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沙漠之狐隆美尔
内容
书评(媒体评论)
尽管我们在战争中互相厮杀,但请允许我说,他
是一位伟大的将军。
——英国首相丘吉尔
目录
序 幕
第一章 班加西(归来)
第二章 “我们的朋友隆美尔”
第三章 两次战争之间
第四章 魔鬼师
第五章 “无人如此眼盲”
第六章 沙海沉浮
第七章 兵临亚历山大港城下
第八章 非洲遇敌
第九章 前往突尼斯与最终投降
第十章 大西洋壁垒
第十一章 “无情的命运”
致 谢
精彩页
尽管如此,埃及安全了,“轴心国”在北非地区的势力被打破,而英国在中东地区的威望也恢复了。自“不列颠空战”以来,英国国内的民众终于第一次有了一件值得庆祝的事情。
两个月后,开罗出现了恐慌情绪,而英军的声望也迅速下跌,速度与其威望上升时一样快。战事失利的具体情况,慢慢地传开了。英军从班加西撤退了——虽说令人遗憾,但无疑还是“照计划行事”;刚刚从英国派遣过来参战的第2装甲师被打得溃不成军,师长甘比尔·帕里少将在梅基利成了敌人的俘虏,师指挥部也被敌人一锅端了;第3印度摩托化旅在首次作战行动中就被打垮了;第9澳大利亚师被敌人围困在图卜鲁格;因为不久前的胜利而被擢升并获封爵位的中将理查德·奥康纳爵士,连同获得过“维多利亚十字勋章”的菲利浦·尼姆中将,以及第11轻骑师的约翰·库姆中校,都成了敌人的“瓮中之鳖”;拜尔迪耶、塞卢姆和卡普措落人了敌人手中;敌人重新回到了“边境线”以东的陡崖上;埃及受到的威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严重了。即便是“开罗的发言人”,也没法让全世界确信,这只是“一种成功的宣传”;连英国广播公司(BBc)那位语调悦耳的评论员理查德·丁布尔比,也粉饰不了这种形势。
起码来说,在埃及人面前,这种情况是没法粉饰的。由于埃及人很愤世嫉俗和崇尚现实,在涉及他们利益的那些方面尤其如此,所以他们很快便看到了危险。至于意大利人,他们从来都不怎么重视。可这些德国人呢。却是多么勇猛无畏的战士啊!他们都是真正的职业军人,就像我们自己的埃及陆军一样。他们希望,德军会尊重开罗人的财产,不至于拿货币开玩笑。或许,一个人不妨继续学习意大利语,甚至是学会说一点儿德语……与此同时,最好继续对英国人彬彬有礼,以防万一……但不要过分有礼。当时和后来,他们都没有彻底地抛弃“米考伯先生”。然而,至于他们对这个“米考伯先生”的喜欢程度,却各种各样、差异显著。
尽管我方在前线地区的部队不必要地笼罩在一层厚厚的战争阴影之下,尽管出现了几桩“令人遗憾的事件”,但韦维尔将军的失败,其实却没有什么难以理解的。在班加西陷落之后不久,英军总参谋部就发电报给他,命令他做好准备,尽可能把最多的陆军和空军兵力从中东地区派到希腊去;此时,韦维尔将军失败的种子便已埋下来了,因为待这些部队按时调走之后,他便失去了“装备充分、适于作战的几乎所有兵力”。
最后,这种主张一定对士兵们产生了影响,因为只有他们看清了全局。情况有可能是,出于政治上的原因,英国政府无法拒绝向希腊派遣援军,哪怕希腊方面对此其实并没有表现出很大的热情;原因则是:援军兵力肯定是不够的,而分散兵力,则必然会让我方在两条战线上都遭遇失败。那些喜欢当“事后诸葛亮”的人可能会说,英国派遣部队的做法,让希特勒确信英国和苏联政府之间达成了某种秘密协定,使之延误了具有关键性的几周才去入侵俄国。我们获得的证据,似乎很难支持他们的观点,但我们可以肯定的是,失去5.7万名训练有素的官兵,则直接导致我方在中东地区遭遇了一次惨败。
当然,韦维尔将军或其情报参谋也犯下了一个错误,因此他必须首先对此承担责任。
根据手头已有的情报,他估计德军最早也不可能在5月份之前进攻昔兰尼加地区;哪怕德军此时正在向的黎波里挺进的消息属实,他也是如此认为的,因为当时还没有直接的证据,表明德军正在向的黎波里挺进(事实上,当时获得的情报似乎还与此相左呢)。到了2月底,有报告称德军已经抵达利比亚之后,他仍然认为德军在4月中旬之前不太可能发动进攻,并且希望德军在5月份之前不会实施突袭,可实际上,德军却在3月31日就发动了进攻。
不过,就算是这种失误,也远不能说全属他的过错。在1939年和1940年,英国仍在大力实行绥靖政策,并且,由于英国政府“不希望做出任何可能有损于现存之英意关系的事情”(可从墨索里尼那一方来看,这种关系却是建立在对这头显然没有利齿的狮子差不多既感到厌恶又非常蔑视的基础之上),因此他一直没有获准在意大利的领土上建立起一个情报机构。在意大利参战之前,他在北非地区根本就没有什么谍报人员,必须等到很久以后,才有可能“培植”出这样的谍报人员。因此,德军第5轻型摩托化师才会在他一无所知的情况下,抵达了的黎波里。
P8-9
导语
德斯蒙德·扬著欧阳瑾译的《沙漠之狐隆美尔》是一部关于军事人物的作品。本书是作者在大量考证历史资料和细节的基础之上,以全新的视角,从隆美尔所处的特殊家庭和社会环境之中叙述了他的一生。隆美尔出身小知识分子之家,自幼体弱多病,在父亲的安排下成为了一名职业军人,并最终成为一名出色的战术指挥家。他善于玩弄战术,或以假乱真,或声东击西,或以退为进,或假攻实守,以迷惑对手。凭借这些战术,隆美尔在北非战场取得了成功,也因此获得了“沙漠之狐”的绰号。又鉴于隆美尔是希特勒的帮凶,是纳粹最得力的侵略工具,因此被称为“二战纵火犯”“纳粹的战神”。本书全面客观的评价了隆美尔及其一生。
序言
6月里的一个清晨,沐浴着第一道刺目的阳光,
我们蹒跚而行,刚刚越过了贝勒哈曼德以西的一片雷
区。那片雷区,位于驻贝勒哈曼德的第10印度步兵旅
指挥部及其周围;前一天傍晚,我方刚在此地被德军
的坦克打败了。与所有在旷野里熬过了一晚的俘虏一
样,我们这帮人全身上下都肮脏不堪。我们当中,既
有英国人,又有印度人;有些穿着制式衬衫和短裤,
浑身颤抖,有些则用外套、毛毯蒙着脸,或者戴着巴
拉克拉瓦式头套[1],只露出眼睛。我方所有官兵都
胡子拉碴,脸上脏兮兮的,又累又饿,心乱如麻。我
们开始认识到,“钻进口袋里”这句中东地区流传甚
广的俏皮话,完全没有那么好笑了。看管我们的德军
,时不时地带着一种静静的轻蔑之色瞥我们一眼;以
前在扫视一队队望不到头的被俘意军时,我们自己经
常也是带着这样一种轻蔑之意呢。怀着一种害怕地雷
的正常心理,我沿着比较容易走的雷区边缘,一路踉
跄着往前走,直到一位年轻的德国士兵向我厉声喊叫
,让我回到队伍里边去,我才低下头来,看清了自己
所踩的地方——当时,我可并不是很在乎自己站在哪
里呢。
我们经过的那片雷区对面,德军有一支炮兵部队
正在作战。我方的火炮和一些隐蔽的、只露出炮塔的
坦克,显然正在瞄准他们。从规格为25磅的坦克炮射
出来的炮弹和曳光弹,开始在队伍的四周倾泻而下。
我旁边的一位年轻军官,被炸掉了一只脚,队伍前面
传来了阵阵惊呼。出于一种不约而同的冲动,每个人
都突然开始急急忙忙地往回跑。我跟在其他人的后面
,跑了几码[1]远;接下来,由于往炮弹爆炸的地方
跑与躲避炮弹的结果没什么两样,我便放慢了脚步,
开始缓缓地往前走。很快,我就发现自己与那名殿后
的德国士兵并排而行了;那是一名金发碧眼的士兵,
正是“非洲军团”的典型。他向我示意,要我跑动起
来。我脱下帽子,让他看了看我那一头灰白的头发。
他就像一头年轻而没有经验的牧羊犬一样,不知道究
竟是要把一只离群的羊儿赶回去呢,还是要让其余的
羊儿继续聚集成群,犹豫了好一阵子。接下来,他还
是弓起身子追赶队伍去了,并且示意我跟上去。
由于德军的那个炮兵连似乎正在忙着自己的事情
,因此我漫不经心地走到了队伍的一侧。走了大约50
码之后,我便看到了自己正在寻找的地方:一条狭长
的战壕。我悄悄地溜到战壕里,用泥土把身体盖起来
。在沙漠里被俘之后,找不到逃脱机会的情况是很少
见的。运气好的话,我可以一直躲在这条战壕里,直
到天黑,然后找到一条近路,穿过这片雷区。现在,
我可能要走到阿代姆才能归队了;不过没关系,很多
人曾经走过比这还远的距离呢。
可20分钟之后,我就被抓住了。有一名德国军官
,站在军车上路过的时候发现了我,便停了下来。他
把我从战壕里揪了出来,载着我向此时仍在遭受火炮
零星射击的队伍前头而去。不待我重新加入队伍、加
入到其他战俘里去,一名德军上尉就用英语向我大声
喊道:“你是这里的高级军官吗?”可能吧。毫无疑
问的是,我是战俘里年纪最大的一位。“你跟两位德
国军官,乘坐一辆插着休战旗的指挥车到那边去,告
诉你们的炮兵,不要再开火了。他们再开火的话,只
会危及到你们自己人。”的确如此。然而,战俘的本
能,就是不遵照敌人的命令行事。我回答说,我认为
自己做不到。“那么,你就选派另一名军官去。”我
回答说,我觉得自己也不能下达这样的命令(在接下
来的那16个月里,我时不时地想知道,如果抵达了我
方的炮兵阵
地,如果不是那么愚蠢地拒绝了这一要求的话,
德军又怎能把我抓回去)。
就在此时,一辆“大众”牌军车开了过来。一位
身材不高、健壮结实却又修长精瘦的人,跳下了汽车
;此人全身穿戴得很是齐整,上身是夹克衫,下身是
马裤,与其他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我注意到,他的
双眼呈亮蓝色,下颌结实坚定,带着命令的神气。我
们无须懂什么德语,就知道他正在询问:“这是怎么
回事?”他们一起说了一会儿话。接下来,那名说英
语的军官便向我转过头来。“将军有令,”他悻悻地
说道,“如果你决定不接受我刚才下达的那道命令,
那么我就不能强迫你接受。”我看了那位将军一眼,
竟然觉得他的脸上还带着一丝微笑。不管怎样,他的
干预似乎都值得我去敬上一个军礼。我向他敬了一个
礼,然后回到队伍当中,被德军赶往战俘营。
当时,我几乎不可能认出那是隆美尔。可是,我
也全然没有想到,仅仅过了几年之后,他的遗孀就会
把他去世时拓下的面具给我看,把他被杀的真相告诉
我。
内容推荐
德斯蒙德·扬著欧阳瑾译的《沙漠之狐隆美尔》是隆美尔传记,讲述了:隆美尔(Erwin Rommel),出生于德国符腾堡首府海登海姆市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纳粹德国陆军元帅,世界军事史上著名的军事家、战术家、理论家。1910年7月从军,第一次世界大战时随军开赴法国,因战功卓著而被授予蓝马克斯勋章。“一战”后曾担任过步兵营长、陆军学院教官。1938年任元首大本营司令。1940年2月任德军第7装甲师师长,使该师赢得了“魔鬼之师”的称号。1941年1月任驻非洲军团军长。他到达北非后,不到两个月就迅速扭转北非战局的初期局势,被提拔为上将,1942年6月被晋升为德国陆军元帅。“二战”期间,隆美尔被卷进密谋推翻希特勒的计划中。在希特勒的逼迫之下,隆美尔被迫于1944年10月14日服毒自尽。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璀璨将星中,能够做到生前声名显赫,身后殊荣不断,特别是被敌对双方都认可的,只有隆美尔一人。
隆美尔绰号“沙漠之狐”“帝国之鹰”,与曼施坦因、古德里安一起被后人并称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德国的三大名将。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沙漠之狐隆美尔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英)德斯蒙德·扬
译者 译者:欧阳瑾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台海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6818763
开本 16开
页数 21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23
出版时间 2018-09-01
首版时间 2018-09-01
印刷时间 2018-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306
CIP核字 2018092074
中图分类号 K835.165.2=52
丛书名
印张 14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0
11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10:25: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