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地球的故事(精)
内容
内容推荐
在亨德里克·威廉·房龙撰写的所有著作中,《地球的故事(精)》是拥有最广泛读者的一部著作。首版一年间(1932~1933年),在美国始终名列非虚构作品排行榜榜首。它被视为出版史上的一个“奇迹”,不只是 “曾经畅销”“几度畅销”,而是一本“永远畅销”“永不过时”的书。
在这《地球的故事》里,房龙打破了常规地理书的写作方式,不仅简要地介绍了基本的地理知识,还视角独特地从地理的角度讲述了各国的历史演变,分析了地理对国家的历史演变、人群性格的形成所产生的影响。生动地演绎了“人文地理”这一概念。
目录
Chapter 01 与我们生活在同一个世界的居民
Chapter 02 “地理”的定义及在本书中的应用
Chapter 03 我们的星球:习性、风俗和习惯
Chapter 04 地图,一个基于极大极迷人课题的极简略概要,以及对于人类如何渐渐学会在这颗星球上寻路的些许观察
Chapter 05 季节及其由来
Chapter 06 这颗星球上散落的小块陆地,以及为什么有的被称为“洲”而有的却没有
Chapter 07 有关欧洲的发现,以及生活在世界这个角落的人们
Chapter 08 希腊:连接古老亚洲与新兴欧洲的地中海东部岬角
Chapter 09 意大利:海陆皆宜、因势可变的地理强国
Chapter 10 西班牙:非洲与欧洲碰撞的地方
Chapter 11 法国:要什么有什么的国家
Chapter 12 比利时:纸上建立起的国家,万物富足,只缺内在和谐
Chapter 13 卢森堡:历史的珍玩
Chapter 14 瑞士:高山与名校之国,汇聚了说四种语言的人们
Chapter 15 德国:姗姗来迟的国家
Chapter 16 奥地利:除非消亡便无人赏识的国家
Chapter 17 丹麦:扬长避短、以小胜大的典范
Chapter 18 冰岛:北冰洋上有趣的政治实验室
Chapter 19 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被瑞典和挪威王国瓜分的土地
Chapter 20 荷兰:北海海岸沼泽上建立起的王国
Chapter 21 英国:承载四分之一人类幸福的荷兰海岸近岸岛屿
Chapter 22 俄罗斯:脚踏欧亚两洲,尽得地利庇护的国家
Chapter 23 波兰:苦为走廊的国家,如今有了自己的走廊
Chapter 24 捷克斯洛伐克:《凡尔赛和约》的产物
Chapter 25 南斯拉夫:又一个《凡尔赛和约》的产物
Chapter 26 保加利亚:巴尔干半岛最健全的国家,喜爱蝴蝶标本的国王在世界大战中站错队而吞下苦果
Chapter 27 罗马尼亚:拥有石油和王室的国家
Chapter 28 匈牙利:或曰,残存的王国
Chapter 29 芬兰:以勤劳智慧战胜恶劣环境的又一范例
Chapter 30 发现亚洲
Chapter 31 亚洲对世界意味着什么
Chapter 32 中亚高地
Chapter 33 西亚大高原
Chapter 34 阿拉伯半岛:何时属于亚洲,何时不属于
Chapter 35 印度:人与自然都丰产的地方
Chapter 36 缅甸、暹罗、安南和马六甲:共处又一个南亚大半岛
Chapter 37 中国:东亚的伟大半岛
Chapter 38 朝鲜与蒙古
Chapter 39 日本帝国
Chapter 40 菲律宾:很久之前的墨西哥辖区
Chapter 41 荷属东印度群岛:卷动飓风的蝴蝶
Chapter 42 澳大利亚:大自然的继子
Chapter 43 新西兰
Chapter 44 太平洋诸岛:不耕不织,生活一样好
Chapter 45 非洲:矛盾与反差的大陆
Chapter 46 美洲:最幸运的土地
Chapter 47 新的世界
附 一些数字(A FEW FACTS)
序言
十年前,你给我写了一封信,现在这便是回信
了。你在信中说(我将原文引述如下):
“……是的,但是地理又怎么办呢?不,我不
只是要一本新的地理书。我想要的,是为我写的地
理书,能把我想知道的都告诉我,砍去枝枝蔓蔓。
真希望你能为我写一本这样的书。我们学校的这门
课太一本正经了。我学过所有国家的知识,学过它
们的边界在哪里,有什么城市、多少人口;学过了
所有高山的名字和海拔,学过它们每年产出多少煤
炭。但几乎都是刚学完就忘了。它们之间完全没有
联系,把自己拆成了一堆乱糟糟、干巴巴的概念,
就像个堆满了画片的博物馆或拖得太长的音乐会。
对我来说,它们没有任何实际意义,因为每当需要
确切信息时,我都不得不再去查看地图,翻一翻百
科全书或蓝皮书。我猜不少人都有同样的烦恼。我
想代表所有这样可怜的家伙说,你是否愿意为我们
写一本多少有点儿用的新地理书?把高山、城市、
海洋全都放进你的地图,然后只要告诉我们,生活
在这些地方的人有什么样的故事,他们为什么住在
那里,从哪儿来,在做什么……总之,是一种跟人
有关的地理。请着重说说那些真正有趣的国家,别
把太多力气放在只有个名字可说的地方,这样我们
就能记住这些国家,否则的话……”
同往常一样,每当得到你们的建议,我总是迫
不及待想要行动起来。如今我终于可以转身面对你
,说:“亲爱的,请看!”
亨德里克·威廉·房龙
导语
《地球的故事(精)》给了我们关于地球家园的许多知识,也启发了我们的思考。但是,房龙写作此书毕竟是在上个世纪30年代之初,书中涉及的测量数据和人口、经济统计数字来自那时的统计资料。随着科学的进步,书中关于地球及其所在宇宙空间的相关论述也就难免具有时代性和认识性两个方面的局限。尤其应当指出的是,本书流露出了西方中心论和蔑视贬抑弱小国家和落后民族的思想倾向。对于天远地偏落后贫穷地区的居民多所诋毁,而对于欧美等殖民主义者四处掳掠的强盗行径却表现了颇多偏激的欣赏;对于中国在人类文明史上的创造发明也漠然视之,比如指南针的发明在房龙笔下成了信疑参半的传说;而对于非洲及其生活在那里的人民更说得一无是处。另外,亨德里克·威廉·房龙尽可能以翔实的资料表达本书广泛涉猎的问题,但在资料剪裁上有顾此失彼的堆砌感,从而影响了文字表达的洗练确当。
精彩页
与我们生活在同一个世界的居民
这听来不可思议,却是真的。如果我们这个世界上的每个人都身高6英尺、体宽1.5英尺、厚1英尺(这比大多数普通人的个头还大一点),那么,整个人类(依照最新的人口数据。最初的智人夫妻如今有了20亿后裔)都可以被塞进一个长宽高均为半英里的盒子里。我说了,这听来不可思议,可你若是不信,不妨自己算算,就会发现这是真的。
如果我们把这个盒子运到亚利桑那的大峡谷,小心地架在矮石墙上——那是为了避免人们摔断脖子而建的,谁叫这曾见证过不朽天地之力的寂静峡谷着实美得太惊人,难免叫人忘形。然后,唤过一条“腊肠”,达克斯猎犬,让它(这小东西非常聪明,而且特别乐于助人)用它柔软的棕色鼻子在这并不精妙的结构上轻轻一推,接下来便是哐啷作响的时刻,箱子一路滚下去,木板被石头、灌木和树干敲松,随后,一阵低沉甚至轻柔的嘭——嘭——啪——响过,箱子角刮过科罗拉多河的河岸,骤然绽开一朵水花。
寂静,湮灭!
尸柩箱里的人类沙丁鱼很快就会被遗忘。
大峡谷依旧搏击风雨、阳光与空气,一如它自诞生之初以来的那样。
世界延续着它既往的轨迹,奔向未知的天堂。
遥远或邻近星球上的天文学家根本不会注意到有任何不寻常。
一个世纪后,某个荒草横生的小小坟头或许会标记出人类的葬身处。到此为止了。
可以想象,有读者会不太喜欢这个故事,看到他们为之骄傲的物种身份消失得如此无声无息,大概会感觉很不舒服。
不过,看待这个问题还有另一个角度,一个能够将我们数量上的微不足道和躯体的孱弱无助转化为真正的骄傲与深远意义的角度。
我们本来如此,只是一小群柔弱且毫无防备的哺乳动物。
从诞生的那天黎明开始,我们就被无数生物包围着,面对生存的艰难,它们的准备远比我们充分得多。其中有的足有100英尺长,重量比得上一个小型火车头:有的拥有锋利如圆锯的利齿。许多生物都如同中世纪骑士一般整天披着铠甲。还有的,凭人类的肉眼根本就看不见,却拥有可怕的繁殖速度,要不是有天敌以同样的速度消灭它们的话,要不了一年,整个地球就都被它们占领了。然而,人类却只能在最适宜的环境下生存,不得不在高山深海间小小的几片陆地上寻找安身处,要知道,我们的这些同路人可不会顾忌高山太高,深海太深。显然,它们天生就不受周遭自然环境局限。
当我们听到专业人士说,有好些种类的昆虫能够欢快地在石油里扑腾(我们很难想象以这种物质为日常主食),另一些则可以在急剧变化的温度下存活(这样的温差足以在几分钟内就把我们全都杀死),当我们极度沮丧地发现,那些永远在我们的书架里跑来跑去,似乎非常钟爱文学的棕色小甲虫,即便少了两条腿、三条腿甚至四条腿也照样过日子,而我们自己哪怕只是脚指头被扎一下就几乎残废,在那些时刻,我们或许才意识到,从第一次出现在这个旋转的、迷失在冷漠宇宙最黑暗外围不知名处的小岩石上时。我们就被迫在怎样的环境下求存,就面对着怎样的竞争对手。
多可笑啊,我们必须和那些身披坚甲的同行者生存在同一片天空下,它们只是站在一旁,看着这大自然的粉红色小丑努力笨拙地尝试用后腿行走,力求不借助树枝或藤杖,还为此得意扬扬!
可是,那些曾经统治过差不多两亿平方英里陆地与海洋(更别提广袤无垠的天空)的骄傲霸主们,那些以残暴强力与狡黠诡计获取至高权力的高高在上者们,如今又怎样了呢?
它们大部分都已消失,再也见不到了。唯一出现的可能.就是蒙我们慷慨,在自然史博物馆里诸如“A展区”或“B展区”之类的地方有小小一块容身之地。其他动物则不得不接受驯养,为我们服务,拿出它们的兽皮、蛋、奶和两肋的肉来讨好我们,要不就是在我们稍稍感觉吃力时奋力拉纤负重,所求的,只是延续生命,好在当今的生物圈中守住一席之地。更多动物迁往了荒山野岭,我们允许它们在那里觅食吃草、繁衍生息,因为到目前为止,我们还不觉得那些地方值得花工夫去清理扫荡再据为己有。
简单说来就是,只用了两千个世纪的时间(对比永恒,也不过一瞬而已),人类这个物种就牢牢奠定了自己统治者的地位,占有每一寸土地,如今更是理直气壮地致力于将天空和海洋纳入版图。这一切,不好意思,只是由区区几亿生命完成的。别忘了,在芸芸众生中,除了天赋的神圣智慧,他们并不具备任何先天优势。P1-3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地球的故事(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美)亨德里克·威廉·房龙
译者 译者:杨蔚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天津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01141213
开本 32开
页数 459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408
出版时间 2018-10-01
首版时间 2018-10-01
印刷时间 2018-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社会学
图书小类
重量 536
CIP核字 2018210068
中图分类号 C912.8-49
丛书名
印张 14.75
印次 1
出版地 天津
214
147
34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6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16:02:08