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或许轰轰烈烈,或许平平淡淡,但不管哪一种,逃不掉的,是都要经历伴随着寂寞、惶恐的找寻。人生就是一个找寻的过程。张悫、张自明编著的《距离寂寞还有几米》,几许文字,几多人生。
“寂寞是绚烂的红唇”中,寂寞是人生的恪守与盲从里,最无可奈何的接受和最悲凉的逃窜;“在草丛中奔跑”中,寂寞是风声背后那不断来回的脚步声;“跷跷板一头的等待”,寂寞是身居高阁,却体验不到高位有多快活的惶惶然。
转换一种视角,在寂寞之外便是最平静的幸福。在“幽静的时空”,在“飞起来的时候”,幸福的感觉真的很美妙。最和谐静谧的氛围,最平和如水的心态,呈现出的是一种最原始的宁静。然而,在一场漫长的人生之旅中,变幻是永恒的真理。有时候,一个不留神,幸福便成了稍纵即逝的遗憾,于是,过犹不及的幸福让人们习惯了麻木,人生的真谛其实只是平淡。“盲目的幸福”、“和习惯说再见”让人在不经意中猛醒,糖吃多了也会腻。
张悫、张自明编著的《距离寂寞还有几米》内容充斥着白领小资情调的喃语,特别是对城市男女所处的工作、所生活的都市都有若隐若无却无比真实的反映,都市人多多少少都能在文中找到自己的工作映照与生活寄托。
除此之外,《距离寂寞还有几米》在几米的经典语句中品味生活的哲理,同时融入都市人共通的情感,通过清新舒洁的语言、诗意的忧伤、逝去的童真回忆等来探索人生的真谛,释放人们生活与工作中的压力,缓解人们生活中的焦灼感,引导人们以健康乐观的心态对待生活。
8.分享好心情
找一个好朋友,
找一个好天气,
找一棵结满果子的树,
摇下几颗甜美的果子,
找一个安静的角落,
微风轻吹过,
分享彼此无聊的日子。
记得关掉吓人的大哥大。
——《森林唱游》
云淡风清,天是纯净的蓝,云是淡淡的白。果实累累的苹果树下,两只小猪在配合着,专注地摘着树上的果子,一个轻轻地摇,一个努力地用小礼帽来接。它们的小眼睛,因为满足地微笑和静静地放松而变得越发细小可人,我的心情也在那一刻,格外轻松。
百无聊赖的时候,莫名其妙烦闷的时候,关掉一切可能会扰乱自己心性、打破周身宁静的联络工具,找寻一个安静的角落,和朋友一起吹吹风、聊聊天,快乐便从嘴角、指尖流进心里。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在李太白的《将进酒》里,放浪形骸的生活状态将其行于世的豁达态度突显得分外清晰。“举酒主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这又是苏子“寄浮游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的达观。“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春夏与秋冬”,这是鲁迅在乱世中的心境。
人生百年,弹指一挥之间,我们赤裸裸地来到这个世上,也终将在赤裸裸中离去,谁也无法摆脱灰飞烟灭的命运。我们不是鹰,可以在行将枯木的时候,重新奋起,在九死一生中收获新生;我们更不是神话传说中,可以长生不老、离地升天的神圣,更何况我们当中的大多数都是凡夫俗子,既没有看破红尘,更没有炼丹修道。既然,属于我们的,仅有这真切的几十年,那我们,缘何不快乐的生活,简单的终老?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同样是披星戴月,陶渊明却拥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自在。现实中的我们呢?满载着一身星辉,在车如流水马如龙中穿梭,如闹市一般喧嚣的公路上,你来我往的汽车在此起彼伏的笛鸣中放歌。不是么?
裹着一身厚重的衣衫,我们的双脚落地生风;束缚在捉襟见肘的筒裙里,我们的曲线玲珑有致。我们昂首阔步,我们彬彬有礼,我们顾盼生姿,我们也一样汗流浃背,内心仓皇。
为了一纸空文,我们熬到青春嗤笑着翘起尾巴;为了几平方米斗室,我们等待苍老露出狰狞的面孔。无法反抗,因为这是岁月既定的轨道,就像我们生长着的身体,无法逾越骨骼发育,就像我们的成长,无法跨过孤独的青涩年华。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机械地吟诵这样的词句,麻木地释义,却浑然不知其中的瑰丽人生。
在人生的路上,走得太急,我们忘了带上一只猫,在敏感的时候,用来疗伤;跑得太快,我们忘了带上一只狗,在迷失的时候,用来找寻;飞得太高,我们忘了带上一只鸟,在混乱的时候,用来倾诉;落得太远,我们忘了带上一匹马,在焦虑的时候,用来支撑……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和这些像猫、像狗、像鸟又像马的朋友一起,躺在草坪上想象天外之天的广袤,想象海那边的海的壮阔,想象山那边的山的巍峨,然后,纯净地呼吸,静静地捧饮溪水,看春花似兰,秋花似玉。
9.放声哭泣过后
我努力地爬上一颗不断滚动的圆球,
却始终站不稳,常常跌落……
你说男孩别哭!
我知道,我会努力檫干眼泪。
可是,可不可以先让我放声哭泣,才继续勇敢。
——《我只能为你画一张小卡片》
“可不可以先让我放声哭泣,才继续勇敢”。幼年中成长着的我们,是否也曾这样,用孩子特有的、纯真而无辜的口吻,问着这样看似好笑,却想来分外震撼的问题?我甚至在想,如果真的是我们小时候,问这个问题时,我们曾经清澈的眼中,会闪现出怎样的困惑、恐惧与无助。
当有一天,走在大街上,遇到五六年前那位才刚刚走出校园,成为你的老师的活泼女子,并得知她如今已经成为人妻人母的时候;当有一天,在某个银行的窗口,遭遇业务员用犀利的目光,望着现在的你,不停地比对身份证上那张,或许在你成年之前拍下的照片的时候……你是否会不停地发出感叹:那个载着时间的小马车,它的马达转动的是如此迅速。人生是何其短暂,生命又是何其脆弱!
当我们不断成长,并不断以个体的姿态、主人的姿态独立于风口浪尖的时候,我们的可塑性变得异常神奇,从模仿开始的成长在我们身上体现得格外明显。别人的表情,别人的姿态,别人的方式,别人的频率,所有这一切都在我们身上留下了挥之不去的影子。
微笑,露出八颗牙齿刚刚好;点头,微微致意不卑不亢刚刚好;握手,停留几秒力度均匀就刚刚好。像机械一样,在一些被设定好指令和程序中,被无形的大手遥控着前行,听不到自己呼吸的声音,感受不到自己心脏跳动的节奏。
时间总在尖刻的计算中以最短的距离穿越沧海,所以人群很容易便被掠过。人群中的我们,一直在不停地攀爬着向前。属于我们的记忆,儿时的,现在的;属于我们的期待,现在的,未来的,一切都和攀爬有着密切的联系。
儿时,我们在不断滚动的圆球上,不断地练习向上攀爬,虽然我们连站都站不稳,时常跌落。我们哭喊,落泪,却在一次比一次严酷的警告和命令中,默默地擦去眼泪,小心的继续。
长大后,我们依然在不断滚动的圆球上,不断地练习向上攀爬,尽管我们已经很熟练,熟练到麻木,但我们必须保持这样不断攀爬的状态,因为我们已经停不下来。当我们真正停下来的时候,我们就等于在无声中接受了跌落时,被残酷抛弃的命运,但我们却无处找寻,是别人抛弃了我们,还是我们抛弃了别人。进退两难、骑虎难下的我们,着实在一副如履薄冰的状态中生存。
尽管,我们时常会对自己不断练习的意义和价值,产生无尽的疑问和迷惑,但我们始终都明白一个道理:时光仓促,人生短暂,所以我们必须尽可能缩短自己适应练习内容的时间,必须尽快调整自己的状态,并用最短的时间,提升自己练习的意志和耐力,虽然我们曾经只是一个小孩子,现在也只不过是个少年郎。
其实,我们都希望别人能把自己确确实实的当个小孩看待,希望自己能够在这个属于孩子的年纪,做些孩子该做的事情。比如利用自己的权利,多给自己几次大哭、发泄情绪的机会。因为孩子的错误是可以被原谅的,因为孩子的情绪可以毫无保留地宣泄,无需隐藏和掩饰,因为只有放声大哭之后,我们才会真正勇敢。
我们还想暂时多给自己一些时间,首先把自己的意志锻炼好,让自己慢慢长大,在轻松的环境中长大。因为我们很讨厌那种过分的严格,讨厌压力,讨厌强颜欢笑。像我们这样一帮还很小的小孩子,在还没有学会迎风行走的_时候,就被硬推着练习攀爬的本领,我们真的感觉很疲惫,有点体力不支,有点头重脚轻……
我们并不想追问太多关乎大人世界的问题,我们也并不忙于长大,我们只是想用属于我们的视角,多看看这个忙碌的世界,神奇的有点奇怪的世界……
P44-48
向寂寞奔跑
苏打绿的《小情歌》里写着:“就算整个世界被寂寞绑票,我也不会奔跑。”可是越往前走生活怎么越像满腹牢骚。和暗夜的世界一样,也许每个人最终会倾倒在寂寞的怀抱里。有人说,岁月其实就是不断地把我们一个一个地分开来,然后在一个一个的脸上画上皱纹,各自孤单老去。直到某一刻惊觉,才发现,原来我们和那个词语已经如此接近,近到它冰凉的气息扑面而来,热泪遮住了双眸。当年我们曾经伸手可触的一个一个——那些在生命里相遇的孩子们,早已经如落珠般散布天涯。
一个非常欢乐的孩子,会画非常漂亮的漫画,经常在课本封面和蒙着雾气的玻璃窗上三五笔勾勒出小男孩、小女孩的故事。毕业的时候,他禁不住我的央求,在一个草绿色的信封皮上画了一个稻草人相赠。这个人,如今早已长大了,流落异乡不知去处。
一个被称作“王子”的朋友,同桌三年,后来发现他在校友录里写着,我们的年华,我们的青春,就像浮华与童话,慢慢沉淀,有些早已失去,有些正在荼靡……这个人,已经有七年的时间没有音讯了。
一个比我长十多岁的忘年交,在我最困苦的时候出现,教会我热爱生活,教会我独自生存,也教会我善意微笑和诚实善良。曾经,非常频繁地用信件交流,现在,却只是仪式化地在网络上打个招呼。这个人,我也十三年没有好好见上一面了。
那些分离,都是我最初的心痛。这些年在城市中生活,突然发现,我们似乎不再因为同喜欢一首歌、同住一个城市、同走过一条马路而与另一个人相遇了。我们和你们以及他们只是面对面走来,然后面无表情地擦肩而过,我们都有着各自的前程。对身边那些近在咫尺的人,不会因为无法抵挡寂寞而暗生情愫,也不会因为不默契而惺惺相惜,我们都心照不宣地保持着恰当的距离。慢慢地,慢慢地,旧人和旧事,面容已改。
不断地分离,让我们不断地向寂寞奔跑。
直到三年前,一个在远方的朋友寄给我一本几米的绘本。
我终于一个人,埋在绘本里,久久不能释怀。
那只是一本小小的书,语调落寞,却如一个小小的暖炉一般,在冷清的时候拿出来暖暖心,饿肚子的时候也可以用来暖暖胃,那些话语总是可以让自己生活得好一点。捧着的时候觉得自己即使是一个对现实适应不良的“小女孩”,也可以自顾自地带一本小书躲进树洞里,不管别人。
想起那些旧事的时候,恍然忆起,那时的我们虽然无话不谈,但并非最好的关系。当我们能够避开这种关联独立行走的时候,才知道不是外面喧嚣太多,而是我们从来没有这么安静地拥抱自己;我们似乎从来没有与自己内心相抵,总是在三心二意地听着外边的声响。
于是不再介意某人为什么会在某一刻无声地失踪,为什么竟然没有向我透露任何消息。分开并不是什么让人惆怅和绝望的事。也许那些年的相聚,和后来的相离,都是必然美好的轮回。那些年,那些事,总是因为这些来来往往的人,让我们变成越来越好的样子,总是让我们不断地接近最真的自己。
就像我翻开几米的绘本一样,也许只是一句简简单单的话,也许只是陌生人不经意的眼神,但必然有那么一个契机,让你突然明白从未想通的道理。就像是几米所说的那样,“我总是在最深的绝望里,遇见最美丽的惊喜”。
编者
2011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