20世纪60年代生人,正赶上“文革十年浩劫”,小学、中学几乎无所真学,勉强进入高等学府,既非学文,也非学史,更非擅长于国学。直至不惑之年,历经10年执鞭和10年职业经理人生涯之后,才深深感觉我们的品牌营销理论既没有自己的根,也没有自己的体系。迷惑茫然之际,偶然读得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邓析子》一文,其中“守虚责实,而万事毕”的思想,令我醍醐灌顶、茅塞顿开,使我真正顿悟了品牌的真谛——品牌创建不就是“恪守品牌承诺、精神文化等无形资产,责成产品质量、落实经营效益等有形资产”的“守虚责实”过程吗?遣词凝练、言简意赅的“守虚责实”四个字,不仅使我豁然开朗,而且使我深信:品牌思想智慧的渊源在中国,就在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当中。为此我如饥似渴地投入“诸子百家”等卷帙浩瀚的中国传统文化之中,《道德经》、《孙子兵法》、《四书五经》、《唐宋八大家》等闳中肆外、灵性四溢的文章和思想智慧,愈加坚定了我的信念。于是,便萌生了从品牌市场营销的视角汇总、萃取诸子百家智慧,从中国文化中总结提炼有益于品牌经营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总结出一套中国特色的品牌思想体系与构建工具。经过五六年的研习梳理、点滴汇集、日积月累,最终集腋成裘形成了这部《巅峰智慧——国学精粹之品牌营销》一书。

尽管本书洋洋20余万言,费尽了九牛二虎之力,但这对于中国几千年的文化传承来说,也只不过是管中窥豹、沧海一粟。不过,做为“将中国传统文化智慧应用于现代市场营销”的一次初步尝试,在浩瀚的中国传统文化中,梳理提炼出“道、法、术、人、势、权”系统的观念和方法,以此为根基指导现代品牌市场营销,可以使我们掌握一些中国式的品牌思维智慧,获得中国文化原创的品牌构建理论和方法,相信还是大有裨益的。

中国历代的人仁志士,都不乏“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情怀。做为“以品牌为使命和责任,以品牌为生命”的笔者来说,当然“得其道,不敢独善其身,而必以兼济天下也。孜孜砣砣,死而后已。”(《争臣论》唐,韩愈)好东西一定要与大家分享,只有当我们大多数的品牌营销人和企业经营者们,都能够自省、自觉和自律之时,中国的品牌事业才能够真正崛起。

让我们为中国品牌的理论构建共同呼吁和努力,为中国品牌的崛起共同奋斗!

中国文化是我们的根。

2011年4月

内容推荐

《巅峰智慧——国学精粹之品牌营销》作者任立从品牌市场营销的视角汇总、萃取诸子百家智慧,从中国文化中总结提炼有益于品牌经营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总结出一套中国特色的品牌思想体系与构建工具,编著成本书。

《巅峰智慧——国学精粹之品牌营销》在浩瀚的中国传统文化中,梳理提炼出“道、法、术、人、势、权”系统的观念和方法,以此为根基指导现代品牌市场营销,可以使我们掌握一些中国式的品牌思维智慧,获得中国文化原创的品牌构建理论和方法。

编辑推荐

面对传统文化中如此丰富乃至十分庞杂的多方面论述,《颠峰智慧——国学精粹之品牌营销》作者任立按照自己研究课题的需要,进行了高度的概括和抽象。他总结出“道、法、术、人、势、权”六个层面,并提出“明道、制法、精术、利人、因势、用权”为核心内容的一整套方法论体系,表现了作者很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相信在本书二十余万言的字里行间,在充满儒、释、道、兵、法、墨等经典的思想文化智慧中,一定会有那么一两段能够触动灵感的火花、启迪智慧的妙语、碰撞思绪的创意,这些都有可能融会贯通为您的经营大智慧,洞开一片品牌创建的新天地。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巅峰智慧(国学精粹之品牌营销)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任立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企业管理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2558083
开本 16开
页数 28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62
出版时间 2011-05-01
首版时间 2011-05-01
印刷时间 2011-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管理-市场营销
图书小类
重量 0.4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F274
丛书名
印张 19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9
171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12:3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